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 實踐出真知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學年中職高教版(2023)哲學與人生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 實踐出真知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學年中職高教版(2023)哲學與人生

資源簡介

課題序號 第 19-25 課時 授課班級 財2211、2212班
授課課時 共 7 課時 授課形式 講 授
授課章節 名 稱 第三單元 實踐出真知,創新增才干
使用教具
教學目的 認知:了解實踐和認識、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理解明辨是非、理性思維、不斷創新對提高人生發展能力的作用。 情感態度觀念:注重實踐、勇于探索,科學思維、善于總結,留心觀察、是非分明,努力學習、開拓創新。 運用: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及時總結人生發展過程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學會分析判斷現實生活中的是與非,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創新。
教學重點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2、知行合一 3、透過現象認識本質,提高認識能力 4、在追求真理中提升人生境界 5、創新是新時代的迫切要求 6、增強創新本領
教學難點 1、在追求真理中提升人生境界 2、增強創新本領 3、創新的哲學依據
更新、補充、刪節內 容 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相關案例、圖片等資料
課外作業
教學后記
課題序號 第 19-21課時 授課班級 財2211、2212班
授課課時 共 3 課時 授課形式 講 授
授課章節 名 稱 第7課 實踐出真知
使用教具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1)了解實踐的內涵; (2)掌握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3)理解認識過程中的兩次飛躍; (4)掌握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過程。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原理,確立實踐第一的觀點,切實認識到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觀點,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公共服務,勇擔社會責任。 3、素質目標: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知行合一,理解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并增強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自覺性,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教學重點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2、知行合一。 3、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4、用聯系的觀點看待世界和人生。
教學難點 1、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2、理論聯系實際
更新、補充、刪節內 容 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相關案例、圖片等資料
課外作業 1、什么是人的認識? 2、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3、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是什么? 4、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5、新時代青年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教學后記
授課主要內容或板書設計
第三單元 實踐出真知,創新增才干 第7課 實踐出真知 一、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唯一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2、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 (1)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2)實踐與認識的運動過程 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無限發展 A. 從實踐到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 B. 從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 C.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深化 的上升過程。 實踐是永恒的、不斷發展的。 二、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1、理論聯系實際 (1)理論依據 (2)具體要求 2點 (3)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生動寫照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成果) 2、知行合一 (1)理論依據 (2)具體要求 4點
課 堂 教 學 安 排
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
引 入 新 授 第一單元說明世界“是什么”。 主要講述的是唯物主義論及對人生的指導意義。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正確看待世界,想問題、辦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我們勇于追求人生理想,在社會理想的指引下,腳踏實地,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把理想變為現實。 第二單元說明世界“怎么樣”。主要講述的是辯證法及對人生的指導意義。教會我們如何用聯系、發展、全面、系統的觀點辯證地看問題?如何用矛盾分析方法正確看待和處理人生問題? 第三單元說明面對世界應該“怎樣做”。主要講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及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重點解決認識與踐行的問題。下面開始學習第三單元。 第一二課時 第三單元 實踐出真知,創新增才干 教材P80第三單元內容概覽 第7課 實踐出真知 李時珍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先后到很多地方搜集藥物標本。他遍嘗百草,還經常以身試藥,有好幾次都差點中毒身亡。經過不懈努力,歷時近三十年,李時珍終于完成了190多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 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給我們什么啟示?我們的認識是從哪里來的呢? 一、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觀看視頻《袁隆平》,并閱讀與思考 教材P60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遭遇三年自然災害,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袁隆平被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立志用農業科學戰勝饑餓。為了提高水稻產量,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開始了雜交水稻研究。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育種優勢。袁隆平和團隊成員經過實驗發現,水稻中一些雜交組合有育種優勢,認定這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為此,袁隆平輾轉全國各地,經過多年的雜交種植研究,成功培育出了秈型雜交水稻,研究出了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刷新了全世界對雜交水稻育種的認知,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為解決中國和全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突出貢獻。作為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思考:袁隆平是怎樣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的? 分析:袁隆平和團隊成員常年的農學實驗、雜交種植、育種實踐是雜交水稻育種認知的來源。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人的認識是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獲得關于客觀事物的認識。 【名言啟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毛澤東《實踐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班超傳》);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劉向《說苑·政理》);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水。(列寧) 總結:離開實踐,認識是不可能產生的 注意:區別認識的來源和獲取知識的途徑。不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是實踐的產物 。 結論: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案例探究】 案例1:前例,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現實需要推動了雜交水稻研究,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推動了生態文明理論的發展,現代工業對自動控制、自動化、智能化等生產發展的需要推動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
