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推薦】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作業設計2023-2024學年度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推薦】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作業設計2023-2024學年度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地理 七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陸地和海 洋
單元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地球?水球? “陸地和海洋”第一課 時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陸地和海洋”第二課 時
3 從滄海桑田到大陸漂移說 “陸地和海洋”第三課 時
4 板塊運動 “陸地和海洋”第四課 時
二、單元分析
(一) 新課標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 》的要求, 本章內容屬于“認識 世界”中“認識大洲”部分, 屬于“世界地理”范疇, 新課標具體要求見表 1 和 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描述見表 2。
表 1 “海洋和陸地”內容要求活動建議
內容要求 活動建議
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 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 和變化之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 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 動的關系。 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活動的影 響。 開展拼圖游戲、模擬 演示等活動。例如,開展 七大洲、四大洋拼圖游 戲;自選實驗材料或使用 計算機,設計實驗,模擬 海底擴張、大陸漂移。
2
(








) (


) (
七大洲
) (

陸 面 貌
) (
位置和分


積和輪廓
) (




) (


) (

大洋
) (

海 桑 田
) (

陸 漂 移
) (

塊 運 動
)表 2 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描述
學業要求 學業質量描述
學習本單元主題后,學生能夠運用地 圖及其他地理工具,從地理位置和現 象的空間分布以及區域差異等角度, 描述并簡要分析大洲;能夠運用認識 區域的方法,分析區域地理背景,形 成看待探究現實世界的意識和能力, 初步具備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 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對于從各種 媒體中獲得的地理信息,能夠憑借 所具備的空間---區域意識,選擇、 提取世界不同尺度地區事物和現象 的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聯系 等信息。鞥簡要分析區域地理特點 和差異、區域間的聯系。
(二)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
海陸比例
分布大勢
圖一 大洲和大洋知識框
基本觀點
海 陸 變 遷
大陸漂移
圖二 海陸的變遷知識
2.內容分析
3
本節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的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內 容,主要講述了四個方面: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七大洲和四大洋;“滄海桑 田”的變化,以及形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本章內容聯系緊密,脈絡清晰,在海 陸變遷方面要求能運用實例說明海陸的變遷,樹立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 物主義科學觀點;了解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能解釋世界主 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展過程,進行 科學史教育及培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新課程標準大大降低了課程 難度,新增了“學業質量要求”,強化了學科交融,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可操作 性。課本中出現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較多,大多數是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的, 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學習了地球和地圖的相關知識,從 讀圖的意義上培養學生從圖中能直接讀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較,進 而獨立說明,這是本節重要的教學任務。這樣既鞏固了地球和地圖的知識,又 對學生今后學習世界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章教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 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在 “緒言”的學習中已經明確了地理是學習什么內容的學科。 經過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的學習, 也掌握了基本的讀圖和識圖能力。在技能 上,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地理學科思維方法和分析能力, 并能夠運用地理學科思 維方式進行一定的讀圖、繪圖、析圖、用圖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內容上第一節“大 洲和大洋”貼近學生生活, 難度較小, 學生較感興趣。第二節“海陸的變遷”學 生受活動范圍、思維能力和知識量儲備的限制, 需要利用地理實踐探究活動來開 拓學生的視野。通過實例說明海陸的運動與變化, 使學生在事實的基礎上了解地 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三、 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依據課標, 通過課時作業和單元作業, 加強學習的整體性, 構建本單元各課 時內容的之間的內在聯系, 為以后的地理學習做準備。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如 下 :
1.運用地圖和數據, 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 描述海陸分布特點,識別大 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和四大 洋的名稱、位置、輪廓、重要分界線和分布特征,在地圖上識別七大洲、四 大洋。
