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教案 43 第八章 第39講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教案 43 第八章 第39講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

資源簡介

第39講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
[課程標準] 1.認識水的電離,了解水的離子積常數。2.認識溶液的酸堿性及pH,掌握檢測溶液pH的方法。
考點一 水的電離與水的離子積常數
INCLUDEPICTURE "要點梳理.TIF" INCLUDEPICTURE "E:\\2024《金版新學案》高三總復習 新教材 化學 人教版(雙選)B\\圖片\\1\\要點梳理.TIF" \* MERGEFORMATINET
1.水的電離
(1)水的電離方程式為H2O+H2OH3O++OH-或H2OH++OH-。
(2)25 ℃時,純水中c(H+)=c(OH-)=1×10-7mol·L-1。任何水溶液中,由水電離出來的c(H+)與c(OH-)都相等。
2.水的離子積常數
(1)水的離子積常數:Kw=c(H+)·c(OH-)。
(2)影響因素:只與溫度有關,升高溫度,Kw增大。
(3)適用范圍:Kw不僅適用于純水,也適用于酸、堿、鹽的稀溶液。
(4)意義:Kw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只要溫度不變,Kw不變。
3.影響水電離平衡的因素
(1)升高溫度,水的電離程度增大,Kw增大。
(2)加入酸或堿,水的電離程度均減小,Kw不變。
(3)加入可水解的鹽(如FeCl3、Na2CO3),水的電離程度增大,Kw不變。
[正誤辨析]
(1)溫度一定時,水的電離常數與水的離子積常數相等(  )
(2)100 ℃的純水中c(H+)=1×10-6 mol·L-1,此時水呈酸性(  )
(3)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顯中性,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
(4)室溫下,0.1 mol·L-1的HCl溶液與0.1 mol·L-1的NaOH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等(  )
(5)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且水電離出的c(H+)和c(OH-)相等(  )
答案: (1)× (2)× (3)× (4)√ (5)√
學生用書?第190頁
INCLUDEPICTURE "核心突破.TIF" INCLUDEPICTURE "E:\\2024《金版新學案》高三總復習 新教材 化學 人教版(雙選)B\\圖片\\1\\核心突破.TIF" \* MERGEFORMATINET
1.一定溫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濃度變化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變化
B.該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為1.0×10-13
C.該溫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變化
D.該溫度下,稀釋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變化
C [升溫促進水的電離,升溫后溶液不能由堿性變為中性,A項錯誤;根據c(H+)和c(OH-)可求出Kw=1.0×10-14,B項錯誤;加入FeCl3,Fe3+水解溶液呈酸性,Kw不變,可引起由b向a的變化,C項正確;溫度不變,則Kw不變,稀釋后c(OH-)減小,c(H+)增大,但仍在該曲線上,而c到d點,OH-濃度減小,H+濃度不變,且Kw變化,故稀釋溶液不可能到達d點,D項錯誤。]
2.(1)25 ℃時,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中:
①NaCl ②NaOH ③H2SO4 ④(NH4)2SO4,其中水的電離程度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2)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NaOH溶液與鹽酸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 ;常溫下,pH=5的NH4Cl溶液與pH=9的CH3COONa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 。(均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同”)
答案: (1)④>①>②>③ (2)相同 相同
外界條件對水電離的影響
3.常溫下,計算下列溶液中水電離的c水(H+)或c水(OH-)。
(1)pH=2的H2SO4溶液:c水(H+)= ,c水(OH-)= 。
(2)pH=10的NaOH溶液:c水(H+)= ,c水(OH-)= 。
(3)pH=2的NH4Cl溶液:c水(H+)= 。
(4)pH=10的Na2CO3溶液:c水(OH-)= 。
答案: (1)10-12 mol·L-1 10-12 mol·L-1
(2)10-10 mol·L-1 10-10 mol·L-1
