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某某中學物理學考知識點匯編必 修 1班級 姓名1.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沒有大小和形狀,是一種理想模型。物體能否被看成質點,取決于所研究的問題,而不是看物體實際的大小。只有當物體的大小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或影響可以忽略時,才可以將物體視為質點。2.時刻:是指某一瞬時,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用一個點表示.時間間隔:是指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叫時間間隔,簡稱時間。在時間坐標軸上用一線段表示.3.參考系:假定為不動的參照物;可以任意選取,選取的參考系不同,對物體的描述往往也不同;一般都選取使物體的描述更加簡潔的參考系;比較多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應該選擇相同的參考系。4.位移:表示物體的位置變化,可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路程:軌跡的長短,是標量。5.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例如:力、速度、位移、加速度、角速度、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等。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如路程,溫度,質量,重力勢能,動能,電流,電壓等。6.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平均速度表示一段位移或者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快慢,只能粗略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瞬時速度則能精確表示物理在某時刻或某位置的快慢程度。速率為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的簡稱。7.(1)打點計時器:用打點的方式來記錄時間的儀器,是一種計時儀器。(2)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紙帶上某一點速度的計算:,加速度的計算:a或者8.加速度: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a和v同方向,物體做加速運動;a和v反方向,物體做減速運動。學會區分“速度”、“速度變化量”、“速度變化率”、“速度變化快慢”之異同。9.勻變速直線運動常用的五個公式:①;②;③;④計算平均速度的兩個公式:(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適用任何運動);⑤位移差公式:( x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連續相等時間T內的位移之差)。10.兩種圖象的比較。11.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豎直向下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公式:(v0=0,a=g) h=gt2 vy=gt v2=2gh1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現象觀察→猜想假設→邏輯推理→實驗驗證→修正推廣。13.重心: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重心既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又與物體的質量分布有關。14.胡克定律:F= kx (注意: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統稱形變量,k為勁度系數,只與彈簧的長度、粗細和材料有關,即由彈簧本身決定) 。15.靜摩擦力:用二力平衡計算,接觸面壓力與靜摩擦力大小無關,但會影響最大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f=FN(動摩擦因數,FN為正壓力)。靜止的物體可以受到滑動摩擦力,運動的物體也可以受到靜摩擦力;摩擦力既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16.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順序是先分析已知力,再分析未知力,也可以按照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順序進行。如果確定不了有沒有這個力,可以找一找施力物體有沒有,如果找不到施力物體則不應該有這個力。17.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又稱: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注意點:(1)在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拉伸時,結點O的位置要相同(等效);(2)兩把彈簧秤拉橡皮條時,夾角可大可小,但不宜過大不宜過小;(3)施加拉力時要沿彈簧測力計軸線方向,盡量位于與紙面平行的平面內。18.