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學科術語01:新發展理念01 基本內涵新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習近平于2015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02 原因①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由一定的發展理念引領,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②要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③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④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 03 “創新發展理念”(1)解決的問題: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2)原因:發展動力決定發展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3)要求:①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②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③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④人是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貫徹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P34探究與分享)04 “協調發展理念”(1)解決的問題: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2)原因: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3)要求:①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②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③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增強發展的整體性05 “綠色發展理念”(1)解決的問題:綠色發展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2)原因: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3)要求:①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②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③建設美麗中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06 “開放發展理念”(1)解決的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2)原因: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3)措施:①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②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③構建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體系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07 “共享發展理念”(1)解決的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2)原因: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3)措施: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全體人民有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前進。08 學以致用1.針對“數字鴻溝”問題,工信部計劃2021年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行動將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殘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手機APP的適老化改造,同時也鼓勵企業在智能設備上提供“老年模式”“長輩模式”等,使老年人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和服務。該項行動( )①發揮了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積極作用②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發展依靠人民③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滿足老年人生活需要④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彰顯了人民至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材料中指出工信部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關注老年人的信息化服務,這表明該項行動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彰顯了人民至上,發揮了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積極作用,故①④正確。②③: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國家為了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而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體現的是發展為了人民,故②③不選。故本題選B。2.回顧4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最突出的一條經驗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40多年來,我們黨堅持以解決人民問題為導向,以滿足人民需要為目的,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①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的理念②要消除人民收入差距,滿足人民的一切需求③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④要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詳解】①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的理念;①④正確。②:消除人民收入差距的說法錯誤,我國允許收入差距存在,但收入差距不能過大,滿足人民的合理需求而非一切需求;②錯誤。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根本上解決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③錯誤。故本題選D。3.人民情懷。穿越歷史、啟迪未來,呼應著黨的百年奮斗征程。“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百年奮斗,我們黨用“一切為了人民”的實際行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①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③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④彰顯了公民至上的價值取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①③正確。②: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②錯誤。④: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而不是公民,④錯誤。故本題選B。4.截至2022年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當年發放貸款金額587.241億元,同比增長64.43%,累計放貸款戶數同比增長60.91%;去年,知識產權保險業務為15000余家企業提供了241億元風險保彰,為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不久前,銀保監會等部門發布關于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的數據,引發廣泛關注。以金融“活水”滋養創新的傳導路徑是( )①創新主體得到支持 ②金融資源向創新領域傾斜③增強創新活力 ④創新要素集聚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答案】C【詳解】②:以金融“活水”滋養創新,使金融資源向創新領域傾斜,②排第一位。①:金融資源向創新領域傾斜,創新主體得到了“真金白銀”的支持,①排第二位。④:創新主體得到支持,有利于創新要素不斷向企業集聚,④排第三位。③:創新要素集聚,有利益增強創新活力,③排第四位。故本題選C。學科術語02:高質量發展01 基本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所謂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更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02 原因①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②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④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03 措施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③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⑤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新型工業化。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⑧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⑩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經濟制度。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04 學以致用1.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目前已有超過100多個國家和1200多家企業確認參展。在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背景下,進博會將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同發力,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作用明顯,不斷滿足中國市場所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進博會對供給側的作用路徑是( )①引進先進技術、促成貿易投資對接②簽約更多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③提升消費者的福利水平④倒逼國內相關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⑤生產出更先進產品和高質量服務⑥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A.①→⑥→⑤→③ B.②→④→⑦→③C.①→④→⑥→⑦ D.②→⑦→④→⑤【答案】C【詳解】A:引進先進技術、促成貿易投資對接,不能直接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且設問強調進博會對供給側的作用,而提升消費者的福利水平屬于需求側,該選項的傳導不成立,A排除。BD:進博會是引進國外企業的產品和技術,不是引進國外企業,提升消費者的福利水平屬于需求側,該選項的傳導不成立,BD排除。C: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后,會迫使國內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該選項的傳導成立,C正確。故本題選C。2.“南果北種”是指將我國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果樹,通過一定的設施在北方進行栽培和量產。