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三章《內能》單元作業設計2023-2024學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三章《內能》單元作業設計2023-2024學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資源簡介

第13章 內能 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物理 九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第13章 內能
單元組 織方式 O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課時 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分子熱運動 第13章 第一節
2 內能 第13章 第二節
3 比熱容 第13章 第三節
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
本章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中屬于“運動和相互
作用”和“能量”這兩大主題。這部分內容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 識能量,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認識能量轉化與守恒的普遍規律,了解節約能源 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能量觀念;發展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的能力,培養學生為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簡單的熱現象。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主要特點,知道分子 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內能和熱量。
知道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
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能運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
利用常見物品設計實驗方案,說明組成物質的微粒在不停地運動。 能運用比熱容說明為什么沙漠中的晝夜溫差比海邊的大。
(二) 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
1
(
改變物體內
能的方式
) (


) (


) (

響內能大小的因素
)物質的結構 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構成的
(
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
運動 ,分子之間有間隙
) (
分子熱運動
)分子熱運動
(
物質三態與分子間相互作用力
)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不僅存在引力 ,同時也存在斥力
(

體內部所有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
做功 外界對物體做功 ,內能增加 ;物體對外界做功 ,內能減小
熱傳遞 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 (Q) ,單位J
溫度
體積
狀態和種類
質量
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 ,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
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 ,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

熱容 (
c
)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比熱容只與物質的種類、狀態有關
Q吸 = cm (t-t0 )
(
水的比熱
容大 ,利用這一特點 ,在生活中水有著廣泛的應用
)比熱容的應用
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
本章主要學習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主要形式的能量—— 內能。主要內容包
括:通過宏觀的擴散實驗驗證物質微觀結構從而得出內能的概念及影響因素,通 過實驗探究找到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在學習本章之前,學生已經在初二學了動 能、勢能、機械能的概念及能量轉化等知識,便于學生對宏觀的機械能與微觀的 內能進行類比和對比。可以通過研究內能的改變了解物質的吸熱特性—— 比熱容 的不同,并能利用公式進行熱量計算。為下一章學習熱機、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奠 定了基礎,本章教學重點是內能的改變方式、內能與溫度的關系、用比熱容解釋 簡單的現象。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和比熱容的知識解釋有關物理現象是教學難點。
本章知識的學習直接滲透通過直接感知宏觀現象來推測微觀事實的方法,如 通過物體溫度的變化來推測物體內能的變化;通過棉花的燃燒推測空氣內能的增 加;通過水蒸氣液化推測水蒸氣對外做功,水蒸氣內能減少等。科學教學不僅要 傳授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科學思維方法。
(三) 學情分析
學生前面已經學習了物質的微觀結構以及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分子狀態,為 學習分子的熱運動奠定了基礎;學習了機械能及其轉化,為研究內能提供了比較 系統的科學研究方法.比熱容的相關知識與學生生活比較貼近,能讓學生產生學習 的興趣。 由于本章知識的綜合性比較強,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尤其 是比熱容、熱量的綜合計算,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并能解釋生活中的一 些與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象。
2.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內能與溫度的關系。 3.會辨析內能、熱量和溫度這幾個概念,并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4.知道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
2
(

定問題


) (

計評價


) (
明確作業


) (
附:參

答案
)5.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能利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
6.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并能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解釋簡單的 自然現象,學會用熱量公式 Q 吸=cm(t t0)和 Q 放=cm(t0 t)進行簡單計算。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一) 單元作業設計基本原則 1.明確目的 有效延伸
作業應該是教學的延伸,作業應為加深課堂教學內容服務和教學內容平滑過
渡,不應當出現課堂內容簡單而作業難度較大的情況。
2.以生為本 落實素養
布置作業要貼近學生的年齡、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十四五歲 的青少年常常是流行元素的擁護者。流行元素中可以挖掘出許多和物理知識有關 的話題,就像我們經常用詩句和詩歌作為例子用物理的某些規律來解釋一樣。我 們可以選擇一些陽光的、積極向上的元素,并且適時地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價值觀, 這些東西使學生對題目感興趣,樂意去做這種作業。同時學生可以舉出許多相關 例子,對課堂教學的知識進行應用,也避免了同一類型題目的反復訓練。
3.分層設計 減負提質
據學生基礎和學習能力把學生分成學習能力弱、學習能力中等和學習能力強 三個不同層次的組。在布置作業時老師自己先做一遍,盡量做到難易要適度。以 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本,作業的難度以中等學生水平為準、設計要有梯度。有明確 的目的和針對性的題目。布置的作業分成基礎題 ( 題量少、質量高) 、提高題 ( 重方法) 和拓展題 (開放式、探究式、對標中考、聚焦能力) 。
(二) 單元作業設計基本流程
1.精準分析課標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對課程標準的分析,既要考慮“內容 要求”,也要重視“活動建議”。對教學內容的深入分析,明確本單元內容在全書的 地位、與前后單元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對學情的分析,要建立在調研的基礎上, 解決學生實際問題。
2.制訂單元學習和作業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服務于學生發展,科學制訂 單元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制訂單元作業目標。單元學習目標與作業目標要統 籌規劃,有機結合。
3.設計流程
(
選取情



