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走向近代》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歷史 九年級 第一學期 統編人教版 走向近代單元 組織方式 團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第五單元第 13 課2 文藝復興運動 第五單元第 14 課3 探尋新航路 第五單元第 15 課4 早期殖民掠奪 第五單元第 16 課5 單元復習鞏固 第五單元二、單元分析(一) 課標要求歷史學是在一定的歷史觀指導下敘述和闡釋人類歷史進程的學科。馬克思主 義指導下的歷史學,以探尋歷史真相、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認清歷史 發展趨勢為其重要功能。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是學生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 下,了解中外歷史發展進程、傳承人類文明、提高人文素養的課程,具有思想性、 人文性、綜合性、基礎性特點,具有鑒古知今、認識歷史規律、培養家國情懷、 拓寬國際視野的重要作用。本單元內容是統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單元標題是“走向 近代”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對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如下:1.近代早期西歐經濟和社會變化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 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2.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 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3.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以及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 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認識新航路開辟的 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本單元通過對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掠 奪等事件及相關人物的介紹,講述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的歷史。課程標 準在“學業要求”中,需要學生知道這些人物和事件的大致情況,掌握文藝復興、 新航路開辟等歷史事件的基本過程。找出重要史事之間的關聯,理解其對歐洲資 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影響,進而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3(二) 教材分析1、思維導圖2、內在邏輯(1) 單元主旨本單元的核心內容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歐洲開始步入近代,為歐 洲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奠定基礎。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世界各地區前資本主義文明 的相對孤立和相互隔絕狀態,被日益發展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血腥的殖民擴張 打破,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 歷史。本單元學習旨在幫助學生從全球視角把握近代以來世界整體發展的脈絡, 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奠定了思想和經濟基 礎。引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認識世界近代歷史發展的規律,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 個整體。本單元的各課圍繞核心內容展開,他們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關系。(2) 具體內容及課時價值本單元由導言、13、14、15、16 課組成,計劃每課用一課時完成。課時名稱 主要內容 價值第 13 課《西歐 經濟和社會的 發展》 1.介紹 11 世紀以后,歐洲農業、手工業和 商業不斷發展,租地農場、手工工場等新的 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形式逐漸出現。 2.幫助學生理解富裕農民和城市市民階層 逐漸成為新的政治力量。 3.感受西歐整體社會面貌發生改變。 認識早期資本主 義生產組織形 式,理解資本主 義生產關系概 念。第 14 課《文藝 復興運動》 1. 在歐洲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 新興的資產階級逐漸興起。他們要求在政治 上、思想上擺脫封建神學的束縛。 2. 介紹新興資產階級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 的文化的方式,在思想文化領域興起了文藝 理解文藝復興的 實質即宣揚資產 階級文化,引導 學生理解文藝復 興與資本主義產4復興運動。 3. 欣賞但丁、莎士比亞等杰出代表人物和作 品,感受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體味其 中所蘊含的“人文主義”思想。 4. 引導學生認識到為歐洲資本主義產生和 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生發展之間的邏 輯關系。第 15 課《探尋 新航路》 1.知道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 動,感受探險家們開拓進取精神,培養學生 意志品質。 2.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 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 性。 3.引導學生從全球視角認識新航路開辟的 世界影響,理解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 狀態,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歐洲社會出 現重大變革,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 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學會使用全球史 觀認識世界近代 歷史發展的規 律,理解世界逐 漸形成一個整 體。培養學生堅 強的意志品質, 實現歷史育人功 能。第 16 課《早期 殖民掠奪》 1. 講述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葡萄牙、 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家開始了早期的殖民 擴張活動。 2.殖民掠奪一方面使大量財富流入西歐,為 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 另一方面,殖民掠奪給遭到殖民侵略的國家 和地區造成了破壞和災難,感受資本原始積 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學會辯證評價歷史現 象。 運用唯物史觀的 立場,客觀、全 面的評價歷史事 件。(3) 重難點依據課標要求及教材內容,確定本單元重難點有以下內容:一是理解資本主 義生產關系這一歷史概念;二是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以及產生的影響;三是 正確認識并繪制地圖,感受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連為一個整體;四是理解早期殖民 掠奪為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奠定了經濟基礎,感受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 性。(三) 學情分析1.本單元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他們思想活躍,興趣廣泛,能主動學習 且已經具備基本的歷史學習能力,因此可以設計一些思維拓展型作業,例如歷史 模擬小法庭等,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其歷史核心素養。2.他們對歷史學科興趣濃厚,但是僅依靠歷史課本獲取知識途徑過于單一, 因此設計了綜合實踐型作業,例如歷史藝術展等,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 也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其歷史思維能力,充分發揮了歷史立德樹人的功能。53.九年級學生即將面臨中考,可以從課標出發,緊扣教材,設計基礎鞏固型作業,鞏固單元知識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總結不同題型的做題方法和解題思路。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在綜合考慮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建議,學業質量標準要求、學生在情感態 度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目標應達到的目標、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以及教材重難點 的基礎上,同時,考慮到作業是課堂教學延續的性質和功能,為鞏固知識,提升 能力,進行情感教育、滲透價值觀,特制訂了如下表所示的本單元具體的學習與 作業目標、學生學習達到的層次及水平。具體如下:A 層級的要求為知道識記; B 層級的要求為理解與分析;C 層級的要求為綜合應用。其中A 層次為基礎類,B 層次為提高類,C 層次為拔高類,主要供學有余力的學生使用。依據 課時 學習目標 作業目標 層次與 水平1.課標 2.學情 3.教材 重難點 第 13 課 《西 歐經 濟和 社會 的發 展》 1.知道租地農場和手工 工場建立的過程及特點, 理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這一概念。 2.幫助學生理解富裕農 民和城市市民階層逐漸 成為新的政治力量,感受 西歐整體社會面貌發生 改變。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 討論,共同構建本課思維導 圖。 