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義烏市五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學情調查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義烏市五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學情調查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義烏市五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學情調查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放大或縮小手機地圖,可以使屏幕中的地圖呈現范圍時大時小,放大或縮小地圖,實際上是在改變地圖的(  )
A.內容 B.方向 C.圖例 D.比例尺
【答案】D
【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 同樣圖幅的地圖,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 根據題意, 放大或縮小手機地圖,可以使屏幕中的地圖呈現范圍時大時小,放大或縮小地圖,實際上是在改變地圖的比例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電子地圖是指可以用計算機存儲和處理的地圖,具有放大、縮小和漫游功能。其中車載導航電子地圖可以在你開車時幫你指路,非常方便。電子地圖實際上是一種數字化的地圖,不是畫在紙上的 。
2.在下列比例尺中,表示范圍最小的是(  )
A. B.1:100000
C.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千米 D.三千萬分之一
【答案】D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相同圖幅,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給出的四幅比例尺中,最小的是三千萬分之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同樣圖幅的地圖,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
3.下列常見圖例和注記搭配,不正確的是(  )
A.——長城
B.——公路
C.——常年河、湖
D.——沙漠
【答案】B
【知識點】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B選項的圖例是鐵路,不是公路,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圖例是地圖上所用符號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釋義和說明。注記是在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稱和山高水深等的數字。
4.早晨學校升國旗,小林發現國旗迎風朝東南飄揚,請問此時的風向是(  )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答案】D
【知識點】方向
【解析】【分析】 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國旗迎風朝東南方向飄揚,說明風是由西北方向吹向東南方向,是西北風。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5.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有關地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南方
B.所有地圖的方向的判斷方法一定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C.任何一幅完整的地圖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要素
D.地圖上表示城市名稱、山脈高度等的文字叫圖例,表示河流、道路等的符號叫注記
【答案】C
【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任何一幅完整的地圖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要素 。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被形象的稱為地圖的“語言”;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就是圖例,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就是注記,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們從地圖上可以直接獲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們要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經常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有些地圖是借助現代遙感技術,根據航空照片與衛星影像資料編制而成的,能更加快速和準確地反映各種地理變化。此外,像電子地圖等地圖家族新成員,也已經開始在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推廣應用 。
6.下列關于城市的特色與功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王府井是北京的主要商業區之一
B.中關村是北京的高新技術園區
C.北京的主要城市功能是經濟活動
D.西安在文化藝術方面富有特色
【答案】C
【知識點】城市聚落;社區功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王府井商業街是北京的著名商業區,故A正確。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園區,是位于北京的高新技術園區,故B正確。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主要的城市功能是政治功能,故C錯誤。西安作為中國多朝古都, 在文化藝術方面富有特色 ,故D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對于未來的發展北京做出了長遠規劃,北京市未來的建設發展目標定位于:國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國際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
7.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信息交流的(  )
A.金華市的酥餅銷往北京、上海 B.小明的哥哥上網查詢高考志愿
C.浙江省王老師赴四川省去支教 D.浙江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開發
【答案】B
【知識點】區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金華市的酥餅銷往北京、上海,屬于物產交流。小明的哥哥上網查詢高考志愿,屬于信息交流。浙江省王老師赴四川省去支教,浙江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開發 ,屬于人才交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
8.下列關于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一般是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B.城市聚落的規模一般比鄉村聚落的規模大2
C.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最根本區別是人口的多少
D.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居民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不一樣
【答案】C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從全球來看,城市化的步伐越來越快,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別在于勞動生產方式不同。故C錯誤,其他選項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聚落一般分兩大類,即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居住在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等。
9.讀某村平面圖,判斷正確的是(  )
A.圖上確定方向的依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老王家位于小鳴家的西北方