2.運用地圖、多媒體等工具說明大陸漂移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 能 在地圖上指出六大板塊的劃分,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帶名稱及其 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3.通過閱讀示意圖和模擬演示等, 初步了解板塊相互間的運動變化, 培養學生 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過結合地圖分析,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培養學生 發現問題、鉆研問題的主動學習精神, 樹立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 義科學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5.通過本單元的學習, 讓學生得到一次科學史的教育, 激發勇于探索大自然的 熱情, 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注重跨學科主題學習, 初步掌握地震等自然災 害發生時的逃生技能等,培養學生學科理論知識轉化實踐的能力。
4
四、 單元內容與課時安排
大任務 課時內容 指向核心素養 課時數
創設真實情境, 正確認識反應在 地圖上的海陸面 貌;通過對大量 事實綜合分析, 認識到地球上的 海陸面貌一直處 于變化之中, 地球?水球 綜合思維、區域認 知、地理實踐能力 1
七大洲和四大洋 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1
從滄海桑田到大 陸漂移說 綜合思維、人地協調 觀 1
板塊運動 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1
五、 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組成, 本單元課時作業為四課時。 本單元屬于世界地理部分的內容, 重在考查學生讀圖、填圖、繪圖、析圖、用圖 能力。結合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在作業設計中盡量聯系生活中的現象和事件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思考。首先 以新鮮的地理素材吸引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讀圖和析圖, 培養學生讀圖和析圖的能力,第三還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地理素材的育人價值。 本單元作業類型有題型多樣的書面作業, 也有豐富有趣的實踐探究作業, 有單一 的地理學科作業, 也有學科交融作業。基于“雙減”背景及分層教學理念, 本課 時作業設計設計了基礎性作業和發展性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水平選擇適合自 己的作業。既有效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又做到了因材施教。本單元具體作業體例 見表 3。
表3 “陸地與海洋”單元作業體例
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題量 地球?水球? 2 組 填空題 1 組 綜合題 2 組 實踐題 1 組 問答題 1 組
七大洲和四大洋 3 組
從滄海桑田到大陸漂移 說 2-3 組
板塊運動 3 組
題型 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跨學科主題活動題
繪圖題、填圖題、選擇題、判斷題、活動題、 學唱題、猜想題等
時間 15 分鐘以內 30 分鐘
本單元作業設計的基本流程為: 明確作業目標、精選情境素材、設定問題和任 務、編輯作業題,設計評價標準。
六、 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 地球? 水球?
5
作業 1:(基礎性作業)
一、作業內容
1. 環球網報道, 今年 2 月 26 日上午,美海軍拉爾夫 ·約翰遜號 USS Ralph Johnson (DDG-114) 出現在臺灣海峽南部, 正在穿越臺灣海峽, 美海軍一架 EP- 3E 電子偵察機在臺灣海峽南部提供情報支持。 可見,海洋在全球的戰略地位日益 突出,那你能在地圖上準確找到海洋嗎?
1.涂一涂:請把圖中海洋區域涂上藍色, 陸地涂成黃色。比較一下,海洋的面 積大還是陸地的面積大呢?海陸分布有什么特點?
2.雙選題 讀半球海陸分布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6
A.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
B. 北半球陸地比南半球多 C.東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
D. 西半球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二、時間要求: 8分鐘
三、答案與解析 【答案】
1.答案可參照課本 33 頁圖 2.6 (要求:海陸顏色選取正確, 涂色均勻, 海陸界 線準確,海陸沒有漏涂) ;海洋面積大;海陸分布特點: 海陸分布很不均 勻。
2. B D
【解析】
第 1 題解析:
本題要求我們要具有一定的析圖能力, 準確判斷陸地和海洋, 這樣才能準確 涂色, 選取顏色要正確, 涂色時要仔細 (注意顏色交界處的涂色)。涂完色 后,藍色區域面積明顯大于黃色區域面積, 從而得出答案“海洋的面積遠大 于陸地”。從南北半球來看, 北半球陸地占比明顯遠大于南半球;東半球大
于西半球。可見,海陸分布很不均勻。
第 2 題解析:
選項A為易錯選項, 圖片具有迷惑性, 任何半球陸地面積都小于海洋面積, 所以A、C項錯誤;選項B正確,很容易看出北半球綠色大于南半球綠色;D 選項正確,觀察易得出答案,。
四、 評價設計
7
題 號 能力表現 項目 對應作 業目標 作業完成情況 單評 等級 總評等級
1 知道海陸 分布特 點,具有 一定跨學 科(美 術)學習 能力 1,5 海陸分布圖涂色準確;準 確掌握海陸占比及海陸分 布特點 ☆☆ ☆ 優秀: 5-6☆ 良好: 4☆ 合格: 3☆ 待合格: 0-2☆
海陸分布圖涂色基本正 確;知道海陸占比及海陸 分布特點中大部分內容; 只有少量錯誤 ☆☆
海陸分布圖涂色錯誤較 多;海陸占比及海陸分布 特點知之甚少 ☆
2 知道東、 西、南、 北半球海 陸面積占 比大小 1,5 準確掌握各半球海陸分布 海陸面積占比,選擇正確 ☆☆ ☆
部分掌握各半球海陸分布 海陸面積占比,只選擇一 個選項,且正確 ☆☆
五、作業分析和設計意圖
本組題為基礎性題目。它對地球外表海、陸所占比例, 海陸分布特點進行了 初步考查難度不大, 考察了學生對區域認知的一般認知能力。通過涂色, 讓學生 直觀感受海陸分布特點。陸地和海洋分布特點是大洲和大洋這塊內容的重要組成 部分。該組題先考察了學生的基礎知識, 又對學生基本的美術技能進行了簡答的 考查, 體現了學科交融性。 我們所居住的星球起名“地球”是因為過去人們對地 球的認知不足, 不知道海洋的面積比陸地大, 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 認為自己 居住的地方是陸地中心,人類對地球的科學認知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作業2:(提高性作業)
一、作業內容
1.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對漢字文化一直有強烈向往和探索興趣。例如, 王 安石作《泊船瓜洲》, 第三句最初寫作“春風又到江南岸”,覺得不好, 后來 改為“過”字,讀了幾遍,又嫌不好;又改為“入”字,然后又改為“滿” 字, 換了十多個字, 最后才確定為“綠”字: “春風又綠江南岸”。根據你
對你對漢字的理解, 下面四個同音字與海陸分布有關的漢字是 ( )
A.州 B.舟 C.洲 D.粥
2.課后小實驗
準備: 提前準備一個直徑一米的泡沫板, 繪制海陸分布的世界地圖, 制作成 一個轉盤,懸掛在黑板或墻壁上。準備十支飛鏢。
實驗過程:
1、一位同學負責轉動轉盤。
2、其他同學十人一組站在距離轉盤兩米的位置,輪流往轉動的轉盤上 扔飛鏢。
3、每組完成后,一名同學負責觀察飛鏢扔在海洋和陸地上的次數,一
8
(