2.將本課知識置于當時歐 洲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中,從 宏觀上理解西歐社會變化。 知道 (A) 理解 (B) 應用 (C)第 14 課 《文 藝復 興運 動》 1.知道但丁、莎士比亞等 杰出代表人物和作品,理 解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內 涵。 2.引導學生認識到文藝 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產 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 化基礎。 1.通過基礎性作業,知道文 藝復興的基本概念,材料題 幫助理解文藝復興的實質 和影響。 2.學生搜集文藝復興時期 著名文學藝術作品的資料, 《藝術作品中的文藝復興 時代》小型展覽 ,理解所 蘊含的“人文主義”思想。 3.多樣的教學方式,加強了 學科之間的融合,充分發揮 了歷史立德樹人的功能。 知道 (A) 理解 (B) 應用 (C)第 15 1.知道哥倫布、麥哲倫等 航海家的探險活動,感受 探險家們開拓進取精神, 培養學生意志品質。 2.引導學生從全球視角 1.基礎性作業面向全體學 生,通過練習知道新航路開 辟的基本知識。提升性作業 注重知識的應用和遷移,通 過史料的解讀,引導學生學 知道 (A) 理解 (B)6課 《探 尋新 航 路》 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 影響,理解結束了世界各 地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 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理解 新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 會閱讀史料、提取史料關鍵 信息,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 響。 2.在課堂上繪制《新航路開 辟示意圖》,知道四位航海 家的航海背景、經過、結果. 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動手能 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時空觀 念。 應用 (C)第 16 課 《早 期殖 民掠 奪》 1. 知道西班牙、葡萄牙、 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家 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擴張 活動。 2. 簡述“三角貿易”的 過程,理解資本原始積累 的野蠻性和殘酷性。 1. 通過基礎性作業使學生 掌握西方國家的早期殖民 掠奪與擴張、三角貿易、殖 民爭霸的知識要點。 2.通過角色扮演的歷史模 擬小法庭,學生理解到殖民 擴張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發 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認 識到殖民擴張造成了殖民 地國家的貧困和落后,使學 生樹立鮮明的是非觀念,全 面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進 步性與貪婪性并存的本質。 知道 (A) 理解 (B) 應用 (C)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一) 單元作業設計基本原則1.培育核心素養,落實鑄魂育人理念。發揮作業育人功能,體現歷史課程的 立德樹人宗旨,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2.素質教育導向。緊扣課程標準和統編教材,有機銜接課堂教學,鞏固必備 知識,培養關鍵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堅持以生為本,體現分層理念與知行合一。作業設計遵循教育規律,尊重 青少年成長規律,貼合學生最近發展區和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作業內容涵蓋 基礎性、提高性作業,增加探究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作業,體現分類分層和知 行合一,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4.基于單元主題學習。將教材中的單元作為一個整體通盤考慮,整合教學內容,歷史課程內容由教材中若干個學習專題組成。單元的主題是圍繞某個歷史時 期的核心內容或關鍵問題確定的,它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情境和學習范圍,為 學生具體學習歷史、認識歷史提供了路徑,搭建了平臺。教師要根據大概念建構7學習內容的框架,設計教學過程及環節,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以大任務、大問 題來統領整個學習過程,引領學生建構合理的歷史知識結構,避免碎片化,促進 學生掌握探究歷史的方法和路徑,拓寬學生認識歷史的視野。5.落實減負提質。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課時作業不超過 15 分鐘,單 元質量檢測不超過 40 分鐘。題量適中的同時,要提高作業設計水平,確保優質 高效。(二) 單元作業設計基本流程1.精準分析課標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本單元作業設計是在精準分析課標 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基礎上形成的。課程標準的分析,既考慮了“內容要求”, 也重視“活動建議”“教學提示”明確釋了本單元內容在全書的地位、與前后單 元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學情的分析是建立在調研的基礎上,為解決學生實際問 題而實施的。2.制訂單元學習和作業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服務于學生發展,科學制訂 單元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訂單元作業目標。單元學習目標與作業目標要統籌 規劃,有機結合。3.設計流程8五、單元作業評價設計(一) 單元作業評價思路(二) 單元作業評價與反饋表1、 基礎知識評價表評價主體 教師 學生評價參考 評價梯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優秀 良好 合格單項選擇題正確率運用歷史語言表述書面表達規范準確卷面美觀條理清晰92、 素養能力反饋表作業名稱: 時間:小組名稱: 評價人:評價對象:評價說明:請在你認為符合表現的地方打“ √ ” 組內互評:合作表現; 組間互評:表達能力、成果展示; 老師評價:合作表現、表達能力、成果展示。評價維度 組內互評 老師評價優秀 良好 需努力 優秀 良好 需努力合 作 表 現 能主動提出問題并傾聽 同伴的觀點積極收集史料,樂于與同 伴分享研究成果表 達 能 力 能清晰準確的用歷史語 言進行表述,論從史出 組間互評能嘗試對同學提出的疑 問進行解答成 果 展 示 能對獲取的歷史信息整 合,形成結論性認識結論格式規范闡述到位, 符合史論結合的要求反 饋 優點改進六、課時作業10第 13 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夯實基礎)一、作業內容( 一) 單項選擇題1.14 世紀前后,西歐社會萌發新的生機,其在經濟上的表現是 ( )A.莊園經濟自給自足 B. 自由放任理論產生C.城市自治司法獨立 D.雇工分工合作興起2.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 知識結構圖,其中“? ”處是 ( )11A.行會制度開始出現C.現代工廠制度確立B.資本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D.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提升能力)(二) 材料分析題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資本主義的工場手工業,于 14、15 世紀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開始產生。 在法國、德國、尼德蘭等西歐其他國家的一些行業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工 場手工業的產生,一種是從事不同種類勞動的手工業者聯合起來生產一種復雜的 產品,把獨立的手工業者的社會分工變成手工工場的內部分工;一種是從事同一 種類勞動的手工業者,通過分工促成手工工場的產生,實現生產的專業化。——據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1)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作業標準(一) 單項選擇題 1.D 2.D(二) 材料分析題3. (1) 現象: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或工場手工業的產生)。原因:生 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生產的專業化。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文字作業側重于鞏固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面向全體學生,對當堂學習 的重難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第一題考察西歐經濟發展的表現--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出現,同時理解這 兩種生產經營方式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知識結構圖能將細碎的知識點 連接起來,形成對本課知識的整體架構,對課本內容進行梳理和升華。材料題可 以作為對教材內容的補充,更容易理解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促使社會結構發生的改 變,社會整體面貌發生的深刻變化,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本套練習可使學生認識到近代歐洲文明根植于中世紀的土壤,經濟發展推動 社會的變革,培養“唯物史觀”核心素養。五、評價設計評價主體 教師 學生評價參考 評價梯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優秀 良好 合格單項選擇題正確率運用歷史語言表述書面表達規范準確卷面美觀條理清晰(拓展素養)《繪制思維導圖》一、作業內容活動步驟: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共同構建本課思維導圖。 2.