)
(

元作業評

方案
)
(為學生做題提供針對性參考) (呈現一個完整、客觀、科學的作業評價方案)
3
五、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 分子熱運動
001 活動作業 3分鐘
炎熱的夏天,為了避免蚊蟲的叮咬我們往往會點蚊香,當把 蚊香點燃后,一會蚊香的味道就散發到整個房間,生活中還有哪 些類似的現象?
答案合理即可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 通過活動, 引發學生思考。從 而引入“物質結構”的教學,通過現象學生不難理解“分子是運 動的”這一知識點。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002 練習作業 2分鐘
下列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 A.“破鏡難圓”說明分子間有斥力 B.手捏面包,面包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間隙 C.擦黑板時看到粉筆灰塵飛舞,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 運動 D.雨后荷葉上的露珠靠近時能夠自動聚集在一起,說明分子 間有引力
D
能獨立思考,具有探索精神;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結合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生活中常見現象的分析,理 解分子動理論的相關知識。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結合本節內容,認識到什么是分子 以及分子是不停運動的,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等相關知識。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003 實踐作業 5分鐘
4
做一做: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用兩個相同的杯子、紅墨水 及適量的冷水和熱水來探究溫度對擴散的影響。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在相同時間內,觀察到兩杯水漸漸變紅,__________ 變紅的速度較快。 實驗結論:分子在不停地做 ;溫度越高,分子 運動越 。
實驗操作:將兩個相同的杯中分別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熱水,然 后分別在冷水和熱水杯中同時各滴入一滴紅墨水; 實驗現象:熱水 實驗結論:無規則運動、劇烈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 良好 □合格
通過自己實踐, 分子的熱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 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4 題 6 分鐘
1.“酒香不怕巷子深”,遠處聞到酒的香味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 地做無規則_____________;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此 現象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所示,用橡皮套將注射器封住,用力推活塞,發現推到一 定程度后里面的氣體很難再被壓縮,這個現象間接說明分子之間存 在_________________ (選填“引力”或“斥力”) 作用。
第 2 題圖 第 3 題圖 3.將兩個分別裝有空氣和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 (密度ρ二氧化氮> ρ 空氣) 的玻璃瓶口對口對接,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開隔板后,通過觀 察瓶內顏色變化推斷氣體分子是否做無規則運動。對于玻璃瓶的三 種放置方法 (如圖所示) ,最合理的是________圖 (選填“甲”、 “乙” 、“丙”或“都一樣”)
5
4.小紅媽媽在家腌蘿 卜干時,小紅發現需要好幾天的時間蘿 卜才 能入味,而燒同樣的蘿 卜要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僅需幾分鐘。其主 要原因是 ( ) A.燒菜時蘿 卜分子間有空隙,鹽分子易進入 B.燒菜時鹽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C.燒菜時溫度高,分子熱運動加劇,擴散加快 D.燒菜時鹽多些,鹽分子容易進入蘿 卜中
1.運動、間隙; 2.斥力; 3.甲; 4.C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理解分子動理論的相關內容。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 4 道基礎題, 鞏固基礎知識,加深了對分子動理論內容 的理解。知道分子是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擴散現象與溫度有 關,溫度越高,分子規則運動越劇烈,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 力和斥力,培養學生科學設計實驗的能力。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3 題 6分鐘
1.有關分子熱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破鏡不能重圓,是因為分子間斥力大于引力 B.將水倒入海綿上,水滲了進去,說明分子間有間隙 C.掃地進灰塵飛舞,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D.牛奶滴入水中發生擴散,我們看到的不是牛奶的分子在運動 2.關于分子運動理論知識,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總體積小于100ml B.炒菜時聞到菜的香味,是擴散現象 C.固體很難被壓縮,說明液體分子間只存在斥力 D.糖放到開水里,“化”得更快一些,說明擴散現象與溫度有關 3.不少同學都見過這樣的現象:涂了膠水的兩張紙粘在一起后很 難再分開。其實這是因為膠粘劑與紙的木質纖維分子存在相互作用 的________。家庭裝修房屋時用的涂料及貼墻布都需要用膠,而劣 質的涂料、膠粘劑中含有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質,會 造成室內環境污染,這是因為有毒物質向室內空氣中發生了 _______現象,這種現象在夏天特別嚴重,是因為____________。
