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小學勞動四年級上冊每課教學反思項目一 甜美生活勞動創——水果拼盤我來做任務一 水果的挑選任務二 水果拼盤的設計任務三 水果拼盤的制作項目二 傳統工藝共傳承——巧手編織中國結任務一 小網兜 我來編任務二 平結手鏈創意多任務三 吉祥結 傳祝福項目三 工具使用有規范——我是小金工任務一 金屬絲便簽夾任務二 迷你盆景小花架任務三 金屬絲小創意項目四 注重細節好習慣——校園標識牌我設計任務一 標識牌大揭秘任務二 校園標識牌的調查與設計任務三 校園標識牌的制作項目一 甜美生活勞動創——水果拼盤我來做任務一 水果的挑選本次教案設計了多種教學方法,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觀察和分析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操作和小組分享,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及時提供反饋和指導,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分享他們在家庭中挑選水果的經驗,進一步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任務二 水果拼盤的設計本堂綜合實踐課旨在通過制作水果拼盤,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審美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合作學習和創作學習的活動樂趣。本來想讓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自主參加到綜合實踐活動來,雖然整節課下來,實驗組學生的興趣、熱情還算高漲。這或許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追尋的開放課堂理想的境界吧。但還是由于個人備課等預設不充分,出現一些需要改進之處:首先,備課預設不充分。由于道具的局限,全班只選擇了四個實驗小組進行操作,后面的幾排同學就活生生的成為大眾評委,在感官和行動上都無法很好地參與到課堂,說是評委,最后卻也忽略掉他們的評價。教學過程應該是互動的,對于學生,需要有更多的對話、合作與交流,這樣學生主體性才能有所體現,個性化才能得到發展,創造性才能得到解放。本次活動中,應該是學生興致勃勃地介紹,其他學生七嘴八舌地評價。這樣一來,生生之間的對話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其次,評價語匱乏。對于學生的回答或者創意不能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無法抓住瞬間機遇,充分發揮教育機智來栽培它。最后,對于課堂和課程整體的把握,都無法做到游刃有余。需要學習和提高的還有太多太多。任務三 水果拼盤的制作結合"多彩的秋天"主題活動,我們今天開展了《水果拼盤》的教學,旨在讓孩子利用秋天里的水果,展開豐富想象,進行藝術創造活動。事實證明,這是一次多么有意義的活動。曾擔心學生會迫不及待地享受美食,而失去對創作的.興趣,結果卻是學生一個個陶醉在自我創作的氛圍中,久久不愿離開。再美味的水果也抵擋不了創作的興趣,一件件生動形象、造型獨特、充滿童趣的"水果拼盤"在小朋友的手中誕生了!總結此次活動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我覺得是對創作材料的合理運用:首先,水果是學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吃的東西。對于水果學生有足夠的認知度與親切感,愿意去擺弄它們,去進行藝術創作。這也就符合《綱要》中所提到的"我們的教學內容應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其次,各種水果不同的外形特征,再加上老師對水果的特殊處理,都為學生進行有效地藝術創作提供了平臺。如我們提供給孩子的蘋果有整個的、半個的、四分之一個的;黃瓜有的切成長條的,有的是圓形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水果的各種形狀,從而豐富了作品的造型。再者,水果的顏色艷麗,有紅的、黃的、紫的、綠的、橘黃色的,各種顏色搭配在一起,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動。還有,小道具牙簽、小叉的巧妙銜接,使學生的作品由平面走向立體,為作品錦上添花。這真是一次奇妙的藝術創作過程!每個孩子都用他們神奇的雙手創造出了一件件獨一無二的作品。讓我們為我們的孩子喝彩,為他們的聰明才智鼓掌,因為他們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是最棒的!項目二 傳統工藝共傳承——巧手編織中國結任務一 小網兜 我來編《小網兜 我來編》這一課旨在讓學生通過了解編織;制作繩編網兜;欣賞優秀、創意編織作品,加深對中華傳統手工藝的了解,體會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一個繩編作品的實踐探究和技巧學習,認識繩編的用途,掌握繩編的基本技能,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動腦創新能力。四年級學生,通過一直以來的美術課、傳統文化課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經歷等,對于繩編已經初步有所感知。但是這個感知很朦朧,主要涉及的是:感覺繩編很漂亮;就在身邊,但又不是特別留意去研究和發現。另外,學生對于打平結等打繩結的方法,有一定經驗,也能基本獨立的看明白網兜的制作方法。當要深究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還需要借助教師的指導,尤其網眼大小確定、均勻的呈現等等。我們要幫助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和協助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他們的能力真正得以發展。任務二 平結手鏈創意多本班學生為四年級學生,他們對勞動課的興趣較高,喜歡動手制作各種物品。大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但在細節處理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有待培養。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旨在通過制作手鏈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學生學習了基礎的平結編制方法后,便依據小組的設計方案展開個性制作。有的小組嘗試將平結連續編結,利用多股繩線的穿插變化,產生了網狀的立體效果;有的小組則嘗試先編一個基本的平結,在編第二個平結時將結的左右兩端輕輕拉出形成變化,以此類推;還有的小組嘗試通過串珠的裝飾和線繩顏色的搭配,將手鏈編織得更有創意。學生一邊編繩一邊對照著設計在不斷修改和完善,最終呈現出來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錢學森說過: "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的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作臺階,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確結果的高座。"因此錯誤對學生的認識發展具有"臺階"的作用,而教師是指引學生邁上"臺階"的引路人,讓錯誤在藝術的處理中彰顯價值,更體現了生本課堂的核心價值觀。任務三 吉祥結 傳祝福四年級的學生在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安全意識方面都有了較好的發展,所以本課教學重在教會學生吉祥結的編織方法,在掌握技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多糖吉祥結的編結方法。在教會學生吉祥結制作技術的同時,使學生了解與中國結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民族傳統工藝的內涵,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老師從問題驅動入手,設計吉祥結掛飾;觀察感知編織方法,學生嘗試編織;教師示范,微課教學,完成編織。