每個小組完成任務后自評,然后選出一名代表在全班發言,再在小組間展開互 評。3.在研討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最后總結。12二、時間要求:10 分鐘三、示例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作業以培養歷史“時空觀念”為目標。思維導圖的建立有利于對事物進行 全方位的描述與分析,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關鍵因素或關鍵環節。構建本課思維 導圖,使學生整體把握中世紀晚期西歐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同時,思維 導圖也具有發散性與圖文并重的特點,很好地將本課各層級之間的關系展現出 來。在學習本課內容時首先要了解中世紀西歐社會發展的狀況,將本課內容拓 展、延伸,把本課知識置于當時歐洲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中,從宏觀上把握。用繪 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培養學生歷史空間感和邏輯思維能力,做到節與節之間、單 元之間的銜接。小組之間討論以及展示環節的設置,目的在于提高合作學習能力 和歷史語言表達能力。活動評價以考察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目標,綜合運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 評價、終結性評價等多重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讓學生在自評、互評 的過程中學會反思和自我改進,實現“教、學、評”一體,發揮評價促進學習和 改進教學的功能。六、評價設計作業名稱: 時間:小組名稱: 評價人:評價對象:評價說明:請在你認為符合表現的地方打“ √ ” 組內互評:合作表現; 組間互評:表達能力、成果展示; 老師評價:合作表現、表達能力、成果展示。13評價維度 組內互評 老師評價優秀 良好 需努力 優秀 良好 需努力合 作 表 現 能主動提出問題并傾聽 同伴的觀點積極收集史料,樂于與同 伴分享研究成果表 達 能 力 能清晰準確的用歷史語 言進行表述,論從史出 組間互評能嘗試對同學提出的疑 問進行解答成 果 展 示 能對獲取的歷史信息整 合,形成結論性認識結論格式規范闡述到位, 符合史論結合的要求反 饋 優點改進第 14 課 文藝復興運動(夯實基礎)一、作業內容( 一) 單項選擇題1.這一時期,人們重新開始將目光從天國降到人間,將人類自身的本來面目還給 了自身,將人的現實性、獨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以及豐富的個性發掘出來。“這 一時期”是( )A.古巴比倫時期 B.羅馬帝國時期C.文藝復興時期 D.啟蒙運動時期 2.下表為斯特拉斯堡 (今法國東北部城市) 的印刷出版物統計,當時推廣古典書 籍旨在 ( )時間 類型 比例15 世紀 宗教書籍 50%以上古典書籍 10%141500 年到 1520 年 宗教書籍 27%古典書籍 33%15A.推翻天主教的統治C.宣傳人文主義思想B.推動歐洲大學迅速建立D.消除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提升能力)(二) 材料分析題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運動) 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的。 因為從一方面看來它是希臘羅馬的古文藝和人生觀的復活,是一種復生的運動; 從他方面看來,它卻是歐洲近古文化的先鋒,是一種文化的新誕生。大抵在初期, 它的傾向是偏于復古的;后來到了盛極將衰的時期,卻又見老樹根上,到處產生 新芽兒了。 ——摘編自陳衡哲《西洋史》 (1)據材料一,指出“運動”的名稱、“復生”和“新生”的具體含義;并結合 所學知識,分析“運動”產生的經濟根源。材料二《最后的晚餐》(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幅圖的作者;分別從審美和歷史的角度,說說這幅畫的價值。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作業標準( 一) 單項選擇題1、C 2.C(二) 材料分析題3. (1) ) 名稱:文藝復興。“復生”:是希臘羅馬的古文藝和人生觀的復活, 是一種復生的運動。“新生”:對古典文化的創新,是一種文化的新誕生,提倡 以人為中心,發揚人的個性。經濟根源: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2) 作者:達 ·芬奇。審美角度:構思巧妙,臉部寫實,畫中的人物,或驚恐、 或懷疑、或憤怒,將神情、手勢也刻畫得細致入微。歷史角度:不僅標志著達 ·芬 奇藝術成就的最高峰,也標志著文藝復興藝術創造的成熟與偉大,是文藝復興運 動的代表。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九年級學生面臨中考的壓力,因此在教學中更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只 有扎穩根基才能更好的拔高。表格是歷史材料的重要呈現方式,教師在講解的過 程中應該指導學生掌握歸納表格信息的正確方法。通過設置中考真題讓學生熟悉 中考的命題方式與角度,同時教給學生正確的答題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規劃,學會學習。教師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學 習方法指導,例如:解析歷史概念,概括所學的歷史事實,對歷史進行分析,初 步形成自己的歷史認識,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等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 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指導。材料題從歷史理解出發,再次明確文藝復興的內涵,也傳達出善待優秀傳統 文化的信念,樹立堅持真理、勇于開拓創新的品質。了解不同領域對同一歷史作 品的不同解讀角度和方法,并將其置于特定的歷史情景中加以理解,從多維認識 世界優秀文化。真正實現學有所憶、學有所練,學有所獲。培養“唯物史觀”“史 料實證”“歷史解釋”核心素養。五、評價設計評價主體 教師 學生評價參考 評價梯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優秀 良好 合格單項選擇題正確率運用歷史語言表述書面表達規范準確卷面美觀條理清晰16(拓展素養)《歷史藝術展》一、作業內容《藝術作品中的文藝復興時代》小型展覽活動步驟:第一環節:準備教師提前讓學生搜集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文學藝術作品的資料,分別組建詩歌組、 繪畫組、戲劇組等,撰寫作者生平簡介及作品說明,指導學生用以上搜集的資料 布置一個《藝術作品中的文藝復興時代》小型展覽。第二環節:實施1、小組成員在組內分享自己搜集的作品,每組篩選出一個最佳作品; 2、每組派出代表介紹選出的最佳作品,其他組學生可提出問題,小組代表進行 解答;3.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對作品的理解,生成自己的觀點。第三環節:總結1、展覽結束后,教師根據各組的表現,進行點評;2、選出最優小組,頒發獎狀。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示例( 一) 戲劇作品《哈姆雷特》臺詞: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 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 一個天神!介紹: 《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于 1599 年至 1602 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 王位,并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十六、十七世紀之交,英國正處在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這個 時期是英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巨大轉折。《哈姆雷特》是借丹麥八世紀的歷史反 映十六世紀未和十七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現實。當時的英國,如前所述,是一個“顛 倒混亂的時代”,而《哈姆雷特》正是“這個時代的縮影"。劇中哈姆雷特與克 勞狄斯的斗爭,象征著新興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與反動的封建王權代表的斗爭。 通過這一斗爭,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同英國黑暗的封建現實之間的矛盾,揭 露了英國封建貴族地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為了爭奪權力而進行的殊死較17量,批判了王權與封建邪惡勢力的罪惡行徑。(二) 繪畫作品《西斯廷圣母》介紹:《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畫家拉斐爾 ·桑西于 1513 年到 1514 年間為 紀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羅馬西斯廷教堂內的禮拜堂而創作的一幅油畫, 現收藏于德國德累斯頓茨溫格博物館古代藝術大師館。這幅畫中的圣母被世人認為是圣母畫中的絕品,畫中的圣母一掃中世紀以來 的圣母像中那種冰冷、僵硬、不可親近的模樣,將圣母描繪成一個美麗、溫柔、 充滿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婦女,她的臉上洋溢著坦然的驕傲;為自己手中懷抱著的 基督,她的臉上又洋溢著深厚的帶有犧牲精神的母愛,因為她將要把心愛的兒子 奉獻給人世。這幅作品大膽地運用平民形象作為圣母,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的健美的形象 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學生學習歷史不是簡單的接受和記憶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自己對相關史事 的了解,以及運用有價值、可信的史料來判明歷史事實,形成歷史認識。《歷史 藝術展》的開展,使學生體驗多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幫 助學生形成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搜集和介紹文 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一方面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另一方面鍛煉學 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史料的能力。