1.D; 2.C; 3.引力;擴散;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6
通過3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玻璃杯、水、塑料板、硬幣若干
1.將塑料板平放在空玻璃杯口上,塑料板一部分露出杯口外;
2.將硬幣放在露出杯口外的那部分塑料板上,觀察現象; 3.在玻璃杯中裝滿水,再進行同樣的操作,觀察現象;
觀察分析 1.把一枚硬幣放在空杯子上塑料板伸出杯口外面部分上面,發現 硬幣___________ (選填“掉下來”或“沒有掉下來”) ; 2.再把硬幣放在裝滿水的杯子上塑料板伸出杯口外面部分上面, 發現硬幣___________ (選填“掉下來”或“沒有掉下來”) 3.通過這個現象說明: 。查 閱資料驗證自己的想法。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 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更加深入的理 解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7
第二課時 內能
001 活動作業 3分鐘
說說對于這兩個場景的感受,熔化的鐵水具有能量,冰冷的 冰山具有能量嗎?
答案合理即可
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本題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深入思考, 可以了解學生對于“熱現象”的一些前概念。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002 練習作業 2 分鐘
請分析在以下過程中冰粒、火箭箭體和子彈的內能是增大還是 減小?機械能在增大還是減小? (1) 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過程中,溫度漸漸升高變成了雨滴。 (2) 火箭從地面向上發射過程中,火箭外殼和大氣摩擦后溫度越 來越高。 (3) 子彈擊中一塊木板,溫度升高。
(1) 冰粒下落過程中克服與空氣的摩擦力做功,溫度不斷升高, 內能增大,機械能減小。 (2) 火箭加速上升,機械能增大; 由于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3) 子彈擊中木板后克服摩擦力做功,速度減小,機械能減小; 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根據所學內能的知識進行判斷,樂于思 考; 優秀 □ 良好 □合格
8
能獨立思考,對相關現象提出自己的見 解; 優秀 □ 良好 □合格
通過對相關現象的分析,辨析內能和機 械能的區別 優秀 □ 良好 □合格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熱現象,認識內能,會比較內能大小,知道 內能是與機械能不同的能量形式。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003 實踐作業 3 分鐘
做一做:有一段較粗的軟鐵絲,怎樣使軟鐵絲的溫度升高?有 哪些方法?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之處,你能進行分類嗎?
(1) 用打火機燒鐵絲;用熱水袋焐鐵絲;把鐵絲反復彎折,鐵絲 的溫度也會升高;用砂紙反復摩擦鐵絲,鐵絲溫度會升高。 (2) 前兩種方法是熱傳遞,后兩種方法是做功。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找到使鐵 絲溫度升高的方法;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自己實踐, 總結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熱傳遞和做 功。這個作業的設計充分體現從生活和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004 實踐作業 4分鐘
做一做:
快速下壓活塞,硝化棉燃燒,說明了什么?向瓶內打氣,瓶 塞被彈開,瓶內和瓶口出現白氣,說明了什么?
活塞壓縮氣體,對氣體做功,使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 了,硝化棉燃燒起來了; 向瓶內打氣,瓶內氣體膨脹程度增大, 瓶內氣體對瓶塞做功,使瓶塞彈開,瓶內氣體內能減小,溫度降 低,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白氣”。
9
能積極參與演示過程;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學生很難理解壓縮氣體體積做功也是做功的一種形式,通過 觀察演示實驗并思考問題,加深學生對于做功的認識。
較易 □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4 題 5分鐘
1.物體的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 能和 能的總和。改變物體的內能有 和 兩 種方法。 2.下列關于溫度、熱量、內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一定多 B.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轉移 C.熱量總是從內能多的物體傳遞到內能少的物體 D.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3.列舉的事例中,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與其他三個不同的 是 ( ) A.對試管加熱,管內水溫升高 B.冬天搓手,手會變暖 C.迅速壓下活塞,筒內氣溫升高 D.從滑梯滑下,臀部發熱 4.學完熱現象的知識后,小明認識到“感冒發熱”,其中的“ 熱”是指_______,“摩擦生熱”,其中的“熱”是指______,“ 開水和冷水之間發生了熱傳遞”,其中的“熱”是指_______。 (本題選填“內能” 、“溫度” 、“熱量”)
1. 動、分子勢、熱傳遞、做功 2.B; 3.A;4 .溫度; 內能;熱量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相互作用的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四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內能概念的理解。知 道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以及改變內能大小的兩種方式。