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分任務、定標準、共考核,陳老師更注重做好引導,運用評價量表帶動學生有效勞動,學會編吉祥結,體驗勞動成功的喜悅,提升勞動品質;設計吉祥結掛飾,結合自己所帶飾品創作吉祥結掛件,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項目三 工具使用有規范——我是小金工任務一 金屬絲便簽夾本次教學通過針對五年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大綱和任務,制定了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教學計劃,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熱情,通過實踐,他們不僅掌握了金屬絲的加工技能,而且還培養了動手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任務二 迷你盆景小花架本節課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了解盆栽的基本概念和種植技巧,掌握制作迷你盆栽小花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同時提高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安全問題需要引起重視,需要在教學中加強安全教育。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植物對人類的重要性,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可以在教學中加入相關的知識點和案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總的來說,本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完善和提高。任務三 金屬絲小創意一、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學生掌握了金屬絲簡單加工方法后,教師確定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去設計一幅平面金屬絲成型畫,這樣充分給學生以自由的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讓他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創造出生活的藝術品。這時,學生們的熱情像旺盛的火焰燃燒起來,很快便創造出一幅幅造型別致、精美、漂亮的金屬絲平面畫,從而使他們進一步的實踐與倉新。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習,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發展,是這節課的突出特點。通過學生在課堂教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生了轉變,由被動接受到探究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二、問題的出現:金屬絲是一種常見的便于彎曲成型的金屬材料,但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從沒有出現過,在教材中詳細分解作品的制作方法只有立體的作品"三輪車"。如果教師按照課本的內容直接講解三輪車的制作過程,那就明顯存在問題:1)制作難度很大,并且在40分鐘內它們也無法完成這件作品,這對剛開始接觸金屬絲制作工藝的學生來講,上手的空間較小,不易成功,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繼而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2)學生只能機械的跟著教師步驟走,他們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技能,沒有了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項目四 注重細節好習慣——校園標識牌我設計任務一 標識牌大揭秘本節課的實踐活動設計得比較生動有趣,讓學生在制作要素標識牌和模擬安全提示標識牌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標識牌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師也應注意,本節課的講解要準確、簡明,讓學生能夠簡單易懂地掌握標識牌的相關知識。同時,教師還應注意通過實踐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安全意識,使學生能夠在安全和文明的基礎上與周圍的環境互動。任務二 校園標識牌的調查與設計1.教師在學生合作交流中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善于發現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產生的問題,及時進行了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注重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放在指導學生的能力提高上,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引導創編,鼓勵積極參與,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尊重信任他們,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2.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出解決實際存在問題的有效方法,為學校設計校園提示語,進入創作校園提示語的創新性實踐活動的環節,最后通過展示評價,為學生改進、完善其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學生評價提示牌時,老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及時地積極參與評價,可以說設計的優點,也可以說改進意見,最后老師再做出總結性評價;在評價學生作品時,針對學生評價的盲點進行點評,給予學生在接下來的評價方向,使學生的評價不僅限于提示語的構圖及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等細節上,而是向更深層次的內涵邁進,即該提示語包含什么深刻意義。這樣課堂氣氛更活躍,教學效果更好!任務三 校園標識牌的制作環境教育、文明教育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為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設計了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本課時首先讓學生課前進行調查,讓學生從提示牌的位置、作用等方面有一個具體的全面的認識;然后學習制作提示牌的方法并且制作提示牌,并且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提示牌。在制作及介紹這一環節,由于我的疏忽及指導不到位,導致了垃圾落地而學生并沒有主動撿起的現象,介紹提示牌時學生“青青草坪,繞道而行”,“停止您解說的不夠具體。"遵守游戲規則,享受運動樂趣",“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的一小步,校園文明一大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輕地來",……當一塊塊圖文并茂、制作精美的校園溫馨提示語標牌,被布置在操場上、花壇里、草坪上,給校園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這些溫馨提示語不僅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養,達到了德育與藝術創作的和諧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