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年級歷史下冊(部編版)第1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年級歷史下冊(部編版)第1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15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
【課標要求】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和主要戰場,知道《聯合國家宣言》和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
【教學目標】
時空觀念: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過程;能夠繪制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示意圖。
歷史解釋:
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的影響,了解戰爭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史料實證:
通過閱讀相關史料和照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和德國突襲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史實;了解《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諾曼底登陸、雅爾塔會議以及二戰結束等史實。
家國情懷:
通過對英國、蘇聯等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有關歷史知識的學習,認識到不屈不撓、英勇戰斗的精神是戰勝敵人的重要武器,知道和平才是世界發展的主流。
唯物史觀:
通過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源,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通過世界反法西斯國家聯合起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知道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教學重點】
二戰爆發的原因,二戰全面爆發的標志,莫斯科保衛戰,珍珠港事件,《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教學難點】
雅爾塔會議及二戰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勝利的協約國主持召開了國際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一體系并沒有使帝國主義國家固有的矛盾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對分贓的結果不滿,相互勾結,建立了法西斯同盟,世界籠罩在法西斯戰爭的陰霾下。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探究新知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及主要戰場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帝國主義國家間的實力對比變化得很快,它們打破了戰后形成的相對均勢,重新瓜分世界的問題必然要再次提上日程。德國實力的迅速恢復是這個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一個重要表現。德國的實力雖然因為戰敗而被嚴重地削弱了,但它還是個歐洲大國,擁有6 000多萬人口,而且德國科學技術仍然高度發展,其經濟潛力仍然巨大。
——姚麗《二戰全史》
材料二 大蕭條……(使得)為裁軍所做的種種嘗試逐漸停止,讓位于各種大規模地重整軍備的計劃……因為軍火制造不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還提供了就業機會……這時正在積聚起來的武器裝備遲早會得到使用,但使用它們還需要有某種理由。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納粹黨巧妙利用德國人民痛恨《凡爾賽條約》,煽動復仇主義情緒和種族狂熱,鼓吹日耳曼人必須以戰爭“獲取生存空間”,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四 英法統治集團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擴張政策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而是試圖通過滿足侵略者部分貪欲的方法來維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劉德斌《國際關系史》
教師提問:通過以上材料分析二戰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學生交流后回答。
2.多媒體出示材料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法西斯德國的侵略擴張示意圖》。
材料一 到1939年時,我們當然有力量摧毀波蘭一國。但無論在1938年還是在1939年, 實際上我們從來無力抗拒這些國家的聯合攻擊。我們在1939年之所以沒有潰敗,那只是因為,當我們進攻波蘭時,在西部與23個師的德軍對峙的將近110個師的英、法軍隊完全沒有動作。
材料二
思考: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德國突襲波蘭的原因。
提示:德國突襲波蘭之前,已占領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從地理位置上看,波蘭處于德國的半包圍之中;波蘭與德國接壤,是英、法的盟國,而且實力較弱。希特勒決定先攻占波蘭,消除東面的威脅,再解決英、法;波蘭與蘇聯接壤,占領波蘭就有了進攻蘇聯的跳板。
3.教師提問: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中國全民族抗戰和二戰有什么關系?
提示:時間:1939年9月1日;標志:德軍以“閃電戰”方式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宣戰。關系:中國全民族抗戰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4.教師過渡:德國成功突襲波蘭是因為英、法推行綏靖政策,之后,英、法被迫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隨著戰爭的推進,出現了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歐洲東線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等主要戰場。
5.小組合作交流:戰爭初期,主要集中在哪些戰場作戰?在這些戰場上,作戰形勢又是怎樣的呢?
提示:(1)1940年4月,德國進攻北歐的丹麥、挪威。5月,德軍突入法國,意大利對法國宣戰。接著,德軍對英國實施了猛烈的轟炸。(歐洲西線戰場)
(2)1941年6月,德國集結大軍向蘇聯發動突然進攻。蘇聯軍民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歐洲東線戰場)
(3)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次日,美、英對日宣戰。德、意也對美宣戰。日本還向東南亞等地區發動了進攻。二戰達到最大規模。(太平洋戰場)
(4)早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劃九一八事變,占領我國東北三省。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1937年制造八一三事變,占領上海,并進攻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這些事件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場早已拉開了序幕。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總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華戰爭。中國牽制著大部分日本陸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亞洲戰場)
6.教師過渡:法西斯軸心國挑起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世界大戰,使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卷入到了這場人類的浩劫之中。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會采取什么措施來取得勝利呢?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戰爭形勢的轉折
1.圖片展示: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有何作用?
提示:(1)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
(2)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3)作用:使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
2.材料展示:像希特勒這樣的法西斯國家的政治生命和軍事生命,從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進攻上面的,進攻一完結,它的生命也就完結了。
——毛澤東
教師提問:材料是對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評價,為什么說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運用史實佐證材料對該戰役的評價。
提示:德軍經此戰役后,元氣大傷。從此,德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蘇軍從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由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鼓舞了正在進行反法西斯戰爭的各國人民,鞏固并發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團內部發生了瓦解,推動了整個戰爭形勢的轉變。因此,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
3.圖片展示:
引導學生觀察《諾曼底登陸》圖片信息,講述諾曼底登陸的概況。有人說,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這是什么意思?
