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六課 民間美術的奇葩——扎染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桂版)七年級上冊【課 題】民間美術的奇葩——扎 染【教學說明】中國手工藝源遠流長,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扎染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民間印染形式,它體現了人們對美的理解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蘊藏著人類的智慧與創造力,具有獨特的視覺語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扎染手工藝的表現形式及其藝術特征,開闊眼界、陶冶情操,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欣賞的藝術修養和藝術表現才能。【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認識扎染,并掌握扎染的基本原則和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展示及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使學生了解扎染的技法及制作流程、原理、特點等,并制作扎染創意使古老傳統的扎染換發新的活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扎染藝術的制作過程中感受民間藝術的特色,弘揚民族文化,激發對我國扎染藝術的興趣,培養審美意識,培養勇于創新的精神。并向勤勞智慧的先輩們學習,多觀察生活,借助扎染藝術這一媒介展現出來,培養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態度。【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認識扎染并制作難點:扎染創新應用【設計思路】本課涉及扎染的原理、手法、制作流程及創意創新,內容繁雜且對動手能力要求較強。為此在引課環節從形象展示扎染的原理入手,進而介紹扎染的不同制作手法及特點,通過自己動手扎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了解扎染,微課完整展示扎染的制作過程;然后通過扎染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出扎染的創意制作,幫助學生更好地開拓創新思維和鍛煉動手能力;最終通過扎染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民間美術的深層文化內涵,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學方法】講授、演示、欣賞、與手工制作相結合。【教具與學具】扎染的實物、白棉布、棉線、剪刀、染鍋、電磁爐、水桶、染料、固色劑等。【教學過程】導入:1、教師直接演示制作過程及布料效果,這種染布料的工藝就叫染.2、簡介扎染屬于我國民間美術的一種及現狀,出示課題展開:展示其他四塊不同紋路肌理的扎染布料,引導學生思考白色和藍色是怎么形成的?一、扎染原理:二、扎染的扎法及制作流程:扎法:捆扎法:用線或皮筋將白棉布捆緊的方法。縫扎法:將畫好的圖平縫完后將線抽緊的方法。縫扎法善于表現具象圖案,展示兩幅扎染,引出民間美術作品紋樣具有寓意性、象征性。夾扎法:用木板或夾子等將白棉布夾緊的方法。裹扎法:將不會被染色的物體如玻璃珠、石子等裹在白棉布扎緊封口的方法。學生活動一:體驗(5分鐘):每組以最快的速度分別選用一種扎法將三塊布扎緊回顧工具材料、制作流程:(收集學生扎好的布)回顧用到的工具材料扎染的第一個步驟——扎。扎染的第二個環節——染浸染、煮染、噴染。(把學生扎好的布放入染鍋內)并介紹染料扎染的第三個環節——洗扎染的第四個步驟——拆由于時間較短學生扎好的布還沒染好無法拆線,老師有染好的還沒有拆。教師帶領拆扎染布,分享心情使學生感受體會扎染神奇的過程。同樣的扎法還染了一塊,學生對比兩塊扎染,相同的扎法呈現的效果是否一樣三、扎染的特點:不確定性,每一塊扎染都獨一無二觀看微課完整感受扎染的制作過程展示微課中的扎染作品扎染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國際上的影響:實物展示:桌布、花瓶、抱枕、包、圍巾、項鏈等四、創意扎染:展示創意扎染作品《星月夜》學生活動二:創意扎染(15分鐘)小組合作以傳統“魚”“蝴蝶”“花”等寓意性紋樣為題材創意扎染.展示評價學生作品總結:今天我們用很短的時間粗略的感受體驗了古老珍貴的扎染技法,捆扎、縫扎、夾扎、裹扎,我們中華民族的先輩們真的是智慧勤勞的民族,用一株板藍根和一塊布,一根線盡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布料,都取材于自然,與自然融合,來裝扮生活,更希望同學們穿起中國風、民族風,用起來我們的民間美術。今天我們的課程就結束了,想留下來看我們之前扎染得同學就留下來打開它。【教學反思】通過本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在其中獲得成就感,是美術教育的內在使命。通過反思,總結出本課主要有以下幾點 :( 1 ) 以學生為主體。本課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視覺、動手實踐等角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感受扎染藝術的魅力,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也就是將知識“外化”。 在指導學生用扎染這一民間藝術的形式表達自己情感體驗的同時,培養學生從發現美、表現美到創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以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 ) 本課亮點——重視 “ 情境 ” 對學生的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將課型巧妙整合。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本課從始至終貫穿傳統的民間背景音樂,給學生以氛圍烘托;并通過對教室場景的布置,扎染作品、視頻及音頻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融入一種民間藝術氛圍。 評價標準體現多維性和多極性,以鼓勵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學習,提高學生的表現力、自信心和評價能力。 提供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豐富性,因而將使學習者對知識的意義建構順其自然。( 3 ) 將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學習方法多樣化。本課將扎染運用到現代生活中,如收納盒、筆筒、書簽、掛飾、書包等,使學生對扎染的理解形成體系。學以致用,巧學巧用,使其了解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為生活所用。課堂設計通過活潑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民間美術的藝術魅力。在滿足學生求知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體現出美術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愉悅性、審美性。同時本課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主要是教學內容過多。由于在現場扎染布料不能及時干所以在扎染創意應用環節不能用到學生親自扎染布略有遺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