)名同學負責記錄。
4、根據統計數字, 請同學們總結飛鏢扔到海洋上次數多還是扔到陸地 上次數多,并用一句話解釋下為什么?
位置 次數(畫“正”字)
海洋
陸上地
二、時間要求: 7分鐘
三、答案與解析
【答案】 1. C
2. 飛鏢扔到海洋的次數多;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海洋的面積遠大于陸地。 【解析】
第 1 題解析: “州”是舊時行政區劃單位,如“冀州”等, 也有仍保留在現
在的地名里,如“蘇州”;“舟”是指船,為交通工具,如“賽龍舟”;“粥”
是指用糧食等熬成半流質食物; “洲”是指海洋包圍的大陸及附近島嶼的總稱,
因此 C 選項正確。
第 2 題解析:本題為實驗題,在轉動地球儀時注意控制好力度,扔飛鏢的時候 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因為海洋面積遠大于陸地, 飛鏢扔到海洋的機會要大得 多。
四、評價設計
題 號 能力表現 項目 作業 目標 作業完成情況 單評 等級 總評等級
1 利用對語 言文字的 理解,準 確把握地 理名稱含 義 1,5 準確掌握四個同音字的含 義,尤其是“洲”字,且選 擇正確 ☆☆☆ 優秀: 5-6☆ 良好: 4☆ 合格: 3☆ 待合格: 0-2☆
知道部分同音字的含義,但 選擇錯誤 ☆
2 利用實驗 驗證所學 知識,具 有一定的 地理實踐 力 1,5 掌握實驗要領,得到實驗結 果,并能正確解釋飛鏢仍在 海洋次數多的原因 ☆☆☆
知道實驗要領,得到實驗結 果,但不能準確解釋飛鏢仍 在海洋次數多的原因 ☆☆
知道實驗要領,未能得到實 驗結果或得到,但不能解釋 飛鏢仍在海洋次數多的原因 ☆
五、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本組題共有兩題組成。第一題是學科交融題, 考查了學生對“洲”字的理解, 為后面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做鋪墊,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新的課程標準對地理核心 素養的需要。地理和語文通過融合, 難度不大,能很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是地理,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 用的地理”。第二題是實驗題, 設計實驗方案簡單, 可操作性強, 可以加強學生
9
對海陸分布特點的直觀認知, 符合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認知水平, 最終獲得了 理性的認知, 獲得學習經驗, 科學概念。該組題對學生的析圖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進行了考查,提升了學生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
第二課時 七大洲和四大洋
作業1: (基礎性作業)
一、作業內容
新型冠狀病毒是自2019年12月發現的一種會引起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病毒。 而2022年4月4日,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新聞打破了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寧靜的 早晨。讀“全世界疫情最新情況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
G
G
)
1.如上圖所示,下列選項中累計確診病例最少的大洲是( )。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南美洲
2.如圖,在G半島的中國留學生徐丹想在疫情結束之后去看非洲埃及的金字塔, 大洋洲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南極的冰雪世界,那么她依次經過的路線為 ( )。
A. 亞洲西部 —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大洋洲 —南極洲
B. 亞洲西部— 巴拿馬運河—印度洋—大洋洲 —南極洲
C. 亞洲西部—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大洋洲 —太平洋 D.亞洲西部— 巴拿馬運河—大西洋—大洋洲 —南極洲
3.上圖中少了哪個大洲?你能在圖中畫出它的大致位置和輪廓嗎?為什么在繪 制疫情分布圖時沒有將它繪制出來呢?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想法。
二、時間要求: 7分鐘
三、答案與解析
10
【答案】
1. C 2. A
3. 南極洲; 參考答案解析圖例; 因為南極洲無常年定居人口,無需統計。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題考察七大洲知識。要求學生通過顏色對比,準確判斷出大洲名稱。通過 顏色對比,可以明顯觀察到,非洲的顏色最淺,故選 C。
2.本題考察大洲、大洋及洲界知識。通過觀察“全世界疫情最新情況分布圖”, 結合題干所給條件, G 處為阿拉伯半島, 屬于亞洲西部。埃及的金字塔位于非 洲。亞洲和非洲的洲界是蘇伊士運河。澳大利亞位于大洋洲,從非洲至大洋 洲需要渡過印度洋。最后到南極洲看南極的冰雪世界。故選 A。
3.①“問題一”考察七大洲名稱和位置。讀“全世界疫情最新情況分布圖”可得 出省略了南極洲未繪畫。② “問題二”考察南極洲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知 識。參考圖例如下圖所示(形狀、位置分布近似即可):
③問題三屬于開放性題目,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參考南極洲由于自然條件惡劣, 并無常年定居人口。僅有各國科考人員,人數少,所以忽略不計。
三、 評價設計
題 號 能力表現項目 作業 目標 作業完成情況 單評 等級 總評等級
1 能讀懂地圖且根 據圖例判讀出大 洲名稱 1,4 準確判斷出大洲 及其名稱并正確 選擇 ☆☆ ☆ 優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 0-3☆
2 熟悉大洲、大洋 名稱及洲界,能 根據需求制定出 海上旅游路線 1,4 根據題干路線提 示,準確判斷出 正確選項。 ☆☆ ☆
11
題 號 能力表現項目 作業 目標 作業完成情況 單評 等級
3 識別七大洲、 四大洋的名 稱、位置、輪 廓和分布特征 的能力;結合 美術繪畫技 能,掌握大洲 輪廓及分布 1,4,5 知道大洲名稱、大致 位置和輪廓并畫出; 能解釋疫情圖未繪制 原因 ☆☆☆ 優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0-3☆
知道大洲名稱、大致 位置和輪廓并畫出, 但不能解釋疫情圖未 繪制原因 ☆☆
只知道大洲名稱 ☆
五、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新冠疫情一直是近幾年來全世界各地區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本題結合最 新疫情分布圖旨在考察學生通過判讀地圖顏色的不同判別大洲的名稱和位置。 利用路線設計題來考察學生對各個洲界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補充描繪南極洲 輪廓圖,考察學生對大洲輪廓、分布特點的掌握以及地理繪圖能力的展現。面 對南極洲這一區域地理特殊的自然環境,延伸思考可能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 響。因此本題結合這一熱點考察學生對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 分布特征以及學生對各個洲界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考察學生地理繪圖能力的同 時滲透要珍惜,愛護人類生產生活的自然環境。 通過題干加強同學們對疫情的 重視,引導同學們理解和認識防疫工作的常態化和重要性,更培養了同學們發 現問題,思考問題的整體性思維模式。
作業 2: (提高性作業)