要實現歷史課程育人方式的變革,很重要的方面是改變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 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組織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互動和 生生互動為特征、以探究歷史問題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親身 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交流不同的看法,吸納合理的意見,完善自己的認識; 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達成共識。在“雙減”背景下,該活動實現了減負提質的目的,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 的教學觀念,又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融合,充分發揮了立德樹人的功能。培養“史18料實證”“歷史解釋”核心素養。五、評價設計作業名稱: 時間:小組名稱: 評價人:評價對象:評價說明:請在你認為符合表現的地方打“ √ ” 組內互評:合作表現; 組間互評:表達能力、成果展示; 老師評價:合作表現、表達能力、成果展示。評價維度 組內互評 老師評價優秀 良好 需努力 優秀 良好 需努力合 作 表 現 能主動提出問題并傾聽 同伴的觀點積極收集史料,樂于與同 伴分享研究成果表 達 能 力 能清晰準確的用歷史語 言進行表述,論從史出 組間互評能嘗試對同學提出的疑 問進行解答成 果 展 示 能對獲取的歷史信息整 合,形成結論性認識結論格式規范闡述到位, 符合史論結合的要求反 饋 優點改進第 15 課 探尋新航路(夯實基礎)一、作業內容( 一) 單項選擇題19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 中寫道: “……為什么世界歷史應從 1500 年開始……回答是,1500 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直到1500 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從那時起,它們才終 于聯系在一起。 ”材料認為“世界歷史”的開端是 ( )A.馬可 ·波羅來中國 B.鄭和下西洋C.新航路的開辟 D.三角貿易2.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觀察下面“新航路開辟路線”圖, 選出人物與圖中路線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 )A.③——迪亞士 B.①——哥倫布C.④——達 ·伽馬 D.②——麥哲倫及船隊3.透過現象看本質是認識和評價歷史現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屬于揭示歷史 現象的本質的是 ( )A.1492 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B.1498 年,達 ·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C.1522 年,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D.新航路的開辟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提升能力)(二) 材料解析題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麥哲倫向葡萄牙國王提出航海計劃,未被采納,轉而效力西班牙。1519年,他率領 265 名船員開始遠航。1522 年,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這無疑是一 次劃時代的壯舉,它的意義甚至可以和人類離開地球登上月球相比。——摘編自《大國崛起》 (1) 根據材料,指出支持友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國家。(2)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評價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要 說明理由。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作業標準20( 一) 單項選擇題1.C 2.B 3.D(二) 材料解析題4. (1) 西班牙(2) (答案一) 判斷:同意。理由: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 確,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的局面,使世界開始連成個整體。麥哲倫船 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是劃時代的壯舉,其意義可與人類登上月 球相比。(答案二) 判斷:不同意。理由:伴隨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歐洲國家擴大了殖 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該船隊環球航 行具有很大的破壞性,不能與人類登上月球相提并論。(答案三) 判斷:不同意。理由: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 航行,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是一次劃時代的壯舉。但新航路開辟后,歐洲 國家的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該遠 航不能與人類登上月球相比,應歷史地、客觀地辯證地看待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套作業以新航路開辟相關知識為核心,注重基礎性、分層性、漸進性,多 維度的考查學生課程內容、核心素養的達成度。首先,前三題基礎性作業面向全體學生,側重于鞏固新航路開辟的基礎知識, 緊扣本課所涉及的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路線、概念進行復習和鞏固。第一題,考 察了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根據材料中“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到 1500 年后開始“聯系在一起”,可以知道是新航路開辟。第二題,考查的是跨 學科知識,根據基本的地理讀圖能力,再結合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和到達地點,選 出正確選項。第三題,考查學生的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要理解什么是“現象”, 什么是“揭示歷史現象的本質”,結合選項我們知道前三項都是現象,D 是揭示 歷史現象的本質。其次,第四題提升性作業面向大部分學生,注重知識的應用和遷移。通過史 料的解讀,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史料、提取史料關鍵信息,再從史料中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通過設問“你是否同意材料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使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 運用歷史學科語言規范回答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唯物史觀核心素養。通過本套作業設計與實施,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鍛煉了解題能力,培養了 學生的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唯物史觀等歷史核心素養,達成了本課時的作業和 素養目標。五、評價設計21評價主體 教師 學生評價參考 評價梯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優秀 良好 合格單項選擇題正確率運用歷史語言表述書面表達規范準確卷面美觀條理清晰(拓展素養)《我是小小航海家》一、作業內容活動步驟:1.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是迪亞士船員組、達 ·伽馬船員組、哥倫布船員組、 麥哲倫船員組,先了解本組航海家的出發地、航海路線、到達地點等基本史實。 2.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員共同繪制一份簡易的新航路開辟示意圖,并且把 本組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在示意圖上展示出來。3.展示每一小組的繪制作品,并且每一組請一位代表結合本組繪制的地圖,簡述 本組航海家的航海經歷、航海路線。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示例22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這是一套基于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為導向,立德樹人為目標的探究型作 業設計。本次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歷史學科為本位,既能鞏固學生新航路開辟的基礎知識,也考查了學生的繪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學生運用地理、語文等課 程的知識與技能進行綜合探究的能力。在設計活動時既考慮到了本課教學內容的 邏輯、教學過程的環節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等,也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調動 和發揮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了以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 本的教學理念。活動先是對學生進行分組,創設情境,讓學生從航海家的角度出發,進行角 色扮演,了解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背景、經過、結果。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 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歷史地圖是歷史學習研究過程中經常使用的資料,具有直觀性,是學生了解 史事發生與變化的重要媒介。