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節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學習目標】1.說出生態系統的定義。2.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3.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4.舉例說出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5.闡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重點難點】1.生態系統的組成2.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3.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探究過程】探究一:生態系統的概念【設問導讀一】閱讀并觀察“想一想,議一議”,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用網罩起來的草幾乎被蝗蟲吃光了,而未加網罩的草卻生長良好,這是什么原因呢?2.這個實例說明了什么呢?像這樣,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什么?3..什么是生態系統?請列舉出幾個生態系統的例子。總結:在一定的區域內,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自主檢測一】1.下列選項中屬于生態系統的是()A.我國著名的青海湖B.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動物C.我國長江流域的全部魚類D.一根朽木以及上面生長著的苔蘚,螞蟻,真菌等所有生物探究二:生態系統的組成【設問導讀二】仔細閱讀P20資料分析,結合P20-21文字回答下列問題:1.資料當中出現了哪些生物?它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2.動物不能制造有機物,它們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什么角色呢?3.腐爛的樹樁最終會消失嗎?是哪些生物發揮了作用?4.生態系統中除了生物部分外,還包括什么?總結:生態系統的組成植物一能夠通過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動物提供營養。一生物部分動物一: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以為食。等微生物一一分解者:將有機物分解成可供重新利用。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土壤等。【自主檢測二】1.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應包括()A.食物鏈、食物網B.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陽光、空氣、水分等2.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主要是指()A.進行生產創造的人類B.以捕捉其他生物為食的動物C.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機物的植物D.能分解動植物遺體,在物質循環中起分解作用的細菌、真菌等探究三: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設問導讀三】1、“草→兔→狐”是一條食物鏈,請試著寫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食物鏈。(注意:食物鏈的起始是生產者,無分解者)2、仔細看P22觀察下圖中的生物,將它們用箭頭連接起來,表示不同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1)你連接的食物鏈有多少條?這些食物鏈是互不關聯的嗎?(2)什么是食物網?(3)假如蛇的數量大量減少,哪些生物的數量可能發生變化?發生怎樣的變化?3、仔細看P23資料分析,回答為什么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的越多?4、草原上草木繁茂,兔的數量會不會無限增加?說明生態系統有什么能力?【自主檢測三】1、能正確表示一條食物鏈的是()A.螳螂→草→蟬→黃雀B.草→蟬→螳螂→黃雀C.草→黃雀→蟬→螳螂D.黃雀→螳螂→蟬→草2、在“草→兔→鷹”的食物鏈中,數量最多的生物是(),能量最少的生物是()A.植物B.雷鳥C.鷹D.無法確定3、一個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條食物鏈:藻類+水蚤→魚→魚鷹。由此,可推測體內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別是()A.水蚤、魚B.魚、水蚤C、藻類、魚鷹D.魚鷹、藻類4、在一個由植物一兔→狼組成的食物鏈中,如果消滅了全部的狼,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兔子的種群數量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