C.圖中公路左段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D.瑪瑙河的大致流向是從南向北流
【答案】D
【知識點】方向;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上確定方向的依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錯誤,應該是指向標定向法。老王家位于小鳴家的西北方,錯誤,應該是西南方。圖中公路左段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錯誤,應該是西南--東北走向。瑪瑙河的大致流向是從南向北流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10.讀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300米 D.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200米
【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的海拔高度是3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丙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300米 -100米=200米, 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200米 -100米=100米。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絕對高度也叫“海拔”。高出平均海平面(又稱大地水準面)的垂直高度叫做絕對高度。在地圖上表示的高度都是絕對高度。相對高度指兩個地點的絕對高度(也叫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相對高度。相對高度的起點是不固定的。
11.下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說法正確的是(  )
A.從甲處攀登山峰比從乙處攀登省力
B.丁處的坡度比丙處陡
C.甲、乙、丙、丁四處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處海拔最高,丁處海拔最低
【答案】C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 讀圖可知,甲處等高線密集,乙處等高線稀疏,因此從甲處攀登山峰比從乙處攀登費力,故A不正確;丁處的等高線比丙處的等高線稀疏,因此丁處的坡度比丙處緩,故B不正確;甲、乙、丙、丁四處位于同一等高線上,海拔相同,都是280米,故C正確;讀圖可知,甲處與丁處位于同一等高線上,因此海拔相同,故D不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12.在以下條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  )
①地形崎嶇
②交通便利
③氣候溫暖濕潤
④自然資源豐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不利于聚落形成。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1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東南亞雙層竹樓,利于通風散熱和防潮
B.一般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聚落分布較多
C.平原地區有利于形成聚落,該地區的聚落易呈條帶狀
D.熱帶沙漠地區的房屋一般墻厚窗小,為了減少房內的溫度變化
【答案】C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東南亞雙層竹樓,利于通風散熱和防潮濕;熱帶沙漠地區的房屋一般墻厚窗小,為了減少房內的溫度變化;崎嶇的山區不利于形成聚落,該地區的聚落易成點狀;一般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聚落分布較多。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14.下列的四幅等高線地形圖,點P分別表示(  )
A.山頂、山脊、山谷、鞍部 B.鞍部、山頂、山脊、山谷
C.山谷、鞍部、山頂、山脊 D.山頂、山谷、山脊、鞍部
【答案】A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讀圖可知,第一幅圖中P點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第二幅圖中P點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第三幅圖中P點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第四幅圖中P點位于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15.讀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聚落位于乙聚落的東南方向
B.等高線a的海拔高度是900米
C.河流①的流速要比河流②的流速快
D.甲地發展為城鎮的條件比乙地優越
【答案】C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本圖采用一般定向法。以乙聚落建立方向坐標,甲聚落位于乙聚落的西北方向。圖中等高距是200米,等高線a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峭,河流流速快。因此,河流①的流速要比河流②的流速快。甲地發展為城鎮的條件比乙地優越,錯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聚落的形成與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系,早期的聚落大部分分布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
二、非選擇題(2大題,共20分)
16.讀兩幅地圖,完成下列問題。
(1)讀圖可知,兩幅地圖的圖幅大小   (相等/不相等)。
(2)圖2中,圖例B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根據圖例可知,北京為中國的   。
(3)圖2中,天津與北京的圖上距離為   厘米,北京到天津的實地距離約是   千米。
(4)上面兩圖中,表示內容較詳細的是   ;表示范圍較大的是   ;比例尺較大的是   。
【答案】(1)相等
(2)長城;首都
(3)1;100
(4)圖2;圖1;圖2
【知識點】方向;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兩幅地圖的圖幅大小相等。
(2)、圖2中,圖例B表示的地理事物是長城。根據圖例可知,北京為中國的 首都
(3)、圖2中,天津與北京的圖上距離為1厘米,根據給出的比例尺可知,北京到天津的實地距離約是100千米。
(4)、上面兩圖中,表示內容較詳細的是圖2;表示范圍較大的是圖1;比例尺較大的是 圖2
【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
17.某市積極推進鄉村旅游,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經濟。如圖為該市郊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該處山清水秀,建了度假村。度假村所處的地形部位是   ,從度假村到山頂B需要登高   米;若此圖的比例尺是1:20000,圖中溜索長度為1.5厘米,實際距離是   米。
(2)若要開發漂流項目,①、②兩條小河,更驚險刺激的是   河,原因是   。其漂流的方向大致為   。
(3)甲、乙、丙三村莊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乙村所在的地形類型是   。三個村莊中,最先可能發展為城市的是   村,試列舉其發展的其他有利條件:   、   。
【答案】(1)山脊;630;300
(2)①;①河流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水流較急;自東北向西南
(3)沿河流分布;乙;地形平坦開闊;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1)、該處山清水秀,建了度假村。度假村所處的地形部位是山脊。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度假村的海拔是400米,從度假村到山頂B需要登高1030-400=630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若此圖的比例尺是1:20000,圖中溜索長度為1.5厘米,實際距離是300米。
(2)、若要開發漂流項目,①、②兩條小河,更驚險刺激的是①河,原因是①河流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水流較急。本題采用一般定向法,其漂流的方向大致為自東北向西南。
