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間美術的奇葩——蠟染、扎染課 型:綜合課教學方法:欣賞 比較 講解 示范與練習相結合一、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手工扎染藝術的特點,初步懂得扎染的不同表現風格及制作方法,并要求學生能按捆扎的步驟完成課堂練習。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了解扎染藝術的相關知識,并養成耐心細致及有條不紊、團結協作的學習習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民間手工扎染的欣賞和了解,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感情,激勵學生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民間手工扎染的特點及制作方法與步驟。難點:掌握捆扎的技巧,著色的深淺程度及圖案設計的要領。三、教具與學具準備教具:多媒體課體,扎染示范作品學具:白布、尼龍繩、廣告顏料、盛水器、毛筆、剪刀等。四、教學步驟(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堂常規及學習用具的準備。(二)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民間藝術——手工扎染扎染顯示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1000多種紋樣是千百年來歷史文化的縮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風俗和審美情趣,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富有魅力的織染文化。我省的染織藝術以湘西土家族的扎、蠟染較為突出。(三)講授新課1、扎染的概念: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古時被稱為絞染或紋纈,主要以線、繩的捆與綁起仿染的作用。2、扎染作品欣賞與應用。日常生活中的衣服、圍巾、鞋襪、桌布、飾品、包無不顯示出扎染藝術的獨特魅力。3、分析已欣賞的扎染作品,想一想?·扎染是先扎疙瘩,還是先染色?·扎繩是緊還是松?·扎布有什么作用?·顏色是怎樣染的?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扎染的簡單過程和其中的注意事項。4、扎的方法(其中穿插扎、染的過程示范)①捆扎:將白布有規則或任意折疊,然后用繩捆扎入染后晾干拆線。由于扎有松緊,上色便有深淺,呈現出變化的冰紋,這種方法適合扎成段的布料。②針扎:是在白布上用針線扎成以留的花紋方入染缸浸染,待干后將線拆去,緊扎的地方不上色,呈現出白色的花紋,這種方法能扎出比較細膩的圖案。5、染的種類① 浸染:扎后將織物完全浸沒在染料中。②點染:局部用毛筆進行點色。6、欣賞比較后回答請學生分析是捆扎或針扎,是浸染或點染,鞏固新知以便記憶。(四)課堂練習:做一做1、要求學生每六人一組,利用老師分發的工具,互相協作完成一幅簡單的捆扎作品。作業要求:圖案美觀,色彩富有層次變化。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上臺展示作品。3、師生共同探討作品成敗的原因,深化教學難、重點。五、課外拓展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協作的方式制作大幅的、具有一定表現力和美感的扎染作品。PAGE- 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