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湘教版 八年級下冊 第七章 第三節 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外向型經濟【版本】湘教版 八年級下冊【課題】第七章 第三節 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外向型經濟【教學安排】1課時【學情分析】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中國的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總體概況,以及幾個地理區域的地理特點、差異,但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要完成本節的學習任務,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盡可能地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好本李知識。【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區域是我國南部沿海地區的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一個先導與樣板的作用。本節教材包括“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經濟的壯大”兩部分內容。【教學目標】1.記住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理解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2.記住珠江三角洲區域實行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知道其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現狀。3.記住珠江三角洲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特征,理解外向型經濟對區域發展的積極作用。4.通過對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的了解,理解區域聯系與區域發展的關系。【重點】1.珠江三角洲區域實行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2.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特征。【難點】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特征【教學準備】1.PowerPoint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2.學生搜集有關港珠澳大橋建成后對各自生活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搜集華人華僑對當地的投資事跡。【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討論法、競賽法、表演法、讀圖引導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溫故納新 1.復習港澳有關知識點2.在黑板畫一板圖,要求各組長填寫港澳、深圳、珠海、廣州 全班回答,組長在黑板上填寫港澳、深圳、珠海、廣州 反饋學習效果,為本節課做好準備。二、導學探究 導入新課: 出示《中國夜景衛星圖》,提問:珠江三角洲在哪?用多媒體展示與本地區有關的圖片(體現經濟高度發達的建筑和交通等) 聽講、回答 激趣導入【過渡】 提問:本地區為什么如此發達它靠的是什么,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導學探究 1.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圖”,用搶答的方式說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教師總結歸納,并對總結好的小組給予掌聲鼓勵。2.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圖”,用搶答的方式說出珠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3.展示“南海氣候圖”,用搶答的方式說出珠江三角洲的氣候特征。4.展示“珠江三角洲水文圖”,用搶答的方式說出珠江三角洲的河流及流向。5.展示“珠江三角洲圖”與“珠江三角洲區域圖”,提問:珠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區域有區別嗎?6.展示“珠江三角洲范圍圖”,讓學生畫圖。 小組討論完成活動一學生回答 讓學生知道珠江三角洲區域的自然環境特點,特別要記住珠江三角洲區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承接】珠江三角洲區域實行對外開放除了“地利”這一條件,還有哪些有利條件?【投影】教材P52活動2,讓學生討論完成1.展示“珠江三角洲外資投資比例圖”,說明珠江三角洲區域實行對外開放另一條件“人和”。2.展示“珠江三角洲工業區圖”,說明珠江三角洲區域實行對外開放另一條件“天時”。3.用思維導圖總結珠江三角洲區域實行對外開的有利條件。 小組討論完成活動二學生回答 知道珠江三角洲區域實行對外開的有利條件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承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5活動2材料,完成活動后提問:東莞的經濟發展特點。【投影】“珠江三角洲和全國GDP增長曲線圖”,說明珠江三角洲的GDP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它是靠發展什么經濟的?發展這一經濟的優勢是什么?請珠江三角洲和港澳代表說出各自的優勢,并對回答好的學生給予掌聲鼓勵。 珠江三角洲代表回答完后展示“廣州8小時遷徙圖”說明珠江三角洲“勞動力資源豐富”這一優勢,讓學生完成拓展提高1:珠三角民工潮形成原因?【歸納】理解外向型經濟發展特點 小組討論完成活動三學生回答 通過感知觀察,讓學生知道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發展特點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轉接】同學們對珠江三角洲區域有所了解,那么想不想了解區域內的城市呢?請學生欣賞相聲《廣州PK深圳》,學生一邊講,老師一邊展示圖片。 學生表演欣賞相聲 讓學生掌握廣州和深圳情況培養學生表演藝術【過渡】珠江三角洲區域今后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出示練習 學生搶答 知道珠江三角洲區域的產業結構及升級【過渡】珠江三角洲區域的經濟想更上一層樓,最關鍵還要搞好什么建設?三、拓展提高 閱讀港珠澳大橋材料,完成:1.了解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后,對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居民各自生活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2.如果你是一位橋梁工程師,你會怎樣設計? 居民代表回答學生在黑板畫出設計圖,并說出設計意圖 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區域聯系與區域發展的關系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四、總結反思 學習本節課后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五、鞏固應用 學生完成講義稿測驗題,教師講評。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對難點知識的指導、對重點知識的提升,有利于學生的接受、理解和探究。這節課培養了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如“珠江三角洲位置地形圖”,通過對圖中北回歸線、顏色、河流分布等內容的分析,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珠三角的自然環境特征。這節課還注重結合大量素材,對教材知識進行拓展。如講到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優勢時,運用春運百度遷徙圖片,讓學生更清晰地知道珠江三角洲區域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原因,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和地理思維方式。在情景討論的設計上,體現了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如設計了“廣州PK深圳”的活動,通過學生的表演認識廣州和深圳,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下學習,使學生愉快地掌握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藝術。運用分組合作競賽模式,調動了全員的參與,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有所缺漏的是:本節課在激勵學生質疑和探究方面還顯得薄弱,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加以改進。【板書】第三節 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外向型經濟優越的地理位置1.位于中國南部沿海地區,是中國的“南大門”2.鄰近香港、澳門,與東南亞隔海相望3.海陸交通便利二、外向型經濟的壯大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特點:“引進來,走出去”三、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城市四、珠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及升級【思維導圖】交通便利開放政策珠江三角洲區域優越的地理位置外向型經濟的壯大緯度較低,沿海地區與東南亞隔海相望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廣州、深圳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