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重點知識梳理2022--2023學年蘇科版八年級生物下冊(文字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重點知識梳理2022--2023學年蘇科版八年級生物下冊(文字素材)

資源簡介

蘇科版
生物學
8年級下冊
知識點梳理
第7單元 生命的延續與進化
第22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第1節生物的遺傳
第2節生物的變異
第23章生物的進化
第1節生命的起源
第2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第3節生物進化的原因
第4節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第8單元健康地生活
第24章人類對疾病的抵御
第1節人體的免疫防線
第2節傳染病的預防
第25章現代生活與人類的健康
第1節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2節關注家庭生活安全
第3節遠離煙酒拒絕毒品
第9單元保護人類與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
第26章留住碧水藍天
第1節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第2節保護生物多樣性
第3節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第4節建設生態家園
第22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第1節 生物的遺傳
知識點1 遺傳和性狀 
1.選取人的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如能不能卷舌、有沒有耳垂、雙眼皮與單眼皮等。對父母、自己進行調查或觀察,記錄調查或觀察到的性狀表現,分析調查或觀察到的自己與父母的一些相同性狀。
性狀是指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特征(如人的單雙眼皮、番茄的果皮顏色、兔子的毛色等)和生理特性(如人的消化能力、血壓的高低、人的血型等)。
拓展反思:僅憑肉眼觀察或簡單的測量就可知道人的所有性狀嗎?
不能。肉眼僅能觀察到某些形態結構特征和行為方式性狀,而無法觀察到生物的生理特性等。
2.相對性狀:指的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歸納綜合: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不同表現類型。相對性狀判斷的關鍵是熟記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需要扣住概念中的關鍵詞“同種生物”和“同一性狀”來答題。
3.自然界中,生物體親代的性狀在子代表現的現象,叫作遺傳,是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象。生物的遺傳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遺傳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通過生殖和遺傳維持種族的延續。
知識點2 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 
1.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組成染色體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和DNA。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是能夠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三者包含關系如圖)。(組成染色體的蛋白質上沒有遺傳物質)
2.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中,它上面含有起遺傳作用的主要物質即DNA(脫氧核糖核酸)。DNA上又有許多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功能單位,這些小單位稱為基因。因此,細胞核是細胞結構中的遺傳信息的控制中心。
3.遺傳物質中決定生物性狀的最小單位是基因。生物的每種性狀通常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成對的基因分別位于成對的兩條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一般地,控制性狀的基因,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每條染色體上一般有一個DNA分子,而一個DNA分子(染色體)上有許多個基因。
4.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精子、卵細胞外的其他細胞)中染色體總是成對存在的,每一對染色體,都是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染色體上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如人的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就包含23對DNA分子。
5.在生物的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單存在的,染色體上的基因也是成單存在的,如人的精子或卵細胞中有23條染色體,就包含23個DNA分子。
6.每一個人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成的。胚胎的發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細胞融合而成的。精子來自父親,卵細胞來自母親。
7.父母親的性狀是通過其生殖細胞遺傳給子女的。動植物的性狀也主要是通過生殖細胞傳給后代的。
基因在親代和子代之間的傳遞示意圖
歸納綜合: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之間傳遞的“橋梁”。
知識點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控制顯性性狀的是顯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是隱性基因,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而另一個是隱性時,顯性基因控制的那種性狀就會表現出來。
2.顯性性狀的基因組成有兩種,隱性性狀的基因組成有一種。這對基因分別位于成對的兩條染色體相同位置上,分別用同一個字母的大寫和小寫來表示。
3.一對基因
一個是顯性基因,另一個也是顯性基因時,表現為顯性性狀;
一個是顯性基因,另一個是隱性基因時,表現為顯性性狀;
一個是隱性基因,另一個也是隱性基因時,表現為隱性性狀。
