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講) 形的視覺印象章節名稱 形的視覺印象教學內容分析(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主要內容)本課是湘教版高中美術《繪畫》第一單元第二課《形的視覺印象》的第一節課,在學生已經建立了形能表意,圖形能“說話”的意識后,在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畫家能夠運用各種不同形式的造型語言表達情感的基礎上,進而理解繪畫中形的表現方式,理解輪廓形、輪廓形的強化性、形的封閉性、形的“圖”與“底”的關系等,最后以所學的知識繪制一生活中的形,真正感受形的魅力。這種對形的認識與理解,有助于學生觀察與理解形的整體性,為下一節形的比例與構圖打下良好的框架。依據標準(教學內容與課標、高考考試說明的關系以及教育理論依據)課程標準依據: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能運用美術的思維理解生活,表達情感。教育理論依據:按感知、分析、理解、實踐、掌握、運用這樣的心理學依據來進行課程設計。教學目標(核心素養):圖像識讀:通過觀察與分析繪畫作品中的“形”與生活中“形”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探究形的產生與表現規律。美術表現:導入<馬蒂斯的《舞蹈》賞析(理解形的外輪廓強化性)——分析形的三種形態(簡略、細致、強化)——由強化形而引入形的外輪廓與結構—由外輪廓再次論證外輪廓形的強化——由外輪廓形而理解形的封閉性與正負形—通過繪制摩托車感受形的內外輪廓——最后真正理解形的三種形態(簡略、細致、強化)。審美態度:建立繪畫中“形”的概念,養成仔細觀察、概括提煉形的習慣。學習者特征分析(每學期的第一章節或單元一定要填寫)一般特征:對繪畫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同時對形的觀察都是非常的局部,因此教學的重點是讓能理解形的封閉性和形的內外輪廓,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整體認知形的意識形成。初始能力:從最簡單的外輪廓嘗試練習中去獲得最基本的形的強化與封閉。信息素養:對卡通漫畫的形較為喜愛,但對生活的形較為陌生,讓學生對生活的形做一繪制后,有助于學生理解繪畫形與生活形之間的關系。知識點(考點)學習目標描述知識點編 號 學習目標 具 體 描 述 語 句1 圖形識讀 與學生共同分析理解形的類型,理解繪畫形與生活形,理解形的外輪廓封閉性和強化性。2 審美態度 理解繪畫形是來源于生活形且對生活形的強化或抽象。3 美術表現 由外輪廓而到內輪廓具體掌握繪畫中“形”的表現和強化技能。教學重點和難點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教學重點 了解形的封閉性及外輪廓與內輪廓的關系,運用內外輪廓封閉法完成一幅繪畫作品。 通過摩托車的繪制,讓學生通過繪制形的內外輪廓,從而理解形的封閉性,理解形的前后關系與整體性,再而理解抽象形、細致形和強化形的關系。教學難點 形的封閉性和“圖”與“底”的關系,結構與外形輪廓的關系。 通過人物剪影和手的外輪廓繪制讓學生逐步理解結構與外形輪廓之間的必然聯系。學法指導設計:鑒賞法、討論法、實踐法教學環境設計:教材、范圖、電子圖片、多媒體教學設備、繪畫工具和材料教學策略的選擇及其理由:按感知、分析、理解、實踐、掌握、運用這樣的心理學依據來進行課程設計。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教學媒體(資源) 設計意圖、依據檢測反饋 出示學習目標 了解強化形 Ppt 外輪廓強化形檢測、巡視 形與結構 Ppt 形的輪廓起伏問題反饋 形的認知 Ppt 正負形互動研討 合作學習(討論) 解析圖片 Ppt 討論分析意圖點撥講解 解析圖片 Ppt 講演理解意義歸納拓展 展示圖片 Ppt 總結升華情感當堂訓練 訓練、巡視 繪制圖形 教材 嘗試體驗學習簡要評點 形的內外輪廓 Ppt 嘗試體驗學習布置課后作業 繪制卡漫人物 Ppt 延伸拓展教學過程設計(必須分課時寫出教學的詳細內容,可拉長)一、教學導入(認識外輪廓強化形—圖像識讀) (2分鐘)1. 馬蒂斯《舞蹈》賞析(理解形的外輪廓)說一說畫作中的形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分析鑒賞畫作中“形”的強化意義。3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繪畫中的形。 二、繪畫中三種形的分析與認識(了解形的基本種類—圖像識讀、審美態度)(5分鐘) 本節教學目標1: 通過了解繪畫作品中的“形”的種類,認識形的產生與表現規律。1.認識繪畫中的“形” (簡略的形、完整而細致的形、強化的形)2. 感受形的外輪廓 (從馬蒂斯《舞蹈》的形讓學生感受形的外輪廓。三、形的外輪廓與結構的分析與解讀(理解形的外輪廓與結構—圖像識讀、審美態度)(7分鐘)本節教學目標2:通過觀察與分析繪畫作品與生活中的“形”的外輪廓與結構的關系,了解形的外輪廓。 1.通過分析生活中時鐘與齒輪的形的外輪廓變化,了解形的外輪廓與結構之間的關系。2.繪制手的外輪廓,進一步理解外輪廓形與結構的關系。3.賞析繪畫中手的形,理解外輪廓形的強化和情感的表達。四、形的封閉性的解讀(了解形的封閉性、正負形—圖像識讀、美術表現)(25分鐘)本節教學目標3:了解形的封閉性及形的“圖”與“底”的關系。 1.通過繪畫作品中形狀“剪影形”的提煉,認識形的“圖”與“底”的關系。 2.認識“圖”與“底”的的相互轉化,理解形的封閉性與整體性。3. 游戲環節“猜猜他是誰?”( a.認識形的內外輪廓 b.了解形與結構)4. 繪制生活中的形-----摩托車,理解形的封閉性和結構性以及內外輪廓的組合性。 五、課外拓展(2分鐘)1.讓學生及時預習與了解下節課知識,理解比例與構圖,為下節課做準備。2.布置作業:完成摩托車形的繪制,強化其外輪廓形,繼續其細節的完善,得到一個相對完整而細致的摩托車形。(要求:外輪廓形線條可粗些、內輪廓線條要細些。)個性化教學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所做的調整:(摩托車透視形的強化與深入)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所做的調整:(掌握摩托車平面形的繪制)教師根據自己長處所做的調整:(繪畫形與生活形的對比與深入)課堂檢測和當堂訓練知識點編 號 學習目標 檢 測 題 的 內 容1 形的外輪廓 認識繪畫形的外輪廓2 形的結構 繪制手的形,根據手形的起伏變化,理解結構與外輪廓的變化3 形的封閉性 通過圖與底的關系理解形的封閉性4 形的內外輪廓 通過各繪制摩托車形理解形的內外輪廓課堂檢測和當堂訓練評價(課后填寫)學生能較好的運用形的內外輪廓及封閉性繪制生活中的形。教后反思(課后填寫)繪畫中的形和生活中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如果學生能夠認識繪畫中的形是來自于生活中的形的強化獲簡化,那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本課的知識點內外輪廓、形的封閉性、形的結構性都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繪畫中的形,只有很好的認識這三個知識點,學生才能游刃有余的繪制形。綜合來看,學生掌握的還不錯。但學生的繪畫作品中存在構圖、比例等不完善或者不講究的現象,需要在下節課做一仔細的講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