10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4 題 6分鐘
1.火柴頭在火柴盒上輕輕劃過就能燃燒,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 講,是將 能轉化為 能,這是通過 方式實現的。火柴頭也可以用火點燃,這是用 方 式實現的。 2.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溫度低的物體內能一定小 B.內能小的物體也可能將熱量傳遞給內能大的物體 C.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只要溫度不變,物體的內能就一定 不變 D.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3.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 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當火箭加速上 升時,火箭的動能_____________ (選填“不 變”“增大”或“減小”) ,機械能 __________ (選填“不變”“增大”或“減 小”) ,火箭燃料的_________能轉化為燃氣 的內能;當火箭在大氣中快速飛行時,會與 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其溫度會升高,內能會________ (選填“ 不變”“增大”或“減小”) ,這是通過_______ (填“熱傳遞” 或“做功”) 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 4.將裝有酒精的金屬管固定在水平桌 子上,并用塞子塞緊 。快速來回拉動繞 在管上的繩子,過一會兒塞子跳起來, 如圖所示 。則 ( ) A.拉動繩子過程,金屬管溫度升高,內 能增加 B.拉動繩子過程,管內酒精溫度不變 C.塞子跳起時,管內氣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D.塞子跳起時,管內氣體內能全部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
1.機械 內 做功 熱傳遞;2.B; 3.增大;增大;化學;增大;做 功 4.A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 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1 1
通過道題, 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打氣筒
1.準備打氣筒,打氣之前 (圖1) 用手感受筒壁上部、中部、下部 的溫度。 2.用氣筒給輪胎打氣,一段時間后 (圖2) ,用手感受筒壁上部、 中部、下部的溫度變化。 3.如下圖 (圖3) 若筒壁整體發熱,說明是摩擦導致筒壁發熱;若 只有筒壁下部 發熱說明是壓縮氣體,對氣體做功,使氣體的內能 增加,溫度升高,致使筒壁的溫度也升高。
圖1 圖2 圖3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探究;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這是一個探究實驗類作業。通過探究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物 理的興趣,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親身實驗,更加深入的理解 壓縮氣體做功也可以增大內能。
12
第三課時 比熱容
001 實踐作業 3分鐘
晴天,陽光斜射在教室走廊上,請 同學們摸一摸走廊上的鐵欄桿和旁邊的 水泥墻壁,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想一 想,不同的物質吸熱能力相同嗎?
水泥墻壁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很燙,而走廊上鐵欄桿邊的水泥 墻壁卻不熱。說明在同樣光照的條件下,鐵溫度升高的更快。同 時說明不同物質吸熱的能力存在差異。
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本題創設真實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不同的物質 吸熱的能力不同” 為新概念“比熱容”的引入做鋪墊。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002 練習作業 2 分鐘
如圖,在兩只相同的燒杯里裝入 水和食用油,用相同規格的電熱器 加熱,比較它們的吸熱能力。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中必須取相同質量的水和 食用油 B.實驗中水和食用油吸收熱量的多少可以通過升高的溫度反映 C.實驗中實驗中必須取相同體積的水和食用油 D.實驗中若加熱到相同的溫度后停止加熱,冷卻相同時間后食 用油的末溫更高
A
13
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判斷,樂于思考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獨立思考, 對實驗的現象提出自己的 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比較物質 吸熱能力的兩種方法。 優秀 □良好 □合格
本題為實驗題,考察了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以及科學探 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加熱時間的長短 決定了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探究物質的吸熱能力時,應控制變 量即兩種物質的質量和初溫是相同的。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003 練習作業 2 分鐘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水作為汽車發動機散熱器的冷卻劑,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 熱容較大 B.冬天使用的暖手袋中裝熱水效果好,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大 C.由于沙石的比熱容比海水的小,導致內陸地區的晝夜溫差比 沿海地區的大 D.向教室內地上撒一些水,感到涼快,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大