案例2:衛星、火箭、空間站等現代航天器的發展使人類對太空的認識和探索不斷深入,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認識微觀世界提供了條件。 案例3: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六號,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正在不斷揭開外太空的神秘面紗。 問題:分析以上案例,探究是什么力量在推動認識的發展?請你再舉例佐證。 結論: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案例探究】 徐霞客以堅韌不拔的毅力,越過千山萬水,克服千難萬險,做了大量調查和觀察,給后世留下珍貴的地理資料和知識。他對金沙江是長江的源流的發現,否定了《禹貢》中“岷山導江”的定論,推倒了陳陳相因的舊說。徐霞客的實踐精神贏得了毛澤東的高度評價。 1958年1月28日,毛澤東在主持召開第14次最高國務會議時談道:明朝那個江蘇人,寫《徐霞客游記》的,那個人沒有官氣,他跑了那么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長江的發源。 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毛澤東 【相關鏈接】p61“李四光讓事實說話” 20世紀初,西方有學者斷言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對此,李四光的回應是“讓事實說話”。1921年,李四光在今河北、山西一帶發現了第四紀冰川遺跡,但這些發現遭到一些外國專家的傲慢否定。李四光沒有因此喪失信心。繼續帶領學生在太行山、九華山、天目山等地進行實地科考,進而發現了更翔實的證據,最終推翻了外國專家的錯誤結論。 問題:在專業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學習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和同學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你有沒有像李四光一樣“用事實說話”? 結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分析理解: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案例探究】青藏高原東南部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那里有豐富的水能資源,但是地形崎嶇不好開發!科學家十多年在那里進行地質研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掌握利用那里的水能資源,利用水能資源就是一種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做法。 再比如,長江三峽工程建設階段,建立了包括地質地貌、蓄水防洪、 ... 等共計20余專家組,進行大量的衛星掃描及實地探查(認識),分析研究。都是為了正確的認識把握情況,更多地指導實踐。 分析:眾多的基本理論研究,比如文史研究,哲學研究,甚至是理論物理學研究,看似都是、筆頭上的認識,實際上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指導實踐,我們在有了科學認識的指導后,進行對現實世界的實踐與改造,不至于迷失方向和走彎路。 結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課 堂 教 學 安 排
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
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 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 人們從實踐中獲得認識,不是為認識而認識,而是為實踐服務、指導實踐,以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需要。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卻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么這種認識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名言啟示】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用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 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么,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 ——毛澤東 【聯系實際】我為什么要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 總結: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 方法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勇于實踐 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推動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把實踐引向歧途 方法論:重視科學理論、真理的指導作用,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 觀看視頻歌曲《元素周期表》并閱讀與思考 教材P62 門捷列夫是俄國著名科學家,他發現并總結了元素周期律,并據此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在此之前,人們就發現了一些化學元素,但尚未弄清各種化學元素之間的關系,相關知識比較零散。門捷列夫不僅按照元素周期律排列已經發現的元素,而且大膽地為尚待發現的元素留出了位置。后來,科學界根據元素周期表發現了幾種新元素,它們的化學特性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預測。 問題:元素周期表是怎樣誕生和完善的嗎?人類對它的認識過程是怎樣的? 分析人類對元素周期表的認識過程:實踐基礎上的比較零散的認識 →總結元素周期律、發明元素周期表及預測 →元素周期表指導實踐,預測被證實。 (1)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也具有反作用 (2)實踐與認識的運動過程 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無限發展的過程。 A. 從實踐到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 這個認識活動主要表現在,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即由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人們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外部屬性的認識。以事物的現象即外部聯系為內容,作為“生動的直觀”階段,表現形式為感覺、知覺、表象等 ; 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表現為一系列的抽象概念、分析和綜合,作為“抽象的思維”階段,表現形式為概念、判斷、推理 。 舉例:從蘋果落地(生動的直觀) →萬有引力 (抽象的思維) B. 從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 這個認識活動主要表現在,第一次飛躍所形成的認識被用來指導實踐并接受實踐的檢驗。 正確的認識得到證實、完善和發展,錯誤的理論被發現、糾正或推翻。某種思想或理論對社會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的案例,說明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C.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深化 的上升過程。 提問:人的認識經歷了兩次飛躍后就完結了嗎? 舉例: “兩個文明”→“五位一體” “兩個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兩個文明”→“五位一體”發展過程經歷了 “發展時期”“實踐變化”“認識發展”“決策調整”“新的發展”等。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探索中,我們黨對中
