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民事權利與義務第二課 依法有效保護財產權課標要求 考情概覽 備考策略年份 試題類型 考查考點 情境列舉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和物權的主要類型,懂得維護物權的途徑。 2023湖北高考真題 選擇題 考查保障各類物權、尊重知識產權 畫的著作權 1.以“公民民事權利的實現和保護”為議題,探究財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案例 2.弄清各類物權的區別;從含義、分類、權利及保護年限等角度區分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等知識產權。2022海南高考真題 選擇題 考查保障各類物權 物權糾紛2022浙江高考真題 非選擇題 考查尊重知識產權 西瓜游戲公司侵權芝麻動畫公司的知識產權2021浙江統考高考真題 選擇題 考查尊重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保護2020浙江統考高考真題 選擇題 考查尊重知識產權、財產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2019浙江統考高考真題 選擇題 考查尊重知識產權、保護財產權 知識產權保護2.1保障各類物權1.描述與分類: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類型。2.解析與論證:動產與不動產所有權取得方式的不同。3.預測與選擇:明確不同擔保方式的特點,知道擔保合同不能履行的影響。4.辨析與評價:建筑用地使用權與商品房所有權的關系。1.政治認同:保護財產權,激發經濟活力。2.科學精神:尊重他物權,創造社會財富。3.法治意識:明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4.公共參與:為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立法建言獻策。1.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類型。2.明確他物權的內容,并且用相關知識聯系實際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掌握2種取得方式:動產和不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方式。區分2類物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一、定分止爭——所有權1.財產制度與財產權(1)財產制度①財產制度的含義:財產制度規范各類民事主體的財產關系,是一個社會得以穩定與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制度。②作用:規范各類民事主體的財產關系。③地位:是一個社會得以穩定與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制度。(2)財產權①含義: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能夠給民事主體帶來經濟收益的權利。②范圍:包括所有權、他物權。③意義:有利于確定財產歸屬,并以此促進財產的流通使用。保護財產權就是保護勞動、保護發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國家通過不斷完善財產制度,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的財產權,激勵人們創業創新。④保護財產權的措施:國家通過不斷完善財產制度,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的財產權。我國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保護國有財產、集體財產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憲法規定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依法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對公民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征用要給予補償。【理解】怎樣理解保護財產權就是保護勞動、保護發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提示:一方面,財產是各種形式的勞動所得;另一方面,只有投資資本獲得保護,勞動者的價值和權益才有保障。如果財產權不能獲得有效保障,人們便失去投資和勞動的積極性,經濟社會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清晰的產權是市場交換的前提,也是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一個必要條件。如果缺乏有力的財產權保護,其后果是經濟糾紛、扯皮,市場主體自然就缺乏安全感,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參與交易的積極性也受影響,市場繁榮就會成為一句空話。2.所有權(1)含義:是權利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占有 對于財產的實際管領或控制。所有人的占有受法律保護,不得非法侵犯。對于動產,除非有相反證明,占有某物即是判定占有人享有該物所有權的標準使用 是權利主體對財產的運用,以便發揮財產的使用價值。擁有物的目的一般是為了使用。所有權人可以自己使用,可以授權他人使用,這些都是所有權人行使使用權的行為收益 是通過財產的占有、使用等方式取得的經濟效益。收益通常與使用相聯系,但是處分財產也可以帶來收益。收益也包括孳息。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家畜生仔、果樹結果等屬于天然孳息;存款所得的利息、出租所得租金屬于法定孳息處分 指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的最終處置。