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傳神寫照──中國古代人物畫教材分析本課屬于欣賞 評述學習領域。本課探討的重點是中國人物畫傳神寫照的獨特藝術傳統。精選的十幅作品,均為中國歷代優秀的人物畫作品。分別以“以形寫神、再現場景、表達感受、隱喻現實、見證歷史”為標題,從寫實、寫意等角度予以介紹。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了解人物畫作品的內容、題材、表現手法和藝術特點。課時安排本課程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介紹中國古代人物畫作品。以故事導入,在“七步詩人”曹植的夢境中感受畫家顧愷之的以形傳神的繪畫功底;再走進南唐大臣韓熙載的家,引導學生在韓熙載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宮廷官員的生活;最后將梁楷《潑墨仙人圖》與前兩幅作比較,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兩種表現形式(寫實與寫意),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理解。本節課為課程的第一課時。在第二課時里重點介紹中國近現代人物畫作品。從一代繪畫大師徐悲鴻的奔馬開始說起,感受畫家在繪畫中的真情寄寓。再通過油畫《開國大典》的賞析,回顧那段令中國人民難以忘卻并引以為豪的歷史。教學內容一、教學目標1. 認知目標:通過對中國歷代人物畫佳作的欣賞,初步了解我國人物畫以筆墨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的繪畫特征和傳神寫照的藝術特色。2. 技能目標:通過賞析,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內涵,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對作品發表見解。3. 情感目標: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感受人物畫作品的藝術美,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和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4. 創造目標:通過欣賞、學習先賢的繪畫佳作,希望能繼續傳承、發揚光大,并古為今用,勇于創新。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中國人物畫的藝術特點。教學難點:理解中國人物畫傳神寫照的內涵。三、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中國人物畫相關圖片及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筆墨紙硯等中國畫練筆需要的工具。教學過程與方法新課導入以形寫神(板書:中國人物畫)同學們,今天咱們的美術課,請大家先看一段小視頻。【2分36】【視頻結束,點擊課件,出現詩句?!?br/>“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br/>好的,各位同學,剛才的視頻講述了一個歷史事件,名字叫七步詩。里面的作詩的這個人名字叫曹植,是三國時代的著名才子,曹操的兒子。讓他作詩的,也是曹操的兒子,名字叫曹丕(pi),魏國的開國皇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用來勸誡兄弟不要相爭。我們的故事,就從曹植說起。【點擊課件,出現三人卡通形象】而曹植除了這七步詩以外,還有一個千古名篇流傳于世,就是《洛神賦》。傳說曹植很是喜歡一個美麗的女子,名叫甄氏。他欽慕已久,卻一直沒有如愿。后來,因為種種機緣巧合和政治目的,甄氏被曹操嫁給了他的大兒子曹丕。曹植是非常的抑郁,好像一塊珍寶被大哥奪去了,但是又沒有絲毫的辦法。而后宮斗爭激烈,甄氏在后宮里被人誣陷,郁郁而終。甄氏死去之后,有一次曹植去見曹丕。曹丕知道他的心思,就把甄氏用過的一個枕頭送給了曹植。曹植就一路傷心的抱著枕頭,回自己的封地去了。在經過洛水的時候,他就住了一夜。晚上靠著這個枕頭,就做了一個夢。夢中,他遇到了洛神。洛神賦中寫道,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翻譯過來就是 她的身材,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游動的蛟龍。遠遠看去,明潔的好像朝霞中升起的太陽;走近一看,鮮麗的如綠波間綻放的荷花。曹植怎么看,這洛神怎么像甄氏。曹植心花怒放,于是就傳達情義,借助微波來傳遞話語,解下玉佩向她發出邀請。而洛神呢,也喜歡曹植,熱情的回應。