一、作業內容
2022 年 2 月 24 日 12 時 12 分, 俄羅斯與烏克蘭由于歷史和地緣政治原因發 生激戰。讀“大洲和大洋分布圖”,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2
1. 中國計劃從南方沿海城市廣州援助一批人道主義物資給深受戰亂之苦的烏克 蘭人民。沿圖示航線,經南海穿過馬六甲海峽來到② 洋,后經紅 海和 運河進入地中海,最后穿越歐亞兩洲的分界線 海峽到達黑海,將援助物質安全順利地送達烏克蘭,圓滿完成任務。援助路線 中經過的A 半島,屬于① 洲。
2. 查閱相關資料,請你從地理視角思考戰爭可能會帶來哪些危害?(回答兩點 即可)
3. 聽一聽 學一學:我校七年級同學為我們填詞改編了地理學科版《女駙馬》 (用微信掃一掃,即可播放),請你嘗試學唱。如果你能學到其中的地理知識
話,就太棒了!
二、時間要求: 8分鐘
三、答案與解析
【答案】
1.印度,蘇伊士,土耳其,阿拉伯,亞。
2.破壞植被, 野生動物數量減少, 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改變地質結構等(言之有理即可)。
3.聽歌記住大洲分界線:
亞非---蘇伊士運河, 歐非---直布羅陀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 【解析】
1.根據題干線索和“大洲和大洋分布圖”可知援助路線依次經過:南海-馬六 甲海峽-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土耳其海峽-黑海-烏克蘭。戰爭 除了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之外, 也會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 現代化戰爭主要表現為大規模的現代化武器, 槍支彈藥等尤其是核武器, 會 對植被、生物、大氣、水、土壤等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2.戰爭除了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之外, 也會造成自然環境的 破壞, 而這一點也會經常被人們所忽視。現代化戰爭主要表現為大規模的現 代化武器, 尤其是核武器的使用, 會對植被、生物、大氣、水、 土壤等造成 巨大的影響。同時, 重型武器的使用可能會造成地震、山崩等地質災害, 改 變原有的地質構造。
3.學唱《女駙馬》選段,記住大洲重要分界河流和海峽, 你也可以進一步改編、 擴充哦。
13
四、評價設計
題 號 具體能力項 目 作業目 標 作業題完成情 單評等級 總評等級
1 結合地圖分 析和推理, 確定海洋運 輸路線; 分 析戰爭對環 境的影響 1,4,5 完成4-5空格 ☆☆☆ 優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 0-3☆
完成3-4個空格 ☆☆
只完成1-2個空格 ☆
2 學會分析戰 爭對環境的 影響 4,5 完成兩點且觀點 正確 ☆☆☆
完成兩點,觀點 基本正確 ☆☆
只回答出個別關 鍵詞 ☆
3 運用音樂學 科的技能鞏 固地理知識 的能力 4,5 能學唱出歌曲, 音調正確并記住 歌曲中相關的地 理知識 ☆☆☆
能學唱出歌曲并 記住歌曲中相關 的地理知識 ☆☆
基本能學唱出歌 曲 ☆
五、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俄烏戰爭是2022年發生的一項舉世矚目的大事件, 本題旨在考察學生對大洲 大洋的分布及輪廓, 大洲的分界線, 島嶼、半島與群島的掌握。戰爭與自然環境 相聯系, 學會分析戰爭對環境的影響, 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 以培養學 生們的人地協調發展觀。《女駙馬》選段是安徽地方戲--黃梅戲中的經典, 家喻 戶曉,學唱難度小, 將其與地理知識融合, 既能鞏固同學們在本課時所學的知識, 同時也能增加同學們對地理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覺得原來地理也可以唱出來, 加強了地理與音樂學科的融合度, 促使同學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地理, 也能夠 促使同學們發現一種新的鞏固知識的方法——將地理知識融入到自己喜歡的歌 曲中。
第三課時 滄海桑田與大陸漂移說
作業 1:(基礎性作業)
一、作業內容
1. “滄海桑田”指的是海陸變遷, 其早在古代就已經被人們所察覺和認識。下列 圖片中符合“滄海桑田”變化的圖片是( )
14
15
A.
C.
B.
D.
2.從世界地圖中剪出各大洲輪廓和重要島嶼的卡片, 動手將各大洲島嶼拼在一起, 結合大陸漂移學說你能發現什么有趣的地理現象?
3. 下表列舉了能作為大陸漂移學說證據, 請在正確選項后打“ √ ”,錯誤的選項 后面打“×”。
序號 大陸漂移學說證據 判斷
① 根據目前的研究, 大西洋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超過太平洋的面 積
② 人造衛星的精密測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與美洲大 陸之間以平均每年 5.1 厘米的速度靠近
③ 新華社惠林頓 5 月 2 日電,新西蘭海平面每年上升約為 3.5 毫米
④ 2019 年 10 月 3 日美國的“雙子星”號宇宙飛船測量,紅海 的擴張速度是每年 2 厘米
二、時間要求: 7 分鐘
三、答案與解析 【答案】
1. B
2.如:南美洲東岸與非洲大陸西岸輪廓非常吻合等有趣現象。
3.① √ 、② √ 、 ③×、 ④ √
【解析】
1. “夸父追日”講的是夸父想把太陽摘下的故事, 故 A 錯誤; “精衛填海”講的 是精衛溺水之后,化作神鳥銜來石頭和草木, 投入東海,想把東海變成陸地的 故事,因此 B 答案正確;“盤古開天辟地”講的是巨人盤古欲將天地分開的故 事,因此與滄海桑田無關;月食是由于日月地三者位置關系造成的,因此 D 項 錯誤。
2.課前準備世界地圖, 小剪刀, 白紙, 膠棒等, 剪出各大陸輪廓, 南美洲東岸與 非洲大陸西岸輪廓非常吻合。
題 號 能力表 現項目 對應作 業目標 作業完成情況 單評 等級 總評等級
1 認識海 陸變遷 現象 2,3 知道選項并做出正確選 擇 ☆☆☆ 優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 0-3☆
2 通過實 驗探究 認知大 陸漂移 學說 3, 4 準確剪出各大洲輪廓, 能發現有吻合現象。 ☆☆☆
基本上能剪出各大洲輪 廓,且發現有吻合現 象。 ☆☆
剪出部分大陸輪廓,未 發現吻合現象。 ☆
3 判別大 陸漂移 的現象 2, 4 正確判斷出所有題 ☆☆☆
正確判斷出 3-4 題 ☆☆
正確判斷出 1-2 題 ☆
3.①太平洋縮小、大西洋擴張是美洲大陸、非洲大陸和亞歐大陸漂移所至。 ②正 確, 美洲大陸與夏威夷群島漂移靠近。 ③錯誤,是海陸變遷, 海平面上升引起 的,不屬大陸漂移現象。④答案正確, 紅海是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大陸相互遠離, 紅海寬度不斷擴大,屬大陸漂移造成的。
四、評價設計
五、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七年級學生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神話故事, 具有基本的文學積累, 結合地理知 識賦予神話故事新的認識和理解。重點考察學生地理實踐探究能力, 通過自己動 手去剪圖、拼圖倒推大陸漂移學說知識。另外還考察學生識別大陸漂移說證據的 能力。七年級學生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 課本編排是從多個事實現象, 讓學生發 揮想象來認知大陸漂移的, 我也列舉多個地理現象, 讓學生區分大陸漂移與一般 地理現象的區別,來理解“大陸漂移”學說,幫助學生建立宏觀思維。
作業 2:(提高性作業)
一、 作業內容:
材料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陸,冬季極端最低的氣溫記錄是-88.3℃。 文森峰(Vinson Massif) 就是位于這塊寒冷的大陸上。 文森峰(Vinson Massif) 是南極洲最高峰,海拔 5140 米。 也是艾爾斯渥茲山脈的主峰,在森蒂納爾 (Sentinel)與赫里蒂奇(Heritage)嶺之間,俯瞰龍尼冰棚(Ronne Ice Shelf)。 坐標位于南緯 78 度 35 分、西經 85 度 25 分。 1935 年由美國探險家艾爾斯渥茲 (Lincoln Ellsworth)發現。 文森峰是各大洲最高峰中最矮又是最后一座被登頂 的。探險者們在當地發現了一些軟體動物化石, 包括海生動物三葉蟲和腕足動物。 這說明在寒武紀時氣候溫和。