處分權一般由所有權人行使,但在某些情況下,非所有權人也可以有處分權,如運輸的貨物,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承運人也可以依法進行處分(2)分類:國家所有(全民所有)、集體所有、私人所有。(3)保護所有權的基本原則:民法典規定了物權平等保護原則。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我國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保護國有財產、集體財產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4)取得方式①不動產: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對于房屋等不動產,除法律另有規定的情形外,必須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才能取得所有權。法律規定在一些特殊情形中,不動產所有權取得可以不經登記而發生效力。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 所有權可以不登記依據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取得不動產所有權 自法律文書生效時發生效力因繼承取得不動產所有權 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②動產: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一般來說,所有人按照轉讓財產所有權的意圖,直接把財產交給對方占有,對方就取得了該財產的所有權。【名詞解釋】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者可移動但移動就會損害其價值的物,一般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動產,是指不動產以外的物。(5)共有關系:財產的共有,是指由多人對同一財產享有所有權,從而形成共有關系。以家庭為例,每個家庭成員可能有專屬自己的個人財產,整個家庭則有共有財產。幾個人合伙從事經營活動,可能形成合伙人的共有財產。財產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兩種形式。如果沒有婚前財產約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一般是共同共有;兄弟之間對于父母的遺產如無分割主張,就屬于共同共有。【提醒】所有權的取得方式(因財產屬性的差異而有所不同)(1)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2)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法律規定在一些特殊情形中,不動產所有權取得可以不經登記而發生效力。如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依據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取得不動產所有權的,自法律文書生效時發生效力;因繼承取得不動產所有權的,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3)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的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船舶、航空器、機動車等特殊動產的所有權變動,以交付動產為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買賣合同生效,且登記之后,才可對抗善意第三人。注意:汽車可以經過交付而不辦理產權登記而獲得所有權,辦理產權登記主要對付善意第三人,如一車兩賣,車主賣給甲,并幫助辦理了產權登記,如果再賣給乙,并交付,即使乙是善意第三人,車的所有權仍然屬于甲,因為產權登記的法律效力高于交付的法律效力,但是如果沒有辦理產權登記,車就屬于乙了。自行車等產權轉移也是以交付為準,如果交易雙方沒有約定,買方沒有付款或者沒有付清,只要有交付行為也不影響產權變動歸屬。注意:甲向乙購買了一輛自行車,付了一半的錢,自行車先交付甲使用,雙方約定,貨款結清之前乙保有自行車的所有權,這一輛自行車目前仍為乙所有。約定可以排除法定,只要約定不違法和道德。(4)遺失物、贓物原則上不適用善意取得,如甲撿到手機,賣給了手機店,然后乙從手機店買了這個手機,乙沒有獲得這個手機所有權,不是善于取得,失主可以要求乙歸還,但是必須付錢贖回;甲撿到手機,賣給了乙,乙沒有獲得這個手機的所有權,不是善于取得,失主可以要求乙歸還,而且不必付錢贖回。(5)繼承、贈與、向有處分權的人和商店購買所得的物品屬于完美取得,都不屬于善意取得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必須健全財產權保護制度,堅持物權法定、平等保護的原則,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的財產權的保護。下列行為構成侵犯財產權的是( )①小胡模仿“網紅”主播直播帶貨,獲利萬元②王大媽從10樓扔下廚房垃圾,砸傷樓下行人③李老師沒收了王同學偷偷帶進學校的手機④趙某將張某的論文稍作修改后署上自己的名字發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③④:財產權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李老師沒收了王同學偷偷帶進學校的手機,侵犯了其物權;趙某將張某的論文稍作修改后署上自己的名字發表,侵犯了張某的知識產權,③④正確。①:小胡模仿“網紅”主播劉某直播帶貨獲利并沒有侵犯其財產權,①錯誤。②:王大媽從10樓扔下廚房垃圾,砸傷樓下行人,侵犯了行人的健康權,②錯誤。故本題選D。2.