通過繪制簡易航海路線圖,鍛煉了學生的識圖、畫 圖能力,考查學生培養了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簡述航海家的航海經歷,既使得 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又培養了歷史學科思維,鍛煉了學生的表達和語言組織能 力。在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角色扮演,自身經歷感受,認識到了 航海的艱難,從航海家身上學到了他們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的冒險和進取精神, 從而認識到自己也要敢于拼搏,不畏艱難,勇擔時代責任。這就實現了歷史學科 的育人功能。五、評價設計作業名稱: 時間:小組名稱: 評價人:評價對象:評價說明:請在你認為符合表現的地方打“ √ ” 組內互評:合作表現; 組間互評:表達能力、成果展示; 老師評價:合作表現、表達能力、成果展示。評價維度 組內互評 老師評價優秀 良好 需努力 優秀 良好 需努力合 作 表 現 能主動提出問題并傾聽 同伴的觀點積極收集史料,樂于與同 伴分享研究成果表 達 能 力 能清晰準確的用歷史語 言進行表述,論從史出 組間互評能嘗試對同學提出的疑 問進行解答23成 果 展 示 能對獲取的歷史信息整 合,形成結論性認識結論格式規范闡述到位, 符合史論結合的要求反 饋 優點改進第 16 課 早期殖民掠奪(夯實基礎)一、作業內容(一) 單項選擇題1.美國黑人作家阿歷克斯 ·哈特在其著作《根》中寫道:1760 年,西非少年昆 塔在獨自外出時,被白人抓走,與其他黑人一起被販賣到美洲。昆塔的悲慘遭遇 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直接關系 ( )A.文藝復興 B.罪惡的“三角貿易”C.美國獨立戰爭 D.拉丁美洲獨立運動2.下表為 1700~1860 年美國人口種族構成變化情況 (單位:萬人) ,其中黑種 人口變化的原因是 ( )時間 (年) 土著人口 白種人口 黑種人口 合計1700 75.0 22.3 2.7 100.0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A.奴隸貿易 B.美國獨立戰爭C.光榮革命 D.工業革命3“如果行程順利,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這段旅程中,炎熱、 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貨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材料體現了 ( )A.鴉片貿易的罪惡 B.印第安人的悲慘處境C.三角貿易的血腥 D.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提升能力)24(二) 材料解析題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對西方來說,哥倫布毫無疑問是西方大航海時代的開路先鋒。在美國,設有專門的哥倫布日,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讓地球開始連為整 體,開辟了歷史新紀元。在美國不少城市,都豎有哥倫布的雕像。材料二 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人便開始了殖民掠奪,他們將在非洲擄獲的 黑奴販賣到美洲殖民地,并強迫黑奴在種植園勞動,剝削他們的勞動成果。材料三 2020 年 6 月,美國黑人弗洛伊德被跪殺,引發了黑人的憤怒。他 們紛紛走上街頭,抗議美國種族歧視,把哥倫布雕像或潑漆或斬首或沉湖。(1)根據材料一,歸納美國尊崇哥倫布的原因。(2)歷史上將材料二中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指什么。(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美國黑人仇視哥倫布的原因。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作業標準( 一) 單項選擇題 1.B 2.A 3.D(二) 材料解析題4. (1)他是西方大航海時代的開路先鋒,“發現”了美洲新大陸,讓地球開 始連為整體,開辟了歷史新紀元。(2)“三角貿易”。(3)美國黑人認為哥倫布“發現”美洲是導致黑人被販賣到美洲,受壓迫和 剝削,遭受種族歧視至今的罪魁禍首(意思相近即可)。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套作業側重于考查學生關于早期殖民掠奪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緊扣本 課學習所涉及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從而讓學生掌握西方國家的早期殖民 掠奪與擴張、三角貿易、殖民爭霸的知識要點。本次題型有史料性選擇題、表格題、材料解析題。題型的設置既符合學生能 力水平,也符合學生面臨中考的需要。第一題和第三題是史料型選擇題,考查學 生閱讀材料、理解材料、論從史出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第二 題是表格型選擇題,考查學生對比分析數據的能力,再結合數據信息,遷移所學 知識,得出答案。材料解析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對所學知 識的遷移能力,并且鍛煉學生用學科語言答題能力,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史料 實證、時空觀念核心素養。本套作業所選取的材料都能體現出殖民擴張的血腥性,使得學生認識到殖民 擴張對殖民地國家造成了沉重的災難。再結合中國近代史的悲慘遭遇,激發學生 對殖民地人民的同情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從而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五、評價設計25評價主體 教師 學生評價參考 評價梯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優秀 良好 合格單項選擇題正確率運用歷史語言表述書面表達規范準確卷面美觀條理清晰(拓展素養)《歷史模擬法庭--審判殖民者》一、作業內容活動步驟:組織“審判三角貿易的殖民者”為主題的歷史模擬法庭。第一環節:準備1、法官扮演者:教師。原告非洲黑奴和印第安人,被告英國殖民者,扮演者:學生。2、學生通過抽簽分為 3 組,分別屬于歐洲殖民者、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 人、非洲黑奴三個小組。每組成員根據老師準備的人物概要,先了解本組代表群 體的情況,收集整理三角貿易相關資料,為自己小組收集有利證據,然后每組選 出代表出席法庭發言。第二環節:原告發言由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小組說明把英國殖民者告上法庭的原因。示例:印第安人組代表--小印:法官大人好,大家好。我是出生于美洲的土著人小印,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人生活在美洲,靠自己的勞動吃飽穿暖,生活安定。但是 這種平靜被歐洲人的到來打破了。他們侵占了我們的家園,搶走了我們的財富, 還要我們幫他們挖礦。我和我的父親,還有我的鄉親們被強迫在環境非常惡劣的 銀礦里工作,我們每天干很重的活,吃不飽飯,不能休息,還經常挨打。我的父 親因為年齡大、工作慢,經常挨打,最后被生生的打死了,銀礦里每天都有人死 去,有病死的、餓死的、被打死的、累死的。我們簡直就是生活在地獄里。所以, 法官大人,我要狀告導致這種悲慘的罪魁禍首--歐洲殖民者們,請法官大人一定 要嚴懲他們!黑奴組代表--小黑:法官大人好,大家好。我是出生于非洲的黑人小黑,我和哥哥、母親生活在一起,生活幸福。但是去年我和哥哥還有村里其他年輕人被 歐洲殖民者們虜到了他們的販奴船上,要帶走我們。我們在船上擠在狹小的船艙 里,缺水少食,很多人都生病了。但殖民者們沒有進行醫治,而是直接把他們扔26到了大海里,我的很多同胞就這樣喪生在了環境惡劣的運奴船上。后來,我和哥 哥幸運的到達了美洲,可是等待我們的是更可怕的折磨。我和哥哥被賣給了一個 歐洲白人種植園主,這個農場主人很兇, 白天我們要干很重的活,經常吃不飽, 晚上用鐵鏈子拴著我們怕我們逃跑,生病了也不給我們治病,我的哥哥就這樣病 死了。這些歐洲人就是惡魔,是他們使我們遠離了家園,也是他們把我們當成奴 隸一樣踐踏蹂躪。所以,法官大人,我要狀告這些歐洲殖民者們,請法官大人一 定要狠狠的懲治他們!第三環節:被告發言根據原告的狀告,請被告方歐洲殖民者發言。示例:歐洲殖民者代表--小歐:法官大人,不要聽他們胡說。首先,我來到美洲是 跟土著人們做生意的,我用工業品換取土地、財富以及勞動力。非洲的黑人們也 是我拿工業品和他們酋長換的。既然他們被我買下來了,那他們就屬于我啦,我 就是他們的主人了,那他們當然得為我干活賣命了,不然我怎么掙錢呢?法官大人,我可不是只是為了自己掙錢,我掙的錢先是投資到了英國,開了 很多工廠,然后又投資到了美洲,辦了很多種植園。你看英國現在工廠林立,經 濟發達,變化多大呀,美洲也比我們剛來這時發達多了,這都是我的功勞呀。而 且,大家能享受到來自美洲、非洲、亞洲、歐洲的各種吃的、用的、玩的,這也 得要感謝我們呢!第四環節:雙方舉證由原告和被告各自呈現自己收集的證據,能證明自己的證詞是真實的。 證據可以是課本、地圖冊、網絡等地方收集來的圖片、文字等材料。第五環節:法官裁決由教師扮演的法官,進行最后裁決。示例:法官:大家好,原告和被告的陳述我都已了解,證據我也都已核對。經法庭 核實,原告的所有陳述和陳列證據都屬實,被告的陳述和證據部分屬實。現在對本案進行還原。公元 16 世紀,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對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進行殘酷的殖民壓迫和殖民掠奪,大肆屠殺、奴役印第 安人,使得印第安人人口大量銳減。為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歐洲殖民者從非洲 掠奪大量黑人,販賣到美洲成為奴隸,從中牟取暴利,這就是罪惡的“黑奴貿易”。 對非洲黑奴的大肆掠奪,使得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造成了非洲長期的 貧窮與落后。雖然歐洲殖民者們確實發展了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開發了美洲,但是歐洲 的發展進步是建立在非洲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累累白骨上的,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就像馬克思說的一樣,資本從頭到腳都是血腥的、骯臟的,歐洲殖民者們的 行徑也是血腥的、殘酷的。因此,我宣判:被告--歐洲殖民者,有罪!二、時間要求:15 分鐘27三、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歷史活動的設計就是力求體現課程的基本理念,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 標,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環節,使學生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發現問題、解 決間題,形成自己對歷史的正確認識。