以豌豆的高矮莖為例,說明顯隱性基因的遺傳規律(如下圖):
知識點4 人類的性別決定 
1.人的體細胞中常染色體的數目為22對(常染色體男女相差不大),性染色體的數目為1對(性染色體男女相差很大),性染色體是決定男女性別差異的因素。
2.從理論上講,一對夫婦不論生多少胎,生男生女的概率都是50%。
從上述分析中可得出:①后代男女性別比為1∶1(生男生女機會均等)。②新生兒的性別主要取決于精子的類型。③人的性別主要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男性體細胞中的一對性染色體是XY,女性體細胞中的一對性染色體是XX。
3.一個正常成年男子可以產生的精子種類有兩種——含X的精子或含Y的精子。
一個正常成年女子可以產生的卵細胞種類有一種——含X的卵細胞。
一個正常男性生殖細胞(精子)內染色體組成——22條常染色體+X或22條常染色體+Y,體細胞內染色體組成——22對常染色體+XY。
一個正常女性生殖細胞(卵細胞)內染色體組成——22條常染色體+X,體細胞內染色體組成——22對常染色體+XX。
4.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那么這個受精卵(性染色組成為XY)將會發育成男孩(男孩的X染色體來自母親,Y染色體來自父親)。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那么這個受精卵(性染色組成為XX)將會發育成女孩(女孩的X染色體一條來自母親,另一條來自父親)。
知識點5 人類主要的遺傳病 
1.我們每個人的染色體上都有可能攜帶一些致病基因,當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人體上表現出來時,人就會患某種遺傳病。
2.遺傳病不僅會給家庭造成極大不幸,還會降低整個中華民族的人口素質。可采取禁止近親結婚(婚姻法明確規定:直系親屬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婚前檢查(預防遺傳病發生、控制遺傳病的第一關)、遺傳咨詢(可有效地預防患嚴重遺傳病兒童的出生)等積極的措施,預防遺傳病的發生。
3.色盲是一種遺傳病。色盲基因是隱性基因,色覺正常基因是顯性基因,它們都位于X染色體上。
4.常見的遺傳病除色盲之外,還有白化病、血友病、鐮刀型細胞貧血病、先天性聾啞等。
5.近親結婚的后代患有遺傳病的概率要比隨機婚配的后代大得多。這是因為近親之間具有共同的祖先,近親男女之間具有的相同基因比較多,帶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也比較大,這些致病的基因往往通過生殖傳遞給子女。因此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6.主要遺傳病的分類及遺傳特點
(1)遺傳病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造成的疾病。
(2)遺傳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終身性、遺傳性的特點。
(3)患者家系中表現出一定的發病比例。
歸納綜合:遺傳病的特征
分類 遺傳特點
單基因遺傳病 常染 色體 隱性 (1)無性別差異;(2)患者為隱性純合體
顯性 (1)無性別差異;(2)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性染 色體 伴X染色 體隱性 (1)與性別有關,隱性純合女性或含致病基因的男性患病,男性患者較多;(2)有交叉遺傳現象
伴X染色 體顯性 (1)與性別有關,含致病基因就患病,女性患者較多;(2)無交叉遺傳現象
伴Y染色體 傳男不傳女,只有男性患者沒有女性患者
多基因遺傳病 (1)常表現出家庭聚集現象;(2)易受環境影響;(3)在群體中發病率較高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往往造成較嚴重的后果,甚至胚胎期就引起自然流產
第22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第2節 生物的變異
知識點1 變異的類型 
1.在自然界中,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就是生物的變異。與生物的遺傳一樣,生物的變異現象在生物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2.變異有兩種類型:能遺傳的變異和不能遺傳的變異。
能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引起的變異,能夠遺傳給后代。能遺傳的變異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
不能遺傳的變異:由環境條件改變,而遺傳物質沒有改變產生的變異,不會遺傳給后代(如皮膚被曬黑)。
知識點2 變異的意義 
1.生物的變異不僅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而且在生產實踐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人們利用生物變異的特性可以培育優良品種,例如太空椒的培養,以及20世紀80年代起,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2.轉基因技術
(1)轉基因技術定義:把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使其發生可遺傳變異。人們常說的“遺傳工程”“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就是“轉基因技術”。
(2)轉基因技術應用:
①轉基因農作物應用廣泛,不僅可賦予作物多種有利性狀,還可以改良作物的營養成分、提高營養價值等,如高產、抗病毒、抗蟲、耐除草劑、抗寒、抗旱、抗澇、抗鹽堿等。目前最為廣泛的轉基因性狀是耐除草劑和抗蟲性,應用最多的轉基因作物是水稻、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如抗棉鈴蟲的轉基因抗蟲棉。
②動物養殖:提高產量和質量。
③醫藥領域:如生產人胰島素、多種疫苗、生產用于器官移植的轉基因豬等。
④環境保護:轉基因微生物吸收環境中的重金屬,降解有毒有害化合物,處理工業廢水等。
第23章 生物的進化
第1節 生命的起源
知識點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地球上最初并沒有生命,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科學家推測地球上原始生命起源的最早階段是一個化學進化過程。
2.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質。原始大氣(包括水蒸氣、氫氣、氨、甲烷等,但是沒有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一些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逐漸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美國米勒等科學家已通過模擬實驗加以證實)。最終經過復雜的變化、漫長的時間在原始海洋里演變出原始的生命。(過程:簡單的無機物→簡單的有機物→復雜的有機物→原始生命)