甲向乙借款100萬元,同時與乙簽訂了房屋抵押合同,約定如果甲到期不能償還借款,乙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權。隨后甲收到100萬元,為表誠意將房產證原件交給乙保管。據此,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甲償還債務之前,房屋所有權已轉移,暫時歸乙所有②甲償還債務之前,房屋所有權并未轉移,仍歸甲所有③甲到期不能償還債務時,乙有權合法占有和處分房屋④甲到期不能償還債務時,乙可請求拍賣房屋優先受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②:根據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產權的轉移需要登記。甲的房屋所有權并未轉移,所以甲償還債務之前,房屋所有權仍歸甲所有,而不是歸乙所有,①說法錯誤,②說法正確。③: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條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因此,甲到期不能償還債務時,乙可以請求拍賣房屋從中優先受償,但乙無權合法占有房屋,③說法錯誤。④:優先受償權指法律規定的特定債權人優先于其他債權人甚至優先于其他物權人受償的權利,因此,甲到期不能償還債務時,乙可以請求拍賣房屋從中優先受償,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曹某在電子商場門口以1200元的價格從張某處購買一臺市價為7440元的筆記本電腦。一個月后,警察上門將筆記本電腦作為贓物扣押,原來張某是一名盜竊分子。該案例中( )①張某賣筆記本電腦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②曹某買到的筆記本電腦屬于善意取得③曹某對筆記本電腦進行動產登記就不會被扣押④警察追回筆記本電腦保護了失盜所有人的財產所有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張某并非該筆記本電腦所有人,其賣電腦行為屬于違法行為,警察追回失盜筆記本電腦,保護了動產所有人的財產所有權,①④正確。②③:筆記本電腦屬于動產,此類動產以交付作為轉移所有權的條件。但曹某以低價獲得屬于贓物的筆記本電腦,并不屬于善意取得,所以應當扣押,②③錯誤。故本題選B。二、物盡其用——他物權1.他物權(1)含義:所有權之外的物權。(2)實質: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分別對應的是物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3)意義:充分發揮不動產與動產的價值,做到物盡其用。2.用益物權(1)含義: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2)分類土地承包經營權 宅基地使用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地位 是農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 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是權利人依法利用土地建造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權利意義 農村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 宅基地使用權也是農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 這項權利往往與房屋所有權相聯系保障 ①我國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法律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核心就是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農村宅基地以及承包地被征收征用的,農民有權獲得合理補償 人們從開發商那里購買商品房,并且辦理轉移登記和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之后,既擁有商品房的所有權,又合法享有該商品房所在地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注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村村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3.擔保物權(1)含義:擔保物權是為了確保債權的實現而在他人財產上設立的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等。①抵押: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②質押: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也可以進行質押擔保)。③抵押權和質權的關系抵押權和質權是基于當事人的約定而產生的;當事人通過協商一致,以某種財產作為債權擔保時,就達成抵押合同或質押合同。抵押權人并不直接占有抵押物,該抵押物仍由抵押人占有使用;質權人則必須占有質物。行使抵押權的財產,動產和不動產都可以,不需要把做抵押的財產交給債權人;行使質權(質押權)的財產,必須放在債權人手里,因此必須是動產。當鋪都是屬于質權性質。抵押——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質押——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另外,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權利也可以進行質押擔保。注意:債務人即便不能按期還錢,債權人也不能直接占有抵押物。