(3)10-2 mol·L-1
(4)10-4 mol·L-1
25 ℃時,由水電離出的c水(H+)或c水(OH-)的5種類型的計算方法
1.中性溶液:c水(H+)=c水(OH-)=1.0×10-7 mol/L
2.酸的溶液:H+來源于酸電離和水電離,而OH-只來源于水,故有c水(OH-)=c水(H+)=c溶液(OH-)。
3.堿的溶液:OH-來源于堿電離和水電離,而H+只來源于水,故有c水(H+)=c水(OH-)=c溶液(H+)。
4.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c水(H+)=c溶液(H+)。
5.水解呈堿性的鹽溶液:c水(OH-)=c溶液(OH-)。   
考點二 溶液的酸堿性與pH
INCLUDEPICTURE "要點梳理.TIF" INCLUDEPICTURE "E:\\2024《金版新學案》高三總復習 新教材 化學 人教版(雙選)B\\圖片\\1\\要點梳理.TIF" \* MERGEFORMATINET
1.溶液的酸堿性
溶液的酸堿性取決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對大小。
(1)酸性溶液:c(H+)>c(OH-),常溫下,pH<7。
(2)中性溶液:c(H+)=c(OH-),常溫下,pH=7。
(3)堿性溶液:c(H+)7。
2.pH及其測量方法
(1)計算公式:pH=-lg c(H+)。
(2)25 ℃時,pH與溶液中的c(H+)的關系:
學生用書?第191頁
(3)適用范圍:25 ℃時,0~14。
(4)測量方法
①pH試紙法:用鑷子夾取一小塊試紙放在潔凈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點在試紙的中央,變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即可確定溶液的pH。
②pH計(也叫酸度計)測量法:可較精確測定溶液的pH。
[正誤辨析]
(1)任何溫度下,利用H+和OH-濃度的相對大小均可判斷溶液的酸堿性(  )
(2)某溶液的c(H+)>10-7mol·L-1,則該溶液呈酸性(  )
(3)pH減小,溶液的酸性一定增強(  )
(4)100 ℃時,Kw=1.0×10-12,0.01 mol·L-1鹽酸的pH=2,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10(  )
(5)用蒸餾水潤濕的pH試紙測溶液的pH,一定會使結果偏低(  )
(6)用廣泛pH試紙測得某溶液的pH為3.4(  )
答案: (1)√ (2)× (3)× (4)√ (5)× (6)×
INCLUDEPICTURE "核心突破.TIF" INCLUDEPICTURE "E:\\2024《金版新學案》高三總復習 新教材 化學 人教版(雙選)B\\圖片\\1\\核心突破.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溶液酸、堿性的判斷
1.常溫下,兩種溶液混合后酸堿性的判斷(在括號中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1)相同濃度的HCl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2)相同濃度的CH3COOH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3)相同濃度的NH3·H2O和HCl溶液等體積混合(  )
(4)pH=2的H2SO4和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5)pH=3的HCl和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6)pH=3的HCl和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7)pH=2的CH3COOH和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8)pH=2的H2SO4和pH=12的NH3·H2O等體積混合(  )
答案: (1)中性 (2)堿性 (3)酸性 (4)中性 (5)酸性 (6)堿性 (7)酸性 (8)堿性
二、走出溶液稀釋時pH的判斷誤區
2.(1)1 mL pH=5的鹽酸,加水稀釋到10 mL pH= ;加水稀釋到100 mL,pH 7。
(2)pH=5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釋到500倍,則稀釋后c(SO)與c(H+)的比值為 。
解析: (2)稀釋前c(SO)= mol·L-1,稀釋后c(SO)= mol·L-1=10-8 mol·L-1;稀釋后c(H+)接近10-7mol·L-1,所以 eq \f(c(SO),c(H+)) ==。
答案: (1)6 接近 (2)1∶10
稀釋酸、堿溶液時pH變化規律
酸(pH=a) 堿(pH=b)
弱酸 強酸 弱堿 強堿
稀釋10n倍 <a+n a+n >b-n b-n
無限稀釋 pH趨向于7
三、pH概念的拓展應用
3.某溫度下,水中c(H+)與
c(OH-)的關系如圖所
示。pOH=-lg c(OH-)。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b點溫度高于25 ℃
B.在水中通入氨氣,由水電離出的c(H+)減小
C.僅升高溫度,可從b點變為a點
D.b點所處溫度下,0.1 mol·L-1KOH溶液的pH=13
