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聚焦中日關系,牢記慘痛教訓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熱點聚焦】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和俄羅斯作為二戰亞洲和歐洲兩個主戰場,將共同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安排兩國領導人相互出席對方舉辦的相關慶祝和紀念活動。中俄共慶釋放出中俄兩國勿忘國恥、牢記歷史,反對戰爭、捍衛和平,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重要政治信號和外交關系正能量。21·世紀*教育網【考點分析】(一)地理篇1.請據圖說說日本國土的特點。國土南北狹長,地域狹小,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是一個島國。2.從圖中可以發現日本的什么資源比較豐富?漁業資源。因此形成了怎樣的生產和生活特色?(1)生產特色:耕海牧漁,漁業發達。(2)生活特色:魚文化。3.從經濟發展水平看,日本屬于哪一類國家?發達國家。(故“中日關系”為“南北關系”)4.根據地圖,分析中日兩國有哪些相同的自然條件?(從地圖上看中日關系)(1)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隔東海相望;(2)中日兩國均位于亞洲的東部,東臨太平洋;(3)同屬東半球和北半球;(4)日本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北溫帶;(5)季風氣候顯著;(6)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洋資源豐富。(二)歷史篇1.舉例說明古代、近代和當代中日關系的發展特點,并分析其原因:(1)古代中日關系特點:友好交往為主,日本學習中國的先進政治、經濟和文化。事例: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和唐朝文化;日本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原因是中國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政治制度先進,文化世界領先;中國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 但到明朝中期時,日本倭寇經常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明政府派戚繼光和俞大猷到浙東抗倭,東南沿海倭寇基本肅清,戚繼光訓練的軍隊稱為“戚家軍”。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近代中日關系特點:日本多次發動侵華戰爭,中國反抗日本侵略。 (原因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奉行對外殖民擴張的政策;日本卷入經濟危機,為轉嫁危機,緩和國內矛盾)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日本侵華事例:1894~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戰后簽訂《馬關條約》。1900年,日本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后簽訂《辛丑條約》。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不久,侵占東北全境,揭開侵華序幕(局部侵華)。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抗日事例:甲午戰爭中黃海戰役(鄧世昌)。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抗日戰爭中共產黨:平型關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團大戰。(3)當代中日關系特點:既有合作又有摩擦,曲折發展。(原因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國際形勢變化,中美關系改善,兩國國家利益的需要;經濟全球化、互補性;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日本不能正視歷史,否認美化侵略戰爭,歪曲歷史,開脫戰爭罪責,軍國主義勢力抬頭等)合作事例: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關系。摩擦事例:釣魚島爭端;近年來日本政界右翼勢力抬頭,屢屢再現修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史以及首相等重要官員參拜靖國神社,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這說明右翼勢力不能正視歷史,否認美化侵略戰爭,歪曲歷史,開脫戰爭罪責,企圖復活軍國主義)21*cnjy*com變式:以1945年為界,請你概括近、現代中日關系前后兩個階段的主要特點。(1)前:戰爭為主。(2)后:和平為主。2.如何才能發展健康的中日關系?(1)中日雙方應正視歷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不延續仇恨,絕不讓戰爭悲劇重演;(2)中國人民應牢記歷史,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3)中日雙方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增進兩國的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交流,實現互利共贏;www-2-1-cnjy-com(4)中日兩國應加強在國際事務領域的合作,共同維護亞太地區以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日本應該:①正視歷史;②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⑦信守和平承諾;④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③妥善處理歷史問題,與周邊地區,國家友好相處,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求同存異,加強合作,增進共識,面向未來。3.“沖擊——反應”是中國近代歷史的模式之一。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的沖擊使中國發生劇烈的變化。請結合所學知識,試舉幾例對“沖擊 反應”這一模式加以論證。(1)第二次鴉片戰爭(沖擊)——洋務運動(反應);(2)中日甲午戰爭(沖擊)——戊戌變法(反應);(3)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沖擊)——五四運動(反應)。4.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向日本學習的一場救亡圖存運動是:戊戌變法。5.試比較“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洋務運動”。比較項目明治維新(日)洋務運動(中)不同點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學習內容從政治、經濟、技術、軍事、社會生活等全方位向西方學習學習西方軍事、經濟、技術(注意:沒有政治方面的學習)結果使日本逐步改變落后的面貌,經濟發達,軍事實力強大,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并沒有使中國走上獨立和富強,沒有改變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命運相同點(1)都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2)都是為擺脫民族危機而進行的改革運動(救亡圖存運動);(3)都有向西方學習經濟、軍事、技術的主張等。(請根據材料)聯系明治維新使日本強大起來,進而發動甲午戰爭。北洋水師慘敗宣告洋務運動破產6. 19世紀中期和20世紀30年代,日本曾經面臨兩次危機,面對危機日本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又分別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1cnjy.com(1)19世紀中期:明治維新。明治維新后的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版權所有:21教育】(2)20世紀30年代:建立法西斯專政。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后,發動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侵華戰爭,使中國面臨亡國的危險。7.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為“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1)領導“一二·九”運動,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2)促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8.全面抗戰階段,國民黨的抗戰“比較努力”,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表現。組織多次會戰,如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等,抵抗日軍侵略,在正面戰場多次打退日軍的大規模進攻,有效地牽制了日軍兵力。特別是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共產黨敵后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舉出敵后戰場對日主動作戰的突出事例。敵后戰場殲滅大量日偽軍,如百團大戰。9.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的爆發時間最早、歷時量長。中國人民抗戰最早爆發于哪一事件?產生了哪一影響?