D
能利用水比熱大的特點解釋日常生活中 相關現象; 優秀 □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 良好 □合格
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水比熱容大的特點,相同質量 的水和其它物質相比,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小,因此水常 被用來做取暖介質和冷卻劑等。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004 實踐作業 不限
做一做: 多年以來,蚌埠市全面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初步形 成了森林進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花開珠城的綠色發展的新 格局。到2021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0.92%以上,綠化覆蓋率 達到50%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380萬立方米,實現森林覆蓋率、 綠化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三增長,不斷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 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請調查你周圍的5公里范圍內都有哪些社區公園、城市綜合性 公園、濕地公園或森林郊野公園,并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森
14
林可以調節氣溫的主要原因。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而水的比熱容較大, 所以它可以調節氣候。
能積極參與調查活動過程;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從環保熱點問題出發,聯系學生生活,鼓勵學生進行調查、 交流,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成就感。能很好 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交流和合作精神以及科學態度和責任 的核心素養。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4 題 10分鐘
1.甲、乙兩物體,比熱容之比為3: 2 ,質量之比為2: 1 ,吸收的 熱量之比為3: 5 ,則甲、乙升高的溫度之比為( )
A. 1: 5 B. 1: 2 C. 2: 1 D. 3: 5 2.質量為2kg的某種物質,當溫度從50℃下降到25℃時,放出的 熱為1.05 × 105J 。則該物質的比熱容是多少? 3.某太陽能熱水器裝有質量為150kg的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該 熱水器中的水的溫度從20℃升高到50℃,求這些水吸收的熱量是 多少?[c水 = 4.2 × 103J/(kg· ℃)] 4.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質量為800 g 、溫度為65℃的水,吸收 1.26 × 105J的熱量后,溫度升高了多少?[c水 = 4.2 × 103J/ (kg· ℃)]
1.A; 2.2. 1 × 103J/(kg· ℃); 3.1.89 × 107J ; 4. 35℃
緊扣本節課重點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比 熱容的計算式,考查知識的應用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運用所學的物理公式解決簡單的比熱 容計算。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運用所學的熱量公式解決簡單的吸熱 與放熱計算。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 4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了對比熱容概念的理 解,鞏固熱量的計算式,鞏固比熱容的計算式,提升學生的計算 能力。
15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4 題 10分鐘
1.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鐵塊和水吸收相同的熱量后, (c鐵<c水)再把鐵塊放入水中,它們之間( ) A.熱量由水傳給鐵 B.溫度由水傳給鐵 C.熱量由鐵傳給水 D.溫度由鐵傳給水 2.小張同學在探究“物質的放熱能力 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分別用質量 ______ ( “相等” 、“不等”) 的水 和另一種液體進行了實驗,并用圖象 對實驗數據進行了處理,如圖所示, 實驗中,水和另一種液體在相同時間 內放出的______相等,分析圖象可以得出:______物質為水, 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______J/ (kg ℃) 3.將200 g溫度為80℃的熱水加入1.8 kg溫度為10℃的冷水中, 混合后水的溫度是多少攝氏度?(假定沒有熱量損失) 4.在完全隔熱的裝置內,用同一熱源給300 g水和300g油加熱, 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 × 103J/(kg· ℃) ,問: (1)300 g水加熱12 min吸收的熱量為 多少? (2)300 g油加熱6 min吸熱為多少 (3)油的比熱容是多少?
1.C; 2.相等;熱量; 甲;2.1×103J/ (kg ℃) ; 3.17℃; 4.(1)3.78 × 104J ;(2)1.89 × 104J (3)2.1×103J/ (kg ℃)
能運用所學的物理公式解決簡單的計算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 4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16