D [由題圖可知,b點對應的pOH=pH=6.5,則有c(H+)=c(OH-)=10-6.5mol·L-1,Kw=c(H+)·c(OH-)=10-6.5×10-6.5=1×10-13>Kw(25 ℃),故b點溫度高于25 ℃,A正確;在水中通入氨氣,c(OH-)增大,抑制了水的電離,則由水電離出的c(H+)減小,B正確;升高溫度,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c(H+)、c(OH-)均增大,則pH、pOH均減小,且二者相等,故升高溫度,可從b點變為a點,C正確;b點對應的Kw=1×10-13,0.1 mol·L-1KOH溶液中c(H+)=1×10-12mol·L-1,則溶液的pH=12,D錯誤。]
四、多角度計算溶液的pH
4.計算下列溶液的pH或濃度(常溫下,忽略溶液混合時體積的變化):
(1)0.1 mol·L-1的CH3COOH溶液,求該溶液的pH(已知CH3COOH的電離常數Ka=1.8×10-5)。
(2)0.1 mol·L-1NH3·H2O溶液,求該溶液的pH(已知NH3·H2O的電離度α=1%)。
(3)pH=2的鹽酸與等體積的水混合,求該溶液的pH。
(4)常溫下,將0.1 mol·L-1氫氧化鈉溶液與0.06 mol·L-1硫酸溶液等體積混合,求該溶液的pH。
(5)取濃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體積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求原溶液的濃度。
解析: (1)   CH3COOHCH3COO-+H+
 0.1 0 0
 c(H+) c(H+) c(H+)
 0.1-c(H+) c(H+) c(H+)
則Ka==1.8×10-5,解得c(H+)≈1.3×10-3mol·L-1,所以pH=-lg c(H+)=-lg (1.3×10-3)≈2.9。
(2)        NH3·H2OOH- + NH
c(起始)/(mol·L-1)  0.1 0 0
c(電離)/(mol·L-1) 0.1×1% 0.1×1% 0.1×1%
則c(OH-)=0.1×1% mol·L-1=10-3mol·L-1,c(H+)=10-11mol·L-1,所以pH=11。
(3)c(H+)=mol·L-1,pH=-lg=2+lg 2≈2.3。
(4)c(H+)==0.01 mol·L-1,pH=-lg c(H+)=2.0。
(5)=0.01 mol·L-1,解得c=0.05 mol·L-1。
答案: (1)2.9 (2)11 (3)2.3 (4)2.0 (5)0.05 mol·L-1
學生用書?第192頁
INCLUDEPICTURE "重點強化專欄15.TIF" INCLUDEPICTURE "E:\\2024《金版新學案》高三總復習 新教材 化學 人教版(雙選)B\\圖片\\1\\重點強化專欄15.TIF" \* MERGEFORMATINET
1.一元強酸(HCl)與一元弱酸(CH3COOH)的比較
(1)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體積的鹽酸與醋酸溶液的比較
比較項目酸  c(H+) pH 中和堿的能力 與活潑金屬反應產生H2的量 開始與金屬反應的速率
鹽酸 大 小 相同 相同 大
醋酸溶液 小 大 小
(2)相同pH、相同體積的鹽酸與醋酸溶液的比較
比較項目酸  c(H+) c(酸) 中和堿的能力 與足量活潑金屬反應產生H2的量 開始與金屬反應的速率
鹽酸 相同 小 小 少 相同
醋酸溶液 大 大 多
2.一元強酸(HCl)與一元弱酸(CH3COOH)稀釋圖像比較
(1)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鹽酸、醋酸
加水稀釋相同的倍數,醋酸的pH大 加水稀釋到相同的pH,鹽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體積、相同pH的鹽酸、醋酸
加水稀釋相同的倍數,鹽酸的pH大 加水稀釋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應用1.室溫下,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鹽酸與醋酸溶液。
(1)分別加入足量且質量、顆粒大小均相同的鋅,在圖甲中畫出鹽酸和醋酸溶液中H2的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
(2)加水稀釋,在圖乙中畫出鹽酸和醋酸溶液pH隨V(水)變化曲線。
答案:
應用2.室溫下,相同體積、相同pH的鹽酸和醋酸溶液。
(1)分別加入足量且質量、顆粒大小均相同的鋅,在圖丙中畫出鹽酸和醋酸溶液中H2的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
(2)加水稀釋,在圖丁中畫出鹽酸和醋酸溶液pH隨V(水)變化曲線。
答案:
應用3.25 ℃,兩種一元堿MOH和ROH的溶液分別加水稀釋,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學生用書?第193頁
A.MOH是一種弱堿
B.在x點:c(M+)=c(R+)
C.稀釋前,c(MOH)=10c(ROH)
D.稀釋前,MOH溶液和ROH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前者是后者的10倍