(1)事件: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2)影響: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i-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0.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結局?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1)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因為:①清王朝政治腐敗,經濟落后,軍備廢弛,指揮失誤,妥協投降,軍紀敗壞。②日本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經濟力量強大。③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侵華蓄謀已久。(2)抗日戰爭中國勝利。因為:①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②中國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全國軍民浴血奮戰,戰略得當;③國民黨將士英勇奮戰;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和愛國華僑的支持等等。(3)啟示: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②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壯大世界和平力量;③戰爭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也給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人民帶來災難,應時刻警惕軍國主義復活,珍愛和平,反對戰爭;④團結就是力量。11.釣魚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和臺灣一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請你舉出20世紀40年代的相關史實加以說明(兩例)。21教育網(1)1943年12月中、美、英發表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將所竊取于中國的包括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在內的土地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2)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日本將臺灣、包括其附屬的釣魚諸島歸還中國。12.羅斯福:“彩虹有很多顏色,各不相同,但它們能混成一條燦爛奪目的彩練。各國不同的理想是可以匯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團結一致地為我們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動。”羅斯福想表達一個什么樣的愿望?這一愿望實現的標志是什么?(1)愿望:世界反法西斯國家能夠聯合起來。(2)實現標志: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三)中俄共慶1.歷史上的中俄(蘇)關系:(1)為敵:①清朝康熙皇帝抗擊沙俄入侵,1685年~1687年,清軍兩次取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②俄國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使我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為友:中俄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抗戰后期,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消滅日本關東軍。 21*cnjy*com2.中國和俄羅斯作為“二戰”亞洲和歐洲兩個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請用所學知識說明。【來源:21cnj*y.co*m】(1)中國:中國的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作為亞洲主戰場的中國戰場,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2)俄羅斯: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3.說說中蘇(俄)兩國并肩作戰、攜手抗擊法西斯侵略的史實兩例。(1)中、蘇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抗戰后期,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消滅日本關東軍。(決定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會議:雅爾塔會議)4.中俄兩國共同舉辦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活動有何意義?(1)有利于中俄兩國牢記歷史,捍衛和平,合作共贏;(2)有利于保護“二戰”成果,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復活。首個國家公祭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熱點聚焦】我國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我國首次在南京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國之祭,民之愿,以國之名祭奠遇難同胞,既可告慰亡者,更能鼓勵生者。除了12月13日,2014年我國還有兩個特殊的日子以國家法律的崇高方式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9月30日的烈士紀念日。www.21-cn-jy.com【考點分析】(一)南京地理、歷史1.南京:(1)城市地位: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2)地理分區:南方地區。(3)地形單元:長江中下游平原。(4)地勢階梯:第三級。(5)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提醒:請注意亞熱帶季風氣候用“溫和”,溫帶季風氣候用“寒冷”)2.據右上圖,說說南京的相對位置。南京位于江蘇省的西南部、杭州的西北方;合肥的東北方、上海的西北方。(提醒:請注意“方”與“部”的區別)3.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在哪里簽訂的?該條約對中國社會性質有何影響?南京。使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近代,發生在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1)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2)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3)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開始其反動統治;(4)1937年,日軍占領南京,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5)1949年4月,渡江戰役勝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等。(二)國家公祭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及其他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把9月3日設立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合理性。【來源:21·世紀·教育·網】(1)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了中、美、英、蘇等國代表參加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9月3日,被定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1-c-n-j-y(2)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軍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在長達六個星期的野蠻屠殺中,至少有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殺害。2·1·c·n·j·y2.我國進行公祭儀式的現實意義(設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的意義):(1)社會責任角度:有利于國人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出處:21教育名師】(2)民族精神角度: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21·cn·jy·com(3)國家安全角度:有利于國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4)時代主題角度:有利于揭露日本帝國主義戰爭罪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提醒:如果回答原因,答案可據此改編)3.如何理解“2014”不是“1894”?(我們不怕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軍事與國防實力顯著增強。4.我們應對日美的種種挑釁,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5.