較易 中等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
酒精燈1個 (或者蠟燭1支) ,竹筷子、金屬筷子各一支,冷水一 杯,火柴一盒
1.點燃酒精燈 (或者蠟燭) ,將竹筷子和金屬筷子在火焰上加熱 一段時間; 2.再將加熱后的筷子放入冷水中,觀察水的變化。 3.兩支筷子分別放在火焰上加熱,一段時間后,拿著火柴接觸加 熱后的筷子,觀察火柴能否燃燒。 4.觀察思考:發現什么現象 此實驗表明了什么?
1.加熱后的筷子放入水中時,水面會發生________現象 (填物態 變化名稱) 2.能點燃火柴的是_________選填 ( “竹筷子”或“金屬筷子”) 通過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兩種材料存在差異原因是什么,并查閱資料驗證自己的想 法。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探究;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 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親身實驗,更加深入的理解比熱 容的概念。
17
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內能 15 題 60 分鐘
2 28 1.雪圓小吃作為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到蚌埠不得不嘗的特色小吃。其中 四色湯圓的口味很多種,山楂,豆沙,黑芝麻等,用酒釀桂花熬煮出來的Q彈湯 圓,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淡淡的“桂花”味,這是 現象。 2.2022年2月27日11時06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遙二 運載火箭將22顆衛星分別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火箭上部外殼——整流罩溫度升高 了,其分子的動能 (填“增大”或“減小”) ,其內能的改變是通過 (填“做功”或“熱傳遞”) 的方式實現的。 3.在空中課堂《液橋》實驗中,兩塊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觸后合成一個,說明 分子間存在 ;然后將兩塊透明板分開,中間形成一個長約10cm的液橋, 如果這個實驗在地面上完成,液橋的長度會 (選填“變長”或“變短”) , 這是因為受到了 的影響。
第1題圖 第2題圖 第3題圖 4.如圖是我國選手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冰壺比賽中的一個場景,比賽時兩名隊 員在冰壺前方“刷冰” ,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冰的內能,使表面的冰熔 化成薄薄的一層水,從而 (選填“增大”或“減小”) 冰壺與冰面之間 的摩擦。 5.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蚌埠市為了整治城市環境,大 力開發龍子湖公園來調節氣溫,這是因為水的比熱容 (選填“較大”或“ 較小”) ,水和水泥相比,在同樣受熱或冷卻 (即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等) 時, 水的溫度變化比水泥 (選填“快”或“慢”) 。
第4題圖 第5題圖 6.某同學做探究“某種物質熔化特點”的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則在BC段 的內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前2分鐘,吸收的熱量 為 (物質的質量為100g,已知圖中CD段物質比熱容為4×103J/ (kg ℃) ) 。
18
7. (A組) 2022年的冬奧會,采用“微火”之后,能更好的踐行綠色環保的理 念。如圖,微火炬燃燒,火炬碳纖維外殼溫度升高,外殼的內能 (選填 “增大” 、“減少”或“不變”) ,若微火炬燃燒氫氣釋放了8.4×106J的熱量, 這些熱量如果完全被水吸收,可讓 kg的水溫度升溫20℃ (水未沸騰) 。 [水 的比熱容c=4.2×103J/ (kg °C) ]
第7題 (A組) 圖
第6題圖
7. (B組) 如下圖所示,將質量為3千克的1200℃的鐵塊先后浸入兩個盛有5千克 水的開口容器中,容器中的水初始水溫為25℃.不 計容器壁吸收的熱量。當第一個容器中的水溫穩定 后再將鐵塊浸入第二個容器中。則第一個容器中水 的最后溫度為 ;鐵塊的最后溫度為 。 已知鐵的比熱容為0.5×103J/ (kg °C) 。水的比 熱容為4.2×103J/ (kg °C) ,大氣壓強恒為1標準 大氣壓。 第7題 (B組) 圖
3 15 8.如圖所示,這是蚌埠禾泉小鎮米粒花世界,五十多萬株薰衣草和馬鞭草全面 進入花期,讓尋香賞花的游客陶醉其中體驗一場不一樣的紫色浪漫之旅。當人們 置于其中能聞到淡淡的香味,這一現象說明 ( ) A.分子間存在間隙 B.分子間存在引力 C.分子間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9.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后,順利返回地 面。在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要通過一段黑障區,如圖所示這段時間飛船被燒成一 個大火球,而船內的三名航天員和設備卻安然無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 ) A.飛船“燃燒”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了內能 B.飛船通過黑障區時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C.飛船外殼上的燒蝕層先凝華后液化,放出了大量的熱保護了飛船 D.飛船外殼上的燒蝕層先熔化后汽化,放出了大量的熱保護了飛船 10.蚌埠小吃“老淮濱撒湯”被評為蚌埠傳統優秀名小吃,贏得消費者一致好 評。如圖所示是享譽盛名的逍遙撒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冬天,剛盛到碗里撒湯上面的“白氣”是汽化產生的 B.撒湯溫度越高,其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C.撒湯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D.撒湯溫度降低后,其內能保持不變
19
(