米勒模擬實驗裝置示意圖
3.有些科學家的實驗還證明了,在原始地球環境下,簡單的有機物可形成復雜的有機物。
4.科學家推測:復雜的有機物在原始海洋里聚集形成更復雜的多分子體系,經過逐漸進化,形成地球上的原始細胞(過程:無機物→簡單的有機物→復雜的有機物→原始生命)。因此說,有機物是生命起源的基礎。
第23章 生物的進化
第2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知識點1 生物進化的證據 
1.現代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逐漸進化而來的。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越新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
2.研究始祖鳥化石可以說明:鳥類是由古代爬行動物進化形成的。“始祖鳥”化石是古代爬行類進化成鳥類的典型證據。
3.胚胎學也為生物進化提供了間接證據。魚、蛙、龜、雞等幾種脊椎動物和人在胚胎發育初期是非常相似的,都有鰓裂和尾,到了胚胎發育晚期,除了魚以外,其他脊椎動物和人的鰓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胚胎發育的相似,表明了脊椎動物和人是由共同的古代原始祖先進化而來的。由于這種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因此脊椎動物和人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都出現過鰓裂。因為人是從有尾的動物進化來的,所以在人的胚胎發育過程中也出現了尾。有共同的祖先,表明各類生物之間存在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
知識點2
1.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種子植物),最低等的植物是藻類植物。
最高等的動物是哺乳動物,最低等的動物是原生動物(原始單細胞動物)。
最低等的脊椎動物是魚類。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型:兩棲類。
2.生物進化的趨勢、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拓展反思:越簡單、低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里,越復雜、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則出現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
3.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魚類,最早出現的陸生脊椎動物——爬行類。
4.生物進化樹:科學家根據親緣關系的遠近,用生物“進化樹”(下圖)形象而簡明地表示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植物進化: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無脊椎動物進化: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
脊椎動物進化: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第23章 生物的進化
第3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
知識點1 人工選擇 
人工選擇:根據人們的需要和愛好,對生物發生的變異進行不斷選擇,從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人工選擇是選育農作物和家禽、家畜良種的重要手段。
知識點2 自然選擇學說 
1.生物進化的原因:達爾文的進化學說(自然選擇學說)。
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達爾文把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作自然選擇。
3.達爾文認為:大多數生物都有過度繁殖傾向,要生存就得為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競爭,在生存競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易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易被淘汰。(變異是不定向的,選擇是定向的)
知識點3 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1.過度繁殖是自然選擇的前提,生存斗爭是自然選擇的手段和動力,遺傳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內因和基礎,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3.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第23章 生物的進化
第4節 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知識點1 人類的起源 
1.1871年,達爾文發表了著作《人類的由來》,他認為,人類也是進化的產物,人類與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
2.類人猿是指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長臂猿等這類與人類的形態、結構、生理等方面的特征相似,親緣關系很近的哺乳動物。
知識點2 人類的進化 
1.人類祖先直立行走具有決定性意義;工具的使用和制造促進了大腦的發達;在群居性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產生了語言和意識,形成了社會。
2.人類的起源與進化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知識點3 人類發展和進化中的重大事件 
1.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腦進一步發達→語言的產生。
2.直立行走是進化發展的基礎,是人類脫離森林束縛,開拓新家園的標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礎。直立行走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類能夠將前肢解放出來,使用工具。前肢所從事的活動越來越多,上肢更加靈巧。
3.人類的發展:露西時代的古人類(使用工具)→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使用制造工具)→用火,大腦發達產生語言,工具復雜→現代人類。
第24章 人類對疾病的抵御
第1節 人體的免疫防線
知識點1 人體抵御病原體侵害的防線 
1.病原體:環境中致病的細菌、病毒和一些低等動物等生物。
2.人體的三道防線
