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導 讀本單元以“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為主題,有4課內容。本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是本單元第4課,本課設計體現四個亮點:一是站在二戰后發展的角度分析當時的背景影響。二是緊扣學科核心素養。三是充分運用材料,通過材料進行分析。四是將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構,采用板塊式設計,將教材內容整合,任務層次分明,學生基于材料進行探究,運用知識并以材料為支撐建構歷史解釋,為學生“深度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切實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國歷史》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19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1課時)【課標要求】通過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史事,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概述萬隆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準確說出萬隆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主要參加國家,內容,特點,影響,體會萬隆精神的內涵,涵養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2.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利用時間軸梳理二戰后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過程,概括非洲民族獨立運動帶來的影響,體會非洲人民為爭取名族獨立而不斷奮斗的精神3.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簡述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史實。概述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的過程,提高概括歷史發展過程的能力設計說明:依據教材和學情,對本課課標要求進行分解。將“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分解為:目標1“知道萬隆會議召開的過程和性質。”,目標2“描述非洲獨立運動的過程。”,目標3“概述古巴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影響;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同時設計了行為條件“通過閱讀教材、識讀圖片和研讀史料”,實現從目標中看得見教,看得見學,并將目標指向“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2)3.完成任務三,(檢測目標3)【資源與建議】1.本課表述了二戰后的發展過程。是歷史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2.本課教學可以按以下的邏輯順序進行:“萬隆會議—非洲獨立運動—古巴革命’。3.萬隆會議是本課的重點,理解非洲獨立是本課的難點,通過任務一突出重點,通過任務二突破難點。設計說明:本環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在本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而構建學習框架和學習的邏輯順序,了解重難點并明確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學習過程】第一篇章 萬隆會議任務一:閱讀教材第87頁正文、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1)材料:①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②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③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④不干預或干涉他國內政;⑤尊重每一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地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⑥不使用集體防御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1)根據材料,總結萬隆會議的相關內容?(指向目標1)第二篇章非洲年任務二:閱讀教材第88.89頁正文、識讀教材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2)材料:(1)根據材料及教材,概述非洲獨立運動的過程(指向目標2)第三篇章 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任務三:識讀教材89頁和研讀下列材料,探究討論。(指向目標3)材料:古巴在16世紀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西戰爭,美國戰勝西班牙后,古巴名義上獨立,但政治、經濟實際被美國控制。長期的軍事獨裁也加劇了社會矛盾(1)通過教材和課本,研讀并思考古巴革命的原因,過程(指向目標3)設計說明:本課設計主要突出的是真實情境的創設(識讀地圖、史料實證、設計問題),層層剖析,由淺入深,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檢測與作業】1.伯納德·戴迪的詩“非洲,擦干你的眼淚……從狂風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從狂風暴用中走出”的標志性事件是( )(指向目標二)A.埃及獨立B.“非洲獨立年”C.印度獨立D.納米比亞獨立2.某歷史公眾號準備推送一期專題——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和振興。下列各項 可以放進專題資源包的是( )(指向目標二)①論文:《民族認同與德國的重新統一》 ②圖片:《納米比亞獨立》③地圖:《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的斗爭》 ④視頻:《蘇聯的改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尼赫魯”、“納賽爾”、“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是某歷史興趣小組開展探究性學習搜集資料時用到的關鍵詞,由此判斷其研究的主題是( )(指向目標 二,三)A.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巨變B.中東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C.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振興D.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學后反思】 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構架。2.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