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美版一年級上冊《誰畫的魚最大》教學設計本課由原來的注重知識點和技法訓練向現在注重審美教育的轉變,把教材與現實生活融會貫通。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藝術感知及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欣賞、表現、創造、聯系、融合的過程中,形成豐富、健康的審美情趣;強調藝術課程的實踐導向,使學生在以藝術體驗為核心的多樣化實踐中,提高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教材分析本課是人美版一年級上冊,屬于“造型·表現”類別的藝術實踐活動,可以與第三課《圓的世界》和第四課《各種各樣的形》形成大單元教學,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學習了《圓的世界》和《各種各樣的形》后為孩子們提供了造型表現的基礎,了解了物體的形體構成后,再趁熱打鐵進行《誰畫的魚最大》的學習,既鞏固了對各種各樣的形的理解,又降低了學生們對魚的造型表現的難度,利于學生產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魚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都有見過,有的孩子也非常喜歡魚,有著特殊的情感,因此這個課題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為他們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本課內容也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潛移默化的起到學科育人的作用。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喜歡游戲,喜歡畫畫,通過前幾課繪畫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繪畫和基本型的知識,并能大膽用點線面隨心表現所思所想。且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學過如何把物體畫到最大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對比的方法,循序漸進。設計思路我在教學構思中,針對小學低年級段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運用拼圖游戲以及海洋貼紙的獎勵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中,課堂以神秘的海浪聲以及大鯨鯊的邀請函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音樂和美術課堂相融合,使學生猶如置身于海底世界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緊緊吸引住孩子,同時也起到了曲徑通幽之效,在導入環節就直接引入大小對比的概念,為后面的重點知識打下基礎,集齊規定數量的海洋貼紙就可以獲得繪畫比賽的邀請函,也給孩子們在課堂上起到了正向引導的作用。在講授新課時,層層遞進,先通過拼圖游戲,然后出示課件以及實物魚的玩具,讓學生自主探究魚的組成,播放海底世界的視頻再結合學生課前預習,學生自由介紹自己喜歡的魚,自主感受魚兒的形象美、色彩美、圖案美。接著學生小組對比探究,自主發現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并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自主總結出畫大魚的方法(充滿畫面、添畫小魚),逐步化解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作畫時,利用課件循環播放的各種各樣魚的形象,同時配上優美的音樂,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創作思路,也起到了觸發靈感的作用。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展評作業時通過學生自我星級評價表、互評與教師評價三者相結合的形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及創新精神,使評價具有綜合性、形成性與發展性,海底繪畫比賽評分表和比賽要求的出示也做到了教學評一體化。整節課還潛移默化的將德育點落實在對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環境的保護上,起到了學科育人,以德樹人的作用。教學目標1. 在觀察、體驗中學習用常用色和不同形狀表現魚的外形特征和花紋特點, 培養學生突出主體、豐滿畫面的繪畫能力。2. 了解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系,了解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3. 在藝術創作中樹立關愛大自然意識,保護環境,并培養學生大膽創作的習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魚的外形特點,感受和了解自然界中的魚與美術作品中的魚兩者之間的關系。運用多種形狀、變化的花紋和漂亮的色彩完成作品誰畫的魚最大。教學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進行自由大膽的表現,突出特征,把魚畫大。