3.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
4.免疫是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異物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它能維持人體內部生理活動的穩定。特定情況下,免疫對人體也可能有害。
5.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
范圍 第一道防線:皮膚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黏膜,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
特性 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非專一性 對一種病原體起作用——專一性
形成 生來就有的,先天性的 后天逐漸形成的,后天性
作用 較弱 較強
功能 第一道防線:阻擋、清掃和殺菌,第二道防線:殺菌和吞噬作用 人體的免疫細胞在抗原(病原體)侵入人體后會產生相應抗體,消滅抗原
  
6.免疫的功能
(1)免疫對人體具有的功能
①抵抗病原體的侵害,防止疾病的產生(防御感染)。
②及時清除體內損傷或衰老的細胞(自身穩定)。
③發現并殺傷體內出現的異常細胞(免疫監視)。
(2)免疫功能異常
①防御功能異常:出現過敏反應(引起反應的物質叫過敏原,起抗原作用)。
②自身穩定異常:對正常細胞發生反應。
③免疫功能異常:有可能出現腫瘤。
知識點2 計劃免疫 
1.疫苗:由被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將疫苗接種進人體后,人在不發病的狀況下,可產生抵御這種病原體的抗體,從而使人不再患由這種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如預防麻疹的麻疹疫苗。
2.計劃免疫: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特定的人群接種疫苗,提高人體對這些疾病的抵抗力,從而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
拓展反思:計劃免疫——特異性免疫
3.每年的4月25日為“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
知識點3 關注癌癥的危害 
1.癌癥是由于癌細胞繁殖失控,在繁殖過程中不斷地破壞健康組織而引起的一種疾病。癌癥通常也叫作惡性腫瘤。
2.癌癥的發生與人體的免疫、遺傳、激素分泌等有關,還與化學致癌物、輻射(如紫外線、X射線等)和病毒等有關。
3.癌癥的預防
(1)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勞逸結合。
(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24章 人類對疾病的抵御
第2節 傳染病的預防
知識點1 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 
1.傳染病——由致病的病原體(如病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2.傳染病的病原體——細菌、病毒、真菌和一些低等動物等,人類的傳染病大約有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3.傳染病的特點——傳染性和流行性。
知識點2 認識病毒 
1.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
2.根據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三類。
3.形態:球形、桿形和蝌蚪形等。
關鍵提醒:勿要認為病毒是單細胞的生物。病毒是一種比細菌還要小很多的生物,它沒有細胞結構,但有完整的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4.很多病毒雖然有害,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可制成疫苗或作為基因工程的載體。
知識點3 傳染病的傳播 
1.血吸蟲病的傳播
(1)血吸蟲病的病原體是血吸蟲。血吸蟲寄生在人或家畜的腸系膜靜脈中,成熟的雌蟲與雄蟲交配后產卵。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入水后孵化成毛蚴。毛蚴侵入釘螺,最終發育成尾蚴,并浮游于水面上。當人和家畜接觸此疫水時,尾蚴就會侵入人體或家畜體內而使之患病。
(2)血吸蟲的生活史:
拓展反思: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消滅釘螺,使毛蚴缺乏發育成尾蚴的中間宿主,這是預防本病的關鍵;人和家畜都不要接觸疫水;要對患者、病畜及時進行檢查與治療;糞便要進行無害處理;保護水源、改善水質等。
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
(3)易感人群:對某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被感染的人群。
3.傳染病的分類
(1)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結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2)消化道傳染病:蛔蟲病、蟯蟲病、痢疾、甲肝等。
(3)體液傳染病:乙肝、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
(4)體表傳染病:血吸蟲病、沙眼、狂犬病、破傷風等。
知識點4 預防艾滋病 
1.艾滋病(AIDS):中文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原體是艾滋病病毒(HIV)。HIV主要存在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淚液、乳汁等中。
2.致病機理:攻擊和殺傷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使人體的免疫功能缺損,死亡率極高。
3.危害
(1)對患者自身的危害。
(2)對他人的危害。
(3)對家庭及社會的危害。
4.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接觸、母嬰傳播等。
5.預防:控制艾滋病蔓延以預防為主,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6.預防措施
(1)預防性接觸:潔身自愛,避免不潔性關系等。
(2)預防血液傳播:不使用未經檢測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吸毒等。
(3)預防母嬰傳播:孕、產婦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藥物,采用人工喂養等。
關鍵提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沒有被確診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臨床癥狀,被確診為艾滋病的人。