但是到了最后,曹植和洛神又因人神隔界,不得已而分離。曹植就難過的醒了,發現原來是一場夢,于是揮毫寫下千古名篇《洛神賦》。后人認為曹植是借此暗喻自己情場受挫,未能與所愛的人終成眷屬。東晉畫家顧愷之看了這文章,被這深情打動。想想一定要把這個故事畫出來,流傳千古。【多媒體課件放映《洛神賦圖》】同學們看投影,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大畫家顧愷之的作品《洛神賦圖》。該作品長近6米,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的長卷,大概有我們教室前面黑板這么長。作者顧愷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繪畫天才,是我們江蘇的無錫人,東晉時代的畫家。這個人不僅僅會畫畫,可以說是樣樣精通。請一位同學把課本對顧愷之的評價讀一下。(小卡片上內容)他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是中國繪畫的基本理論。他可以說是中國畫理論的奠基人。以形寫神,中國人物畫的特點。(強調重點)【點擊課件,出現局部一】我們來看一下細節部分,這一場景是曹植帶著隨從,在洛水之濱凝神觀望,見到思念已久的洛神。遠處凌波而來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委婉從容,目光凝注。從構圖上看,兩人四目相對,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呢?一種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動。在用線上,顧愷之將中國畫以線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他用線緊動、連綿,如春蠶吐絲,(強調重點)線條運轉優美流暢,富有節奏。【點擊課件,出現局部二】再來看這一幅,洛神和曹植分手的場景。她乘坐龍舟,在洛水中和曹植依依惜別。龍舟向前飛馳,洛神回眸,望著岸上的曹植,傳達出什么情感?同學們可能有生活體驗,遇到你喜歡的東西,你喜歡的不得了。但是你家長不給你買,說走吧。你嘴上答應,好好。但是你舍不得,一步三回頭,你就會這樣的表情。洛神就是這樣一種依依不舍的情感。我們再看這車上的旗幟飛舞,這線條流暢飄逸,充滿了生命力。(再次強調,春蠶吐絲。)設色時簡雅、清麗。畫面完全由顧愷之想象而成,體現了作者杰出的想象力,創造力。同學們看著洛神周邊的這些龍啊,魚精啊,都是作者的創造啊。該畫開創了中國美術史上繪畫與文學相結合的早期范例,畫作以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了賦中內容。向我們形象生動地講述了那個感人的愛情故事。【點擊課件,出現歷代帝王圖】接下來我們要看到的這幅畫,是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這幅畫也很長,有531厘米,畫中刻畫了歷史上漢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形象。課本選取了其中兩位。其實畫家也沒有見過這么多的帝王,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那時又不像現在有照相機或者手機,可以自拍。那么這些形象是怎么創作出來的呢?全是閻立本根據他們在歷史上的功過,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的。每一位帝王有著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畫,揭示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點擊課件,出現北周武帝?!?br/>在我國歷史上,一般謚號為武的皇帝,都是很厲害,很能打仗。比如漢武帝,大家都知道,是非常厲害的皇帝。而這位北周的武帝,是南北朝時間的一位偉大的皇帝,統一了中國的北方。所以在畫面左側的這位身材魁梧,有美髯(大胡子)的這位就是周武帝。你看他身材高大,器宇軒昂,一副英雄氣概。身邊的侍從只有他一半那么大,那就體現他是十分高大的。(點擊課件)而對面的這位身材比較小的,就是陳后主。后主一般用來形容亡國之君。陳后主和一個成語有關,這個成語叫做“落井下石”那么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當時隋軍攻入陳的首都,后主嚇得魂不附體,打算逃匿,他手下有個叫袁憲阻攔說:“北兵入城,必無所犯,事既如此,陛下還能逃往何處!請陛下正衣冠,御正殿。”就是說敵人已經來了,你能逃到哪里?不如堂堂正正的引接,勸他要保住最后的尊嚴。但是陳后主顫聲說:“鋒刃之下,未可與爭,我自有計。”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敵人帶著刀來,你當我傻嗎?