B [由題圖可知,兩溶液分別稀釋100倍,MOH溶液的pH減小2,ROH溶液的pH減小1,則MOH是強堿,ROH是弱堿,A錯誤。x點兩溶液的pH相等,則兩溶液中c(H+)、c(OH-)分別相等;據電荷守恒可得:c(M+)+c(H+)=c(OH-)、c(R+)+c(H+)=c(OH-),從而推知x點時c(M+)=c(R+),B正確。MOH是強堿,起始溶液的pH=13,則有c(MOH)=0.1 mol·L-1;ROH是弱堿,部分電離,起始溶液的pH=12,則有c(ROH)>0.01 mol·L-1,從而可知稀釋前,c(MOH)<10c(ROH),C錯誤。稀釋前,MOH溶液的pH=13,則由水電離出的c(OH-)=1×10-13mol·L-1;ROH溶液的pH=12,則由水電離出的c(OH-)=1×10-12mol·L-1,故稀釋前MOH溶液和ROH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后者是前者的10倍,D錯誤。]
應用4.在一定溫度下,有a.鹽酸 b.硫酸 c.醋酸三種酸:
(1)當三種酸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時,c(H+)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用字母表示,下同)。
(2)同體積、同物質的量濃度的三種酸,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3)若三者c(H+)相同時,物質的量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4)當三者c(H+)相同且體積也相同時,分別放入足量的鋅,相同狀況下產生氣體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5)當三者c(H+)相同且體積相同時,同時加入形狀、密度、質量完全相同的鋅,若產生相同體積的H2(相同狀況),則開始時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為 ,反應所需時間的長短關系是 。
(6)將c(H+)相同的三種酸均加水稀釋至原來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解析: 解答本題要注意以下三點:(1)HCl、H2SO4都是強酸,但H2SO4是二元酸。
(2)CH3COOH是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電離。(3)醋酸溶液中存在CH3COOHCH3COO-+H+的電離平衡。
答案: (1)b>a>c (2)b>a=c (3)c>a>b(或c>a=2b) (4)c>a=b (5)a=b=c a=b>c (6)c>a=b
應用5.下列事實能說明HNO2是弱電解質的是(  )
①25 ℃時,NaNO2溶液的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導電性實驗,燈泡很暗
③HNO2溶液不與Na2SO4溶液反應
④25 ℃時,0.1 mol·L-1HNO2溶液的pH=2.1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C [25 ℃時,NaNO2溶液的pH大于7,說明NO發生了水解反應,則HNO2是弱電解質,①符合題意;用HNO2溶液做導電性實驗,燈泡很暗,說明溶液中離子濃度較小,但由于未與等濃度鹽酸等作比較,故不能判斷HNO2是否為弱電解質,②不符合題意;HNO2溶液不與Na2SO4溶液反應,只能說明HNO2的酸性比H2SO4弱,但不能說明HNO2一定是弱酸,即不能說明HNO2是弱電解質,③不符合題意;25 ℃時,0.1 mol·L-1HNO2溶液的pH=2.1,則溶液中c(H+)=10-2.1mol·L-1<0.1 mol·L-1,說明HNO2部分電離,則HNO2是弱電解質,④符合題意。]
判斷弱電解質的三個角度
角度一:弱電解質的定義,即弱電解質不能完全電離。
角度二:弱電解質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條件改變,平衡移動。
角度三:弱酸(堿)形成的鹽類能水解。  
真題演練 明確考向
1. (2022·湖北選擇考,12)根據酸堿質子理論,給出質子(H+)的物質是酸,給出質子的能力越強,酸性越強。已知:N2H+NH3===NH+N2H4,N2H4+CH3COOH===N2H+CH3COO-,下列酸性強弱順序正確的是(  )
A.N2H>N2H4>NH
B.N2H>CH3COOH>NH
C.NH3>N2H4>CH3COO-
D.CH3COOH>N2H>NH
D [根據復分解反應的規律,強酸能制得弱酸,根據酸堿質子理論,給出質子(H+)的物質是酸,則反應N2H4+CH3COOH===N2H+CH3COO-中,酸性:CH3COOH>N2H,反應N2H+NH3===NH+N2H4中,酸性:N2H>NH,故酸性:CH3COOH>N2H>NH。]
2. [2022·湖南選擇考,16(2)] 一種脫除和利用水煤氣中CO2方法的示意圖如下:
某溫度下,吸收塔中K2CO3溶液吸收一定量的CO2后,c(CO)∶c(HCO)=1∶2,則該溶液的pH= (該溫度下H2CO3的Kal=4.6×10-7,Ka2=5.0×10-11)。
解析:  某溫度下,吸收塔中K2CO3溶液吸收一定量的CO2后,c(CO)∶c(HCO)=1∶2,由Ka2= eq \f(c(CO)·c(H+),c(HCO)) 可知,c(H+)= eq \f(c(HCO),c(CO)) ×Ka2=2×5.0×10-11 mol·L-1=1.0×10-10 mol·L-1,則該溶液的pH=10。
答案: 10
課時精練(三十九)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
(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獨立形式分冊裝訂!)