知識點5 傳染病的預防 
1.預防傳染病的根本措施:切斷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無論哪一個環節被切斷,傳染病都不能流行。
2.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采取的預防措施 舉例
控制傳染源 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五早”) 隔離傳染病患者、發現傳染病患者早報告
切斷傳播途徑 加強衛生管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環境衛生 保持環境衛生、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管理
保護易感人群 積極鍛煉身體,避免接觸傳染源,加強個人防護,實行計劃免疫 預防接種、鍛煉身體
第25章 現代生活與人類的健康
第1節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知識點1 什么叫健康 
1.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健康不僅是指身體不虛弱和沒有疾病,而應該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等。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狀態良好。
拓展反思:健康就是無病,無病就是健康嗎?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處于虛弱狀態,而是指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的良好狀態。
2.人體健康的重要標志——擁有健康的身體。青少年強身健體的重要措施是科學地開展體育鍛煉。
3.體育鍛煉對人體的主要作用: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等。
4.進行體育鍛煉時,首先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量要適宜;其次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另外要參加多種運動。
知識點2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給人帶來各種各樣的現代生活疾病,如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缺少運動導致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長時間看電視或上網帶來的電視、網絡綜合征等。
2.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應從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開始。
3.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過度的肥胖將影響正常生活,進一步影響身體健康。
4.肥胖是人體內脂肪積聚過多所導致的現象。肥胖不僅影響人的形體美,而且會給人的生活帶來不便,更主要的是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如高血壓、冠心病等。
關鍵提醒:預防肥胖
(1)形成正常的飲食習慣,科學合理地安排每日飲食。
(2)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
知識點3 人體體重指數公式 
1.體重指數(BMI)——目前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反映人體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標。
體重指數公式:體重指數=體重/身高2(體重的單位為kg,身高的單位為m)。
體重指數 小于18 18~24之間 25~29之間 大于30
胖瘦程度 瘦弱 正常 身體超重 身體肥胖
  
2.體重不正常可能的影響因素: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遺傳、疾病等。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努力做到飲食營養均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科學鍛煉身體,養成正確的坐、立、行姿勢,不吸煙、不喝酒。
知識點4 擁有健康的心理 
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核心——擁有愉快的心情。
2.良好的情緒和適度的情緒反應,標志著青少年的身心處于積極的健康狀態。
3.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采取的方法:改變認識、轉移注意力、控制意志、合理宣泄等。要學會與人相處、合作、交流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4.下列成語:樂以忘憂、怒不可遏、夜不能寐、咬牙切齒,其中只有第一個“樂以忘憂”所表達的情緒顯示出了良好的心理狀態。
第25章 現代生活與人類的健康
第2節 關注家庭生活安全
知識點1 食品保存 
1.食品變質的原因: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
2.食品腐敗變質的因素:水分、侵染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溫度、濕度等。
3.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水分。含水分較多的食品,細菌容易繁殖;含水分少的食物,霉菌和酵母菌容易繁殖。
4.大多數微生物在20~30 ℃快速生長繁殖,當食品處于適宜溫度時易變質。
拓展反思: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傳統的方法:曬干、風干、鹽漬、糖漬、煙熏、酒泡等。
現代的方法:罐藏、脫水、冷凍、真空包裝、添加防腐劑等。
5.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輔料,除極少數天然食品外,幾乎沒有不含添加劑成分的食品。
6.食品添加劑使用不當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要減少或避免食品添加劑的不良影響。我們自己要從口抓起,多食用綠色食品、天然食品,少食用有損健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腌制食品。
7.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2)我們在購買食品時,除了要關心配料以外,還應注意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
知識點2 學當小醫生 
