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概念總結知識點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固體、液體、氣體振動都可以發聲。自然界中凡是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2.聲音的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3.聲音的傳播速度: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平常我們講的聲速,指的就是此值。(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2)影響聲速的因素:①介質的種類,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②溫度,同種介質,溫度越高,聲速越大。(3)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以波的形式傳播。知識點二:聲音的特征1.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由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2.響度: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大小)叫做響度。由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影響響度的因素:(1)聲源的振幅;(2)人耳離發聲體的距離。3.音色:音色是聲音的一個特色,不同的樂器,即使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響度相同,我們也能分辨它們。主要音色不同。音色與聲源的材料、結構、發聲方式有關。要點詮釋:關于聲音的三個特征,音調由頻率決定,同種材料的物體的音調與材料的長短、 粗細、松緊有關;短、 細、緊———音調高;長、 粗、松————音調低知識點三:噪聲1.噪聲(1)從物理學角度看,物體雜亂無章的不規則振動產生的聲音,稱為噪聲。(2)從環境保護角度來說,一切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稱為噪聲。2.噪聲的危害(1)理想聲音環境是白天不高于55 dB,夜間不高于45 dB;(2)超過70 dB人就會心煩意亂。(人最小聽力為0dB)3.噪聲的防治:(1)從聲源處;(2)從傳播過程中;(3)從人耳處。知識點四:聲與現代科技1.奇異的聲現象(1)回聲: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將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音再次被我們耳朵聽見就成了回聲。(2)共鳴:將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子上,敲擊其中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也發出了聲音,這種現象稱為共鳴。2.超聲:把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超聲的波長短,在均勻介質中能沿直線傳播,應用于探傷、測距、測厚、醫學診斷和成像。3.次聲:通常把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稱為次聲。火山爆發、激光、地震、海嘯、臺風、核爆炸、火箭發射等現象都會產生次聲。傳遞能量應用:除垢,洗牙,清洗,碎石,霧化傳遞信息應用:B超,測距,倒車雷達,聲吶,探測知識點五:聲速的計算(聲速v單位m/s ; 距離s單位m ; 時間t單位s )由得 由得第一類計算:沒有回聲類例1.小明看到閃電后5秒聽到雷聲,打雷處距小明多遠?(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解:由得 答:打雷處距小明1700m。第二類計算:有回聲類例2.一位同學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2s后聽到回聲,那么該同學距山崖大約是多少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解:聲音傳播到山崖的時間t=×2s=1s,由v=得s=vt=340m/s×1s=340m. 答:該同學距山崖大約是340m.第三類計算:有回聲,動態運動類例3.一輛汽車以40m/s的速度正對山行駛,鳴笛后2s聽到回聲,求:(1)汽車在距山崖多遠處鳴笛? (2)汽車離山崖多遠處聽到回聲?解:(1)由得 s車=v車t=40m/s×2s=80m由得s聲=v聲t=340m/s×2s=680m汽車鳴笛時與山崖的距離為(2)聽到回聲時汽車與山崖的距離為s2=s﹣s車=380m﹣80m=300m答:(1)汽車在距山崖380m處鳴笛;(2)汽車離山崖300m處聽到回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