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區域認知目標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類型。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綜合思維目標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從氣溫、降水、地勢等方面理解我國的自然差異;從農耕制度、農作物、人口、經濟等方面理解人文差異。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區域,找出其范圍,理解劃分的主導因素。地理實踐目標指出秦嶺-淮河一線,比較其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異。人地觀念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重點和難點能夠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分析其劃分原因。理解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限。三、教材設計思路本章教材是中國地理總論部分和中國區域部分的銜接點。在八年級上冊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作為中國區域地理學習的開篇部分,本章只是對區域地理的宏觀介紹。主要的作用有兩個:其一,從整體上把握區域的差異,為后面認識各分區地理特點作知識上的鋪墊;其二,由于后面的區域選擇不能過多,選擇的區域尺度有大有小,所以先有了宏觀整體認識之后,才能避免在具體區域的學習時以偏概全。因此,在本章教材的教學中應注意發揮其承上啟下的作用。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情景導入:多媒體展示一組我國“福建、新疆、黑龍江、海南、西藏、江蘇”的景觀圖片。問題引領:猜猜看,福建、新疆、黑龍江、海南、西藏、江蘇對應的是那幅圖,并思考不同地區地理差異產生的原因?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和承轉:由于我國東西降水差異、東西地勢起伏、南北氣溫差異顯著,各地景觀差異明顯。【講授新課】學生活動一:從氣溫、降水、地勢的分布方面描述我國的地理差異。方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圖5.1和課本第2頁文字。問題引領:1.從氣溫的分布方面描述我國的地理差異。2.從降水的分布方面描述我國的地理差異。3.從地勢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國的地理差異。學生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自南向北,緯度越高,氣溫越低;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承轉)氣溫、降水、地勢等在我國空間分布上存在顯著差異,這種自然環境的差異對人文差異將會產生什么影響。學生活動二:自然環境的差異對人文環境的影響。方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圖5.2和課本第2頁文字。問題引領:1.自然環境的差異對我國各地作息時間的影響。2.自然環境的差異對我國農業空間分布的影響。3.自然環境的差異對我國人口、城市、交通、工業分布的影響的影響。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大,晝夜長短對比顯著,晝夜長短直接影響到了作息時間;我國氣溫、降水、地勢空間差異明顯,在農業的空間分布中存在明顯的差異,具體表現為“西牧東耕”“南稻北麥”;人口、城市、交通、工業分布也存在著明顯的空間差異,具體表現為東密西疏。(承轉)在我國的自然、人文差異中,以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差異最為顯著。學生活動三:秦嶺-淮河一線的南北差異。方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圖5.3-5.4和課本第4頁文字。問題引領:1.歸納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和以南地區的地理差異,并填寫表5.1。2.秦嶺-淮河一線在干濕區的劃分中,相當于哪兩個區的分界線?在溫度帶的劃分中,相當于哪兩個帶的分界線?3.分析導致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和以南地區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教師小結:由于高大、綿長的山脈對氣流有較強的阻擋作用,從而使山脈兩側的氣溫、降水差異較大。秦嶺-淮河一線南北自然、人文差異顯著,是我國最重要的地理分解線。(承轉)由于我國地理差異大,為了方便認識,人們根據不同的標準把我國分成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議一議: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我國根據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劃分四大地理區域。學生活動四: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方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圖5.5和課本第5頁文字。問題引領:1.觀察圖5.5中的界線A,并與圖5.1中的等降水量線相比較:(1)界線A大致與哪條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2)確定界線A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2.觀察圖5.5中的界線B,并與圖5.1中的等降水量線、1月等溫線相比較:(1)界線B大致與1月哪條等溫線的分布最接近?(2)界線B大致與哪條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3)確定界線B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4)界線B與秦嶺—淮河一線是否接近?3.觀察圖5.5中的界線C,并與圖5.1中的三級階梯分界線相比較:(1)界線C與哪級地勢階梯的邊界線基本吻合?(2)確定界線C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教師小結:我國南方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劃分的主導因素是氣候;西北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400mm年降水量線吻合,劃分的主導因素是降水:青藏地區與其它三個地區的分界線與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大致吻合,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勢。議一議:如果用“金色”、“黃色”、“銀白”和“綠色”代表四大地理區域,請你說說你的觀點,并解釋原因。小組討論回答:......議一議:如果用“濕熱”、“寒冷”、“干旱”和“高寒”代表四大地理區域,請你說說你的觀點,并解釋原因。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通過歸納四大地理區域的氣溫、降水、地勢等自然特征,可以進行歸納。課堂小結:本章內容是對已經學過的中國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差異進行了總結提升,重點對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進行了探究。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提取圖文中信息資料,如何進行歸納總結,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點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