力的合成與分解: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按照力的實際效果進行分解;正交分解法則是按互相垂直的方向進行分解;三力平衡時,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19.力和運動關系的認識。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觀點是錯誤的)。伽利略的觀點: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20.慣性: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即任何物體在任何狀態下都具有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即質量大慣性大、質量小慣性小,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慣性不是力,不能說物體受慣性。21.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①控制變量法。②平衡摩擦力:將長木板一端墊高一些,當小車不掛重物時拖著紙帶沿長木板勻速下滑,就表示已經平衡好摩擦力。(注意:平衡摩擦力時不要掛重物,平衡摩擦力之后,不論是改變盤和砝碼的質量,還是改變小車的質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③懸掛物的質量要遠小于小車的質量,即m <22.F=kma中,k是比例常數,k的大小由F、m、a三者的單位共同決定,在國際單位制中k=1,等式就簡化為F=ma。所以,在應用F=ma時,所有物理量的單位都必須統一成國際單位制單位。23.力學中國際單位制的三個基本單位:米(m)→長度的單位;千克(kg)→質量的單位;秒(s)→時間的單位。2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等大、反向、共線,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而一對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25.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26.只要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在共點力的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則物體所受的合力就一定等于零,在受力分析中往往就是上下相等,左右相等,所以我們喜歡把力進行十字型分析,即所謂正交分解。27.超重:物體的加速度向上,合力向上,物體所受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加速上升、減速下降都為超重。失重:物體的加速度向下,合力向下,物體所受向下的力大于向上的力。減速上升、加速下降都為失重;若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時,表示物體只受重力,此時我們稱為完全失重,自由落體,自由上升,自由拋體都是完全失重。注意:超重和失重現象中物體的重力并未變化,更未消失。28.科學方法(1)理想模型:質點、自由落體運動;(2)控制變量法:探究a與F、m的關系;(3)等效替代: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合力與分力的關系(4)微量放大:發大顯示微小形變;(5)比值定義法:加速度的定義;(6)微元法:建立“瞬時速度”的概念。29.補充: 。。必修2第五章 曲線運動1、物體做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該點的切線方向。2、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時刻在改變,所以是變速運動,加速度(a)和合外力(F合)都不等于零。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F合(a)和v不共線。物體所受合外力總指向曲線彎曲的一側,即圓心所在一側。4、勻速直線運動和勻速直線運動合成的依然是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直線運動合成的是曲線運動,且向勻加速直線運動這一側彎曲。5、平拋運動下落高度:y=gt2。說明平拋運動的下落時間只跟高度有關。水平位移:x=vo t;水平速度:vx= vo;豎直速度:vy=gt。l= v= tanα= tanθ= O’為OA中點6、實驗:研究平拋運動。(1)描繪平拋運動的軌跡;(2)計算平拋運動的初速度。7、線速度:v = = ;角速度:ω = = ;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式:v=ωr8、角速度的單位:弧度每秒,rad/s;轉速:n=3600r/min=60r/s=60Hz。9、向心加速度:an = = ω2r = vω = ()2r 向心力:Fn = m = mω2r = mvω = m()2r10、火車轉彎:轉彎處軌道應外高內低。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是火車轉彎的向心力。這樣可以減輕輪緣與外軌之間的相互擠壓和磨損。11、汽車過橋模型。(1)汽車過拱形橋:mg-F支=mF支=mg-m F壓=F支速度越大,支持力(壓力)越小;半徑越大,支持力(壓力)越大;(2)汽車過凹形橋:F支-mg =m F支=mg+m F壓=F支速度越大,支持力(壓力)越大;半徑越小,支持力(壓力)越大;12、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遠離圓心的運動是離心運動。記住課本相關例子。資源少數派出品。第六章 萬有引力。1、哥白尼的日心說雖不完全正確,但相比于地心說可謂進步的不是一點點。