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初中美術《第2課 民俗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古城鎮美術文化考察》的第2課,主題為民俗文化。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中國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特點,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現手法。教材內容生動有趣,注重實際操作,適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二、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 了解中國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特點。- 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現手法。2. 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繪畫、手工藝制作等手段表現民俗文化特點。-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3. 情感目標:- 感受中國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三、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特點。- 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現手法。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美術手段表現民俗文化特點。-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四、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美術基礎,對民俗文化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他們在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創造力。五、教學過程1. 導入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民俗文化。請你們回想一下,你們所了解的中國不同地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可以舉個例子。學生A:我知道春節有舞龍舞獅,端午節有賽龍舟。學生B:中秋節的時候,我們家會放孔明燈。教師:很好,你們已經對民俗文化有一些了解了。接下來,我們將深入了解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特點。2. 知識講解教師:現在,請看一下這些圖片。這是春節的舞龍舞獅表演,你們知道這個活動發生在哪個地區嗎?學生C:廣東和廣西的很多地方都有舞龍舞獅。教師:對,舞龍舞獅是南方地區的傳統民俗活動。那么,你們知道這個活動的意義是什么嗎?學生D:我聽說舞龍舞獅可以驅邪辟邪,還可以帶來好運。教師:非常好,舞龍舞獅的確有驅邪辟邪的寓意。那么,端午節的賽龍舟呢?你們知道它在哪些地區舉行嗎?學生E:我知道浙江的烏鎮和江蘇的揚州都有賽龍舟教師:非常好,賽龍舟的傳統活動的確在很多地方都有舉行。這些民俗文化活動都代表著地方的特色和人們的情感寄托。接下來,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美術手段來表現民俗文化的特點。3. 示范演示教師:現在,我將進行一個示范演示,展示如何用繪畫來表現舞龍舞獅的場景。請大家仔細觀察。(教師開始繪畫,展示繪畫過程)教師:你們看到了嗎?我通過繪畫表現了一場舞龍舞獅的盛大場景。你們能夠看到繪畫中的龍是如何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的嗎?學生F:我看到了,老師運用了不同的色彩和線條,讓龍看起來非常生動。教師:非常好的觀察!繪畫可以通過運用色彩、線條和形狀等元素來表現事物的形態和氛圍。接下來,我會給大家一些時間,讓你們嘗試用繪畫來表現其他的民俗文化活動,如賽龍舟、放孔明燈等。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創意來繪畫,展現出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學生們開始進行繪畫活動)4. 學生互動與展示教師:同學們,現在我們來互相展示一下你們的作品,分享你們對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表達。誰愿意先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呢?學生G:我愿意!我畫了一個賽龍舟的場景,我運用了不同的顏色來表現龍舟的動感和水的流動。教師:很棒!你的作品展現了賽龍舟的熱鬧氣氛和活力。誰還有其他的作品愿意分享?(學生們陸續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討論)教師:非常出色!你們的作品都展現了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通過繪畫的方式,你們不僅表達了自己對民俗文化的理解,還培養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5. 總結與提升教師:在本節課中,我們通過繪畫的方式深入了解了中國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特點。你們覺得繪畫這種表現方式對于理解和傳承民俗文化有什么作用?學生H:我覺得通過繪畫,我們可以更直觀地表達出民俗文化的特點,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教師:非常好的觀點!繪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表現方式,可以將民俗文化活動呈現給更多的人,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民族的獨特魅力。同時,通過繪畫的實踐,我們也培養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六、板書設計板書內容:- 民俗文化特點- 民俗文化展表現手法- 創作實踐七、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可以了解中國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特點,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現手法。通過創作實踐,學生能夠運用繪畫、手工藝制作等手段表現民俗文化特點,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造力,通過小組討論和作品展示等活動,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創作實踐時,要給予足夠的自由度和鼓勵,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意,避免過度干預。另外,在展示和分享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想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通過不斷的反思和改進,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對美術和民俗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