16
美麗的文森峰 中國科考隊
材料二 遠在 3 億多年前的古生代和 1 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以及幾千萬年前的 新生代時期, 大量植物殘骸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地球化學、物理化學作用后轉 變成煤, 從植物死亡、堆積、埋藏到轉變成煤, 經過了一系列的演變過程, 這個 過程稱為成煤作用。溫暖潮濕的氣候以及持續下陷的盆地有利于煤田的形成。 1.根據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題:
(1)艾爾斯渥茲山脈以前很有可能是 (海洋或陸地)。
(2)你認為,攀登文森峰的最佳時間是 。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3) 科學家們在寒冷的南極大陸發現了煤礦。這項科學發現 (能 或不能)作為“大陸漂移學說”的證據。
2. 科學猜想:
材料一 魏格納在 1912 年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它打破了
傳統的洋陸固定論觀念, 描繪出大陸分合、大洋生滅的一副圖景, 合 理的解釋了當時地質學的一些疑難。
材料二 伊薩山是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西北部。近年來,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
莫納什大學和昆士蘭地質調查所的科學家調查發現,位于該山脈一側 一個僅有數百人的小鎮(Georgetown) 與澳大利亞其他地方不同, 那 里的巖石成分、結構有著明顯的區域獨立性。通過對比,其結構竟然 與在加拿大地盾處發現的 17 億年以前的古老巖石極為相似。 該發現發 表在地理權威雜志《地質學》上。
請你根據以上兩則材料,對該 17 億年以前小鎮所在陸地與北美大陸位置關 系做出合理猜想。
二、時間要求: 7 分鐘
三、答案與解析 【答案】
1. 海洋, D,能
2. 澳大利亞的這一部分極有可能是屬于如今的北美大陸。 【解析】
1.海生動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動物,在此地發現這類動物化石說明此地在地質 時期很有可能是一片海洋; 氣溫會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因此攀登海拔非常高的 山峰一般都會選擇在夏季,文森峰地處南極,位于南半球,一年中 12 月氣溫最 高的, 最適宜登山; 南極寒冷, 不可能有繁茂的植物, 因此南極大陸很有可能從 緯度比較低的溫暖地方漂移到如今的位置。
2.大約十幾億年前, 澳大利亞東北部小鎮Georgetown 的巖石原本沉積在北美淺
17
海中, 此后經過一系列地質演變脫離北美, 并在大約 1 億年后與澳大利亞北部相 撞,融合成今天的澳大利亞。 (言之有理即可)
四、評價設計
題 號 能力表現項 目 對應作 業目標 作業完成情況 單評 等級 總評等級
1 大陸漂移學 說的綜合運 用 2,4,5 完成全部作業題 ☆☆☆ 優秀: 5—6 ☆ 良好: 4 ☆ 合格: 3 ☆ 待合格: 0-2☆
完成其中任兩題 ☆☆
完成其中任一題 ☆
2 根據現有材 料,依據板 塊漂移說做 出簡單的科 學猜想 2,4,5 猜想正確,有合理解 釋 ☆☆☆
猜想正確但未解釋說 明 ☆☆
猜想基本正確 ☆
五、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本課時作業主要考察學生對海陸變遷現象及原因的認識。通過運用大陸 漂移說理論去理解新材料,解決實踐問題,學生對“大陸漂移”學說理解又 更進了一步。本作業題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 未來可能發生的事的推理能力。這既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也培養了 同學們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未來地理發展方向的探索精神。
第四課時 板塊運動
作業1:(基礎性作業)
一、作業內容
2022 年 1 月 15 日, 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火山劇烈噴發, 該火山引發了越洋海 嘯, 湯加首都受到災難性影響。當天下午, 巨浪席卷湯加海濱街道和建筑物, 當 地觀測到數米高的海嘯。當地電力和互聯網幾乎全被切斷。根據材料, 完成 1-3 題
18
1. 湯加火山爆發是因為( )
A.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地帶
B.位于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碰撞地帶
C.位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地帶
D.南極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地帶
2. 當火山地震發生時,最正確的躲避方式是( ) A.迅速坐電梯下樓 B.從窗戶跳到樓下
C.大聲呼救 D.躲在堅硬的家具下面或者角落里
8848.86 米!這是珠穆朗瑪峰的新“身高”。 2020 年 12 月 8 日,中尼兩國 領導人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 米。這也意味著, 15 年前測 量的 8844.43 米珠峰“身高”成為歷史。
3.根據以上材料,請你從板塊運動角度制作一份關于“珠穆朗瑪峰長高了”主 題畫報。
二、時間要求: 8 分鐘
三、答案與解析
【答案】 1. C 2. D
3.
19
【解析】
1.本題由圖可得知湯加的位置已標出,在澳大利亞的東北方,與太平洋交界 處。我們可以得知, 湯加本身位于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就在印度洋板塊 的東邊,所以本題選 C.
2. 本題考察學生如何應對地震。由于地震時可引起電纜的損壞, 所以 A 不對; 而 B 選項不適合高樓, 如果地震較小,跳樓更加危險;在發生地震時應對 保存體力不要大聲呼救, 排除 C;躲在堅硬的家具下面或者角落里有生存的 可能。故選 D.
3. 本題為學生自主創新作業,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格式去制作一份畫報。但 是成品展示中,必須展現板塊運動知識點才能得分。
四、評價設計
題 號 能力表現項目 對應作 業目標 作業完成情況 單評 等級 總評等級
1 運用板塊構造 說解釋地震成 因 2,3,5 選擇正確 ☆☆☆ 優秀: 良好: 合格: 待及格: 8-9☆ 6-7☆ 4-5☆ 0-3☆
2 知道地震時如 何避險 5 選擇正確 ☆☆☆
3 運用畫報的形 式將展示出珠 穆朗瑪峰“長 高”的原因 2,3,5 畫報精美,解 釋合理 ☆☆☆
畫報一般,解 釋合理 ☆☆
只畫出部分信 息 ☆
五、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本次作業旨在讓同學們在地圖上識別六大板塊。了解地球板塊運動的知識 體系,是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到地理很多地點都不知道,所 以作業設計中的地點都將其標出。印度洋板塊的范圍是學生們的易錯點,所以 本組題對其進行了著重考察。也希望學生們能將地理知識深入到生活中,學以 致用。如,當地震發生時,同學們應該如何緊急避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將所學 知識以畫報等多種形式展示出來。
作業2:(提高性作業)
一、作業內容
閱讀以下兩則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 1-3 題。
材料一 2022 年 3 月中國地震網發的地震活動分布圖
20
(