該以怎樣的態度看待這段不幸的歷史,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6.少年強則國強。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1)努力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后報效祖國;(2)承擔維護國家的尊嚴的社會責任;(3)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義務;(4)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5)理性愛國等。課件30張PPT。2015年中考時政熱點專題復習系列聚焦中日關系,牢記慘痛教訓 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熱點聚焦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和俄羅斯作為二戰亞洲和歐洲兩個主戰場,將共同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安排兩國領導人相互出席對方舉辦的相關慶祝和紀念活動。中俄共慶釋放出中俄兩國勿忘國恥、牢記歷史,反對戰爭、捍衛和平,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重要政治信號和外交關系正能量。考點分析 (故“中日關系”為“南北關系”)一、地理篇1.請據圖說說日本國土的特點。 國土南北狹長,地域狹小,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是一個島國。2.從圖中可以發現日本的什么資源比較豐富?漁業資源。因此形成了怎樣的生產和生活特色?(1)生產特色:耕海牧漁,漁業發達。(2)生活特色:魚文化。3.從經濟發展水平看,日本屬于哪一類國家?發達國家。(1)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隔東海相望;(2)中日兩國均位于亞洲的東部,東臨太平洋;(3)同屬東半球和北半球;(4)日本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北溫帶;(5)季風氣候顯著;(6)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洋資源豐富。4.根據地圖,分析中日兩國有哪些相同的自然條件?(從地圖上看中日關系)二、歷史篇1.舉例說明古代、近代和當代中日關系的發展特點, 并分析其原因:(1)古代中日關系特點:友好交往為主,日本學習中國的先進政治、經濟和文化。事例: 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和唐朝文化;日本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原因是中國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政治制度先進,文化世界領先;中國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 但到明朝中期時,日本倭寇經常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明政府派戚繼光和俞大猷到浙東抗倭,東南沿海倭寇基本肅清,戚繼光訓練的軍隊稱為“戚家軍”。①1894~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戰后簽訂《馬關條約》。②1900年,日本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后簽訂《辛丑條約》。③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不久,侵占東北全境,揭開侵華序幕(局部侵華)。④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2)近代中日關系特點:日本多次發動侵華戰爭,中國反抗日本侵略。(原因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奉行對外殖民擴張的政策;日本卷入經濟危機,為轉嫁危機,緩和國內矛盾)日本侵華事例:甲午戰爭中黃海戰役(鄧世昌)。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抗日戰爭中共產黨:平型關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團大戰。中國人民抗日事例:(3)當代中日關系特點:既有合作又有摩擦,曲折發展。(原因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國際形勢變化,中美關系改善,兩國國家利益的需要;經濟全球化、互補性;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日本不能正視歷史,否認美化侵略戰爭,歪曲歷史,開脫戰爭罪責,軍國主義勢力抬頭等)合作事例: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關系。變式:以1945年為界,請你概括近、現代中日關系前后兩個階段的主要特點。(1)前:戰爭為主。(2)后:和平為主。摩擦事例:釣魚島爭端;近年來日本政界右翼勢力抬頭,屢屢再現修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史以及首相等重要官員參拜靖國神社,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這說明右翼勢力不能正視歷史,否認美化侵略戰爭,歪曲歷史,開脫戰爭罪責,企圖復活軍國主義)①正視歷史;②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⑦信守和平承諾;④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③妥善處理歷史問題,與周邊地區,國家友好相處,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求同存異,加強合作,增進共識,面向未來。2.如何才能發展健康的中日關系?(1)中日雙方應正視歷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不延續仇恨,絕不讓戰爭悲劇重演;(2)中國人民應牢記歷史,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3)中日雙方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增進兩國的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交流,實現互利共贏;(4)中日兩國應加強在國際事務領域的合作,共同維護亞太地區以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日本應該:戊戌變法。3.“沖擊——反應”是中國近代歷史的模式之一。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的沖擊使中國發生劇烈的變化。請結合所學知識,試舉幾例對“沖擊 反應”這一模式加以論證。(1)第二次鴉片戰爭(沖擊)——洋務運動(反應);(2)中日甲午戰爭(沖擊)——戊戌變法(反應);(3)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沖擊)——五四運動(反應)。4.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向日本學習的一場救亡圖存運動是:5.試比較“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洋務運動”。6. 19世紀中期和20世紀30年代,日本曾經面臨兩次危機,面對危機日本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又分別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19世紀中期: 明治維新后的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20世紀30年代: 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后,發動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侵華戰爭,使中國面臨亡國的危險。 明治維新。建立法西斯專政。(1)領導“一二·九”運動,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2)促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7.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為“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8.全面抗戰階段,國民黨的抗戰“比較努力”,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表現。 組織多次會戰,如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等,抵抗日軍侵略,在正面戰場多次打退日軍的大規模進攻,有效地牽制了日軍兵力。特別是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 共產黨敵后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舉出敵后戰場對日主動作戰的突出事例。敵后戰場殲滅大量日偽軍,如百團大戰。9.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的爆發時間最早、歷時量長。中國人民抗戰最早爆發于哪一事件?產生了哪一影響?(1)事件: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2)影響: 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i-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0.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結局?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1)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因為:①清王朝政治腐敗,經濟落后,軍備廢弛,指揮失誤,妥協投降,軍紀敗壞。