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精美絕倫的傳統工藝教材分析:本課是贛美版,初二年級下冊的第一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生產和生活歷程中,創造出了種類繁多、實用與審美完美結合的工藝品。有精美的陶瓷器、厚重的青銅器、濃厚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等等,別具一格的風范、高超精湛的技藝和豐富多樣的形態,為整個人類的文化創造史譜寫了充滿智慧和靈性之光的一章。本課主講陶瓷器和青銅器,從發展歷程、裝飾紋樣、藝術特色等方面進行欣賞和分析,通過觀察和探究這些工藝品的原料、造型和裝飾特點等,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起源和發展,感受不同時期的風格特點,領略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輝煌成就。學情分析:初二年級學生的賞析能力不斷增強,但對于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沒有深入的了解,這需要老師把握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脈絡,用簡單、明了的方式來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欣賞和學習中國古代傳統工藝作品,了解陶瓷器的發展、代表作及其藝術特點和青銅器的代表性及其特點和文化內涵。過程與方法:通過描述、分析、討論等方式,形成審美趣味和對工藝美術的欣賞能力,并對作品進行簡短評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欣賞和學習的過程中自由抒發情感,感悟祖國燦爛而偉大的文明,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陶瓷器和青銅器的發展及代表作的特點和藝術特色。難點:對陶瓷器和青銅器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產生對中國古代傳統工藝美術的濃厚興趣。教學方法:教法:創設情景法、講授法、討論法、實踐練習法等等。學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編鐘、瓷器、陶器、陶瓷器平面圖等。學具:美術本、簽字筆、馬克筆等。教學過程:第一環節、聆聽青銅,入新課。(時間分配:3分鐘)1、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講臺上多了件東西,誰想來敲敲?(那老師也來試試,大家來聽聽。)好聽嗎?那這樣一件物品擺放在我們教室或者家里,它就是什么呢?學生答:工藝品等。所以今天我們上《精美絕倫的傳統工藝》,請大家打開課本,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板書課題)2、工藝美術概念:美化生活和美化環境的一種造型藝術。3、思考工藝美術的特性:(擊掌三下)大家跟緊老師咯,我們閉上眼睛模擬下,假如我們現在身處在一間琳瑯滿目的工藝品店里。突然,看到老師這里,不遠處有個花瓶,你可能會因為什么把它買回家?學生答:美觀性。如果它是很好看,但種種原因或者預算不夠,你買了另一個,又會是因為什么呢?拿回家可以干嘛?學生答:實用性。第二環節、欣賞感受,學陶瓷。(時間分配:18分鐘)接著來看看我國古代工藝美術有哪些:陶瓷器、青銅器、漆器、民間工藝、其他工藝等等。2、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和欣賞前兩個,首先進入陶瓷器。(小組朗讀)(1)問提來了,我們是先發明出陶還是先有瓷。學生答:陶。·說到陶器,早在約一萬多年前,我們祖先已經完成了對陶器的發明和探索,他們很聰明,將大自然中的土、水和火相結合,產生了最原始的生活用品:陶器。·2012年在我們省的仙人洞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我們一起來看看。①《圓底罐》:·我們看到的深色部分為陶罐的碎片,淺色是后期考古學家進行的復原。·它產生于約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出土于江西省上饒市。·這是一件紅陶。(人類發明的陶器大多以紅陶為主,也就是表面呈紅色的陶器。)·發明出它來,很實用,但是還少了什么?學生答:不夠美觀。所以祖先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將大自然中的草、藤編成繩子拍印在陶上,就形成了這種特殊的裝飾紋樣-繩紋。再來看幾件,很精美。②再來看這一件,它表面畫了什么?學生答:魚。它的腹部畫了三條魚,我們給它取名叫《三魚紋彩陶盆》。·它產生于約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這是一件彩陶。(它就是在紅陶的表面上畫了彩繪,所以我們給了這種陶器一個新的定義,叫彩陶。)·它的表面畫的是魚紋,很生活化的一種紋樣,我們再看看同時期的紋樣。(有動物紋、人物紋和植物紋,這個時期的紋樣都是貼近生活的紋樣。)③這一件,它叫《斜方格紋彩陶罐》。·產生于約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出土于甘肅省蘭州市,同樣是彩陶。·這個陶器,它的實用性增強了很多,比如這個罐口變小有什么優點?學生答:不易潑灑。除了這一點還從哪可以看出它的實用性增強了?學生答:腹部多了耳朵。·除了實用性,它的紋樣也更精美了,幾何紋樣。(比如圓形、三角形、波浪形等等。)④好,我們來看下一件,顏值很高,它黑...亮...薄...硬如瓷。所以這是一件-還是陶器。·它產生于約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出土于山東省日照市,這是一件黑陶。·我們為什么給它取名蛋殼?叫《黑陶蛋殼杯》從這上面找找線索。