度尼西亞
)
最近一個月地震活動的分布圖
材料二: 中新網 2022 年 1 月 28 日電 據“中央社”報道, 印度尼西亞最活 躍的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Mount Merapi)當地時間 27 日噴發,巨大灰云直沖天 際,火山口不斷冒出滾滾濃煙。(默拉皮火山是一座活火山, 位于印尼日惹 的 32 公里處,海拔 2911 公尺。默拉皮火山一般每兩到三年都有一次小噴 發,每 10 至 15 年會有一次大噴發。)
1、從圖一可見中國的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震多發, 請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主 要觀點并解釋這一現象。
2、從材料一和材料二可見印度尼西亞短時間內火山地震多次發生,這是因為印 度尼西亞處于哪些板塊交界處?
3、電影觀后感:
上課我們觀看了 《唐山大地震》的片段, 相信大家對地震有了初步的直觀認 識,請同學們從地理的角度寫一則 30 詞以內的電影觀后感。(至少從兩個 方面闡述,言簡意賅)
二、時間要求: 7 分鐘
三、答案與解析 【答案】
1 、 ①全球分為六大板塊, 板塊在不斷的運動中。(或者說出我國東南和西南位 于板塊交界處)
②我國東南地區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我國西南地區位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③我國東南地區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西南地區處于地中海喜馬拉雅 火山地震帶。 2.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個板塊位置可以互換,但缺一不可) 3.可從以下角度論述:
①地震給人類帶來的損失; ②地震發生時人類的應對措施;
③人類要敬畏自然、保護自然; ④表現出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21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從圖中可觀察到中國的位置,需要學生根據對六大板塊分布情況的認識去判 斷我國西南地區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位 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并結合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說出 我國東南和西南分別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 帶。
2.從圖一中可以找到印度尼西亞的位置,結合已學的板塊分布圖可知,印度尼 西亞位于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處。
3.從地理角度寫電影觀后感, 深刻認識地震這一地理現象,寫的時候要注意以 下幾點:首先,認真觀看電影,思考電影里呈現的地理知識;其次, 電影里 的地理事例,要查閱相關地理資料后再下筆寫;最后要選擇寫感受最深的, 提煉影片中的地理知識, 獨立成文。本影片,場面壯觀,一定要寫出地震強 大的破壞力,嚴重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安全。查閱相關資料, 全面了解地震形 成原因以及我們如何防災減災。 影片觀后感還要體現出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 感,樹立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人地協調觀。 學生只要能從地理的角度言之 有理即可。
四、評價設計
題 號 能力表現 項目 對應作 業目標 作業完成情況 單評 等級 總評等級
1 知道板塊 構造學說 并正確解 釋運用改 理論解釋 與之有關 的地理現 象 2,4 能說出所處板塊和火山地震帶 名稱并能夠用板塊構造學說正 確解釋原因 ☆☆☆ 優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 0-3☆
能說出部分所處板塊和火山地 震帶名稱并基本能解釋其原因 ☆☆
所處板塊和火山地震帶名稱少 數記得并原因解釋有偏差 ☆
2 知道六大 板塊的名 稱和范圍 2 能準確說出三大板塊名稱 ☆☆☆
只說出其中兩個板塊名稱 ☆☆
只說出其中一個板塊名稱 ☆
3 能夠從地 理學科角 度寫觀后 感,有學 科交融能 力 4,5 能從地理角度概括電影內容, 對地震有初步認知,寫出社會 責任感;語言簡潔,表達準確 ☆☆☆
沒有從地理角度概括,對地震 有認知,社會責任感有所體 現;語句基本正確 ☆☆
概括和認知不全,但社會責任 感有體現;有少數語病 ☆
五、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22
本課時作業從題目類型來看屬于材料題,在答題過程中需要學生從題目中 提取信息,尤其是注意讀圖,題目中的圖片是從中國地震臺網站下載的進一個 月的地震數據,需要更加考察了地理讀圖的能力。第三題為選做題,便于拓展 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地理素養。 本題組旨在考查同學們是否能夠掌握板塊構 造學說的主要觀點,并能運用板塊構造的觀點去解釋火山地震發生的原因,及 主要的火山地震帶的分布。最后從影片中能更直觀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 類的渺小,通過寫電影觀后感,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 讓其認識到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和建立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滋養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
七、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我自信 我能行
下圖是中國南方地區地圖,請根據所學,完成下列空格。
(
A
B
C
D
)
圖中 A、B、C、D 四個字母中,代表陸地的是 ,代表海洋的 是 ,代表海峽的是 ,代表島嶼的是 。
我學習 我成長
2.閱讀材料和圖片,完成題 1-4 題
2021 年 11 月 25 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 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盛贊“和 平方舟”是“艦行萬里守衛和平的友誼使者”,網友直呼“又破圈”了! 自 2008 年 12 月入列以來, 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 先后 9 次走出國門, 航行 24 萬 多海里, 到訪 43 個國家和地區, 為 23 萬多人次提供醫療服務, 有效助力了共建 “一帶一路”倡議。下面為“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到訪國家和地區示意圖, 據圖
23
完成下面小題:
(1)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走出國門后,據圖判斷,它沒有途經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2)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航線環繞的大洲是( )
A. 亞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
D
C
F
B
E
A
)
(3)圖中 A 是 運河,它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根據所學,我 們生活的城市六安市在圖中的 洲(填字母)
(4)根據大陸漂移說,南美洲同種鴕鳥最有可能出現在圖中 洲(填字母)
3. 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24
(
C
B
A
)
(1) A 是________板塊,它和印度洋板塊 B 之間紅海 面積會慢慢________ (填“擴大”或“減小”)。根據 C 板塊與 B 板塊運動方向,你認為喜馬
拉雅山脈的海拔高度會 (增高或降低),這里分布的地震帶是 地震帶。
(2)假如你正在書房做作業時,突然發生地震,你應該( )
A. 迅速把自己裹到被子里 B. 迅速躲到書桌下
C. 站在陽臺上呼救 D. 馬上沖進電梯逃跑
我學會 我實踐
4、畫一畫 請在經緯網中畫出各大洲的簡筆畫并把大陸涂上棕黃色
0 90 E 180 90 W
25
66.5 N
23.5 N
0
23.5 S
66.5 S
我理解 我猜想
(


