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等專業學校2023-2024-1教案編號:備課組別 政治組 課程名稱 哲學與人生 所在 年級 主備 教師授課教師 授課系部 授課班級 授課 日期課題 在實踐中提高認識能力(第一課時)教學 目標 1.了解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理解明辨是非對提高人生發展能力的作用。2.是非分明,明確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3.學會分析判斷現實生活中的是與非,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重點 掌握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方法。難點 現象表現本質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教法 講述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教學設備 多媒體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內容及組織過程 個案補充教 學 內 容 一、漫畫導入新課 危險的嗜好 思考:這幅漫畫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這幅漫畫比喻我們做事情不能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現象,更重要的是看到事物內在的本質。只有在復雜事物中把握本質,才能提高人生發展能力,把握人生。 二、新課講授 (一)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對立統一的辯教 學 內 容 證關系。 (一)現象和本質的關系 1.現象和本質是對立的 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是事物個別多變的東西,可以由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本質則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東西,是事物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 展示漫畫:“我看到了蘋果落地,怎么沒看到萬有引力? 什么是現象?什么是本質? “蘋果落地”是現象,可以通過我們的眼睛觀察到。“萬有引力”是本質,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 2.現象和本質是統一的 兩者緊密相聯,任何現象都是本質的表現,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 現象盡管多種多樣、紛繁復雜,但都是由本質決定的,都是本質的外部表現。 “萬有引力”定律,具表現為“蘋果落地”,“水往低處流”,也表現為“神舟系列飛船升空”“抽水上灌”等形式。 3.現象和本質關系原理的指導意義 (1)現象和本質的對立,說明了科學研究的必要性 (2)現象和本質的統一,說明了科學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事物的現象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3)現象表現本質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 現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從正面直接表現本質的現象。假象是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的現象。它們都是對事物本質的表現,都是客觀的。不能把真象當做正確的來認識,也不能把假象當做錯誤的來認識。教 學 內 容 教 學 內 容 4.海市蜃樓現象圖片及原因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總結:只有認識現象,看到了現象本質的辯證關系,才能為我們探索事物的本質,進行科學研究提供必要性,也同時提供了可能性。 (二)要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在認識事物本質的過程中提高人生發展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同樣的問題,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現象卻不會把握其實質。而人的認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們能否科學地認識事物、正確地解決問題。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呢? 《兩小兒辯日》其中一個小孩先說道:“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我們近一些,中午時離我們遠些。”另一個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遠些,中午時才近些。”先說的那個小孩反駁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蓋,到了中午,就只有盤子那么大了。這不是遠的東西看起來小,而近的東西看起來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說:“太陽剛升起來時涼颼颼的,到了中午,卻像是火球一樣使人熱烘烘的。這不正是遠的物體感到涼,而近的物體使人覺得熱的道理嗎?” 分析思考: 究竟什么時候太陽離我們近一些?是不是僅憑我們的眼睛去觀察就能得出結論呢? 1.要深入實際,反復實踐,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種現象。現象是入門的先導,認識事物只能從認識它的現象開始。要做到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就必須全面地占有豐富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綜合事物的各種現象,不能道聽途說,不能僅僅看到一些局部的、個別的現象,就輕率地對事物的本質下結論,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2.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對大量的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課堂小結 要掌握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方法,必須要掌握豐富的、合乎實際的現象,并對這些現象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板 書 設 計教后札記中等專業學校2023-2024-1教案編號:備課組別 政治組 課程名稱 哲學與人生 所在 年級 主備 教師授課教師 授課系部 授課班級 授課 日期課題 在實踐中提高認識能力(第二課時)教學 目標 1.了解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理解明辨是非對提高人生發展能力的作用。2.是非分明,明確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3.學會分析判斷現實生活中的是與非,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4.識別假象,把握本質,明辨是非重點 掌握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方法。難點 現象表現本質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教法 講述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教學設備 多媒體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內容及組織過程 個案補充教 學 內 容 復習導入 回顧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要掌握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方法,必須要掌握豐富的、合乎實際的現象,并對這些現象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 二、新課講授 (一)明辨是非,追求真理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是非混雜、魚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把握現象和本質的關系,就是要明辨是非。教 學 內 容 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誘惑。 你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誘惑?我們應如何自覺抵制這些不良誘惑? ◆認清不良誘惑的危害 (1)損害人的身體,毒害人的心靈,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使人不思進取,放棄美好追求,影響個人進步和發展。 (3)使人無視法律的尊嚴,損害他人和社會,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 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技巧 (1)避開誘因。把引起誘因的實物收藏起來,避開誘因;多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流,主動地避開誘因。 (2)學會拒絕。婉言謝絕來自朋友的邀請,提高自制力。 (3)聯想后果。遭遇不良誘惑時,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誘惑可能帶來的惡果,以提醒自己遠離不良誘惑。 (4)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一個人有了良好的興趣愛好,才不會覺得空虛、無聊,才會脫離低級趣味,遠離不良誘惑。 (5)請人監督。請同學、朋友、老師和家長等監督自己的行為。在他們的不斷鼓勵、鞭策下,戰勝不良誘惑。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條件。只有明辨是非,區分善惡,辨析真假,才能決定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才能抵制誘惑,揚善抑惡,做一個正直善良、遵紀守法的人。 名言賞析: 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教 學 內 容 教 學 內 容 看作入門的向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 ——毛澤東 分析說明: 1、毛澤東的這句話包含有什么樣的哲學道理? 2.必須學會正確地區分真象和假象,不為假象所迷惑 假象是現象的一種,也是本質的表現,但它卻是對本質的歪曲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識別假象,提高透過假象認識。 歸納總結: 把握事物本質,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質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把握事物本質,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二)在追求真理中提升人生境界 閱讀與思考 1920年年初,在浙江義鳥的一個小山村,陳望道在家里專心致志地翻譯《共產黨宣言》。為了翻譯好這本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陳望道夜以繼日地鉆研,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力求貼切、精準、生動。一天,陳望道的母親特意包了粽子,并叮囑他吃粽子時記得蘸紅糖水。過了一會兒,母親在門外 問:“粽子吃了嗎?”他答道:“吃了吃了,甜極了。”母親進門一看,只見他正埋頭寫書,嘴上全是墨汁。原來,陳望道過于聚精會神,竟錯把墨汁當作紅糖水,吃完也渾然不覺。 經過兩個多月的嘔心瀝血,《共產黨宣言》中文譯稿終于完成。這就是有名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為什么說“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繆誤? 真理是符合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謬誤是背離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歪曲反映。 如何在追求真理中提升人生境界? 堅持和發展真理,必須同謬誤作斗爭。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候,追求真理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失去生命。我們要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發展真理,做真理的追求者、捍衛者、踐行者。 真理指引人類社會前行,照亮人生發展道路。我們要在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中,不斷完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三、課堂小結 在這一課里,我們學習了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質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同時在追求真理中提升人生境界。板 書 設 計教后札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