根據課標要求,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全面、 客觀的評價早期殖民掠奪,如何理解殖民掠奪的雙重影響。基于以上出發點,設 計了本次角色扮演的歷史模擬小法庭。通過英國殖民者扮演者的舉證說明,學生看到殖民擴張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發 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在辯論中,通過非洲黑 奴和美洲印第安人扮演者對殖民者的控訴,使學生認識到殖民擴張造成了殖民地 國家的貧困和落后,使學生樹立鮮明的是非觀念,全面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進步 性與貪婪性并存的本質。教師此時再引導學生對比當今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使學 生認識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進步性和優越性,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 觀、民族觀、國家觀,使學生們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 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自然而然的實現了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四、評價設計作業名稱: 時間:小組名稱: 評價人:評價對象:評價說明:請在你認為符合表現的地方打“ √ ” 組內互評:合作表現; 組間互評:表達能力、成果展示; 老師評價:合作表現、表達能力、成果展示。評價維度 組內互評 老師評價優秀 良好 需努力 優秀 良好 需努力合 作 表 現 能主動提出問題并傾聽 同伴的觀點積極收集史料,樂于與同 伴分享研究成果表 達 能 力 能清晰準確的用歷史語 言進行表述,論從史出 組間互評能嘗試對同學提出的疑 問進行解答成 果 展 示 能對獲取的歷史信息整 合,形成結論性認識結論格式規范闡述到位, 符合史論結合的要求反 饋 優點改進28七、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基礎鞏固)一、作業內容( 一) 單項選擇1.11 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 )①各地紛紛開展墾殖運動 ②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繳納遷徙稅③莊園制度出現 ④租地農場出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5、16 世紀的西歐農場主一般自己沒有土地,而是從土地所有者那里租入 土地經營農業,獲得平均利潤,并按契約規定支付給土地所有者地租,并在租用 的土地上雇傭勞動者為市場需要而從事生產。”從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出 ( )A.農場經營具有某些資本主義特征 B.西歐資產階級代替地主階級C.農業生產活動深受商品經濟影響 D.封建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3.“農民通過圈地運動初步確立了私人土地產權,激發了生產積極性,導致農業 生產組織形式轉變為資本主義農場,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農業的發展,為英國從 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創造了重要前提。 ”材料說明租地農場( )①促進了農業發展 ②是一種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③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前提 ④采用雇傭的方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2020 年初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疫情防控進展不僅牽動著 億萬國人的心,也引起世界關注。歷史上,14 世紀時曾有一場突如其來的“黑 死病”席卷歐洲,素來以“救世主”自居的歐洲教會對此卻無能為力,一場挑戰 教會權威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由此孕育而生。這場思想文化運動是 ( )A.啟蒙運動 B.文藝復興 C.新文化運動 D.新航路開辟5.下圖所示知識卡片所要摘錄的“作品”是 ( )A.《神曲》B.《蒙娜麗莎》 先驅”C.《哈姆雷特》 思想: 宣揚 “人”而非 “神”D.《最后的晚餐》 意義: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標志6.法國著名史學家米希勒稱 16 世紀為“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的世紀,其中對“人的發現”詮釋正確的是 ( )A.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B.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C.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D.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確立297.茅盾說莎士比亞的作品“反映了舊的貴族文化和新的商業資產階級文化的沖 突” 。這體現了文藝復興 ( )A.成為資產階級統治的基礎 B.推動了中世紀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C.推動了西歐大學的興起 D.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8.拒絕全球化,就是拒絕太陽升起,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 觀察全球化進程示意圖,開啟“全球化 1.0 版本”的事件是 ( )A.亞歷山大東征B.新航路開辟C.文藝復興運動D.三角貿易 9.西班牙塞維利亞大教堂內有座哥倫布的“四王抬棺”青銅雕像,為他抬棺的是 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公國的國王。哥倫布能享有此等榮譽是因為他 ( )A.“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B.為西班牙帶來巨額財富C.首次實現環球航行 D.開啟了美洲歷史新紀元 10.在今天菲律賓的馬克坦島上矗立著一塊雙面碑,一面的碑文是紀念麥哲倫, 因為他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另一面的碑文是紀念菲律賓的一位勇 士,因為正是他殺死了殖民頭子麥哲倫。對于新航路的開辟,以下說法不確切的 是 ( )A.推動了海外擴張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B.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C.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的封閉和孤立狀態D.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發生11.“公元 1500 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到公元 1500 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引起這一變化的重要原因是( )A.阿拉伯的對外擴張 B.新航路的開辟C.歐洲列強瓜分世界 D.鄭和七下西洋 12.當歐洲人來到時,他們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武力使印第安人完全失去了自衛 的能力,而他們的種種機詐欺騙、巧取豪奪和暴力壓迫使印第安人的權益很快喪 失殆盡,他們的野蠻殺戮和他們帶來的傳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劇減少,材料 旨在說明新航路開辟 ( )A.推動了西歐租地農場迅速發展B.造成西歐各國力量發生變化C.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D.給美洲帶來非常嚴重的災禍13.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小麥、燕麥等農作物和美洲的特產玉米, 甘翼、花生、南瓜等傳向世界各地,而橄欖、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這說明,新 航路的開辟 ( )30(A.) (C.) (B.) (D.)A.形成了跨洋的“三角貿易”B.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產生C.推動了全球物種的大交換D.使美洲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14.幾個世紀以來,共有 1000 萬非洲奴隸被運送到西半球,其中 1720-1820 年占 一半以上,死在海上的達9%-16%。1000 萬奴隸中,40 萬被運送到今美國境內的各 個殖民地。 ”這說明 ( )A.“三角貿易”的正義性 B.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C.殖民擴張掠奪的合理性 D.資本主義發展的進步性 15.“三角貿易”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如圖中能反映“三角 貿易”航程路線的是 ( )31(二) 辨析改錯16.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對世界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辨別下列史實的 正誤,在題前的【】 內正確的打“ √ ”,錯誤的打“ × ”并加以改正。(1) 新航路開辟后,英國首先進行奴隸貿易,獲得巨額利潤。【 】改正:(2) 新航路開辟給中國帶來了新的農作物,例如玉米、馬鈴薯等,在一定程度 上緩和了中國因人口迅速發展所面臨的糧食問題。【 】改正:(3) 1588 年,英國打敗葡萄牙的“無敵艦隊”,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 【 】改正:(4) 美國憑借強大的實力最終戰勝了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 地, 自詡為“日不落帝國”。【 】改正:(三) 材料解析17.歷史總是呈現一定的趨勢。