北京南口農場依托首都科技資源,使果樹業打破地域、季節、樹種、品種、熟期限制,更好地滿足了北京市民對優質南方水果的需求,開創了果樹產業經營新模式。“南果北種”這一模式( )①開辟了農業發展新路徑,彰顯了一二三產業相互推動②是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生動實踐③優化了當地水果產業供給側結構④豐富了現代農業內涵,滿足了消費者對高端水果的需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一二三產業相互推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①不符合題意。②:北京南口農場依托首都科技資源,使果樹業打破地域、季節、樹種、品種、熟期限制,更好地滿足了北京市民對優質南方水果的需求,開創了果樹產業經營新模式。“南果北種”這一模式是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生動實踐,②正確。③:更好地滿足了北京市民對優質南方水果的需求,開創了果樹產業經營新模式。“南果北種”這一模式優化了當地水果產業供給側結構,③正確。④:“南果北種”這一模式并未豐富現代農業內涵,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4%。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保持較快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9%,高于GDP增長(同比增長5.2%):商品消費、服務消費和居民消費支出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這表明我國( )①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轉型升級動力強勁②創新動能充沛,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③消費結構改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④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潛力不斷釋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③:材料強調創新能力提高和支出增加,沒有體現經濟結構與消費結構的改善問題,①③不符合題意。②: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4%,以電動載人汽車、鈕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保持較快增長,說明我國的創新動能充沛,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②符合題意。④: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9%,高于GDP增長(同比增長5.2%);商品消費、服務消費和居民消費支出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說明我國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潛力不斷釋放,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4.多年來,某鎮以集體經濟引導個體經濟、以“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工作思路,結合地區實際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村黨支部實施土地流轉,爭取惠農益農的政策支持,邀請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與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對接,促進百姓增收致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下列對該鎮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推導正確的是( )①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提供農業生產技術→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品質②實施土地流轉→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益③與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對接→減少流通環節→增加菜農種植收益→促進鄉村富裕④爭取惠農益農的政策支持→獲得轉移性收入→生產成本下降→農戶生產積極性提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提供農業生產技術,有利于增加產品品質,但不能延長產業鏈條,①錯誤。②:實施土地流轉,有利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益,②正確。③:與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對接,有利于減少流通環節,增加菜農種植收益,促進鄉村富裕,③正確。④:爭取惠農益農的政策支持,有利于農戶獲得轉移性收入,但不能降低生產成本,④錯誤。故本題選C。5.2022年,京津冀三地經濟總量突破 10 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內地 9 市經濟總量突破 10 萬億元、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總量超29 萬億元——三大城市群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超過40%,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7.7萬億元。這體現了我國( )①以區域重大戰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②以新型城鎮化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③區域經濟協調增長新潛力進一步顯現④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內外聯動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材料反映出我國區域經濟協調增長新潛力進一步顯現,體現了我國以區域重大戰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①③符合題意。②:材料強調經濟協調發展問題,不體現以新型城鎮化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②與題意不符。④:材料反映了我國國內的發展,沒有體現實現內外聯動發展,④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學科術語03:新發展格局01 基本內涵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02 意義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們遇到的諸多問題是中長期的,不少問題以前未曾經歷,需要從戰略角度深化認識和有效應對。從某種意義上說,化解挑戰就是機遇。《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歷史任務、新環境條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03 要求①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新型工業化。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④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04 學以致用1.2022年,我國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2萬億元。其中,制造業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近1.5萬億元,占比約35%;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1.7萬億元,占總規模的比重約四成;近八成的個體工商戶在2022年無需繳納稅款。這對經濟發展發揮作用的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實施普惠金融支持政策→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提振企業市場信心→增加市場有效供給②打出財政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科學性→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抗風險能力提升③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夯實經濟發展基礎→經濟韌性增強④減輕小微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和擴大就業→擴大國內消費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材料說的是我國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這屬于財政政策,未涉及金融政策,①排除。②:提高宏觀調控科學性,并不一定能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②錯誤。③:實體經濟是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降低制造業企業稅務負擔,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③正確。④:減輕小做企業負擔,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就業,促進收入增加,從而擴大國內消費需求,④正確。故本題選D。2.繁忙都市高速運轉的背后,離不開公共交通的有效支撐。近年來,某市進入了“地鐵+公交+慢行交通的立體化公共交通體系——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網絡、出租車為補充、慢行為延伸”的大公共交通發展時期。這體現了( )①地鐵承載主干線功能,公交與地鐵的相互補充和相互轉化提升了服務②地面公交因其靈活性,實現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最優目標③以乘客需求為起點,為滿足市民實時出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出行服務④大公共交通發展有利于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提升人民幸福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地鐵承載主干線功能,公交與地鐵是有差別的,可以互補但不能相互轉化,①說法錯誤。②:地面公交具有靈活性,遍布在城市各處,人們能根據實際情況規劃交通路線,這滿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需求,但實現了“最優目標”的說法太過絕對,②排除。③:大公共交通的發展以乘客需求為起點,為滿足市民實時出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出行服務,③符合題意。④:大公共交通發展有利于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提升人民幸福感,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自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以來,許多參展商從“試試看”到“年年來”,眾多展品從“首發首秀”變“熱銷爆款”,更多參展外資企業持續投資中國,在中國開出新門店、新工廠、新研發中心……這表明進博會( )①穩步推進著我國制度型開放的水平②加速了全球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③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平臺④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制度型開放是指通過建 立和完善與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規范透明的基本制度體系,來提高投資環境的開放度和透明度,使中國經濟更具有可預期性和可投資性,材料未涉及,①不符合題意。②③:許多參展商從“試試看”到“年年來”,眾多展品從“首發首秀”變“熱銷爆款”,更多參展外資企業持續投資中國,在中國開出新門店、新工廠、新研發中心,這表明進博會加速了全球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平臺,②③正確。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④錯誤。故本題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