(3)、甲、乙、丙三村莊分布的共同特點是沿河流分布;乙村所在的地形類型是平原。三個村莊中,最先可能發展為城市的是乙村,試列舉其發展的其他有利條件:地形平坦開闊、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1 / 1浙江省義烏市五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學情調查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放大或縮小手機地圖,可以使屏幕中的地圖呈現范圍時大時小,放大或縮小地圖,實際上是在改變地圖的(  )
A.內容 B.方向 C.圖例 D.比例尺
2.在下列比例尺中,表示范圍最小的是(  )
A. B.1:100000
C.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千米 D.三千萬分之一
3.下列常見圖例和注記搭配,不正確的是(  )
A.——長城
B.——公路
C.——常年河、湖
D.——沙漠
4.早晨學校升國旗,小林發現國旗迎風朝東南飄揚,請問此時的風向是(  )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5.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有關地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南方
B.所有地圖的方向的判斷方法一定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C.任何一幅完整的地圖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要素
D.地圖上表示城市名稱、山脈高度等的文字叫圖例,表示河流、道路等的符號叫注記
6.下列關于城市的特色與功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王府井是北京的主要商業區之一
B.中關村是北京的高新技術園區
C.北京的主要城市功能是經濟活動
D.西安在文化藝術方面富有特色
7.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信息交流的(  )
A.金華市的酥餅銷往北京、上海 B.小明的哥哥上網查詢高考志愿
C.浙江省王老師赴四川省去支教 D.浙江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開發
8.下列關于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一般是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B.城市聚落的規模一般比鄉村聚落的規模大2
C.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最根本區別是人口的多少
D.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居民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不一樣
9.讀某村平面圖,判斷正確的是(  )
A.圖上確定方向的依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老王家位于小鳴家的西北方
C.圖中公路左段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D.瑪瑙河的大致流向是從南向北流
10.讀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300米 D.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200米
11.下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說法正確的是(  )
A.從甲處攀登山峰比從乙處攀登省力
B.丁處的坡度比丙處陡
C.甲、乙、丙、丁四處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處海拔最高,丁處海拔最低
12.在以下條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  )
①地形崎嶇
②交通便利
③氣候溫暖濕潤
④自然資源豐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東南亞雙層竹樓,利于通風散熱和防潮
B.一般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聚落分布較多
C.平原地區有利于形成聚落,該地區的聚落易呈條帶狀
D.熱帶沙漠地區的房屋一般墻厚窗小,為了減少房內的溫度變化
14.下列的四幅等高線地形圖,點P分別表示(  )
A.山頂、山脊、山谷、鞍部 B.鞍部、山頂、山脊、山谷
C.山谷、鞍部、山頂、山脊 D.山頂、山谷、山脊、鞍部
15.讀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聚落位于乙聚落的東南方向
B.等高線a的海拔高度是900米
C.河流①的流速要比河流②的流速快
D.甲地發展為城鎮的條件比乙地優越
二、非選擇題(2大題,共20分)
16.讀兩幅地圖,完成下列問題。
(1)讀圖可知,兩幅地圖的圖幅大小   (相等/不相等)。
(2)圖2中,圖例B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根據圖例可知,北京為中國的   。
(3)圖2中,天津與北京的圖上距離為   厘米,北京到天津的實地距離約是   千米。
(4)上面兩圖中,表示內容較詳細的是   ;表示范圍較大的是   ;比例尺較大的是   。
17.某市積極推進鄉村旅游,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經濟。如圖為該市郊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該處山清水秀,建了度假村。度假村所處的地形部位是   ,從度假村到山頂B需要登高   米;若此圖的比例尺是1:20000,圖中溜索長度為1.5厘米,實際距離是   米。
(2)若要開發漂流項目,①、②兩條小河,更驚險刺激的是   河,原因是   。其漂流的方向大致為   。
(3)甲、乙、丙三村莊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乙村所在的地形類型是   。三個村莊中,最先可能發展為城市的是   村,試列舉其發展的其他有利條件: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 同樣圖幅的地圖,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 根據題意, 放大或縮小手機地圖,可以使屏幕中的地圖呈現范圍時大時小,放大或縮小地圖,實際上是在改變地圖的比例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電子地圖是指可以用計算機存儲和處理的地圖,具有放大、縮小和漫游功能。其中車載導航電子地圖可以在你開車時幫你指路,非常方便。電子地圖實際上是一種數字化的地圖,不是畫在紙上的 。
2.【答案】D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相同圖幅,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給出的四幅比例尺中,最小的是三千萬分之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同樣圖幅的地圖,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
3.【答案】B
【知識點】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B選項的圖例是鐵路,不是公路,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圖例是地圖上所用符號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釋義和說明。注記是在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稱和山高水深等的數字。
4.【答案】D
【知識點】方向
【解析】【分析】 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國旗迎風朝東南方向飄揚,說明風是由西北方向吹向東南方向,是西北風。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5.【答案】C
【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任何一幅完整的地圖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要素 。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被形象的稱為地圖的“語言”;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就是圖例,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就是注記,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們從地圖上可以直接獲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們要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經常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有些地圖是借助現代遙感技術,根據航空照片與衛星影像資料編制而成的,能更加快速和準確地反映各種地理變化。此外,像電子地圖等地圖家族新成員,也已經開始在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推廣應用 。
