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清明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二十四節氣中清明的相關習俗,從中提取創作元素,并巧妙的結合線描的繪畫方式進行創作表達。過程與方法 了解清明的相關知識,感受二十四節氣的魅力,通過學習,了解清明的相關習俗。了解清明吃青團、插柳的習俗,并通過欣賞青團的圖片,了解青團的外形特點,利用線描的繪畫方式進行繪畫創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創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對物體的概括能力。教學重點 了解清明的相關習俗,了解清明吃青團、插柳的習俗,通過觀察、概括青團、柳條的外形特點。 教學難點 掌握青團、柳條的外形特點。巧妙的運用清明的其他元素,結合線描的繪畫方式進行畫面表達。 課程導入與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二十四節氣嗎?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能準確反映自然節律變化,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際氣象學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都包括哪些節氣呢?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第五個節氣。清明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變化的節氣,這個時節陽光明媚、草木萌動、百花盛開,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國南方地區,此時已呈氣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區開始斷雪,氣溫上升,春意融融。一起來了解下清明吧~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春分后十五日,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物候現象中國古代一些作品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清明節氣開始之第二候代表的花信風,就是被稱為“輕化細細”“萬頃雪光”的“壽命最短”之花——麥花。柳花開時思親濃,人們喜歡清明插柳,喜歡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總吟詠柳樹柳花,或是折柳贈別表達依依不舍之情。物候現象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清明節氣,與歲時物候相關,常以指導農事,有天朗氣清、春耕時宜之意;清明習俗:清明節日,是人們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的日子;因為二者相融,讓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內涵。清明的主要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植樹、插柳等。清明習俗:你都知道哪些習俗呢?一起來了解下吧~這些習俗具體都干些什么呢?祭祀掃墓插柳踏青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清明節期很長,10日前和8日后皆可掃墓祭祀,有的地方甚至長達一月。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再折幾根嫩綠的柳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地家家戶戶清明節這一天在門頭上插柳、在屋檐下掛柳、婦女頭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兒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掛紙錢。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記淮河岸邊的壽春(今安徽壽縣)歲時說清明日,家家門插新柳,俗意謂可祛疫鬼。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清明節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祭祖掃墓和郊游踏青結合起來,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為清明節的習俗之一。吃青團子蒸制蒿餅放風箏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清明節要吃青的食物。農村中有蒸制蒿餅的習俗。蒿餅類似江南的青團,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與米粉融和成一體,以肉、蔬菜、豆沙、棗泥等作餡,納于各種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蘆葉墊底入籠蒸熟。”蒿餅顏色翠綠且帶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此外,清明淮揚還有吃茶葉蛋的習俗。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同學們,你們知道清明為什么要吃青團子、插柳條嗎?清明節吃青團有紀念先人,團圓的意思。清明節也叫寒食節,因為在寒食節期間要禁煙火,因此只能吃冷食,人們提前做好糕點,在這一天食用,代代相傳,也就有了在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清明節吃青團也是為了紀念大將李秀成,李秀成打仗時流落到偏遠的地方,沒有食物十分饑餓。老百姓就準備了艾草和糯米粉混合,做成了青團,李秀成吃了之后就打了勝仗。清明插柳,其來源民間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第二種說法是,柳枝有靈性,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具有避邪的作用,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第三種說法是,柳枝寄情。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更多新課加微信akk37201好的孩子們,學習了這么多好玩的知識,接下來我們就發揮想象,并巧妙的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作吧~清明插畫文學創作春分后,清明前,滿山杏花開不完。《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清明》(北宋)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繪畫步驟與范畫參考繪畫步驟與范畫參考用鉛筆起稿,畫出青團、艾葉等物體的外形,然后在白色卡紙上畫出單個的青團外形,并拼貼在畫面中。勾線筆勾線,用橡皮將鉛筆痕跡擦去第一步繪畫步驟與范畫參考用馬克筆初步上色,填充白色卡紙上青團的顏色~第二步繪畫步驟與范畫參考用馬克筆深入刻畫青團,畫出青團的暗部,豐富青團的餡料~第三步繪畫步驟與范畫參考用勾線筆,以線描的繪畫方式進行深入刻畫,并添加物體的陰影~(隨著物體的結構進行刻畫)第四步繪畫步驟與范畫參考用馬克筆畫出柳條,用高光筆點上高光,馬克筆給青團填充顏色。添加背景,豐富畫面,調整細節,題字,裝裱,完成第五步課程總結與老師點評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進而運用所學創作了一幅畫面。通過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清明,進而我們了解了清明的相關習俗,了解清明吃青團、插柳的習俗,欣賞了相關習俗的圖片,從圖片中了解青團、柳條的外形特點。從所學知識中提取清明節的其他元素,將其進行巧妙的結合,進而運用線描繪畫的方式進行創作表達。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