)
5. 閱讀材料, 查閱相關網絡, 發現有用信息, 結合課本整合后, 回答下列問題:
26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一:滄海桑田,簡稱滄桑,出自我國古書《神仙傳 ·麻姑》。傳說古代 有個叫麻姑的仙女,自稱三次看到東海變成桑田。
圖二:有人在喜馬拉雅地區發現巖石中含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 石。
圖三: 海牛棲息在熱帶淺海環境中, 鴕鳥生活在陸地上, 而且不會飛。按理 來說,它們都沒有遠涉大洋的能力。
圖四:南極冰天雪地,沒有高大喬木,這里按道理不可能有煤層的存在。 想一想:這些地理現象有可能存在嗎?為什么?暢想一下,億萬年以后中
國這塊陸地會是什么樣子?
(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時間要求: 30 分鐘
(三)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參考答案
我自信 我能行
1. A、D、B、C
我學習 我成長
2. (1) C (2) B (3)巴拿馬 D (4) C
3. (1)非洲,擴大, 增高,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2) D
我學會 我實踐
4. 簡筆畫如下圖,大陸顏色參考課本 42 頁圖 2.22
我理解 我猜想
5. 這些地理現象,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是存在的。
圖一: 滄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的海陸的變遷。 主要原因是地殼運動造成海 平面的升降;
圖二: 距今億萬年前,喜馬拉雅山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來由于地殼的 變動隆起成山,所以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就不奇怪了;
圖三:因為它們同時生活在大西洋兩岸的同緯度地帶, 以前兩塊大陸是合 在一起的,后來兩個大陸漂移才分開的;
圖四:因為億萬年前, 它是熱帶雨林地帶。后來南極洲與古大陸分離,漂 移到今天的位置。
27
根據亞歐大陸向南漂移的情況,中國最終可能會迎來炎熱干旱局面,也可 能迎來氣候溫和濕潤的局面。亞歐大陸一直向南運動, 億萬年后它會接近赤道, 溫度上升, 中國氣候會大大改變, 面臨的可能就是炎熱干旱。不過如果中國所 在的陸地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適中的話, 也許溫和濕潤也說不定, 這只有未來 人類才知道了。也許到了那一天, 人類在宇宙中早已找到更適宜人類居住生活 的星球了。(板塊運動方向正確,言之有理即可)
(四)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評價設計
題 號 能力表現項目 作業 目標 作業完成情況 單評 等級 總評等級
1 掌握本單元基 本的地理名稱 1 全部正確 ☆☆☆ 優秀: 12-15☆ 良好: 9-11☆ 合格: 6-8☆ 待合格: 0-5☆
2-3 空正確 ☆☆
1 空正確 ☆
2 知道七大洲、 四大洋名稱及 位置,簡單運 用大陸漂移說 1,2,4 全部正確 ☆☆☆
3-4 空正確 ☆☆
1-2 空正確 ☆
3 知道板塊稱, 能 用板塊構造學 說分析和解決 簡單的問題 2,3,4 ,5 全部正確 ☆☆☆
3-4 空正確 ☆☆
1-2 空正確 ☆
4 運用美術技能 助力掌握七大 洲、四大洋相 對位置 1,4,5 簡筆畫美觀,位置準確 ☆☆☆
簡筆畫一般,位置正確 ☆☆
簡筆畫和顏色表達不準 確, 位置有明顯錯誤 ☆
5 通過實例解釋 海陸變遷和大 陸漂移的原因 以及形成的科 學性,推測未 來的變化 2,4,5 原因回答正確,猜想合 理 ☆☆☆
原因回答基本正確,猜 想基本合理 ☆☆
原因回答少數正確,猜 想不太合理或錯誤 ☆
(五)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分析和設計意圖
本套單元質量檢測題既考查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對學生的能 力做了全面的考查,。在編寫過程中, 注重了難易梯度,也拓展了學科資源。本 組題從基礎知識和常見地理事例, 引入對大陸漂移說和板塊運動理論的探究,中 間增加了學科交融練習,最后考察了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應用,鼓勵學生借助網 絡資源, 目的引導學生拓展學習地理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讓其成為具有生態文明理念的時代新人。
(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
28
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 時間
了解 理解 應用
1 填空題 1 √ 易 原創 30 分鐘
2(1) 填空題 1,4 √ 易 原創
2(2) 選擇題 1 √ 易 原創
2(3) 填空題 1,4 √ 易 原創
2(4) 填空題 2,4 √ 中 原創
3(1) 填空題 2,3,,4 √ 易 原創
3(2) 選擇題 4,5 √ 易 原創
4 繪圖題 1,4,5 √ 中 改編
5 問答題 2,4,5 √ 難 原創
八、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根據所學,小組合作完成下列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1.活動背景:
2022 年 3 月 1 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答記者時說道:問靠勾結外部勢力 換不來安全, 換不來臺灣民眾的福祉, 只會進一步讓臺灣淪為外部勢力反華遏華 的棋子。民進黨當局乞靈于外部勢力為自己謀“獨”挑釁撐腰壯膽, 一條道走到 黑, 只會加速滅亡。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同中國臺灣地區以任何借口、進行任何形 式的官方往來。任何所謂“挺臺”之舉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也阻
29
擋不了中國的統一進程和民族復興。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 聯合公報有關規定,停止在臺灣問題上繼續玩火。 2.活動主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3.活動目標:1.臺灣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臺灣位置的重要性;
3.理解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共同愿望
4.活動準備:提前查閱并收集與臺灣有關的資料
5.活動過程:
(1) 活動主題導入:
請朗誦詩歌“鄉愁”,了解作者描述的臺灣和大陸之間相隔的臺灣海峽, 請學生代表說說讀后感。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2) 活動過程:
a. 根據之前收集有關臺灣的資料,分三組討論活動目標。
b. 主持人請各小組代表,上講臺展示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c. 各組補充發言
d. 共同總結此次活動成果。
6.活動成果展示:
各小組合作, 制作一張以“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主題的 手抄報,展示本次活動成果。
7.活動項目最終成果參考:
《鄉愁》讀后感:
讀后感能夠體現以下兩點即可: 1.讀懂: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寫出作者愁思之重。 2.表達:期盼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活動目標 1:
30
臺灣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多相互擠壓碰撞,釋放 的能量極有可能引起火山、地震
活動目標 2: (能夠回答兩點即可)
1)臺灣島,西靠亞洲大陸,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是中國第一大島鏈戰 略要地,有“東南之鎖鑰”之稱。
2)臺灣島西依臺灣海峽,距福建省海岸最近處僅 140 公里。
3) 同時臺灣島地處中國海區,東南部前沿,是西太平洋南起印度尼西亞 和菲律賓,北到日本和俄羅斯的勘察加半島一大串島嶼的中心。
4)臺灣島的東部為深海區,可以停靠大型艦艇,臺灣島及其周圍地區是 中國,也是整個東亞不可多得的軍事基地,可以掩護我國東南沿海 6 省市及該方向的戰略縱深,具有重要軍事意義。
活動目標 3: (從兩個角度以上分析即可)
1) 歷史角度:從三國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夷州(今臺灣),明朝鄭成功收 復臺灣,清朝設臺灣府等諸多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2) 地理角度:臺灣和大陸原先是連在一起,后來來因地殼運動,臺灣海峽 所在陸地下陷形成海峽,臺灣被海峽阻隔成島。同時,它也在東海大陸架 上,水下森林遺址等也證明它原先與大陸相連。
3) 人文角度:臺灣居民以廣東、福建人的后裔居多,語言、文化相似。
4) 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成員國只能是主權國家。第 26 屆聯合國 大會確立了“一個中國”的原則。
活動成果展示:
主次清晰、圖文搭配協調、顏色運用一致、書寫和繪畫美觀 8.活動評價:
能力表 現項目 具體能力項目 活動項 目 對應作 業目標 主題活動完成 情況 總評等級
跨學科 探究能 力、創 新意 識、實 踐能 力、社 會責任 感 文學鑒賞力 《鄉 愁》讀 后感 5 完成全部活 動,手抄報制 作精美 ☆☆☆☆
完成大部分活 動項目 ☆☆☆
了解與我國有關 的板塊名稱 活動目 標 1 1
完成活動項目 少于三個 ☆☆
運用板塊理論去 讀圖并分析推理 的能力 活動目 標 2 2
利用多學科知 識,分析問題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 標 3 2,3,4, 5
只有個別活動 項目 ☆
多種形式展示學 習成果能力及美 術學科的繪畫排 版能力 活動成 果展示 5
(
9.
)建議流程:
31
(