6.【答案】C
【知識點】城市聚落;社區功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王府井商業街是北京的著名商業區,故A正確。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園區,是位于北京的高新技術園區,故B正確。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主要的城市功能是政治功能,故C錯誤。西安作為中國多朝古都, 在文化藝術方面富有特色 ,故D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對于未來的發展北京做出了長遠規劃,北京市未來的建設發展目標定位于:國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國際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
7.【答案】B
【知識點】區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金華市的酥餅銷往北京、上海,屬于物產交流。小明的哥哥上網查詢高考志愿,屬于信息交流。浙江省王老師赴四川省去支教,浙江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開發 ,屬于人才交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
8.【答案】C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從全球來看,城市化的步伐越來越快,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別在于勞動生產方式不同。故C錯誤,其他選項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聚落一般分兩大類,即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居住在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等。
9.【答案】D
【知識點】方向;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上確定方向的依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錯誤,應該是指向標定向法。老王家位于小鳴家的西北方,錯誤,應該是西南方。圖中公路左段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錯誤,應該是西南--東北走向。瑪瑙河的大致流向是從南向北流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10.【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的海拔高度是3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丙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300米 -100米=200米, 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200米 -100米=100米。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絕對高度也叫“海拔”。高出平均海平面(又稱大地水準面)的垂直高度叫做絕對高度。在地圖上表示的高度都是絕對高度。相對高度指兩個地點的絕對高度(也叫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相對高度。相對高度的起點是不固定的。
11.【答案】C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 讀圖可知,甲處等高線密集,乙處等高線稀疏,因此從甲處攀登山峰比從乙處攀登費力,故A不正確;丁處的等高線比丙處的等高線稀疏,因此丁處的坡度比丙處緩,故B不正確;甲、乙、丙、丁四處位于同一等高線上,海拔相同,都是280米,故C正確;讀圖可知,甲處與丁處位于同一等高線上,因此海拔相同,故D不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12.【答案】D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不利于聚落形成。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13.【答案】C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東南亞雙層竹樓,利于通風散熱和防潮濕;熱帶沙漠地區的房屋一般墻厚窗小,為了減少房內的溫度變化;崎嶇的山區不利于形成聚落,該地區的聚落易成點狀;一般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聚落分布較多。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14.【答案】A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讀圖可知,第一幅圖中P點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第二幅圖中P點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第三幅圖中P點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第四幅圖中P點位于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15.【答案】C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本圖采用一般定向法。以乙聚落建立方向坐標,甲聚落位于乙聚落的西北方向。圖中等高距是200米,等高線a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峭,河流流速快。因此,河流①的流速要比河流②的流速快。甲地發展為城鎮的條件比乙地優越,錯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聚落的形成與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系,早期的聚落大部分分布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
16.【答案】(1)相等
(2)長城;首都
(3)1;100
(4)圖2;圖1;圖2
【知識點】方向;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兩幅地圖的圖幅大小相等。
(2)、圖2中,圖例B表示的地理事物是長城。根據圖例可知,北京為中國的 首都
(3)、圖2中,天津與北京的圖上距離為1厘米,根據給出的比例尺可知,北京到天津的實地距離約是100千米。
(4)、上面兩圖中,表示內容較詳細的是圖2;表示范圍較大的是圖1;比例尺較大的是 圖2
【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
17.【答案】(1)山脊;630;300
(2)①;①河流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水流較急;自東北向西南
(3)沿河流分布;乙;地形平坦開闊;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1)、該處山清水秀,建了度假村。度假村所處的地形部位是山脊。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度假村的海拔是400米,從度假村到山頂B需要登高1030-400=630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若此圖的比例尺是1:20000,圖中溜索長度為1.5厘米,實際距離是300米。
(2)、若要開發漂流項目,①、②兩條小河,更驚險刺激的是①河,原因是①河流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水流較急。本題采用一般定向法,其漂流的方向大致為自東北向西南。
(3)、甲、乙、丙三村莊分布的共同特點是沿河流分布;乙村所在的地形類型是平原。三個村莊中,最先可能發展為城市的是乙村,試列舉其發展的其他有利條件:地形平坦開闊、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河源市| 鄂尔多斯市| 莎车县| 托里县| 抚顺县| 黄浦区| 中牟县| 南通市| 顺义区| 涪陵区| 五常市| 大埔区| 铜陵市| 沙湾县| 岱山县| 永宁县| 丹东市| 肥城市| 年辖:市辖区| 苍溪县| 民和| 南昌县| 浪卡子县| 德清县| 黄石市| 廉江市| 万年县| 武义县| 斗六市| 确山县| 巴林左旗| 清镇市| 东阳市| 常德市| 临洮县| 丹凤县| 合水县| 藁城市| 友谊县|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