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學設計【2022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漢武帝的大一統,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目標】1.知道漢武帝在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鞏固大一統的措施。2.了解漢武帝大一統措施的作用。3.認識到漢武帝大一統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教學難點:“罷黜百家,獨崇儒術”。【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公元前141年,漢景帝駕崩,劉徹繼位,此時的劉徹剛滿16歲。他就是漢武帝,從此,這位為中華漢史留下濃墨重彩的天子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位長達54年。今天讓我們走近漢武帝,領略他的雄才大略。二、新課講授(一)“推恩令”的實施1.閱讀教材,概括西漢初年,哪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 (諸侯王和豪強地主)諸侯王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生活驕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開反抗朝廷派來的官吏,有的還企圖謀反。地方上的豪強地主發展起來,兼并土地,聚斂財富,橫行鄉里,與官府分庭抗禮。這兩股勢力威脅朝廷。2.結合《西漢前期形勢圖》,讓學生分析西漢前期諸侯的發展情況,初步了解漢景帝削藩,平定“七國之亂”。結合材料和圖片,說說漢武帝即位時面臨著什么困惑材料一 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造弓箭數萬,府庫的“金銀珠寶,多于京師”。材料二 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學生結合材料歸納:諸侯國勢力強大,嚴重威脅到中央。那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3.(播放視頻:推恩令)學生結合視頻歸納“推恩令”的內容。漢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實現“推恩令”,下令允許諸侯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其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推恩令就是規定諸侯王除了讓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王位以外,還可以推“私恩”,把王國的封地分給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們為侯,新封的侯國歸中央直接統轄的郡進行管理。展示諸侯國土越分越小的圖片來理解“推恩令”的妙處。(通過層層推恩,諸侯王的土地變得越來越小)通過“推恩”這種相對和緩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來的王國被分割成許多小侯國,侯國不再屬于王國管理,而歸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管理。不費一兵一卒,達到了削弱王國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對皇帝感恩戴德,從而培養了侯國的忠誠。除“推恩令”的措施外,漢武帝還采取什么措施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展示刺史制度等材料介紹這些做法)4.學生總結:漢武帝在政治方面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推恩令、削爵除國、刺史制度等)這些政治措施都加強了皇權,從而實現了政治層面的大一統,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皇權的問題解決了,漢武帝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過渡:解決王國問題后,漢武帝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二)罷黜百家,獨崇儒術1.出示材料: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還很活躍。諸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對中央集權很不利。師舉例:賓客的思想(無為而治、以法治國、以德治國),漢武帝說“這些人唧唧歪歪,吵得朕心神不寧,不知愛卿們可有對策?”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探討你們支持哪家學說,為什么?生:小組展示:支持儒家學說,因為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造成目前地方賓客批評皇帝政策,不利于中央集權,法家思想嚴刑峻法,要吸取秦速亡的教訓,而只有以德治國,關愛人民,才是長久。師:那這里的儒家思想還是春秋戰國的孔孟之道嗎?結合課本58頁第二個相關史事來了解。生:是新儒學,是董仲舒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并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2.表現:①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思想成為精神支柱。②在長安興辦太學,以《詩》《書》《禮》《易》《春秋》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③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材料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師:反映了什么措施?提出者?生:“罷黜百家,獨崇儒術”,提出者是董仲舒。生:那我們求學要去哪里?什么機構?學習什么?命運如何?生:去長安,找太學,學五經,走仕途。師:通過“罷黜百家,獨崇儒術”,就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統治中國封建王朝2000多年。探究題:請根據以上兩幅圖說說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不同態度。生:秦始皇:焚書坑儒,抵制儒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崇儒術”推崇儒學。師:雖然態度不同,但根本目的相同,都為了統一思想,鞏固統治。過渡:漢武帝政治、思想煩惱成功化解,他還有什么煩惱?(三)鹽鐵專賣材料一:討匈奴,通西域,軍費開支浩繁,加上天災不斷,百姓四處流亡,國庫空虛。生:反映煩惱“國庫空虛”。師:國家財政困難,大量的財富集中在誰手中?從何而來?材料二:富商大賈[gǔ],冶鑄鬻(yù)鹽,財或累萬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記·平準書》譯:大商人冶鐵鑄幣賣鹽,家財積累到萬金,卻不幫助解決國家的急難,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生:商人手中,通過冶鐵鑄幣賣鹽。師:商人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積累大量財富,但是唯利是圖,不關心國事。針對這些煩惱,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自主學習課本59頁第三目內容,劃出漢武帝采取的經濟措施及目的和影響。生: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目的是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的控制,并且有顯著效果,國家財政狀況有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過渡:漢武帝通過政治、經濟、思想對內鞏固了大一統王朝,那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四)北擊匈奴材料:強大的匈奴與虛弱的西漢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婁敬鑒于美人計的效用,便向劉邦提出與匈奴和親的主張……匈奴經常小規模入侵,但無大規模的南下行動。——新華網《歷史上的“漢匈和親”》結合課本61頁內容,總結漢初和匈奴是以什么政策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因和結果如何?生:和親政策,漢初國力疲弱,防止發生大規模的侵襲。師:西漢通過文景之治,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強盛之后的漢武帝,還會委曲求全嗎?閱讀教材北擊匈奴片段,了解戰爭經過,戰爭英雄,戰爭影響。生:戰斗英雄:衛青、霍去病。重要戰役:漠北戰役。影響:經此一役,匈奴再無力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三、總結提升我們說秦始皇完成了國家統一,而漢武帝從政治、經濟、思想、軍事鞏固了大一統的王朝,使西漢王朝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中國歷史也進入了第一個鼎盛時期。所以世人評價:在大一統的漢朝,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漢武大帝。【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