14 世紀以后,歐洲社會進人轉型時期,醞釀著一 場重大的變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廣大農民被推向市場,在競爭機制影響下必然出現分化,少數人富 裕起來,甚至轉向以經商為主,用利潤中的一部分去繳貢賦。……于是許多人就 在農閑時去做工,成為商人所辦的分散手工工場的工人。他們領取工資,實際上與商人建立雇傭關系。——劉宗緒《世界近代史》 (1) 據材料一,概括 14 世紀以后歐洲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材料二 人不應像走獸一樣活著,而應當追求知識和美德。讓人家去說長說短!要像一座卓立的塔,決不因暴風而傾斜。通向榮譽的路上并不鋪滿鮮花。別 人后退,我不退;別人前進,我更進。——但丁 (2) 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但丁的名言體現了怎樣的人文主義精神 內涵?其代表作是什么 材料三 15 世紀末,各種大發現造成了新的世界市場的貿易需求……美洲金 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 的征服和掠奪……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3) 這里的“各種大發現”指的是什么事件 請用一句話概括其世界意義。18.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演變的過程中,開創新制度的思想先驅對于 傳統文化大都有離異和回歸兩種傾向。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西歐是一種類型,那 里的離異,主要表現為對中世紀千年黑暗的批判和背離;那里的回歸,則主要表 現為從希臘、羅馬古代精神文明中尋求人文主義的力量源泉。——章開沅《離異與回歸》 (1) 材料一闡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舉出與這一事件有關的一位代表人物。(2) 材料一中對這件事既是“離異”又是“回歸”是如何理解的?材料二 從 15 世紀到 17 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 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伙伴,以發展歐洲新興的資本主義。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 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 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對除歐洲以外的國 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則是復雜而矛盾的,除了物質交流外,帶 給原著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領,可以說是一部大侵略史。(3) 列舉開辟新航路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事跡。(4) 根據材料二,歸納新航路開辟帶給世界的影響。(5) 世界近代歷史的曙光伴隨著“人的發現”和“世界的發現”而開始,也伴 隨著血腥,請說說你由此得到的啟示。 (至少一點)(四) 活動與探究19.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探究活動。32(1) 圖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哪些航海家的航海路線?(2) 綜合上述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 (要 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評價標準及作業分析( 一) 單項選擇1.【評價標準】C【作業分析】本題考查西歐經濟的發展。莊園制度從 9 世紀開始出現,排除含 ③的選項。故選 C。2.【評價標準】A【作業分析】本題考查農場經營的資本主義性質。15、16 世紀,西歐國家和 地區的農村,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農場主從土地所有者那里租入土地經營農業, 獲得平均利潤,并按契約規定支付給土地所有者地租,這樣的農場經營具有了資 本主義的性質。故選 A。3.【評價標準】C【作業分析】“資本主義農場,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農業的發展,為英國從封 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創造了重要前提”說明租地農場促進農業發展,為英 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前提。“導致農業生產組織形式轉變為資本主義農場”說 明租地農場是一種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④采用雇傭 的方式”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④,故選 C。4.【評價標準】B【作業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根據題干“14 世紀”“一場挑戰教會權威 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可知,這是指文藝復興運動。故選 B。 5.【評價標準】A【作業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根據圖片文字“文藝復興的先驅” 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但丁,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故選 A。336.【評價標準】A【作業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根據所知識可知,文藝復興的核 心思想是人文主義,被稱為"人被發現的時代";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 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 實生活中的幸福。故選 A。7.【評價標準】D【作業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性質。根據題干材料“反映了舊的貴族文化 和新的商業資產階級文化的沖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思想文化運動是文 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表明資產階級重視人性解放的思想正在興起。故選 D。 8.【評價標準】B【作業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根據圖中信息——全球化 1.0 版本, 和時間段——1492-1800 年,我們知道這是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世界開始 連成一個整體,是經濟全球化的開端。故選 B。9.【評價標準】A【作業分析】本題考查哥倫布的航行。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 倫布之所以享有此等榮譽是因為他“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故選 A。 10.【評價標準】D【作業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鴉片戰爭的爆發與新航路開辟無 關。故選 D。11.【評價標準】B【作業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根據題干材料“1500 年”“橋 梁”“起程點”可知,反映了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新航路開辟之前,歐洲與各大 洲之間聯系很少,大西洋是柵欄、終點;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 和非洲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故選 B。 12.【評價標準】B【作業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根據題干材料“使印第安人的人 口急劇減少”可知,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對美洲的影響,由于對美洲印第安人的 殖民壓迫,使得印第安人人口銳減。故選 B。13.【評價標準】C【作業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世界各大洲之間的物種交換。根 據所學和材料“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小麥、燕麥等農作物和美洲的特產玉米,甘 翼、花生、南瓜等傳向向世界各地,而橄欖、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這說明新 航路的開辟推動了世界各大洲之間的物種交換,豐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C 正確;“三角貿易”主要是歐洲殖民者擄掠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但題干沒有體 現,A 排除;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源,而不是影響,B 排 除;新航路開辟后,歐洲逐漸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D 排除。故選 C。 14.【評價標準】B【作業分析】本題考查奴隸貿易的血腥性。從材料中的描述“非洲奴隸被運 送到西球”“死在海上的達 9%-16%”等可知描述的是三角貿易對奴隸非人的待 遇,這正體現了資本原始積累的殘酷與血腥。故選 B。15.【評價標準】C34【作業分析】本題考查三角貿易的路線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角貿易的 航程是從歐洲港口出發,滿載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運往非洲傾銷 (出程) ;在 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 (中程) ; 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歐洲 (歸程) ,故選 C。(二) 辨析改錯16.【評價標準】(1) ×把“英國”改為“葡萄牙”。(2) √(3) ×把“葡萄牙”改為“西班牙”(4) ×把“美國”改為“英國”。 【作業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第一小題,新航路開辟后,首先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所以把“英國” 改為“葡萄牙”。