1.面對急病或受傷的同學、親人或其他傷員,特別是受傷較重的情況下,撥打“120”急救電話是搶救傷者的最佳方法(呼救時必須報清地址、主要道路及附近標志性建筑,同時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候,便于急救車準確、快速到達;撥打“120”時可使用手機、固定電話,不必加區號)。
2.為了贏得最好的急救效果,在等待急救車到達的這段時間里,我們還應該根據病情或傷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恰當的急救措施,如進行緊急止血、心肺復蘇等。
3.出血的類型及止血的方法
出血的類型 外出血
毛細血管出血 靜脈出血 動脈出血 內出血
特點 最常見,慢慢滲出 速度較慢, 連續流出 速度快,噴射出來 體內器官 出血
處理方法 一般可自行凝固止血。用干凈手帕、紗布、棉球等按壓片刻即可 緊靠傷口的遠心端進行緊急止血 緊靠傷口的近心端進行緊急止血 及時送醫院 搶救
  
4.學會判斷出血的類型,并據此作出相應的處理,可最大限度地在大量流血不止的傷者送往醫院前,保障他的生命安全。
5.常用的止血法有指壓止血、止血帶止血等。如果傷者傷口血流速度快,血液從傷口噴射出來,此時宜采用止血帶止血。[40分鐘左右松帶一次(3~5分鐘),以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肢體壞死]
6.當有人因溺水、煤氣中毒或觸電等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停止時,要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及早讓病人恢復心跳與呼吸是最重要的。
關鍵提醒:人工呼吸前,要清除口鼻內異物(清理呼吸道后,空氣更容易進入,人工呼吸更有效)。模擬胸外心臟按壓:救護者一般站在病人右側,雙手疊放在一起,有節奏、帶沖擊性地向下壓病人胸骨下端,使其下陷4~5 cm,然后放松。胸外按壓頻率,每分鐘100~120次。
7.家庭煤氣中毒主要是指一氧化碳中毒。如果家庭發生煤氣中毒,應打開門窗,關閉煤氣閥,嚴禁開電燈、開電器、點火等行為,以免引起爆炸或火災。
8.藥物可以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處方藥按國家規定必須憑執業醫師開具的處方才能購買,并按照醫生囑咐服用。對于非處方藥,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購買,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服用。購買時請認準非處方藥的標志是“OTC”。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在使用前除了必須認真閱讀說明書外還要認真閱讀注意事項,看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以確保安全用藥和科學用藥。(切記:“是藥三分毒”,凡是藥物都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9.家庭小藥箱:一般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和季節性疾病藥物為主。應經常檢查,及時更新(處方藥不要自行配備)。
第25章 現代生活與人類的健康
第3節 遠離煙酒 拒絕毒品
知識點1 遠離煙酒 
1.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不應該抽煙、喝酒。
2.香煙中含有尼古丁(使人容易上癮,一滴此物質可毒死一匹馬,并且屬于致癌物質)、焦油和一氧化碳(煤氣主要成分)等。
長期吸煙對人體造成的損傷:呼吸功能減弱、記憶力下降、引發癌癥率增高等。
3.吸煙對青少年的危害:對骨骼發育、神經系統、呼吸系統以及生殖系統等都會有一定的損害。
4.“世界無煙日”是每年的5月31日。
5.由于酒中含有酒精,因此大量飲酒,會使腦處于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引發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
6.酒精中毒(醉酒)的主要原因是過量的酒精麻痹并抑制人的中樞神經系統。
7.酒是一柄雙刃劍,少飲是健康之友(對成年人而言),多飲(酗酒)是罪魁禍首。酗酒的后果:誘發心血管疾病、麻痹神經中樞、加重肝臟的負擔等。
8.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努力做到飲食營養均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科學地鍛煉身體,養成正確的坐、立、行姿勢,不吸煙、不喝酒。
知識點2 拒絕毒品 
1.常見的毒品主要指鴉片(19世紀,英國殖民主義者向我國大量輸入的毒品)、海洛因(俗稱“白粉”)、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有些藥品如杜冷丁(哌替啶)被非法使用(濫用),也會成為毒品,此外搖頭丸也是一種毒品。
2.用于生產鴉片、嗎啡、海洛因的植物是罌粟,吸毒成癮的原因是毒品中含有嗎啡肽。
3.毒品的基本特征:依賴性、非法性、危害性,但不包括治療性。
4.毒品的危害: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
5.吸毒者容易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原因:吸毒者經常共用不潔注射器注射毒品,相互感染。
6.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上當受騙、好奇心驅使、尋求刺激。
7.青少年應及早認識毒品的危害,拒絕毒品,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8.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第26章 留住碧水藍天
第1節 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知識點1 分析人口過度增長的危害 
1.現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經超過70億。目前,由于世界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問題已非常嚴峻,人類要采取的措施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
2.導致環境質量下降、生態平衡失調的重要原因是人口增長過快,中國的耕地、林地、草原等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的人均占有量,其主要原因是人口過多。
拓展反思:舉例說明人對生物圈的影響
人口迅速增長和人類不恰當的活動對環境帶來的污染和破壞越來越嚴重。
人口過度增長,使資源越來越少,會出現糧食短缺、水資源匱乏等一系列問題。
過度使用石油、煤炭等資源,大片森林等植被被破壞,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人類的污染還使臭氧層空洞增大,有些地區形成酸雨,許多水體富營養化等。
知識點2 探究環境污染的現象 