1.已知:25 ℃時,Kw=1.0×10-14;35 ℃時,Kw=2.1×10-14。下列有關水的電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c(H+)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B.水的電離屬于吸熱過程
C.向蒸餾水中加入NaOH溶液,Kw增大
D.35 ℃時,水中c(H+)>c(OH-)
B [水的離子積Kw=c(H+)·c(OH-),升高溫度,Kw增大,說明升高溫度,水的電離程度增大,水電離產生的c(H+)、c(OH-)均增大,A錯誤,B正確;Kw僅與溫度有關,向蒸餾水中加入NaOH溶液,c(OH-)增大,由于溫度不變,則Kw不變,C錯誤;任何溫度下水都呈中性,則35 ℃時,水中c(H+)=c(OH-),D錯誤。]
2.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等物質的量的強酸、強堿反應得到的溶液
D.非電解質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B [pH=7的溶液不一定是在常溫下,故水的離子積不一定是Kw=1×10-14,如100 ℃時,水的離子積常數是10-12,pH=6時溶液呈中性,當pH=7時溶液呈堿性,A錯誤;氫離子濃度和氫氧根離子濃度的相對大小是判斷溶液酸堿性的依據,所以c(H+)=c(O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B正確;由等物質的量的強酸、強堿反應得到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等物質的量NaOH與H2SO4反應生成NaHSO4,溶液呈酸性,C錯誤;三氧化硫是非電解質,但它溶于水后生成硫酸,硫酸溶液呈酸性,D錯誤。]
3.常溫下,設1 L pH=6的AlCl3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H+的物質的量為n1 mol;1 L pH=6的鹽酸中由水電離出的H+的物質的量為n2 mol,則為(  )
A.0.01 B.1 C.10 D.100
D [AlCl3溶液中Al3+發生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AlCl3的水解促進了水的電離,由水電離產生的c(H+)=1×10-6mol·L-1,則有n1 mol=1×10-6mol·L-1×1 L=1×10-6mol。常溫下,pH=6的鹽酸中c(H+)=1×10-6mol·L-1,而HCl電離抑制水的電離,由水電離產生的c(H+)=1×10-8mol·L-1,則有n2 mol=1×10-8mol·L-1×1 L=1×10-8mol,故有==100。]
4.下列有關水電離情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25 ℃,pH=12的燒堿溶液與pH=12的純堿溶液,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B.其他條件不變,CH3COOH溶液在加水稀釋過程中,c(OH-)/c(H+)一定變小
C.其他條件不變,稀釋氫氧化鈉溶液,水的電離程度減小
D.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升高,水的電離程度增大,Kw增大
D [酸或堿抑制水的電離,強酸弱堿鹽、強堿弱酸鹽、弱酸弱堿鹽促進水的電離,NaOH是強堿,抑制水的電離,Na2CO3是強堿弱酸鹽,促進水的電離,所以pH相同的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不同,A項錯誤;CH3COOH為弱酸,其他條件不變,稀釋CH3COOH溶液,c(H+)減小,由Kw可知,c(OH-)增大,所以c(OH-)/c(H+)增大,B項錯誤;NaOH抑制水的電離,其他條件不變,稀釋氫氧化鈉溶液,其對水電離的抑制程度將降低,所以水的電離程度增大,C項錯誤;溫度升高,水的電離程度增大,c(OH-)和c(H+)增大,所以Kw增大,D項正確。]
5.某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Kw=1×10-12。該溫度下,將pH=4的H2SO4溶液與pH=9的NaOH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溫,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則稀硫酸與NaOH溶液的體積比為(  )
A.1∶10 B.9∶1 C.1∶9 D.99∶21
B [設稀硫酸的體積為a,NaOH溶液的體積為b,則10-3b-10-4a=10-5(a+b),a∶b=9∶1。]
6.在T ℃時,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c(OH-)=10-b mol/L,已知a+b=12。向該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鹽酸(T ℃),測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號 NaOH溶液的體積/mL 鹽酸的體積/mL 溶液的pH
① 20.00 0.00 8
② 20.00 20.00 6
假設溶液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則c為(  )
