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 挑戰與應對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政治認同:認同中國倡導的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科學精神:理解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科學內涵。法治意識:自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重點難點】重點: 理解推動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措施;.理解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意義和要求。難點: 理解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闡明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危害。【教學流程】(一)新課導入回顧舊知: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什么?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是什么?我們一起進入今天新課的學習!(二)學生討論學生對照學案進行分組討論,并同時進行板書。(三)聚焦展示一區 探究一: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材料一: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未經聯合國授權、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準,對并未給北約成員國造成威脅的主權國家南斯拉夫進行轟炸戰爭,導致超過2000名平民喪生,至少40000間房屋被夷為平地或損壞,約90處歷史遺跡被損壞。材料二:非政府組織研究機構經濟與和平研究所表發表的2017年度全球恐怖主義指數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至少有一人死于恐怖主義的國家達77個,這比過去17年中的時候都多,亞太地區恐怖襲擊事件由2002年的106起增至2016年的870起。材料三:聯合國糧農組織2018年發布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稱,2017年全球共有51個國家,約1.24億人受到急性糧食不安全的影響,比上一年增加1100萬人。結合上述材料及自己所學的知識,思考當今世界存在哪些全球性的問題和挑戰?二區 探究二:國際關系民主化“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本質是追求公平正義,要求各國主權平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當前,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國際關系民主化已經成為我們所處時代的本質要求之一。將某一種制度、價值標準、發展模式強加于人的壟斷國際事務的做法,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只能加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不公正和不公平,只會阻礙歷史前進的步伐。只有實現國際關系民主化,才能尊重國際社會多樣化的事實,保護和尊重各國在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上的差異性。習近平指出:“盡管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呼聲不容忽視,國際關系民主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結合材料,說說中國為什么要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小結提升】【達標檢測】1.世界經濟的增長動力逐漸削弱,貧富差距逐漸擴大,地區的棘手問題處處潛伏。人類面臨巨大挑戰和難題,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這表明( )A.恐怖主義已成為和平與發展的最主要障礙B.和平與發展已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C.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對世界和平不再構成威脅D.威脅和平與發展的因素、非傳統安全因素不容忽視2.當今世界,全球發展面臨的問題有( )①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② 南北發展不平衡③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④ 地區沖突不斷A.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3.2021年1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活斯議程”對話會并發表特別致辭。解決好這個時代面臨的課題,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多邊主義要( )① 基于各國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加強合作 ② 摒棄零和思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③ 堅持公平正義,反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 ④ 用對話代替對抗,發揮大國的主導作用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4.從進博會到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再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習近平主席多次發出呼吁,倡導各國弘揚多邊主義精神,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為推動后疫情時代的世界經濟復蘇、完善全球治理、大變局下國家如何相處指明方向。由此可見( )① 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日益增強 ② 中國是促進國際新秩序構建的積極力量③ 謀求合作共贏是當今世界主題的應有之義 ④ 國際組織能有效調解國際爭端,緩解國際矛盾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③ ④5.近日某國再次糾集其部分盟友,“組團”抹黑中國搞“網絡攻擊”,“妖魔化”中國。企圖用各種顛倒黑白的極端標簽攻擊中國形象、遏制中國發展。由該國的行徑可知( )① 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②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任重而道遠③ 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內容 ④ 反對強權政治、維護國際新秩序勢在必行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6.為進一步筑牢香港繁榮穩定的根基,實現“愛國者治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就修改、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作出重要決定。然而,國際反華輿論借機抹黑“一國兩制”。中方呼吁有關國家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在涉港問題上摒棄錯誤立場,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這一嚴正立場表明我國( )① 反對霸權主義,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國際爭端 ②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③ 作為主權國家,堅定地捍衛獨立權和管轄權 ④ 以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為對外政策的出發點A.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7. 2021年12月,《光明日報》載文指出,近年來,個別國家以民主之名行霸權之實,破壞了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但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不會由此止步。可見,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 )①應旗幟鮮明反對單邊主義、強權政治 ②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同商量解決國際事務③應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 ④是新時期各國外交的根本遵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美國于2018年2月28日通過《臺灣旅行法》,鼓吹臺美官員“互訪”。中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表示美國已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并向美國提出嚴正交涉。中國的態度表明( )①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致力于建立國際新秩序②在涉及國家利益的問題上,中國絕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③領土爭端仍是當前國際社會斗爭的焦點④主權是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神圣不可侵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正在危害全人類,極大地影響了世界和平與發展。國際觀察人士認為,面對恐怖主義的瘋狂挑戰,世界大國、地區大國必須擺脫私心,端正動機,結成廣泛的國際反恐統一戰線,這是國際反恐的“牛鼻子”。消除恐怖主義威脅,國際社會之所以要聯合起來,是因為( )①各國利益因反恐需要而漸趨一致 ②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人類的共同威脅③在反恐問題上各國有共同的利益 ④恐怖主義是和平與發展的最大障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 2022年4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講到,國際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部復雜精巧、有機一體的機器,拆掉一個零部件就會使整個機器運轉面臨嚴重困難,被拆的人會受損,拆的人也會受損。這一講話的寓意是( )①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②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破解人類發展困境③國家間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國的國家利益④建設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促進世界穩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后反思】答案:1.D 2.B 3.C 4. C 5.C 6.B 7.A 8.C 9.C 10.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