1.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環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氣污染和水污染。
大氣污染來源——三廢(工業廢氣、汽車尾氣、人類活動產生的廢氣)。水污染來源——工業廢水、農業污水和生活廢水。
2.全球性主要污染問題——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以及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3.溫室效應是由以二氧化碳氣體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而引起的。
4.酸雨一般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污染。
5.環境污染現象和原因:
全球氣候變暖——煤、石油、天然氣的大量燃燒。
赤潮的發生——水污染(海水富營養化)。
臭氧層出現空洞——大量氟利昂進入大氣。
知識點3 加入環境保護的行列 
1.1972年,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我國在1989年12月26日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愛護環境、控制污染、減少排放,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3.擬訂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行動計劃
(1)給煙囪裝上除塵裝置。
(2)騎自行車有利于減少城市大氣污染。
(3)建設藍藻去除應急工程,提高水質。
(4)城市垃圾集中掩埋。
(5)城市禁止鳴笛減少噪聲。
(6)對廢舊電池集中處理,不隨便亂扔。
第26章 留住碧水藍天
第2節 保護生物多樣性
知識點1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1.生物的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態,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它們的遺傳基因更是豐富多彩,它們所處的生態系統也是變化無窮,所有這些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2.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的多樣性、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最基本的是物種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物種)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
3.物種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類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是指每一物種內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群落與棲息環境的多樣性。
拓展反思: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知識點2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危機 
1.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衰減。例如,外來物種入侵會打亂食物鏈,伐林墾荒會導致生物棲息地的喪失。
2.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會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穩態,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最終會影響人類自身的生存。
3.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原因——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
掠奪式的開發與利用、環境污染和外來物種的入侵也是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
知識點3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1.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包括依法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建立自然保護區,采取遷地保護的措施,用人工養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搶救瀕危物種等。
2.自然保護區是對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場所,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3.我國目前已建立了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鹽城沿海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等2 640多個自然保護區(2011年底)。
自然保護區 重點保護的對象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溫帶森林生態系統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亞洲象、綠孔雀等動物及熱帶雨林生態系統
臥龍自然保護區 大熊貓、金絲猴及其棲息環境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麋鹿及濕地生態系統
鹽城沿海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 丹頂鶴和灘涂濕地生態系統
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 斑頭雁、棕頭鷗等鳥類和濕地生態系統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 藏羚羊、雪豹等動物及其棲息的高原生態系統
  
4.遷地保護是將瀕危生物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海洋館等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
第26章 留住碧水藍天
第3節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知識點1 節約資源 
1.自然資源是自然環境中人類可以用于生活和生產的物質。
2.低碳生活主要從節電、節氣和回收再利用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例如:①隨手關燈、拔電源插頭;②不坐電梯爬樓梯;③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塑料袋、水杯、飯盒等。
