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級上·4.4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qū)2.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過程與方法:1.通過世界氣候分布圖分析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qū)2.掌握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通過課堂活動練習去鞏固知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氣候認識氣候對人類生活、活動的影響。認識現實生活當中氣候惡化對整個世界的影響,控制全球氣溫變暖,從每個人做起,保護地球共同的“家園”。【教學重點】1.認識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地區(qū)的規(guī)律。2.掌握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教學難點】分析各類氣候分布的規(guī)律;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對氣候的影響的主要原因。【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根據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生的抽象性思維還比較薄弱,也有些懶動腦思考問題。對于地理有些抽象性的學科,需要多通過圖去觀察,多列舉事例去分拆;讓學生掌握好知識,并且學會運用。【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通過讀圖找出主要分布在熱帶、溫帶和寒帶的氣候類型、掌握各類氣候分布的規(guī)律;掌握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根據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去分析某地區(qū)的氣溫與降水的特點。通過學習氣候認識大自然的氣候規(guī)律是不可逆的,氣候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活動。人類要保護好氣候,控制氣候的惡化才能與大自然和諧共存。【教學過程】導入:一、 多媒體導入課件任何一個地區(qū),天氣是經常變化的,那么氣候呢?(如圖)從圖中談論可以看出,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屏幕展示:播放視頻《世界各地景觀差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你在視頻中觀看到了哪些不同的景觀?2.請思考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這些景觀的差異?導入圖:圖A與圖B為同緯度溫帶地區(qū),A位于大陸西岸,B位于大陸東岸,分析兩地氣候差異。二、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多媒體導入不同氣候類型的自然景觀,觀看不同氣候植被的生長情況。再導入世界氣候分布圖,由圖分析氣候分布特征與規(guī)律。三、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1)緯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陽光熱多、少不同,氣溫高低也不同。(2)距離海洋遠近不同降水多少也不同。(3)地勢高低不同,氣溫的高低和降水的多少也不同。四、氣候與人類活動:氣候影響人類活動農業(yè)生產。氣候發(fā)生異常變化,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人類活動也會對氣候產生影響,表現在那方面: 通過課本P68閱讀材料,認識現在全球性氣候變暖帶來的危害。教師活動:1. 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穩(wěn)定性。展示中國各地景觀圖,總結不同地區(qū)的氣溫和降水不同,導致氣候不同。世界上有的地區(qū)終年炎熱多雨;有的地區(qū)長冬無夏,終年寒冷;有的地區(qū)干旱少雨;有的地區(qū)冬季寒冷,降水稀少,夏季炎熱,雨水集中。2.繼續(xù)展示各地的景觀差異圖,引導學生總結。點撥:氣候有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3.展示氣溫和降水的表現形式:圖片圖片4. 學會分析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圖片(1)讀氣溫曲線圖,分析一地的冷熱狀況。(2)讀降水量柱狀圖,分析一地的干濕狀況。總結:綜合該地冷熱和干濕的狀況,歸納該地氣候特征: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5.出示兩幅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圖片圖片6.技巧點撥:氣候的描述方法圖片1. 太陽輻射熱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異也影響著氣溫的分布和變化,世界氣候的分布與溫度帶有很大的聯系。2.引導學生說一說: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圖片3.探究世界氣候類型:找一找:閱讀地圖說出世界氣候的類型。利用世界氣候類型圖。圖片追問:從海陸位置來看,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qū)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有哪些?圖片學生活動:1.利用圖中信息,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歷,初步認識氣候導致的景觀差異2.展示交流:描述氣溫:寒冷、涼爽、不冷、高溫 、 炎熱;描述降水:降水、多雨、干燥、潮濕、積雪3.看圖進一步了解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的表示方式4.讀圖分析:(1)該地最冷的月份(1月) 平均氣溫在10℃以上,最熱的月份(7 月) 平均氣溫在23℃以上。由此得出:該地冬季溫和,夏季炎熱。(2)該地降水量12、1、2 月在100mm 以上, 6、7、8 月在30mm 以下。由此得出:該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5.對比分析:小組互動:探討冷熱狀況、干濕狀況、氣候特征等,并作記錄6.對比記憶——氣候描述的小技巧1.溫故知新——復習溫度帶的劃分:圖片2.結合氣候圖進一步劃分溫度帶。3.互動交流,找一找,說一說:展示交流,老師補充后能及時記錄,落實記憶4.讀一讀,說一說抓住的關鍵點:柯本以植被分布為基礎,以氣溫和降水量為指標,將全球氣候分為5個主要氣候帶,各氣候帶又劃分為不同的氣候類型。柯本的氣候分類法,成為以后許多氣候分類的基礎,在各國廣泛使用。我們所學習的氣候類型,就是以柯本氣候分類法為基礎,并考慮適當成因劃分出來的。5.讀圖分析——交流互動:(1)探究熱帶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小組合作完成四種氣候的特征描述: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2)合作分析,記錄整理:亞熱帶氣候主要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3)合作分析溫帶氣候分布并總結氣候特征。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氣候干燥;(4)讀圖分析:高緯度,極圈以內;亞洲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南極洲特征:終年嚴寒, 降水較少。設計意圖:通過利用相關技術工具以及對資料的整理總結,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較好的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同時能夠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綜合思維能力,開展頭腦風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思維, 激發(fā)學生動腦思考問題,學會看圖讀圖。讓學生掌握世界氣候類型以及氣候分布的地區(qū), 學生要懂得從書本中去尋找答案依據。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回歸現實,回扣主題。【評價教學評價設計】(創(chuàng)建量規(guī),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這一節(jié)課的主要是學習“世界的氣候”。通過氣候的分布,認識在地球上某個類同緯度的,不同海陸位置、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qū),氣溫和降水多少有不同;也就是說氣候的分布基本是由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來決定的。在與學生進入分析的時候,要導入一些同緯度不同海陸位置、或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緯度,同一地形區(qū);同是海陸位置不同緯度地區(qū)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作出分析。這樣讓學生去領略不同地區(qū)的氣溫和降水不同,在某些類同的地區(qū)氣候多少都會有些類同。在列舉圖和分析過程當中可能學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為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還很有限。再一個原因是可能設計的課件不夠明了,不能很醒目地體現出什么。總之就是讓學生能夠懂得看圖,分析氣候特征、掌握氣候分布范圍各氣候分布規(guī)律;認識氣候對人類生活、活動的影響,提倡人類要保護好氣候環(huán)境。【板書設計】一、氣候的地區(qū)差異:表現在氣溫和降水的差異,由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總結歸納氣候特征。二、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1、歸納熱帶、溫帶、寒帶各有多少種氣候類型。2、找出各類氣候大體分布在那些位置。3、掌握氣候分布的規(guī)律發(fā),對照課本圖3.28完成P65活動練習。三、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1、緯度位置 2、海陸位置 3、地形(活動P66插入中國地圖一一分析)四、氣候與人類活動:列舉事例進行說明,學生發(fā)表氣候對生活影響的事例。圖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