提示:1944年6月,盟軍發動了諾曼底戰役,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場,這是區別于當時蘇德戰場的另外一個戰場,所以被稱作歐洲第二戰場。
(三)雅爾塔會議及戰爭結束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后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復。
(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三強領袖同意,蘇聯之此項要求須在擊敗日本后毫無問題地予以實現。
教師提問:以上材料再現了哪一歷史事件?說說該事件的影響。
提示:(1)歷史事件:1945年2月,為了協調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召開會議。
(2)積極影響:進一步協調了盟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行動,加快了戰勝德、日法西斯國家的步伐。消極影響:帶有大國強權主義色彩,出賣了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雅爾塔會議的基本原則為美、蘇重新劃分世界提供了依據。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雅爾塔會議的具體內容。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①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②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③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3.教師提問: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竊取的中國領土和敦促日本投降的文件分別是什么?
提示:《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4.材料展示:
材料一
一戰 二戰
戰爭持續時間 四年零三個月 六年多
參戰人口 10.5億 17億
作戰區域面積 400萬平方千米 2 200萬平方千米
動員武裝力量 7 000萬人 1.1億人
  材料二 據統計,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的總兵力高達1.1億。據估計,死亡人數約6 000萬,中國軍民傷亡達3 500萬人。蘇聯死亡人數超過2 700萬。這次戰爭的直接軍費消耗有1.1萬億美元,占所有參戰國當時國民總收入的大半。人類多年積累的財富毀于一旦。
材料三 二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在非洲,僅1960年一年就出現17個獨立國家。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回答:二戰歐洲戰事結束和二戰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什么影響?
提示:(1)歐洲戰事結束的標志: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標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2)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和人口卷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5.教師講述: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課堂小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發動的,他們的目的不僅在于爭奪殖民地,而且還在于爭奪世界霸權,奴役各國人民。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世界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之后召開雅爾塔會議,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最終在1945年9月,日本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二戰也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對當今的和平環境,我們更應當珍惜,這才是對二戰當中逝去的生命最好的尊重與紀念。
【板書設計】
【當堂演練】
“英、法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蘇聯的本能仇恨,對弱小國家的固有蔑視,也是導致它們企圖禍水東引的原因。在一個時期內,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種似乎唯有共產國際、唯有蘇聯才是德國敵人的假象,英、法統治集團相信了這一點。”英、法的態度促使( B )
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B.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C.巴黎和會的及時召開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 1943—1944年,盟軍在北非戰場及歐洲第二戰場,支援了蘇軍作戰。美、英兩國在太平洋戰場殲滅日軍124萬人,大大減輕了中國戰場的壓力。這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B )
A.雅爾塔會議成功召開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中國進行全民族抗戰 D.德軍的主力基本被殲滅
3.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這場戰役中德國及其仆從國共損失約150萬人,占其當時在蘇德戰場作戰總人數的1/4,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這場戰役( D )
A.推動二戰發展到全球階段 B.迫使西方國家放棄綏靖政策
C.促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
4.斯大林曾在二戰中某重大軍事行動后,給羅斯福和丘吉爾發去賀電:“這次行動計劃之周密,規模之宏大和行動之巧妙,在戰史上還從沒有過類似的先例。這場登陸行動必將作為最光輝的成就而載入史冊。”該軍事行動( A )
A.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B.表明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C.成為二戰的重大轉折點 D.標志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5.1945年2月,美、蘇、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上討論的波蘭重建問題、外蒙古的獨立問題、中國東北問題的處置都是背著當事國進行的。這反映了( C )
A.二戰勝利結束 B.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大國強權政治 D.意識形態分歧加劇
6.下圖為趙力中創作的油畫《1944·中國遠征軍》(局部),畫中衛立煌(中國遠征軍總司令)、史迪威(中國戰區總參謀長)和中美軍事參謀人員組成的聯合戰地指揮系統正調兵遣將。這一畫面可以反映( B )
A.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
B.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貢獻力量
C.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課后反思】
本節課條理比較清晰,從二戰爆發的原因開始,到七七事變、德國突襲波蘭、德軍進攻蘇聯、日軍偷襲珍珠港等,環環緊扣,步步深入,讓學生在教學內容的逐步展開中掌握知識,形成自己的情感與態度。在課堂上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天峨县| 固安县| 嘉峪关市| 北流市| 类乌齐县| 高淳县| 霍邱县| 运城市| 镇康县| 东源县| 吉安县| 富顺县| 上思县| 印江| 穆棱市| 盐亭县| 吴桥县| 昆山市| 万盛区| 化州市| 潜江市| 荆州市| 阜南县| 建湖县| 南开区| 清苑县| 三门县| 拉孜县| 龙口市| 斗六市| 岱山县| 邢台县| 铜梁县| 历史| 额尔古纳市| 嘉鱼县| 探索| 西城区| 宁夏|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