學生答:薄。·這個杯腹上有簡單的凹弦紋,但是它被世界考古界譽為是四千年前地球文敏最精致之制作。短片深入了解它。陶器賞到這,我們一起回顧下:(板書:一、陶瓷器:1、陶器:紅陶、彩陶、黑陶。)下面我們進入瓷器·瓷器是由陶器演變而來的,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所以瓷器和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哪還能體現呢?提示:其他學科中。學生答:-China、英文中共用一詞。·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之處完全可作為中國的一張名片。3、好,我來說說瓷器的發展:·我國瓷器最早出現于商代中期約3000多年前。·到宋代,名窯名瓷已遍及大半個中國,也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再到元代出現了精美的青花瓷,·后來明清又開啟了彩瓷的新篇章。那么我們從宋代的名窯開始:①第一個《汝窯》,窯址在河南汝州。·它特點是以青瓷為主,并且表面有細小的片紋。很像裂紋,這是它獨特的燒制技術。·汝窯當時是被宮廷所壟斷,時常不計成本,把瑪瑙入釉,所以很名貴。·有一句話這樣形容汝窯:“似玉非玉而勝玉”。②來看第二個《哥窯》,窯址在浙江龍泉。·這個片紋就很清楚了,哥窯的片紋有兩種,一種是開這樣較大的黑色片紋。·還有一種,這樣的,在黑色片紋中又開淺黃色的細小片紋,我們給它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金絲鐵線”。深黑處像鐵線,淺黃處宛若金絲。所以叫金絲鐵線紋。來回顧一下:汝窯有句話怎么形容?哥窯有種特殊的片紋叫?學生作答。接著說釉彩。釉:附著于陶瓷表面的一種透明的玻璃質層。彩:就好理解了,用各種彩料繪上圖案、紋飾。釉彩的分類有三種:釉下彩、釉上彩、釉下彩與釉上彩的結合。③這個是:《青花瓷》典型的釉下彩。·最為成熟的青花瓷是在元代的景德鎮燒制出來的,所以景德鎮還有個別稱“瓷都”。·釉下彩是怎么意思呢?字面上看,釉,有下面有一層彩。介紹釉下彩的工藝并模擬。④第二個《五彩》,五彩是典型的釉上彩。·想一想:請問他是先上釉還是先上彩?學生答:釉。介紹釉上彩的工藝并模擬。⑤最后看《斗彩》,斗彩是明代時期發展的一種新工藝,較為復雜,看名字也能看出來。·介紹釉下彩與釉上彩結合的工藝并模擬。第三環節、集思廣益,來創作。(時間分配:10分鐘)1、陶瓷器呢我們先學到這,大家一起互動下,討論討論陶瓷器的區別。·我們說陶瓷器雖然同屬一類,但有所不同,我們展開小組討論。·老師這里畫了張表,我們可以從以上這幾個方面來分析。請兩位同學上臺幫大家來感受(敲器物聽聲音、吸水性實驗),請他們來把答案試著還原它。小組也接著討論。·帶領同學們一起看答案是否正確。是不是意猶未盡呀,那我們一起來動動手,老師準備了陶瓷器的平面圖,我們根據他們的特點或造型來設計設計裝飾紋樣、或者將名窯、彩瓷的特點表現上去。·請小組長上來選平面圖,每組設計兩件,小組長來組織。(上臺展示并說明)第四環節、循序漸進,看青銅。(時間分配:8分鐘)接著,我們來看第二部分:青銅器(老師介紹,同學朗讀),我國的青銅器也是較為悠久的。我們來欣賞幾件代表性的青銅器。1、鎮國之寶《后母戊鼎》,商周時期代表作。·武王武丁的兩個兒子為了祭祀母親而鑄造的。·原稱司母戊鼎,后因考古學家在鼎腹內壁發現鑄有后母戊三字而更名。·它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832.84公斤2、春秋時期的《蓮鶴方壺》。蓮能看到嗎?鶴在中間,而底部是方形的,所以取名蓮鶴方壺。·這是個酒器、相當于現在的酒瓶。·青銅器呢,都是純手工制作的,所以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青銅器,但這個蓮鶴方壺共出土一對,幾乎一樣,不過在高度上還是有略微的差別。·它的制作工藝十分精湛,用到了圓雕、浮雕以及焊接等多種技術。對比下之前商周的《后母戊鼎》,它給你什么感受-厚重、威嚴、莊重。那么《蓮鶴方壺》呢?富麗、細膩精美、繁密。所以不同時期的青銅器也有不同的風格特點。3、我們來看到今天的最后一件《曾侯乙編鐘》。講臺上的就是它的仿品。·它出土于湖北隨縣,多達65件之多,但是一件不少的保存到了今天,非常完整。·它有著超高的制作工藝、良好的音樂性能,并改寫了世界音樂史,稱為稀世珍寶。·我們通過短片來看看到底是為什么。讓我們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精美絕倫鼓掌。突然的油然而生一種自豪的感覺。第五環節、各顯神通,展評價。(時間分配:5分鐘)1、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不知道同學們都收獲了哪些。2、按照傳統工藝品出現時間軸來進行回顧,通過這節課我們對陶瓷器、青銅器的學習和欣賞,說說你的體會、收獲、感觸。3、大家暢所欲言,請代表分享體會。第六環節、課后延展,增情感。(時間分配:1分鐘)·課后,請同學們對后面的內容,我們還沒學到的漆器、民間工藝、或者其他你有興趣的工藝美術進行自學和預習。板書設計:精美絕倫的傳統工藝工藝美術特性:實用性、美觀性一、陶瓷器1、陶器:紅陶、彩陶、黑陶2、瓷器:汝窯、哥窯、青花、五彩、斗彩青銅器后母戊鼎、蓮鶴方壺、曾侯乙編鐘課后反思:優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把握陶瓷器和青銅器的起源和發展,以及每件代表作品的風格特 點簡單明了,課堂內容脈絡清晰,易于學生掌握。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的教具讓學生加強對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深刻印象和藝術感知。教師有良好的教姿教態、語言科學、情切自然。缺點:1、在學生自主創作時,時間上稍有緊湊。2、沒有很好的兼顧全體學生,靠后的學生點到的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