9題圖
)第8題圖
第10題圖 )
11.關于溫度、熱量、內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 B.物體內能增加,一定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C.物體吸收熱量時,溫度可能不變 D.物體內能減少時,溫度一定降低
12. (A組)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裝滿了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用同一熱源 分別加熱,液體溫度與加熱時間關系如圖所示。 ( ) A. 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 B. 甲液體的比熱容小于乙液體的比熱容 C.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 D.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小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 12. (B組)如圖所示為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裝置。圖甲中使 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分別對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熱,得到溫度隨時間變化 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乙圖中,A對應食用油,B對應水 B.實驗中液體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升高的溫度來衡量的 C.0~2min A吸收的熱量等于0~3min B吸收的熱量 D.食用油和水的比熱容之比為3:4
12(B組)題圖
12(A組)題圖
2 16 13.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是認識物質及其 變化的兩種角度,人們常透過對宏觀現象 的觀察、思考、推理,建立微觀模型,看 清事物本質。 (1) 如圖甲為水和酒精混合實驗,實驗 中能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的宏觀現 象是 。
20
(2) 如圖乙為紅墨水擴散實驗,紅墨水能擴散的微觀本質是 。 (3) 如圖丙所建立的微觀模型能很好地解釋液體的 現象。 14.探究物質的吸熱本領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 本領。 (1) 加熱前,在一個燒杯中倒入200g的水,需要在另一個相同燒杯中倒入 g的煤油 (ρ煤油=0.8×103kg/m3 ) 。 (2) 用兩個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來加熱水和煤油,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整 個實驗操作無誤。圖乙中,若圖線b反映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則 圖線 可以反映煤油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3) 同時停止加熱,在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溫度降低的過程中,水放出的熱量 與降低的溫度之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煤油放出的熱量 與降低的溫度之比。 (4) 某小組實驗完畢后沒有將加熱水的加熱器斷電,繼續加熱并繪制水的溫度 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所示,此時圖象中 段表示水的沸騰過程,這一 過程水會繼續 (填“吸收”或“放出”) 熱量。 15. (A組) 如圖所示是質量為100g的某物質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圖象,前 10min它吸收的熱量是7.2×10 J。求: (1) 該物質的比熱容; (2) 若這些熱量全部被水吸收,可讓50g的水溫度升高多少 ℃? [c水=4.2×10 J/ (kg ℃) ] 15. (B組)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 回艙成功著陸。如圖所示是“神舟十三號”飛船的返 回艙。返回艙重返地球時,為避免與大氣劇烈摩擦產 生的高熱燒穿艙壁,返回艙表面涂有防熱材料。返回 艙的總質量為3×10 kg3 ,表面防熱材料的質量為500kg ,比熱容為4×103J/ (kg ℃) ,回答下列問題: (1) 返回艙進入地球大氣層時與大氣劇烈摩擦,通 過 方式增加了返回艙表面的內能。 (2) 返回艙在大氣層中下落1000m,重力做功多少焦? (3) 若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后,下落時減少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內能的40%被防熱 材料吸收。則防熱材料升高的溫度是多少?
21
自制內能改變演示儀 (30分) 一周
打氣筒、氣門嘴、大號飲料瓶、溫度傳感器