第二小題,新航路開辟給中國帶來了新的農作物,例如玉米、馬鈴薯等,在 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國因人口迅速發展所面臨的糧食問題,所以正確。第三小題,1588 年,英國海軍與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進行了一場以少勝 多的大海戰,“無敵艦隊”遭遇慘敗,所以把“葡萄牙”改為“西班牙”。第四小題,是英國憑借強大的實力最終戰勝了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 了大片殖民地, 自詡為“日不落帝國”,所以把“美國”改為“英國”。(三) 材料解析17.【評價標準】(1) 農產品市場化;農民產生分化;部分農民成為雇傭勞動者;出現雇傭 勞動關系。 (答出兩點即可)(2) 以人為中心;發揚個性;英勇無畏;勤奮進取:追求享受現世生活的 幸福 (答出兩點即可) 。《神曲》。(3) 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 界的觀念從此確立起來。 (答出兩點即可)【作業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歐洲的新變化。第 (1) 問,考查的是租地農場和手工工 場的出現,結合題干材料,可以概括出 14 世紀以后歐洲經濟發生的變化有:農 產品市場化;農民產生分化;部分農民成為雇傭勞動者;出現雇傭勞動關系,答 出兩點即可。第 (2) 問,考查的是人文主義的內涵和但丁的代表作品,結合材 料和課本知識,可以概括出人文主義的內涵有:以人為中心;發揚個性;英勇無 畏;勤奮進取:追求享受現世生活的幸福等,答出兩點即可。第 (3) 問,考查 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概念理解和世界意義。根據題干材料中“15 世紀末” 、 “美 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 進行的征服和掠奪”,可以看出,這指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 有: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確立起來35(等)。18.【評價標準】(1) 文藝復興。如但丁、達 ·芬奇、莎士比亞。(2) “離異”是指對中世紀千年黑暗的批判和背離; “回歸”則主要表現 為從希臘、羅馬古代精神文明中尋求人文主義的力量源泉。(3) 如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等。 (任舉一例即 可)(4) 新航路的開辟,使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促進 了歐洲經濟的發展,同時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5) 社會必定向前發展,先進思想能夠促進社會進步,思想解放促進人類 進步。【作業分析】本題考查走向近代的世界。第 (1) 問,根據材料一“從希臘、羅馬古代精 神文明中尋求人文主義的力量源泉”可知,這一歷史事件是文藝復興,第二小問 結合所學知識舉例即可。第 (2) 問,根據材料一“對中世紀千年黑暗的批判和 背離”“從希臘、羅馬古代精神文明中尋求人文主義的力量源泉”來回答“離異” 和“回歸”。第 (3) 問,結合所學知識舉例即可。第 (4) 問,根據材料二從東 西方的交流、貿易,促進歐洲經濟發展等角度回答。第 (5) 問,言之有理即可。(四) 活動與探究19.【評價標準】(1) 鄭和;麥哲倫;哥倫布;達 ﹒ 伽馬(2) 示例:觀點:不同文明的交往推動了世界的發展。論述:1405-1433 年,鄭和率船隊 7 次下西洋,從劉家港出發,穿越馬六甲 海峽,先后到達 30 多個國家的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下 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與友好往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 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 主義的發展。歐洲、亞洲、 非洲、美洲之間逐漸打破區域貿易限制,建立起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 世界的觀念逐步形成。玉米、甘薯、棉花、蔗糖等商品在世界范圍內流通,世界 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綜上,只有加強不同地區,不同文明間的交往、交流,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 整體發展。評價說明:1 觀點明確,史實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優2 觀點較明確,能通過史實加以論證說明,表述較清晰 良3 沒有觀點或觀點不明確,缺少史實或史實錯誤,邏輯混亂 差【作業分析】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第 (1) 問,考查的是學生跨學科學習 能力,根據學生地理學科的基本讀圖能力,知道①路線從劉家港出發,到達非36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②路線完成了環球航行,③路線到達了美洲,④路線到 達了印度半島,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就知道了①②③④分別代表的是鄭和、麥 哲倫、哥倫布、達 ﹒ 伽馬的航海路線。第 (2) 問,是一道觀點論述題,結合地圖和主題,提煉觀點,進行論述。 本題考查的是學生讀圖、理解圖的能力,以及提煉歷史歷史信息形成觀點的概括 能力,以及利用學科語言表述的能力。本題答案不固定,給出了一個示例,可以 參考評分細則進行評價。四、設計意圖本套單元檢測作業是結合單元課標要求、依據中考歷史題型和題量設計的一 套基礎性、分層性、漸進性、科學性的作業。本套作業有原創練習題和改編中考 真題,既符合學生面臨中考的實際需要,又能多維度的考查學生本單元重點知識 的理解掌握運用。而且,通過對題目的精選、精煉、精講,引導學生學會材料型、 數據型、表格型、地圖型、探究型、觀點論述型題目的做題方法和解題思路。最 后再通過一些典型例題的設置和史料的精選也考查了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達成 度。尤其最后一題觀點論述題,因為近幾年安徽中考最后一大題考查的都是觀點 論述題,所以作業的最后也設計了這一題型。這一題選取了地圖冊上的一個原圖 作為材料,首先,考查了學生跨學科學習的能力,需要學生運用地理學科的讀圖、 理解圖的能力,再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得出結論。其次,考查學生提煉歷史歷史信 息形成觀點的概括能力,以及利用歷史學科語言精煉的表述成觀點的能力,這就 考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概括和運用的能力,也發展了學生時空觀念、歷史 解釋的核心素養。然后,學生根據提煉觀點,再結合地圖,要論證觀點,這就考 驗了學生的用歷史史實論證觀點的能力、和學科語言的組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 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最后,本題考查角度是圍繞鄭和下西洋和新航 路開辟的作用。從這一角度出發,使學生認識到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促進了 文明的交流,推動世界進步。再對比新航路開辟的消極影響,使學生認識到強大 的中國不像西方那樣對弱小國家進行掠奪和擴張,而是的和平相處、友好往來,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民族觀、 國家觀,實現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單元選做作業)構建知識體系【活動過程】1.學生分小組討論,共同構建本單元“走向近代”思維導圖。2.每個小組完成后先進行自評,再選出一名代表進行展示、解說,最后展開小 組互評。3.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作出總結。37【評價實施主體】師生共同完成【評價標準】思維導圖結構簡潔美觀,清晰展示本單元重要歷史事件間的內在邏輯聯系, 解說條理清晰、 自然流暢。【作業分析】思維導圖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個性化理解和體系建構,能深化對本單元知識 的學習,呈現出個性化的學習成果,有較強的開放性,能直觀反映出學生本單元學 習結果。思維導圖的展示和解說過程,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搭建了平臺,也能促進 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設計意圖】通過思導圖的制作,幫助學生理清本單元重要歷史事件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引導學生從宏觀視角建構合理的歷史知識結構,把碎片化、孤立化的知識體系化, 進而內化知識,實現深度學習。學生通過構建本單元知識結構,掌握中世紀晚期西歐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 主要史實。理解單元主題步入近代的含義,加強對歷史事件內在聯系的理解能力, 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表達展示能力。五、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 號 類型 對應單元 學習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 時間了解 理解 應用1 選擇題 A √ 易 原創 40 分 鐘2 選擇題 B √ 易 原創3 選擇題 C √ 較難 原創4 選擇題 A √ 中等 改編5 選擇題 A √ 易 改編6 選擇題 B √ 中等 改編7 選擇題 B √ 中等 原創8 選擇題 A √ 易 改編9 選擇題 A √ 易 原創10 選擇題 B √ 中等 改編11 選擇題 B √ 易 原創12 選擇題 B √ 中等 改編13 選擇題 C √ 較難 改編14 選擇題 B √ 易 原創15 選擇題 A √ 中等 原創16 辨析改 錯 A √ 中等 原創17 材料題 B √ √ 中等 原創18 材料題 C √ √ 較難 改編19 材料題 C √ √ 較難 原創38八、單元作業小結本次作業設計以大單元為主體,結合“雙減”政策要求,根據學情,圍繞課標,對準作業目標展開設計和實施,努力做到“教、學、評”一致。力求探索靈 活多樣的作業類型,在實踐中發散思維,在合作中提高能力。并對學生展開多角 度的評價,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接下來還應及時跟蹤調查,進行改進。3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