A.3 B.4 C.5 D.6
B [據題意可知在該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是1×10-12,而不是1×10-14,通過①可知,此NaOH溶液中c(OH-)=1×10-4 mol/L。由②可知,加入20.00 mL鹽酸后溶液的pH=6,此時恰好完全中和,則c(H+)==1×10-4 mol/L,則c=4。]
7.已知:pH=-lg c(H+),pOH=-lg c(OH-)。常溫下,向某濃度的鹽酸中滴加NaOH溶液,所得溶液pOH和pH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鹽酸與NaOH溶液的濃度相等
B.B點和D點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C.將滴加NaOH溶液改為滴加氨水,該圖曲線不變
D.升高溫度,滴定過程中pOH+pH>14
B [由題圖可知,未滴加NaOH溶液時鹽酸的pH=0,則c(H+)=1 mol·L-1,即c(HCl)=1 mol·L-1,最終pH=14,則c(OH-)=1 mol·L-1,由于最終所得溶液是NaCl和NaOH的混合溶液,相當于對原NaOH溶液進行稀釋,故c(NaOH)>1 mol·L-1,A項錯誤;B點、D點水的電離均受到抑制,且由水電離出的c(H+)=c(OH-)=10-10 mol·L-1,B項正確;若將滴加NaOH溶液改為滴加氨水,由于NH3·H2O為弱堿,而飽和氨水的pH約為12,故最終所得溶液pH不可能為14,C項錯誤;升高溫度,水的離子積Kw增大,即c(H+)·c(OH-)>10-14,pH=-lg c(H+),pOH=-lg c(OH-),故pOH+pH<14,D項錯誤。]
8.若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義為AG=lg 。室溫下實驗室中用0.01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定20.00 mL 0.01 mol·L-1醋酸,滴定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室溫下,醋酸的電離常數約為10-5
B.A點時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為20.00 mL
C.若B點為40 mL,所得溶液中:c(Na+)=c(CH3COO-)+c(CH3COOH)
D.從A到B,水的電離程度逐漸變大
A [A項,室溫下,醋酸的AG=lg=7,即=107,而Kw=c(H+)·c(OH-)=10-14,兩式聯立解得c(H+)=10-3.5,而醋酸溶液中,c(CH3COO-)≈c(H+),故Ka==10-5,故A正確;B項,A點的AG=0,即=1,c(H+)=c(OH-),溶液顯中性,而當加入NaOH溶液20 mL時,恰好中和,得CH3COONa溶液,溶液顯堿性,故B錯誤;C項,當B點加入40 mL NaOH溶液時,所得為等濃度的CH3COONa和NaOH混合溶液,加入酸的物質的量是堿物質的量的一半,根據元素質量守恒得c(Na+)=2c(CH3COO-)+2c(CH3COOH),故C錯誤;D項,A點溶質為CH3COONa和CH3COOH,B點溶質為CH3COONa和NaOH,NaOH與醋酸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前,水的電離度增大,恰好中和后,水的電離度逐漸減小,所以從A到B,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故D錯誤。]
9.在常溫下,有關下列4種溶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編號 ① ② ③ ④
溶液 氨水 氫氧化鈉溶液 醋酸 鹽酸
pH 11 11 3 3
A.將溶液①、④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關系:c(NH)>c(Cl-)>c(OH-)>c(H+)
B.分別加水稀釋10倍,四種溶液的pH:①>②>④>③
C.在溶液①、②中分別加入適量的氯化銨晶體后,兩種溶液的pH均增大
D.將a L溶液④與b L溶液②混合后,若所得溶液的pH=4,則a∶b=11∶9
C [A.常溫下,pH為11的氨水中氫氧根離子濃度與pH為3的鹽酸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相等,由于氨水中存在電離平衡,氨水的濃度大于鹽酸的濃度,氨水和鹽酸等體積混合時,氨水過量得到氨水和氯化銨的混合溶液,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關系為c(NH)>c(Cl-)>c(OH-)>c(H+),故A正確;B.弱堿和弱酸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pH相等的強堿和弱堿稀釋相同倍數時,弱堿溶液的pH變化小,同理弱酸的pH變化小,則pH為11的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稀釋相同倍數后,氨水的pH大于氫氧化鈉溶液,pH為3的醋酸和鹽酸溶液稀釋相同倍數后,醋酸的pH小于鹽酸,所以稀釋相同倍數后四種溶液pH的大小順序為①>②>④>③,故B正確;C.氨水中存在電離平衡,加入氯化銨固體后,溶液中銨根離子濃度增大,電離平衡向左移動,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pH減小,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銨固體后,銨根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一水合氨,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pH減小,故C錯誤;D.由a L pH=3鹽酸與b L pH=11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溶液pH=4可得=10-4 mol/L,解得a∶b=11∶9,故D錯誤。]