2、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復習課本32頁)。第三定律 =k,比值只跟中心天體有關。3、萬有引力定律(牛頓):F= G 。G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許測出。4、兩條思路: ① G=mg ②G= m = mω2r = m()2r= ma其中g、v、ω、T、a都是有用的特征條件,解題時要根據這些特征條件選取相應的公式,計算天體質量時只能計算中心天體的質量。5、結論:越高越慢。(高軌低速長周期)越高的衛星,v、ω、a越小,T越大。小心同步衛星的干擾,同步衛星一定要緊緊抓牢同步的特點。6、繞星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有兩種算法。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km/s;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該速度能掙脫地球的引力;第三宇宙速度=16.7km/s;該速度能脫離太陽引力。7、經典力學有局限,只適用于低速宏觀。第七章機械能守恒定律。1、做功: W=Fl W=Flcosa (即W=F1l )2、功率:P= (平均功率); P=Fv(瞬時功率)。3、由公式P=Fv可知,司機換擋減速可以獲得較大的牽引力。4、重力勢能:Ep=mgh(h指物體離參考面的高度,在參考面下方為負勢能)重力做功:W =mgh(h指兩位置的高度差)5、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少;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6、動能:Ek =mv2 動能定理:W=Ek2-Ek1=mv22-mv127、機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與勢能可以相互轉化,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Ek2 +Ep2=Ek1+Ep1 即 mv22+mgh2=mv12+mgh18、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橡皮筋彈小車)(1)需墊高木板一端平衡小車的摩擦力;(2)平衡摩擦力時需連接上紙帶;(3)不用算出橡皮筋做功的具體數值;(4)增加橡皮筋條數后需要在同一位置釋放;(5)利用紙帶上間隔最大且間隔均勻的點計算速度。(6)W-v2的圖線才是傾斜的直線。9、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1)可以不測出物體質量;(2)由于空氣及摩擦等阻力的存在,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略大于增加的動能。10、能量耗散從能量的轉化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觀過程的方向性。補充: 。。選修3-1第一章 靜電場1、摩擦起電:兩種不同材料的物體相互摩擦時,因為不同物質對電子的束縛能力不同,一些束縛的不緊的電子,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而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摩擦起電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并沒有憑空產生電荷。感應起電: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于電荷間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導體中的自由電荷就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上異號電荷,而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號電荷,這種現象叫做靜電感應,用靜電感應使導體帶電的過程叫感應起電。2、元電荷e:e=1.6×10-19C,元電荷是指電子(或質子)的帶電量,是最小的電荷量,自然界任何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元電荷不是電荷,只是一個數值。3、庫倫定律:,Qq表示兩個電荷量的乘積,k表示靜電力常量,r表示兩個電荷間的距離。4、電場強度:;q表示引入的試探電荷的電荷量,F表示試探電荷所受到的電場力。注意:場強E并不是試探電荷q產生的,所以與試探電荷及其受力并無關系。5、電場線:①切線方向表示電場方向;②電場線密的地方電場強,疏的地方電場弱;③電場線有始有終是不閉合的曲線,電場線也不相交;④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6、電勢能:電荷在電場中也具有勢能,這種勢能叫電勢能,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與始末位置有關。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少;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7、電容器:儲存電荷的裝置。構造:任何兩個彼此絕緣又相距很近的導體都可以看成電容器。電容器的充放電:①充電:使電容器帶電的過程,充電后電容器兩板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電容器中儲存電場能。②放電:使充電后的電容器失去電荷的過程,放電過程中電場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電容:表示電容器容納電荷的本領大小的物理量。