我有妙計。說著,帶著后宮十余人來至景陽殿。原來他的妙計就是躲到景陽殿的井里。袁憲苦苦哀求,陳后主不聽。有人用自己的身子遮擋井口,陳后主極力相爭。一定要躲,爭了很長時間,才得以跳進井里。不久,隋軍士兵占領宮殿,四處搜索。有隋軍士兵向井里窺視,并大聲喊叫,井下無人應答。士兵揚言要落井下石,方才聽到有人求救,于是拋下繩索往上拉人,覺得非常沉重,本來以為后主體胖,等到把人拉上來,才吃驚地發現,原來一根繩索,“串”著陳后主、張麗華以及孔貴嬪三人。可以說是荒唐之至。所以閻立本在繪畫的時候,兩個人待遇就差別大了。我們再看陳后主,身材不高,比較猥瑣,用袖子擋著臉。在閻立本的塑造下是那些開朝建代之君,在畫家筆下都體現了王者氣度和偉麗儀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國之君,則呈現猥瑣庸腐之態。畫家用畫筆評判歷史,褒貶人物,揚善抑惡的態度十分鮮明。這就是以形寫神。(板書:以形寫神)這里有一個小細節,同學們可以注意一下。周武帝有著大胡子,陳后主臉上胡子小。為什么要這樣造型呢?要知道,在我們中國古代,男子漢大丈夫,尤其是帥哥,應該是關羽那樣,有著長長的胡子,飄逸灑脫,弄點墨汁就能寫字那種。注意,不是張飛那樣的,那叫絡腮胡子。(點擊課件)身材要魁梧,這是美男子的標志。你看閻立本在塑造的時候,周武帝幾乎是兩旁侍從的兩倍這么大,于是就顯得特別的魁梧。而后主呢,和侍從差不多大。當然,這也是藝術創造。也許后周武帝并不高,但是歷史評價高,就是郭敬明我也把你畫成姚明。反之你是亡國之君,你就是美男子,有姚明這么高,我也把你畫成郭敬明,就這也意思。這樣的思維影響深遠,后來的我們的創作,就連我們當代的影視作品中,你們能這是北周武帝和陳后主,你們知道誰是誰嗎?點擊課件,一目了然。回到課本,這幅畫我們要注意的要點是構圖: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設色:受佛教藝術的影響,該畫設色很濃。■ 再現場景我們接下來要看的這幅,示例作品:《韓熙載夜宴圖》【點擊課件,出現動畫】作者是五代南唐的顧閎中,本作品長約三米三,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教師講解全卷分聽樂、觀舞、休憩、清吹、告別五段。點擊課件,簡單解釋一下。第一段琵琶演奏,韓熙載與到訪的賓客們正聚精會神的傾聽演奏琵琶的場景。第二段六幺獨舞,描繪的是韓熙載站在紅漆揭鼓旁,兩手抑揚地敲鼓,前面王屋山正在跳舞。第三段宴間小憩,描繪的是韓熙載坐在床榻上,邊洗手邊和侍女們談話。第四段管樂合奏。這個場面的主人公韓熙載換下了正裝并盤膝坐在椅子上,一邊揮動著扇子,一邊跟一個侍女吩咐著什么話。第五段賓客酬應,這一段描繪了宴會結束,賓客們陸續離去的場景。韓熙載站在兩組人物的中間,伸出左手呈擺手狀,好像在說“不”字。【課件,出現全幅靜態圖】這組圖大家注意構圖每一段以一扇屏風為自然隔界。使畫面既有相互連接性,又有彼此分離感。好,我們來仔細欣賞下這幅巨制的第一段,琵琶獨奏。畫面里床上的紅袍青年是新科狀元,端坐在狀元左側戴著高高的紗帽之人便是主人公韓熙載彈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則在她左邊并扭頭望著她,聽得入神且一直關心她的彈奏手法。注意表情,畫面上氣氛歡快,客人們都很開心。但是主人公韓熙載呢?第二段:擊鼓。韓熙載脫去外袍,挽起雙袖,為王屋山跳的綠腰舞(“六么舞”)擊鼓伴舞,晚宴的歌樂活動進入高峰,也是全卷情節結構的高潮。狀元側身斜靠在椅子上,欣賞王屋山的舞技,還有一個人在打板,幫伴奏。在這一場景里,明顯發現添加了一位新面孔有一個和尚參加了夜宴,他拱手伸著手指,謙卑的低著頭,想看又很不好意思,神態塑造極其到位。以形寫神,這和尚的矛盾心理塑造的淋漓盡致。客人們看著舞蹈,很開心。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注意韓熙載的表情?他快樂嗎?同學們,我們來看一看主角韓熙載的表情,【點擊課件】你們能看出他的神嗎?對了,憂郁的神態。各個場合都是雙眉緊整,心事重重,與歡快的夜宴場面形成強烈的對比。為什么呢?因為韓熙載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官員,出身北方望族,很有能力。所以南唐皇帝李煜對他很是猜忌。韓熙載很矛盾,所以每次下朝之后,干脆就在家吃吃喝喝,表達自己沒有什么圖謀。但李煜對他還是不放心,就奉命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到韓熙載家里去探個虛實,命令顧閎中把所看到的一切畫下來交給他看。顧閎中憑借著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把韓熙載在家中的夜宴全過程默記在心,回去后即刻揮筆作畫。該作品構圖嚴謹精妙,用筆挺拔,用線流暢,設色濃重豐富,人物造型生動傳神,是中國古代人物畫之杰作。