10.常溫下,向20 mL 0.1 mol·L-1氨水溶液中滴加鹽酸,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水(H+)隨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d兩點為恰好完全反應點
B.c點溶液中,c(NH)=c(Cl-)
C.a、b之間的任意一點:c(Cl-)>c(NH),c(H+)>c(OH-)
D.常溫下,0.1 mol·L-1氨水的電離常數K約為1×10-5
D [向氨水中逐滴加入鹽酸,水的電離程度由小逐漸變大,后又逐漸減小;b點表示過量氨水的電離與NH的水解程度相互“抵消”;隨著NH的水解占優勢,c點NH的水解程度達到最大,也是恰好反應點;再繼續加入鹽酸,鹽酸過量抑制水的電離。根據以上分析可知,b點氨水過量,d點鹽酸過量,A項錯誤。c點溶質是NH4Cl,因NH水解,故c(NH)<c(Cl-),B項錯誤;a、b之間氨水電離占優勢,c(Cl-)<c(NH),c(H+)<c(OH-),C項錯誤;a點,溶液中c(NH)≈c(OH-),c(NH3·H2O)=0.1 mol·L-1-0.001 mol·L-1≈0.1 mol·L-1,則氨水的電離常數K= eq \f(c(NH)·c(OH-),c(NH3·H2O)) = mol·L-1=10-5 mol·L-1,D項正確。]
11. 保持25 ℃溫度不變,分別稀釋pH=11的Ba(OH)2溶液和氨水,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
Kb(NH3·H2O)=1.8×10-5 mol·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曲線Ⅰ代表Ba(OH)2的稀釋曲線
B.保持25 ℃不變,取A、B兩點對應的溶液等體積混合后,pH=9
C.由水電離產生的c(H+): A點=B點
D.曲線Ⅰ上任意點對應的溶液中, eq \f(c(H+)·c(NH)+c2(NH),c(NH3·H2O)) =1.8×10-5 mol·L-1
A [A.Ba(OH)2溶液為強堿,氨水為弱堿,則稀釋相同的倍數,強堿的pH變化較大,弱堿的pH變化小,則曲線Ⅰ為氨水,曲線Ⅱ為Ba(OH)2,A項錯誤;B.溫度不變,由題圖可知A點和B點溶液的pH均為9,則兩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的pH不變,B項正確;C.溫度相同時,A、B兩點的pH相同均為9,則由水電離產生的c(H+): A點=B點,C項錯誤;D.曲線Ⅰ為氨水,其電離方程式為NH3·H2ONH+OH-,水的電離方程式為H2OH++OH-,溶液中電荷守恒可得c(NH)+c(H+)=c(OH-),Kb(NH3·H2O)= eq \f(c(NH)·c(OH-),c(NH3·H2O)) = eq \f(c(NH)·[c(NH)+c(H+)],c(NH3·H2O))
= eq \f(c2(NH)+c(NH)·c(H+),c(NH3·H2O)) =1.8×10-5,D項正確。]
12.已知水的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五點Kw間的關系為 。
(2)從A點到D點,可采取的措施為 。
a.升溫 b.加入少量的鹽酸 c.加入少量的NH4Cl固體
(3)若D點表示NH4Cl溶液,則由水電離產生的c(H+)為 ;100 ℃時,若鹽酸中c(H+)=5×10-4 mol·L-1,則由水電離產生的c(H+)為 。
解析: (1)水的離子積常數Kw僅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Kw越大,故圖中五點的Kw間的關系式為B>C>A=D=E。(2)A點與D點的溫度相同,但D點的溶液中c(H+)>c(OH-),溶液顯酸性,故從A點到D點可采取的措施是向水中加入少量酸或水解顯酸性的鹽。(3)NH4Cl溶液中存在NH+H2ONH3·H2O+H+,溶液中的H+就是由水電離出的H+;鹽酸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H+)與溶液中的c(OH-)相同,100 ℃時,鹽酸中c(OH-)= mol·L-1=2×10-9 mol·L-1。
答案: (1)B>C>A=D=E (2)bc 
(3)10-6 mol·L-1 2×10-9 mol·L-1
13.如表是不同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
溫度/℃ 25 t1 t2
水的離子積常數 1×10-14 Kw 1×10-12
試回答以下問題:
(1)若25 ℃”“<”或“=”),判斷的理由是 。
(2)25 ℃下,將pH=13的氫氧化鈉溶液V1 L與pH=1的稀鹽酸V2 L混合[設混合后溶液的體積為(V1+V2)L],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則V1∶V2= 。