電容器的單位:法拉(F)。常用單位還有微法(μF)和皮法(pF)。第二章 恒定電流1、電流的方向: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反方向)2、電流的兩個表達式:①電流的定義式:,q表示通過導體的橫截面的電量,t表示通過這些電荷量所用的時間。②電流決定式:I=,不考慮溫度的影響,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3、電動勢:電動勢是描述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的物理量。電動勢取決于電源正負極材料及電解液的化學性質,與電源體積無關,也與外電路狀況無關,大小等于電路斷路時的路端電壓。3、R=,導體的電阻可以用U,I計算,但是與U,I并無關系,因為我們知道電阻兩端沒有電壓,導體中沒有電流時,電阻依然存在的。我們可以作出U-I圖象,從圖象的斜率上可以判斷出電阻的大小。同時要注意U-I圖象和I-U圖象的轉化和區別。4、實驗:測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①實驗電路②實驗原理→用伏安法測出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測量多組數據),然后在坐標紙上以I為縱坐標,以U為橫坐標,就畫出了I-U圖象。③實驗結論:描繪出的I-U圖象是一條曲線,其上的點與坐標原點的連線的斜率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這表明小燈泡的電阻隨電壓的升高而增大。原因是電壓增大,小燈泡越亮,溫度越高,導體的電阻率變大,導體的電阻隨之增大。4、 電功和電功率,焦耳定律(電熱)和熱功率(1)電功:電流通過一段電路所做的功。W=UIt。(2)電功率:單位時間內電流做的功,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P==IU。(3) 焦耳定律(電熱):電流流過一段導體時產生的熱量。Q=I2Rt。(4)熱功率:單位時間內的發熱量,表示發熱的快慢。P==I2R。5、電阻定律:同種材料的導體電阻R與它的長度l成正比,與它的橫截面積S成反比,還與電阻的材料有關.電阻率:電阻率是反映導體材料導電性能好壞的物理量,電阻率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無關,由導體材料本身的性質決定,電阻率還與溫度有關。6、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閉合電路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內外電路的電阻之和成反比。其他表達形式:E=U外+Ir7、練習使用多用電表用多用電表測電阻的步驟:(1)機械調零:調整定位螺絲,使指針指向電流的零刻度。(2)選擇開關置于“Ω”擋的合適倍率擋位(如“×10” 擋),短接紅、黑表筆,調節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在右端零刻度處,然后斷開表筆,再使指針指向∞。(3)將兩表筆分別接觸待測電阻的兩端,讀出指針的讀數,讀數乘以所選倍率即為電阻阻值。(4)如果指針所指區域沒有在刻度的中間區域,則需要重新選擇倍率擋位(如改選為“×100”擋),更換倍率擋位后必須重新進行歐姆調零后方能進行測量。(5)測量完畢,將選擇開關置于交流電壓最高擋或“OFF”擋。8、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①改變電阻R的阻值,從電壓表和電流表中讀出若干組數據,利用這些數據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求出電源電動勢和內阻。②利用圖像法來處理:I為橫坐標,U為縱坐標,將電壓電流的數據描點在坐標紙上,畫出U-I圖象,縱軸的截距等于電池的電動勢E,直線斜率的絕對值就是電源的內阻。第三章 磁場1、電流的磁效應,1820年由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首先發現,電流周圍可以存在磁場。奧斯特實驗,直導線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磁針要水平的放在導線下方(或上方),當導線中通以電流時,導線下方的小磁針會發生偏轉,說明導線通電的時候會在周圍產生磁場,2、磁感應強度B:描述磁場的強弱和方向。公式:B=;單位:特斯拉,簡稱特,符號是T。方向: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即為該處磁感應強度的方向,簡稱磁場的方向。磁感應強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3、磁感線,在磁場中畫出一些曲線,使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都跟這點的磁感應強度方向一致,這樣的曲線就叫做磁感線,磁感線的疏密,表示磁場的強弱。磁感線在磁體外部是從N極指向S極,內部從S極指向N極。磁感線是閉合曲線,這是與電場線不同的地方。4、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可以判斷直線電流,環形電流和通電螺線管中電流與磁場的關系。5、磁通量: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有一個與磁場方向垂直的平面,面積為S,我們把B與S的乘積叫穿過這個面積的磁通量Φ,磁通量表示,穿過這個面的磁感線條數。對于同一個平面,當它與磁場方向垂直,磁場最強,則穿過它的磁感線條數越多,磁通量就越大;當它與磁場方向平行時,沒有磁感線穿過,則穿過平面的磁通量為零。公式:Φ=BS,單位:韋伯,Wb。6、安培力: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的力。