連同學們都看出來了,韓熙載的憂郁,與夜宴歌舞歡樂的熱鬧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韓熙載內心的苦悶空虛、無可奈何。以形寫神。這份憂郁,李后主也看懂了。李后主李煜這個人也是聰明人,能寫出來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張春水向東流”的人,不傻。這幅畫算是救了韓熙載的命。同樣再現場景的還有《小庭嬰戲圖》,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同學們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在做著游戲呢,宋代的小朋友梳著抓髻頭,玩著玩具。小喇叭、小銅鑼、小球等玩具和一張小方桌。院內右上方山石點綴、翠竹叢生、小草如茵,畫面具有自然生動之趣。看小朋友的神態很可愛的,而且他們的神情是那種發自內心的開心,和韓熙載一比,這才是快樂。(傳神寫照)《免胄圖》,作者李公麟,同學們是不是有印象,我們卻年學過他的一副作品《五馬圖》。此卷描繪唐代名將郭子儀說服回紇(he)首領投降的歷史事件。唐代宗廣德二年,回紇(he)數十萬大軍,入侵長安。郭子儀奉命率軍鎮守涇陽,但敵我懸殊。郭子儀決定親赴敵營,希望說服回紇將領退兵。當郭子儀脫去戎裝,單騎來到回紇陣前。回紇統帥見了心悅誠服,下馬跪迎。同學們看左邊的這個就是郭子儀,右邊的是回紇的統帥。郭子儀的這份氣度,風采,真如同神仙一樣。這飄逸流暢的線條,才配得上郭元帥的風采。作者李公麟,無論是五馬圖還是這幅免胄圖,在繪畫技法上,有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最大的特點,就是善用線條進行白描,不上一點色彩。他是當之無愧的線條大師。歷史上,有一個人不用線條,用酣暢淋漓的墨色來作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就是北宋的畫家梁楷。示例作品:《潑墨仙人圖》,點擊課件同學們把課本打開到第四頁。梁楷,北宋畫院待詔,皇帝賜給他金帶。他喝了點酒,把金帶懸在院內,揚長而去,說不愿被拘束。此人性格高傲,嗜酒,號稱梁瘋子。畫畫的時候,用減筆。(板書減筆)這種減筆畫法,筆墨精練到不能再少,卻能捕捉住對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十分傳神的效果。我們看到的這幅作品《潑墨仙人圖》是現存最早的一幅潑墨寫意人物畫。可以說是梁楷在繪畫創作中所創“減筆”畫之杰作。此圖畫一位仙人袒胸露懷,步履蹣跚,憨態可掬。那雙小眼醉意朦朧,仿佛看透世間一切,嘴角邊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仙人超凡脫俗又滿帶幽默詼諧的形象活靈活現。畫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細筆勾出神態外,其他部位皆用闊筆橫涂豎掃,筆筆酣暢,表現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難得糊涂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征。應該說梁楷所畫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寫照。說起來同學們可能不相信,梁楷在他學畫的時候,人物畫曾繼承李公麟之畫風。對,他畫畫就是學習的前面的李公麟。說起來他們算是有一定的師徒傳承。后因作者本人的個性和歷史機緣,梁楷憑著這股“瘋”勁,敢于創造發展,因而他在中國畫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是大寫意畫的開山人物。總結和拓展思考總結全課:本節課我們通過對中國歷代人物畫佳作的欣賞,了解了我國人物畫以筆墨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的繪畫特征和以形寫神的藝術特色。下面我們把課的重點復習一下今天我們學習了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 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宋代的《小庭嬰戲圖》 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圖》南宋梁楷的《潑墨仙人圖》課件展示題目,帶領學生復習知識點。希望同學們能把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傳承下去。那么現在拿出我們的毛筆,來一次小練筆。體會下和西方繪畫的不同。你想用顧愷之的春蠶吐絲呢?還是梁楷的潑墨仙人呢?大家可以實踐一下。展示優秀作品,結束全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