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 材 版 本 蘇少版七年級下冊課 題 在臨摹中感受 教 學 課 型 造型 表現教 材 分 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臨摹是學習繪畫的捷徑之一,對大師作品進行多種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畫的學習。教材從臨摹名畫入手,旨在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繪畫的多種語言,直接與大師交流、實踐,發展學生的個體,凸顯學生個性。這樣的教學安排符合初一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通過本課的學習,發展了學生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了學生的思想及情感。學 情 分 析教 學 目 標 認知目標:了解“變體畫”的探索空間,掌握人物身體比例,借助名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標:嘗試臨摹古典繪畫作品,通過對大師作品的添加、改畫,了解古典大師的技法、風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情意目標:感悟變體畫中的創作行為,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 教 學重 點 “變體畫”的探索——構圖的改變、角度的改變、色調的改變等。教 學難 點 變體畫探索中的自我表現及個性發展。教 學 準 備 教師:名畫圖片、牛皮紙、畫筆、顏料、教學課件 學生:畫筆、顏料教 學 活 動 環 節 二 度 備 課新課導入 從中華古典文化切入書法,欣賞一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明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臨摹的蘭亭序幾乎達到惟妙惟肖的境界,成就了其為一代書法大師,所以從臨摹開始是學習傳承中華古典文化和藝術的一條必由之路。 揭示課題:在臨摹中感受 新授 分析討論: 當我們所畫的人物看起來不太滿意時,可能是人物頭部與整個身體相比不和諧。想要準確的表現人物身體比例,繪畫中常常以頭作為長度單位,仔細分析P13人體比例圖表,你會發現哪些規律? 小組運用圖片,討論探究頭與身體的比例關系,并請同學做模特,驗證探究的結果。 交流小結 a小組:成人的比例分析,15歲7個半成人頭高;10歲7個成人頭高; b小組:兒童的比例分析,5歲6個成人頭高;3歲5個成人頭高…… c小組:請班級同學做模特,驗證人物的比例。請班級最高、最矮、中等的進行驗證,鞏固人物比例關系。 討論驗證 為了便于記憶和應用,人們將頭與人體的比例歸納為幾句話:站七、坐五、蹲三半;頭一、肩二、身三頭。 分析畫家德加的《作品練功房》,做垂直線,畫出人物動態的重心,以頭為單位,尋找比例關系,驗證運動中人物的比例變化。 教師示范如何用大拇指測量:筆尖瞄準、手臂伸直、鎖定肘部。 請班級一名同學站于講臺前當模特,擺出不同的姿勢,請大家驗證所記口訣。大家以鉛筆為工具,用鉛筆比出頭的長度,并以它為度量單位建立起身體各部分的相對長度關系。 探究分析 藝術家都具有各自的繪畫風格,經過自我表現,其畫筆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驗證大師筆下人物的比例變化,為什么出現這樣的視覺效果? 討論:我們如何向大師學習呢?具體點說什么是變體畫呢? 從大師名作開始,打開我們的眼界與心智。通過自省,成為一個觀察者,臨摹大師的作品,閱讀大師的思想,而不是僅僅復制大師的風格,對古典大師的作品進行多種形式的模仿,跟隨大師,用新的方法看事物,并給予自己充足的時間,讓自己在臨摹中得以發展。 變體畫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變作畫的方法,改變作畫的工具,改變一點畫面的內容,所畫出的新作品就是變體畫! 探討交流 討論:怎樣才能完成變體畫? 變體畫的空間很大,可以是構圖的改變、角度的改變、造型的改變、色調的改變,也可以是畫質上的改變。分析《酣睡的收割者全家》的不同版本。 米勒:其作品中則呈現了一種安謐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農村生活為原貌進行創作,注意了農民勞作后休息時的具體細節,使作品充滿生活內涵,具有一種精神構思與鄉村品質。 凡·高:一生都對米勒崇拜備至。米勒對大地耕耘者純樸的頌歌,唱徹了 凡·高整個藝術生涯。陽光里的大自然,樸素的風景,長滿莊稼的田地,燦爛的野花,村舍,以及身邊尋常和勤苦的百姓們。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復制《午休》,男子和婦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夢想,牛和馬遠距離地享受安靜、溫暖的中午時間。畫家巧妙地運用身體語言傳達出畫里人物的心情,突顯意圖。 畢加索:畫中的人物,都十分壯碩健康,充滿自然的力與美,原始而奔放。 在嚴謹的造型中,用夸張的手法表達宏偉磅礴的氣氛。 欣賞感悟 藝術家把原有的畫用新的手法重新畫過,畫出面目一新的變體畫!臨摹變體畫,是一種藝術的實驗,為我們向大師學習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間。我們可以在大師作品中抽取一種元素進行改變,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現,讓臨摹這種學習行為變成創作行為。 教學內容要點:臨摹教學方法作為傳統教學方法,早在文藝復興時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傳至今。臨摹是通過深入研究,找到大師的別樣之處,更好地理解、領悟、掌握原作。在盧浮宮及其他許多博物館內,都收藏著魯本斯、畢加索等大師的臨摹作品。大師對臨摹的解讀:德拉克羅瓦說過:“臨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輕易地獲得成功!”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目的是“學”而不是“像”,不在于臨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臨摹是一種思索,臨摹是一種比較,臨摹是一種記憶。注意觀察一些畫家的個人風格,都能看到前輩大師的影子,這就是他們在繼承前輩的大師的基礎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獨創性”,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頭與人體的比例歸納為幾句話:站七、坐五、蹲三半;頭一、肩二、身三頭。變體畫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變作畫的方法,改變作畫的工具,改變一點畫面的內容,所畫出的新作品就是變體畫。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