知識點2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自然資源分為三類:一是取之不盡的,如太陽能和風能,二是可以更新的,如生物、水和土壤,三是不可更新的,如各種礦物。
2.合理使用和保護有限的自然資源,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保護環境不僅要防止環境污染,還要對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保護。
3.保護森林資源要采育結合,育重于采。保護和利用森林資源的最佳方案——實行有計劃的合理砍伐。
4.保護草原資源要季節性放牧和劃區輪牧;我國對漁業資源采取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措施——嚴禁在禁漁期捕撈。
5.保護、恢復、擴大生物資源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是實現可持續性利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生態平衡的根本性措施。因此必須推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實施無公害的清潔生產,杜絕隨意向田野、河流排放污物,才能拯救生物資源。
6.從保護環境的角度考慮,我們應該大力開發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控制大氣污染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清潔能源及清潔煤技術。
7.作為社會公民有義務采用環保、節能、可回收、可再生利用的產品,選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
8.生活垃圾分類回收
可回收垃圾是指可以回收并循環使用的廢物,主要包括金屬、玻璃、紙等。
廚余垃圾包括剩飯剩菜、瓜果皮殼,是不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電池、廢舊燈泡、過期藥品等,是不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受污染的紙巾、受污染的食品袋、廢棄的保鮮膜、廢棄的陶瓷制品、煙頭、清掃的灰塵等。
9.對污染來說,一個是“防”、一個是“治”。現代工業生產應更側重于“防”,以“防”為主,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給人類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
拓展反思:以下說法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談談你的想法:“吃野味去!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很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自然的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種說法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時間,種群的延續需要一定的數量,如果消耗量過大,消耗速度太快,會導致生物數量銳減,此時若再不加節制最終將會導致物種的滅絕。所以,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該是有節制、有計劃的。
第26章 留住碧水藍天
第4節 建設生態家園
知識點1 發展生態農業 
1.生態農業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在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農業體系。
2.生態農業的主要特點可概括為:結構協調,合理種養,具有良好的食物鏈或食物網,資源高效利用,內部良性循環穩定持續發展。
3.生態農業應具備的特點:充分利用空間,充分利用太陽能和土壤資源,促進生態系統內能量和物質的循環利用,提高廢棄物再循環率。其中提高廢棄物的再循環率是生態農業區別于普通的農業生態系統的主要特點。
4.生態農業促進了農業生態系統的發展,維護了生態平衡,是實現改善環境、保護生態和持續發展生產的最佳途徑。
5.在生態農業系統中對人畜糞便最合理的利用途徑——先作沼氣池原料后再肥田。
知識點2 建設生態城市 
1.生態城市是一個社會和諧進步、經濟高效運行、生態良性循環的城市。
2.評價一個學校是否優美、潔凈、文明,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綠化。
3.生態城市建設不僅僅是城市綠化、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建設,還應包括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方面的內容。
4.建設生態城市,最終實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5.發展生態農業和重視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思想的體現,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維持良好的生態平衡,使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
6.校園或小區綠化設計應堅持的原則是實用、經濟、美觀和因地制宜。
7.梧桐、女貞、海桐、槐樹、榕樹都是常見的綠化樹種。其中,對二氧化硫具有很強的抗性,吸收有害氣體能力強的是梧桐。
8.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是使人類的社會經濟發展與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協調一致,讓人類能夠持續享有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
知識點3 生態農業與生態城市 
1.生態農業的優點: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提高廢棄物的再循環率,促進農林牧副漁的綜合發展。
2.生態城市的特點:社會和諧進步,經濟高效運行,生態良性循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承德县| 怀集县| 拜泉县| 岐山县| 防城港市| 阿合奇县| 靖西县| 香格里拉县| 广安市| 大厂| 东宁县| 深水埗区| 五家渠市| 临西县| 祁连县| 仁怀市| 保康县| 乌审旗| 丹棱县| 阿巴嘎旗| 内江市| 隆林| 弋阳县| 兴仁县| 灵川县| 贵州省| 临夏县| 洛浦县| 凉山| 台中市| 庄浪县| 定西市| 马公市| 独山县| 海兴县| 红原县| 怀来县| 南通市| 西林县|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