1.將飲料瓶轉孔把溫度傳感器固定在瓶上; 2.同樣將氣門嘴也固定在瓶上; 3.將橡皮塞堵住飲料瓶口上; 4.用打氣筒向瓶內打氣,觀察溫度計的示數變化和橡皮塞的運動 狀態。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 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自己制作,更加深入的理解做功 改變物體內能的本質。
22
一、 填空題 1.擴散 2.增大;做功 3.引力;變短;重力 4.做功;減小 5.較大;慢; 6.增大;4×103J 7. (A組) 增加;200 kg 7. (B組) 100℃;30℃ 二、 選擇題 8.D 9.B 10.B 11.C 12. (A組) B 12. (B組) A 三、實驗探究題 13. (1) 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 (2)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3) 汽化 14. (1) 200 (2) a (3) 大于 (4) BC;吸收 四、計算題 15. (A組) 解: (1) 該物質的比熱容為2.4×103J/ (kg ℃) ; (2) 水溫度升高34℃。 15. (B組) 解: (1) 做功 (2) 返回艙重力做功: w = mgh = 3 103 kg 10N/ kg 1000m = 3 107 J (3) 防熱材料吸收的熱量: Q吸 = 40% W = 0.4 3 107 J = 1.2 107 J 防熱材料升高的溫度: t = 吸c = = 6℃ 實踐作業:合理即可
23
(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序號 類型 對應單 元作業 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
了 解 理 解 應 用
1 填空題 1 √ 較易 原創 60 分鐘
2 填空題 2、4 √ 較易 原創
3 填空題 1 √ 較易 改編
4 填空題 4 √ √ 中等 改編
5 填空題 5、6 √ √ 中等 原創
6 填空題 2、6 √ √ 較易 改編
7 (A) 填空題 4、6 √ √ 中等 改編
7 (B) 填空題 4、6 √ √ 較難 選編
8 選擇題 1 √ 較易 原創
9 選擇題 2、4 √ 較易 改編
10 選擇題 1、2、3 √ 中等 原創
11 選擇題 2、3、4 √ 中等 改編
12 (A) 填空題 5、6 √ 較難 選編
12 (B) 填空題 5、6 √ √ 較易 選編
13 實驗探究題 1 √ √ 中等 選編
14 實驗探究題 5、6 √ √ 中等 改編
15 (A) 計算題 6 √ √ 較易 選編
15 (B) 計算題 4、6 √ √ 較難 改編
16 實踐題 3 √ 較難 原創 一周
七、單元作業評價方案
2022 版新課標在作業評價方面有更加明確的要求,作業評價既要關注結果,也 要關注過程,綜合運用質性分析和量化評定,發揮評價的引導、激勵功能,根據這 一要求,我們制定一個系統的作業評價方案,努力呈現更客觀、更科學、更完整的 作業設計體系。
一、評價目的
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有效反饋,通過作業評價可以對學生學習進度、學 的情況做出確認,從而夯實基礎,提高答題能力,并提升學生對物理課程的重視 度,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24
二、評價原則
1.可行性原則
等級清晰,指標明確、具體,易為學生理解,便于教師操作,具有較強的可操 作性。
2.差異性原則
學生的個性差異決定的每個學生發展上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評價 標準,不同場合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讓人人體會到,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成功, 特別是對部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更應采取特殊評價方式。 3.過程性評價與水平性評價相結合原則
評價不僅要注重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展, 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因而要過程性評價和水平性評價相結合。
三、評價內容
項目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分值 得分
過程性評價 (30%) 書寫情況 書寫認真,答題規范 、清晰、有層次。 10
完成情況 按時獨立完成 10
課堂表現 課上認真聽講,態度 端正,積極舉手發言 并耐心傾聽他人發言 。 10
水平性評價 (70%) 學生對書本基礎知 識掌握情況及靈活 性拓展題答題能力 情況。 答題準確、全面,與 書本知識有效對接; 拓展性作業體現出的 思維獨特、有創新。 70
總分: 等級:
四、評價等級
80-100 甲 60-80 乙 60分以下 丙
2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吴桥县| 贺州市| 东乡| 德兴市| 沙洋县| 蓬溪县| 九寨沟县| 改则县| 犍为县| 邳州市| 乌海市| 黄陵县| 方城县| 阿拉尔市| 盐边县| 颍上县| 仲巴县| 象山县| 永登县| 清水河县| 汶上县| 大悟县| 夏邑县| 全椒县| 商丘市| 临城县| 江达县| 南召县| 顺平县| 思南县| 海盐县| 澄江县| 汝阳县| 景泰县| 嘉荫县| 东阿县| 鱼台县| 海南省| 泰安市|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