比較: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用益物權 擔保物權含義 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 為了確保債權的實現而在他人財產上設立的物權性質 都是主權利,不以用益物權人對財產所有人享有其他財產權利為前提 具有從屬性,因債權的產生而產生,因債權的消滅而消滅目的 實現商品的使用價值 實現商品的價值標的物 主要是不動產 不限于不動產特征 用益物權具有用益性;用益物權具有獨立性;用益物權具有占有性 以確保債務的履行為目的;在債務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財產上設定的權利;以支配擔保物的價值為內容;具有從屬性和不可分性內容 主要包括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國有自然資源使用權等 主要包括抵押權、質權等提醒:用益物權不是一種所有權,而是一種他物權,即權利人對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物權。其基本特征是:沒有所有權;不能處分;以利用物的使用價值為目的;以占有為條件。4.趙某是鄉村“小能人”,他把自己小院改成“農家院”,開辦飯店,生意紅紅火火;還從村集體承包一片山地用來種植黃桃,因品種優良,銷路越來越好。2023年,他以自己城里的一套樓房作抵押,向銀行貸款60萬元,用來擴大飯店經營規模,趙某一家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下列對材料中所涉物權說法正確的是( )①自家小院和城里樓房以及果木是趙某的不動產②城里樓房由于用作銀行抵押,趙某擁有抵押權③趙某承包山地種植黃桃的經營權屬于用益物權④若無力償還貸款,銀行便擁有抵押樓房所有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者雖可移動但移動就會損害其價值的物,一般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故自家小院和城里樓房以及果木是趙某的不動產,①正確。③:趙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屬于用益物權,③正確。②:趙某將城里樓房抵押給銀行,銀行擁有抵押權,②錯誤。④:若趙某無力償還貸款,銀行擁有優先受償權,但不是所有權,④錯誤。故本題選B。5.陳先生是順德某村人,家有房產一套,為了更好的滿足美好生活的需要,去年在該村南頭依法承租了256畝土地種植花卉及觀景樹。前不久,因急需采購一批季節性花苗,緊缺50萬元資金。陳先生可憑( )①依法取得256畝土地的擔保物權向銀行抵押貸款②依法取得256畝土地的用益物權向銀行抵押貸款③用家里的房產所有權向銀行質押貸款④用家里的房產所有權向銀行抵押貸款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C【詳解】①:陳先生依法取得256畝土地的用益物權,而不是擔保物權,①錯誤。②: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李先生是土地的受益者,可用依法取得256畝土地的用益物權向銀行抵押貸款,②正確。③④:房產屬于不動產,可以抵押而不適宜質押,③排除,④正確。故本題選C。6.甲因長期在外地經商,將自己位于農村的住宅轉讓給了同村的乙,并簽訂轉讓合同。后來甲聽說政府對這片土地要征收征用,遂與乙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問題發生糾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農村住宅用地須經鄉(鎮)政府批準②乙已經獲得該宅基地使用權③甲有權重新申請另一處宅基地使用權④甲與乙的住宅轉讓合同有效A.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詳解】①: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①說法錯誤。②④:甲因長期在外地經商,將自己位于農村的住宅轉讓給了同村的乙,并簽訂轉讓合同。甲與乙的住宅轉讓合同有效,乙已經獲得該宅基地使用權,②④符合題意。③: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村村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課本P12探究與分享戰國時期的《商君書》里面有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表明古人對財產權的看法。書中記載,“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為百,由名分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野地里有一只兔子可能引來上百人追逐,市場上有那么多兔子,卻沒有一個人可以擅自去拿,這是為什么?參考答案:“野地”與“市場”兩個情境的區別在于兔子的歸屬權是否確定。無主的野兔,因其所有權不確定,于是給了眾人爭搶所有權的動力。市場上售賣的兔子,因其所有權的歸屬已經確定,他人不能再爭奪,否則就違反了法律,要受到法律制裁。由此可見,物品的所有權歸屬非常重要。課本P14探究與分享●王某將一套商品房賣給丁某,丁某按合同約定支付房價的80%,余款在辦理產權過戶手續時支付,王某將房屋鑰匙交給丁某,供其先行入住。幾個月后,王某又將同一房屋賣給劉某,并且到房管部門將產權過戶到劉某的名下,劉某與丁某就該房屋的產權歸屬發生了爭議。●陳某在電子市場碰到一男子,該男子稱有一臺全新的筆記本電腦可以目前市場價格的三折出售,陳某到其住處付錢后取走電腦。三個月后警察找上門來,原來該男子是一盜竊團伙成員,電腦是其行竊所得,警察將該電腦作為贓物扣押。●以上案例所涉及的財產所有權分別歸于誰?為什么買方付了錢不一定能夠取得所有權?●在生活中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關系?參考答案:●案例一是房屋買賣的案例。房屋屬于不動產,產權登記是不動產所有權轉移的必要條件。該房屋產權已經過戶到劉某名下,所以劉某能夠取得該房屋所有權。丁某盡管訂立合同在先,并且已拿到鑰匙人住該房屋,但并不能對抗劉某的權利。