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和認識不斷深化。 實踐是永恒的、不斷發展的。在把認識付諸實踐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新的情況,發現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 變革客觀現實的實踐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們對于客觀現實的認識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觀現實世界的運動變化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 【名言啟示】 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毛澤東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毛澤東 【聯系實際】我對所學專業認識的變化過程 2022年12月,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 D ) ①科學實驗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實踐活動 ②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 ③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 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三課時 二、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觀看視頻《紙上談兵》,并閱讀與思考 教材P63 據《史記·廉頗廉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他從小熟讀兵書,酷愛談論軍事,連身經百戰的父親也辨不過他。趙括因此覺得打仗很容易,父親卻很擔憂,特意叮囑趙母,將來千萬不要讓趙括帶兵打仗。公元前259年,秦國和趙國在長平一帶發生戰爭,趙王不聽趙母勸阻,任命趙括為大將。沒有多少實際作戰經驗的趙括,在戰爭中連連失利,致使40多萬趙軍盡被殲滅,自己也在突圍中被射死。有人認為,這就是成語“紙上談兵”的由來。 問題:“紙上談兵”的歷史故事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發? 分析:理論脫離了實際,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結論: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那么如何堅持實踐第一呢? 1、理論聯系實際 (1)理論依據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認識的目的不僅在于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認識為實踐提供理論指導,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
課 堂 教 學 安 排
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
課堂練習 (2)具體要求 一方面:要學懂弄通理論、掌握思想真諦,避免脫離理論的經驗主義。 經驗主義輕視理論,夸大經驗的作用,把局部經驗當作普遍真理,在實際工作中狹隘保守、目光短淺。科學的理論是我們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我們要加強理論學習,把感性的經驗不斷上升為更具條理性、綜合性的理論,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具體實踐。 另一方面: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避免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 教條主義把書本上的個別詞句當作僵死的教條,生搬硬套,拒絕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 我們要重視調查研究,對客觀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 【名言啟示】 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的四百七十五天中,靠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對全縣一百四十九個生產大隊中的一百二十多個進行了走訪和蹲點調研,面對面向群眾請教、同群眾商量。正是這種深入的調查研究,使他在較短時間內基本掌握了內澇、風沙、鹽堿的規律,實施了治理“三害” 的正確決策。——習近平 1941年,毛澤東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對沒有深入調研卻好發議論的人提出尖銳批評。他指出:“有許多人,'下車伊始',就哇啦哇啦地發議論,提意見,這也批評,那也指責,其實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因為這種議論或批評,沒有經過周密調查,不過是無知妄說。”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要使黨和人民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我們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 ,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 【思考】中國共產黨如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 (3)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生動寫照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了巨大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就。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成果) 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學生為主研制的遙感衛星“啟明星”發射升空,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給衛星發指令獲得地球觀測數據,用來驗證自己的創意是否合理可行。通過研制衛星,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專業能力。由此獲得的啟示是( D ) ①認識的目的全在于從實踐中獲得真理 ②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 ③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夠深化認識 ④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認識的客觀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知行合一 閱讀與思考 教材P65 自1997年起,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等單位聯合發文,開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20多年來。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成為當代青年學生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重要一課,對于青年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十分有益。 問題:你參加過哪些類似的社會實踐活動?談談這些活動對你成長的幫助? 分析: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深入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公共服務,勇于擔當社會責任。 (1)理論依據
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步 驟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作業布置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做到知行合一。 知與行的關系就是認識與實踐的關系 。 我們既要主動學習各種知識,又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 (2)具體要求 ●我們要廣泛吸收書本知識。要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習慣、人生態度和精神追求。只有認真讀書,把道理真正弄懂了,行動才能自覺持久。 ●我們不能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而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要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行動起來,真正把自己所學落到實處。只有行動上落實了,對道理的領悟才能更深入。 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道理,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干、做實干家。 ——習近平 ●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堅持做中學、學中做,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我們還要將自己所學與社會需要統一起來,將個人成才與國家發展統一起來,將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道德修養結合起來,實現個人、社會和國家的有機統一。 “十三五”期間,水產育種人聚焦漁業種苗問題,突破水產育種的“卡脖子”難題,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寫好“藍色種業”大文章,使得漁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說明( D ) ①科研意識轉變程度決定科研水平達到的高度 ②實踐提出的問題引導科學研究的發展方向 ③實踐主體的能動性是檢驗科技進步的標準 ④創新能力的提高推動實踐發展和認識深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什么是人的認識? 2、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3、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是什么? 4、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5、新時代青年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鞍山市| 馆陶县| 阜新| 太保市| 息烽县| 凌源市| 普宁市| 仪陇县| 安宁市| 江山市| 临汾市| 大埔区| 宜州市| 漠河县| 五河县| 水城县| 平乐县| 大化| 潞城市| 天全县| 兴海县| 锡林浩特市| 阜南县| 黎川县| 桑植县| 曲沃县| 临漳县| 南木林县| 布尔津县| 黄大仙区| 郁南县| 道真| 深圳市| 五家渠市| 彩票| 乐亭县| 清新县| 城口县| 察隅县| 剑阁县| 广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