(3)將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醋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堿性”),溶液中c(Na+) c(CH3COO-)(填“>”“<”或“=”)。
(4)25 ℃時,pH=3的醋酸和pH=11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堿性”),溶液中c(Na+) c(CH3COO-)(填“>”“<”或“=”)。
解析: (1)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升高溫度,能促進水的電離,使Kw增大,故Kw>1×10-14。
(2)混合溶液的pH=2,說明酸過量,且混合溶液中c(H+)=0.01 mol·L-1。pH=13的氫氧化鈉溶液中c(OH-)=0.1 mol·L-1,pH=1的稀鹽酸中c(H+)=0.1 mol·L-1,則混合溶液中c(H+)= mol·L-1=0.01 mol·L-1,解得:V1∶V2=9∶11。
(3)將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醋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生成醋酸鈉和水,由于醋酸鈉是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堿性,即c(OH-)>c(H+),根據電荷守恒:c(Na+)+c(H+)=c(CH3COO-)+c(OH-),故c(Na+)>c(CH3COO-)。
(4)pH=3的醋酸和pH=11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由于醋酸是弱酸,在反應過程中會繼續電離出H+,故溶液呈酸性,即c(H+)>c(OH-),根據電荷守恒:c(Na+)+c(H+)=c(CH3COO-)+c(OH-),故c(Na+)答案: (1)> 因為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溫度升高,水的電離程度增大,水的離子積常數也增大 (2)9∶11 (3)堿性 > (4)酸性 <
14.(1)體積相同,濃度均為0.2 mol·L-1的鹽酸和CH3CO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10倍,溶液的pH分別變成m和n,則m與n的關系為 。
(2)體積相同,濃度均為0.2 mol·L-1的鹽酸和CH3CO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m倍、n倍,溶液的pH都變成3,則m與n的關系為 。
(3)體積相同,pH均等于1的鹽酸和CH3CO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m倍、n倍,溶液的pH都變成3,則m與n的關系為 。
(4)體積相同,pH均等于13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m倍、n倍,溶液的pH都變成9,則m與n的關系為 。
解析: (1)HCl是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醋酸是弱電解質,部分電離,加水稀釋促進醋酸電離,但是醋酸不能完全電離,所以體積相同,濃度均為0.2 mol·L-1的鹽酸和CH3CO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10倍,溶液c(H+):鹽酸>醋酸,二者溶液的pH分別變成m和n,則m<n;
(2)濃度相同的鹽酸和醋酸溶液中c(H+):鹽酸>醋酸,加水稀釋促進醋酸電離,體積相同,濃度均為0.2 mol·L-1的鹽酸和CH3COOH溶液,如果稀釋相同的倍數,則稀釋后溶液中c(H+):鹽酸>醋酸,稀釋后溶液的pH:鹽酸<醋酸,要使稀釋后溶液的pH相等,則稀釋后溶液中c(H+)相等,則稀釋倍數:鹽酸>醋酸,即m>n;
(3)pH相同的鹽酸和醋酸,濃度:鹽酸<醋酸,加水稀釋促進醋酸電離,體積相同,pH均等于1的鹽酸和CH3COOH溶液,如果稀釋相同的倍數,稀釋后溶液中c(H+):鹽酸<醋酸,溶液的pH:鹽酸>醋酸,所以要使稀釋后pH相等,則稀釋倍數:鹽酸<醋酸:即m<n;
(4)pH=13的氨水和NaOH溶液,濃度:氨水>NaOH,加水稀釋促進氨水電離,體積相同,pH均等于13的氨水和NaOH溶液,如果稀釋相同的倍數,則稀釋后c(OH-):氨水>NaOH,溶液的pH:氨水>NaOH,要使稀釋后pH相等,則稀釋倍數:氨水>NaOH,所以m>n。
答案: (1)mn (3)mn
學生用書?第19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山县| 吉水县| 西林县| 韶关市| 洛扎县| 梅州市| 莱阳市| 安义县| 云南省| 阳曲县| 贵阳市| 康保县| 永城市| 碌曲县| 和顺县| 徐汇区| 泰和县| 嘉定区| 沂水县| 新野县| 丽水市| 鹰潭市| 土默特左旗| 华宁县| 靖远县| 清苑县| 天水市| 桃源县| 彰武县| 都匀市| 光泽县| 南木林县| 南充市| 芮城县| 瑞金市| 新蔡县| 宝丰县| 盱眙县| 巨鹿县| 海南省|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