大小:①磁場和電流垂直時:F=BIL;②磁場和電流平行時:F=0。方向(左手定則):伸開左手,使拇指與其余四個手指垂直,并且都與手掌在同一個平面內,讓磁感線從掌心進入,并使四指指向電流的方向,這時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7、洛倫磁力:運動電荷在磁場中受到的力。大小:①v∥B時,洛倫茲力F=0②v⊥B時,洛倫茲力F=qvB方向(左手定則):伸開左手使拇指與其余四個手指垂直,并且都與手掌在同一平面內,讓磁感線從掌心進入,并使四指指向正電荷運動的方向或負電荷運動的反方向,這時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運動電荷所受洛倫磁力的方向。洛倫磁力與安培力:洛倫磁力是單個運動電荷所受的磁場力,安培力是導線中所有定向移動的自由電荷所受的洛倫磁力的宏觀表現。補充: 。。高中物理學考公式大匯總第一章:運動的描述1、平均速度: 2、加速度: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位公式:4、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公式:5、紙帶上某一點速度公式:6、紙帶求加速度公式:;7、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第三章:相互作用1、胡克定律:2、滑動摩擦力: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1、牛頓第二定律:第五章:曲線運動1、平拋運動:水平方向勻速運動:;豎直方向自由落體運動:;合運動:;2、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角速度:;線速度和角速度關系式:向心力:ma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思路1: 思路2:ma人造衛星線速度公式:第七章 機械能守恒定律功率:;動能: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選修3—1】第一章 靜電場1、庫侖定律:2、電場強度定義式:第二章 恒定電流1、電流強度:2、電功:;電功率:;電熱(焦耳定律):;熱功率:3、電阻定律: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三章 磁場1、磁通量: 2、安培力:歷次學業水平考試考查知識點統計2018年6月 2019年1月題號 知識點 題號 知識點1 國際單位制(識記) 1 國際單位制(識記)2 電容器(識圖) 2 矢量3 牛頓第三定律(總是大小相等) 3 牛頓第三定律4 萬有引力公式(距離的理解) 4 多用電表(識圖)5 圓周運動描述量(v,w,n,T) 5 受力分析6 質點(常規考查) 6 自由落體運動(v-t圖)7 胡克定律(常規考查+教材圖) 7 生活和物理?8 第一宇宙速度識記及意義 8 瞬時速度、平均速度、速率9 右手螺旋定則+磁場方向的定義 9 斜面勻加速運動(加速度、速度增量、位移、位移差)10 重力勢能(相對性)計算+機械能計算 10 圓周運動描述(ω,v,a,F)11 電場線(場強、電勢、電勢能) 11 人造衛星(高軌低速長周期)12 位移、路程、瞬時速度、平均速度 12 電場線(蓖麻油和頭發碎屑實驗)13 伏安特性曲線+電阻定律 13 曲線運動+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關系14 雨滴下落分析(自由落體運動條件+受力分析+加速度分析) 14 影響安培力的相關因素(課本圖)15 做功計算(有夾角+教材圖) 15 天宮二號內物體受力情況、加速度、超失重16 庫侖定律(涉及電荷的接觸分配) 16 電場力做功W=qU(超綱)17 估算電視機待機能耗(功和功率) 17 平拋運動+頻閃照相+識圖能力18 電場力+洛倫茲力+受力平衡(難度較大) 18 估算電功率19 (1) 多個力學實驗 需要平衡摩擦力的實驗 19 (1) 探究做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 測量器材(2) 刻度尺讀數+紙帶某點速度的計算 (2) 平衡摩擦力的判斷標準(3) 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3) 作圖(W-v2)20 (1) 多個電學實驗 多用電表使用結束后選擇開關應該所處的位置 20 (1) 測繪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 根據實物圖補全電路(常規電路)(2) ①伏特表讀數 ②用筆連線補全電路(測電動勢和內阻的常規電路) ③電阻箱讀數 ④根據已描點跡畫出U-I圖線(要去掉錯誤點) ⑤根據U-I圖線求內阻(縱坐標原點不是O,且圖線與縱坐標無交點) (2) 閱讀I-U圖,利用歐姆定律計算電阻21 (1)用左手定判斷則導體棒偏向 (2)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計算總電流(基本型電路) (3)安培力基本公式計算安培力 21 (1)電場力F=Eq,方向判斷 (2)洛倫茲力F=Bqv,方向判斷(左手定則)22 (1)自由落體運動末速度計算 (2)求勻減速運動段的位移(勻減速相關公式或動能定理) (3)多過程的總時間(運動學公式+牛頓運動定律) 22 動力學方法測質量:加速度公式+牛頓第二定律23 (1)動能定理計算速度+汽車過凹形橋底部模型計算支持力(壓力) (2)過山車模型,過軌道最高點的最小速度+已知末速度,用動能定理算初速度 (3)平拋運動+數學方法求范圍+反三角函數 23 滑滑梯 (1)計算末速度(光滑):機械能守恒定律(或動能定理) (2)計算末速度(有摩擦):動能定理 (3)螺旋下滑與斜面下滑對比:圓周運動+滑動摩擦力+功能關系1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