②日本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經濟力量強大。③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侵華蓄謀已久。(2)抗日戰爭中國勝利。因為:①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②中國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全國軍民浴血奮戰,戰略得當;③國民黨將士英勇奮戰;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和愛國華僑的支持等等。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②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壯大世界和平力量;③戰爭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也給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人民帶來災難,應時刻警惕軍國主義復活,珍愛和平,反對戰爭;④團結就是力量。(3)啟示:(1)1943年12月中、美、英發表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將所竊取于中國的包括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在內的土地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2)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日本將臺灣、包括其附屬的釣魚諸島歸還中國。11.釣魚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和臺灣一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請你舉出20世紀40年代的相關史實加以說明(兩例)。12.羅斯福:“彩虹有很多顏色,各不相同,但它們能混成一條燦爛奪目的彩練。各國不同的理想是可以匯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團結一致地為我們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動。”羅斯福想表達一個什么樣的愿望?這一愿望實現的標志是什么?(1)愿望:世界反法西斯國家能夠聯合起來。(2)實現標志: 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三、中俄共慶1.歷史上的中俄(蘇)關系:(1)為敵:①清朝康熙皇帝抗擊沙俄入侵,1685年~1687年,清軍兩次取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②俄國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使我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為友: 中俄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抗戰后期,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消滅日本關東軍。2.中國和俄羅斯作為“二戰”亞洲和歐洲兩個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請用所學知識說明。(1)中國: 中國的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作為亞洲主戰場的中國戰場,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2)俄羅斯: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3.說說中蘇(俄)兩國并肩作戰、攜手抗擊法西斯侵略的史實兩例。(1)中、蘇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抗戰后期,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消滅日本關東軍。(決定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會議:雅爾塔會議)4.中俄兩國共同舉辦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活動有何意義?(1)有利于中俄兩國牢記歷史,捍衛和平,合作共贏;(2)有利于保護“二戰”成果,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復活。首個國家公祭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熱點聚焦 我國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我國首次在南京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國之祭,民之愿,以國之名祭奠遇難同胞,既可告慰亡者,更能鼓勵生者。 除了12月13日,2014年我國還有兩個特殊的日子以國家法律的崇高方式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9月30日的烈士紀念日。考點分析 (1)城市地位: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2)地理分區:南方地區。(3)地形單元:長江中下游平原。(4)地勢階梯:第三級。(5)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南京位于江蘇省的西南部、杭州的西北方;合肥的東北方、上海的西北方。一、南京地理、歷史1.南京:2.據右上圖,說說南京的相對位置。(1)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2)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3)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開始其反動統治;(4)1937年,日軍占領南京,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5)1949年4月,渡江戰役勝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等。3.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在哪里簽訂的? 該條約對中國社會性質有何影響? 南京。使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近代,發生在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1)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了中、美、英、蘇等國代表參加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9月3日,被定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軍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在長達六個星期的野蠻屠殺中,至少有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殺害。二、國家公祭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把9月3日設立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合理性。(1)社會責任角度:有利于國人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2)民族精神角度: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3)國家安全角度:有利于國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4)時代主題角度:有利于揭露日本帝國主義戰爭罪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2.我國進行公祭儀式的現實意義 (設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的意義):3.如何理解“2014”不是“1894”?(我們不怕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軍事與國防實力顯著增強。4.我們應對日美的種種挑釁,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5.該以怎樣的態度看待這段不幸的歷史,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1)努力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后報效祖國;(2)承擔維護國家的尊嚴的社會責任;(3)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義務;(4)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5)理性愛國等。6.少年強則國強。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請不要轉載!版權所有,盜版必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mp4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由來.flv 聚焦中日關系,牢記慘痛教訓.doc 聚焦中日關系,牢記慘痛教訓.ppt 首個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由來.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