:主持人播放詩歌

誦導入, 激發興趣。
) (

:視頻剪輯形式:尋

網絡視頻資源,剪

合成影片,介紹臺
灣海峽形成
的原因
) (
割不斷
的鄉愁 臺灣
) (
三:實驗探
究形式:
動手做實驗,模擬

塊之間的運動,解

說明臺灣多火山地

的原因
) (
活動流
程參考建議
) (
投票選

) (
師生總

) (

: 集體詩歌朗誦:
歌唱兩岸一
家親,強
調祖國統一的
重要性
) (


視頻圖片探究形

:發散思維從不同
角度

慮臺灣位置的
重要性如政治、軍事、
文化、經濟等
)
活 動 目 標 1、臺 灣 多 地 震 原 因 2、臺 灣 位 置 的 重 要 性 3、理 解 臺 灣 是 中 國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部分
3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民权县| 芷江| 麦盖提县| 株洲市| 鹤庆县| 梁山县| 聊城市| 威海市| 津南区| 普安县| 昆明市| 青阳县| 新闻| 田林县| 乌兰浩特市| 新野县| 左贡县| 涞源县| 敖汉旗| 苍山县| 连平县| 齐河县| 临江市| 滦南县| 江津市| 瑞昌市| 巴彦淖尔市| 张家港市| 石河子市| 盐源县| 阿巴嘎旗| 靖远县| 财经| 景德镇市| 泸州市| 什邡市| 永州市| 安阳县| 株洲市|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