王某“一房二賣”,主觀惡意非常明顯、他應向丁某退還購房款,并承擔違約賠償責任。案例二是電腦買賣的案例。電腦屬于動產,根據法律規定,動產的取得以交付(即轉移占有)作為所有權轉移的條件。根據動產善意取得制度,盡管商品的賣方不是真正的所有權人,買方如果是善意(不知道或者沒有理由知道賣方不是所有權人)與之進行交易,并且支付了相應的價格,則同樣能夠獲得該動產的所有權。本案中,陳某從男子口中獲悉,男子出賣的電腦是全新的筆記本電腦,且以市場價格的三折出售,最終陳某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價格取得了該筆記本電腦,這一交易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以合理價格轉讓的條件,故陳某取得筆記本的行為不符合善意取得的要求,陳某對該筆記本不享有所有權。且該筆記本系贓物,公安機關可以將其作為贓物扣押。●作為公民,我們要學習法律關于保護合法財產的規定,日常生活中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和途徑保護我們的財產權益。課本P15探究與分享下列物品哪些是動產?哪些是不動產?請你舉出更多的動產和不動產的實例,并議一議區分動產與不動產在法律上的意義。動產 不動產教材 是手機 是自行車 是學校的房子 不是房子下面的土地 不是校園的樹木 不是倉庫里的木材 是……參考答案:生活中的動產: 機械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 森林、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灘涂、碼頭等;區分動產與不動產主要的法律意義如下。①所有權人的限制。不動產中的土地、河流、森林等,只能成為國家或集體的所有權客體,任何自然人或集體組織以外的法人,都不能成為這些不動產的所有權人。②物權變動的公示方式不同。動產物權的變動,通常以交付為公示方式,而不動產物權的變動,則以登記為公示方式,不經登記的不發生變動的效力。③設立的他物權類型不同。在擔保物權中,不動產可設定抵押權,而不能設定質權和留置權。從物的性質來看,不動產多屬于稀缺性資源,為了物盡其用,以不動產為標的的他物權類型要多于以動產為標的的他物權類型。④不動產存在相鄰關系。由于不動產不能移動,相鄰的占有人之間如因不動產的利用而產生沖突與矛盾時,就需要法律加以協調。⑤民事訴訟的地域管轄不同。因不動產發生的爭議,適用專屬管轄。課本P15探究與分享小汪的家在農村,后因父母進城開賓館,他跟著到城里上學。為了生活方便,他家在城里買了一套商品房。在農村老家還有三間房和兩某承包地。當地縣政府要修路,需要征收沿途的農村土地,其中包括小王家的承包地。●上述情形中,小汪家享有哪些財產權利?小汪家是否有權要求獲得相應賠償?為什么?參考答案:小汪家享有的財產權利包括:小汪家對在城里購置的商品房享有所有權,對在農村老家的三間房屋享有宅基地使用權,對在農村老家的兩畝承包地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縣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農村土地,涉及承包地的,按照法律的規定,要給予承包人相應的補償。1.物權平等保護原則就是指私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解析】物權平等保護原則要求,國家、集體、私人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2.在現實買賣中交易,買方付了錢就一定能夠取得物的所有權。(×)【解析】在現實買賣中交易,買方付了錢就不一定能夠取得物的所有權。例如房屋等不動產,除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必須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才能取得所有權。3.法律規定眾多類型的物權,是為了保護物權不受侵犯。(×)【解析】法律規定眾多類型的物權,是為了充分發揮不動產與動產的價值,做到物盡其用。4.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轉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打包是指抵押。(×)【解析】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轉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打包是指質押。5.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對合法的私有財產無能為力。(×)【解析】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解答關于所有權的試題(1)特點:此類試題往往以所有權的不同取得方式為背景,對某種物的所有權歸屬進行判斷,以及闡釋其背后的相關法律知識,以引導學生增強法治意識,自覺遵守法律規定,依法取得不動產或動產的所有權,維護自身的民事權利。(2)解題方法:熟知不同物的所有權取得方式 不動產與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方式有所不同:對于房屋等不動產,除法律另有規定的情形外,必須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才能取得所有權;對于動產般來說,所有人按照轉讓財產所有權的意圖,直接把財產交給對方占有,對方就取得了該財產的所有權。不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應依法登記;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應當依法交付審讀材料提取信息 仔細審讀材料,準確判斷題目案例中的“物”是不動產還是動產材料信息對應教材知識 將材料中的“物”與所有權取得的不同方式進行對應綜合判斷、得出結論 結合材料及教材知識,綜合判斷某種物的所有權的歸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