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教學設計【課程標準(2022年版)】借助地圖和相關資料,舉例描述中國農業、工業等生產活動的分布,并用實例說明科學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和資料,歸納我國農業分布的特點。2.結合實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3.運用資料,理解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4.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教學重難點】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模擬法【教學過程】一、導入【展示古詩《憫農》】(同學們都學過《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日三餐再平常不過了,但我們卻很少想起糧食的來之不易。你對盤中餐究竟了解多少?本節課我們重新認識盤中餐。)二、追根溯源探產地(中國是農業大國,河南省是農業大省。)【提問】農業部門有哪些?(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展示中國土地利用類型圖】提問:平頂山市的土地利用類型以什么為主?(今天要溯源的是我們家鄉的特產曹鎮大米,產自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平頂山大部分耕地以旱地為主)為什么曹鎮能種植水稻?(曹鎮大米的聞名正是由于曹鎮鄉因地制宜發展農業。)2.什么是因地制宜?在農業生產中,各地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把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在最適宜它發展的地區,稱為“因地制宜”。3.同桌合作,以曹鎮水稻為例,說說你對因地制宜的理解。【展示曹鎮鄉景觀圖、中國氣候類型圖、平頂山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圖】(曹鎮鄉能種植水稻離不開它的自然環境,1.地形以平原為主;2.氣候以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3.水源:緊鄰白龜湖水庫,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三、因地制宜謀發展(理解了因地制宜的含義,下面我們就一起為家鄉謀發展)【展示平頂山市衛星影像圖】思考:圖中A、B、C、D四地適宜發展哪種農業?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需要遵循哪些原則?(A地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這叫“宜林則林”;B地坡度陡,草地多,可以發展畜牧業,這叫“宜牧則牧”。C地緊鄰白龜湖水庫,適宜發展漁業,這叫“宜漁則漁”;D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水源,利于耕作,這叫“宜糧則糧”。)【展示平頂山市衛星影像圖】圖中E為平頂山市中心區域、F為郊區、G為遠離城市的地區。面對如下兩種選擇:1.種植水稻、小麥、玉米;2.種植蔬菜,發展肉乳、禽、蛋等生產。F、G應選哪一項?為什么?(G遠離城市:種植水稻、小麥、玉米;F接近市場,需求量大,種植蔬菜,發展肉乳、禽、蛋等生產。)歸納: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地形、水源…2.社會因素:市場、交通、技術、政策…(因地制宜的原則不僅在我們家鄉適用,在全國各地也適用,近期農業投資項目交流會即將召開,如果你是投資人,你會如何選擇?)【農業投資項目交流會】農業投資項目交流會即將召開,請在下面四個項目中任選其一,在我國找出適宜該項目投資的地點并制定項目可行性報告。項目一:漁場 項目二:林場項目三:農場 項目四:牧場會議流程:1.全班分為8組,其中4組為投資組,4組為專家組。2.每個投資組6人,包括1名經理,1名發言人,1名記錄員,3名調查員。3.投資組需制定項目可行性報告,由發言人進行項目交流。4.專家組對四個項目進行評估,最終判定投資項目是否通過認定。【提供地圖資料】(投資組)中國1月和7月平均氣溫圖、中國地形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專家組)中國主要畜牧業區和種植業區圖、中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展示中國主要畜牧業區和種植業區圖、中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結合地圖,概括我國農業發展的東西差異和南北差異。四、創新科技助振興(了解了盤中餐的產地及影響因素,如何提高盤中餐的產量和質量?)我國農業的發展遠景:大力發展和推廣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展示圖片】1.袁隆平·雜交水稻2.新疆·棉花3.平頂山·寶豐·無土栽培蔬菜4.平頂山·魯山·大年溝血桃結合資料,小組討論:說說材料中的例子,依靠什么方式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每個小組分析1個材料。(雜交水稻利用科技改良品種、提高產量;新疆棉花利于科技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無土栽培蔬菜利用科技改良培育方式;大年溝血桃利用科技直播帶貨改善銷售方式。)因此,農業科技創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五、厲行節約揚美德(一代代人通過勤勞和智慧把中國建設成為農業大國,饑餓不再是人民的負擔,但近年來舌尖上的浪費卻愈演愈烈。請同學們觀看節約糧食宣傳片。)【播放視頻】節約糧食宣傳片【展示新聞】習近平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請大家將課前收集的有關浪費糧食方面的數據資料與同學們進行分享,說說國家為什么要提倡節約糧食?(6.9億人→全球面臨饑餓的人數;13億噸→全球每年浪費糧食的數量;2.5萬億美元→全球每年食物浪費的成本;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約1000億斤→可供養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必須要繼承和發揚下去。)六、課堂總結【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七、課后作業請同學們寫一份有關節約糧食的倡議書,并說說接下來你會如何做?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