教學準備課件、范畫、實物小魚、彩紙、板書貼、貼畫教學過程(一)導入(游戲導入)1.播放海浪聲,聽聲聯想游戲 (學生聽聲音,聯想畫面內容)提問:同學們聽到了什么聲音?腦海中又浮現出了什么畫面呢?(海浪聲,陽光沙灘,自由自在地游行的魚兒)過渡語:大自然多么美妙啊,王老師都想近距離去感受感受了!那今天上課王老師就請來了我的兩位海底好朋友——兩條小魚兒2. 教師出示提前畫好的兩條大小不同的魚兒板貼提問:王老師的這兩位小魚兒,他們誰更大呢?(第一條更大)提問:只單獨看一只小魚兒能絕對的說他的大小嗎?(有了比較之后才發現的)過渡語:看來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那今天王老師就想和同學們一起去參加一個繪畫比賽,比比誰畫的魚最大!順勢先出示范畫,播放大鯨鯊的音頻,邀請大家次參加繪畫比賽,比比誰畫的魚最大(學生欣賞教師的范畫,調動以前的學習記憶,先行了解如何在一張紙上把魚畫大,構圖飽滿)明確要求:只要好好表現就可以獲得海洋貼紙,在接下來的環節中一共集齊6張海洋貼紙就可以獲得比賽邀請函(二)講授新課過渡語:王老師已經提前布置讓大家去了解自己最喜歡的魚啦!誰可以用勇敢給大家展示一下它的照片,并介紹一下它的外形特征?學生自主展示預習成果,舉起圖片展示,給同學們介紹自己所了解的自己最喜歡的魚的外形特征提問:那我們的魚兒有哪些部分組成呢?(魚頭、魚身、魚鰭、魚尾)學生自主說完魚的組成部分之后,多媒體展示魚各個部分的分解圖提問:誰知道魚鰭的作用是什么呢?(保持平衡,感知水流)提問:魚鰭對魚這么重要,可有的人卻喜歡將魚鰭做成美食,大家覺得這種做法對嗎?(我們要保護魚類,不能肆意捕食)1.第一關:拼一拼(結構、組成)過渡語:我們已經了解了魚的組成了,之前也學過了各種各樣基本的圖形,請看黑板上提問:你覺得魚的每個部分分別像什么形狀呢?教師展示海洋展示區的基本圖形(圓、橢圓、三角形等)提問:這個兩組基本的圖形分別可以拼成兩條不同形狀的魚,誰可以上來迅速將它拼湊起來呢?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上來比賽拼擺魚形(魚頭、魚身:圓、橢圓、三角形等,魚鰭:梯形)過渡語:看來我們的魚頭,魚身,魚尾,魚鰭等都可以用簡單的基本型來概括,這樣畫起來就更簡單了呢!2.第二關:比一比提問:我們只畫一條魚的情況下,如何畫到最大呢?(構圖飽滿,在紙上定四個方向可以畫到的最大的位置)①學生在本子上初次嘗試,自主探究用基本型畫一條自己認為最大的魚②找一位同學自主在多媒體下展示自己認為畫的最大的魚,找其他同學上臺在此基礎上進行添畫,畫大魚或者小魚,更加突出魚的大(構圖飽滿,對比)③教師比拼,添畫潛水艇之類的東西,夸張突出魚的大(通過其他物體夸張對比)過渡語:我們有一位農民畫家張芝蘭就擅長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發現的美的事物,通過自己夸張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一起來欣賞一下他的作品④欣賞農民畫《戲魚》,小組討論并派代表匯報交流a. 提問:你在畫中看到了哪些物體?(幾條魚,一個人,云海等)b. 提問:你覺得這張畫里哪個物體最大?為什么(中間那條魚最大,運用了構圖飽滿以及對比的方法,并且中間這條魚甚至比旁邊的人都還大呢!是一只巨大無比的魚)(夸張對比的方法)c.畫中的這條魚和我們現實中見到的魚有什么不同?(學生從外形、花紋、色彩等方面自主去對比,再次鞏固知識)3.第三關:添一添(花紋、顏色)過渡語:我們已經知道如何把魚畫大啦,那想要去比賽還需要錦上添花,讓我們的魚兒更漂亮!請看,老師的這兩位小魚兒朋友都穿著怎樣的花衣裳呢?(波點,圓圈,波浪線,折線等)過渡語:海底的魚兒還有怎樣的呢?請看視頻!播放海底世界的視頻(五顏六色,各種各樣)讓一名學生上臺對剛才拼貼的魚進行添畫,其他學生自己在下面動手體驗用顏色和花紋裝飾剛在紙上畫的魚,從而自主理解如何用花紋和顏色使魚變得更好看4. 欣賞作品多媒體展示欣賞優秀作品提問: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學生自主觀察,會從花紋、顏色、構圖,大小對比去欣賞作品。)5.大鯨鯊送達參賽入場券大鯨鯊音頻宣讀比賽規則,出示:(1)畫出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魚。(2)將畫好的魚撕下來貼在海洋展示區參加比賽,和同學比一比誰畫的魚更大。評分細則:運用對比的方法襯托出魚的大 運用不同的點、線畫出魚的美麗花紋 畫的魚構圖飽滿,既美麗又大 (三)作業要求1.教師范畫再展示提問:老師的這張畫大家覺得可以去參賽嗎?可以獲得幾顆星呢?為什么?(知識點再回顧,明確得分點,構圖飽滿,夸張對比,顏色鮮艷豐富,花紋多樣)2.學生畫一畫(創作實踐)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構圖、顏色、花紋,確保學生作品構圖飽滿、顏色豐富。(四)展示、評價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在海洋展示區,通過自我星級評價、大魚鯊鯊點評、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五)拓展延伸播放海洋污染繪本故事,并出示海洋環境污染圖片提問:說說你怎么幫助它們呢?(引導學生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結語: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所以保護好水資源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讓魚兒們的家園和我們的家園都變得更加漂亮,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