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地理八上《2.3河流和湖泊》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能說出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經的省份及地形區,各河段的劃分界點,這些黃河的基本情況;2.運用流域圖和相關水文資料,描述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征;3.能夠舉例說出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出黃河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探討形或這些問題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指施;5.通過查閱資料,分析黃河作為“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重點:黃河的概況;黃河的貢獻;黃河的憂患和治理措施。難點:理解黃河的凌汛現象,分析其出現的河段;分析“地上河’的危害和治理措施。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在古典詩詞中,有很多涉及黃河的詩詞,比如“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遠上白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不僅孕育了燦爛奪目的中華文化,還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塑造了肥沃的平原,帶來了優美的風光和豐富的水能資源。這些都是黃河的饋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黃河。新課講授:閱讀下面表格的數據,分析黃河是我們國家的第二長河,還是第二大河 答:黃河是第二長河,不是我國第二大河,主要原因是黃河的水量不是我國第二大。觀察思考:(1)在地圖中描出黃河的干流,觀察黃河干流的形狀。答:“幾”字形探究學習:(2)讀河流分布圖和黃河流城水系圖,找出黃河的發源地和注入海洋。答: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源頭處河流叫約古宗列曲,最終注入渤海全長 5464千米。閱讀資料:了解約古宗列曲約古宗列曲,是一條河流,該河流是黃河源頭之一,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約古宗列曲,在藏語中意為“炒青稞的鍋”,該河流河道窄,深度約0.1米,流量小。探究學習:讀黃河流域水系圖,找出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界點,并在圖中標記出來。探究學習:(4)讀黃河流域水系圖,找出黃河的支流并觀察它們位于哪里 (5)結合中國政區圖,依次找出黃河干流流經的省份級行政單位。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 個)(6)結合中國地形圖,找一找黃河干流主要流經了哪些地形區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過渡:了解完黃河的基本概況,我們來學習各河段的水文特征。讀圖分析:結合中國干濕區和溫度帶區,分析黃河的水文特征。(1)黃河的水量請同學們找出黃河主要流經的干濕區,想一想:為什么黃河為我國第二長河,流量僅排全國第四呢?答:黃河主要流經干旱,半干旱區和半濕潤區,降水較少,蒸發量大,因此水量較小,年經流量僅有長江的1/15。(2)黃河的結冰期黃河主要流經哪些溫度帶呢 這條河流有無結冰期 它與秦嶺-淮河一線有何位置關系 答:主要流經高原氣候區、中溫帶和暖溫帶,位于秦嶺-準河一線以北,冬季有結冰期。過渡:除了水量和結冰期,其他水文特征因黃河河段的不同原而存在差異。讀圖分析:閱讀中國地形圖,結合黃河上游流經地形區,分析黃河上游的水文特征。答:黃河上游流經青藏高原,水多含沙量小,多峽谷,水流湍急,流速較快,水能資源豐富;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含沙量劇增,多峽谷,多支流,水量大;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水流較緩。過渡: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自古以來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便利和好處,但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伴隨著人類的開發和利用,它也存在著許多憂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黃河的價值和問題。思考討論:閱讀黃河流城歷代古都遺跡圖,分析黃河流域歷來人口密集的原因。答:(1)塑造平原:黃河給人們提供了水源,塑造了肥沃的平原。讀圖分析:在黃河流域圖上找到黃河流域的主要平原,說一說黃河塑造了哪些平原?答:河套平原、寧夏平原、華北平原教師講解:寧夏平原:水稻產區集中,河湖眾多,被稱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降水少但濯溉方便,農業發達,被譽為“塞上糧倉”華北平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是現代經濟發達地區之一。讀圖:黃河為沿岸提供了灌溉水源,早在2000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引黃灌溉。“引黃濟青”工程,將黃河水引向青島的水利工程,該工程改變了原先缺水的青島市面貌,居民的社會生活也得到改觀,被譽為“黃金之渠”。(3)水能資源讀圖思考:觀察黃河流域的水電站一般都建在哪里?為什么修建在這里 學生: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教師補充:水電站多建在黃河上中游,因為上中游水能資源豐富。討論分析:黃河自古多憂患,長期以來黃河流域就存在嚴重的水患問題。結合課本內容,小組合作討論分析下面內容:(1)黃河的憂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現?(2)這些憂患形成的自然和人為因素各有哪些?(3)這些憂患能產生哪些影響 分別應該采取哪些措施?(1)結合地形圖分析,黃河上游的憂患上游-土地荒漠化:討論分析:從自然和人為的角度思考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主要治理措施。答:自然: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降水少人為:過度開墾草原,過度放牧治理措施:植樹種草,退耕還草,合理放牧,控制畜牧業的規模,加強生態環境建設(2)黃河中游的憂患中游-水土流失:探究學習:從降水、植被、土質等方面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答:自然: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低,地表裸露,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人為:人為毀林開星,過度放牧,不合理的放牧方式,不合理的開礦(3)黃河下游的憂患。讀地上河“示意圖下游-地上河:原因:中游的水土流失 華北平原水流平緩 下游的泥沙淤積 河床抬高“地上河”措施: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實現治沙和防沙并舉;在下游加固黃河大堤;做好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植樹造林,退耕還林,修建梯田)(4)黃河的凌汛講解:凌汛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一般發生在初冬或初春時節。思考分析:通過凌汛的定義分析凌汛發生的條件,黃河的凌訊一般發生在明里 凌汛發生的條件:河流有結冰期;河流由低緯流向高緯。凌汛發生的河段:黃河的上游和下游都有凌汛現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