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章整合1.(2022·湖北卷)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細胞膜含有豐富的水通道蛋白,硝酸銀(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A.經AgNO3處理的紅細胞在低滲蔗糖溶液中會膨脹B.經AgNO3處理的紅細胞在高滲蔗糖溶液中不會變小C.未經AgNO3處理的紅細胞在低滲蔗糖溶液中會迅速膨脹D.未經AgNO3處理的紅細胞在高滲蔗糖溶液中會迅速變小解析: 經AgNO3處理的紅細胞,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但水可以通過自由擴散的形式進出細胞,故其在低滲蔗糖溶液中會吸水膨脹,在高滲蔗糖溶液中會失水變小,A正確,B錯誤;未經AgNO3處理的紅細胞,水可通過水通道蛋白快速進出細胞,也可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故其在低滲蔗糖溶液中會迅速吸水膨脹,在高滲蔗糖溶液中會迅速失水變小,CD正確。2.(2022·浙江卷)“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中,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A.由實驗結果推知,甲圖細胞是有活性的B.與甲圖細胞相比,乙圖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較低C.丙圖細胞的體積將持續增大,最終脹破D.若選用根尖分生區細胞為材料,質壁分離現象更明顯解析: 能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應為活的植物細胞,據圖分析,從甲到乙發生了質壁分離現象,說明甲細胞是活細胞,A正確;乙圖所示細胞發生質壁分離,該過程中細胞失水,故與甲圖相比,乙圖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較高,B錯誤; 由于有細胞壁的限制,丙圖細胞體積不會持續增大,且不會漲破,C錯誤; 根尖分生區細胞無中央大液泡,不能發生質壁分離現象,D錯誤。3.(2022·全國甲卷)植物成熟葉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可以不同?,F將a、b、c三種細胞液濃度不同的某種植物成熟葉肉細胞,分別放入三個裝有相同濃度蔗糖溶液的試管中,當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觀察到:①細胞a未發生變化;②細胞b體積增大;③細胞c發生了質壁分離。若在水分交換期間細胞與蔗糖溶液沒有溶質的交換,下列關于這一實驗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C )A.水分交換前,細胞b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B.水分交換前,細胞液濃度大小關系為細胞b>細胞a>細胞cC.水分交換平衡時,細胞c的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a的細胞液濃度D.水分交換平衡時,細胞c的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解析: 由于細胞b在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細胞的體積增大,說明細胞吸水,則水分交換前,細胞b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A正確;水分交換前,細胞a的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細胞b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細胞c的細胞液濃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因此水分交換前,細胞液濃度大小關系為細胞b>細胞a>細胞c,B正確;由題意可知,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細胞a未發生變化,說明其細胞液濃度與外界蔗糖溶液濃度相等;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雖然細胞內外溶液濃度相同,但細胞c失水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減小,因此,水分交換平衡時,細胞c的細胞液濃度小于細胞a的細胞液濃度,C錯誤;在一定的蔗糖溶液中,細胞c發生了質壁分離,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其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濃度,D正確。4.(2021·廣東高考)保衛細胞吸水膨脹使植物氣孔張開。適宜條件下,制作紫鴨跖草葉片下表皮臨時裝片,觀察蔗糖溶液對氣孔開閉的影響,下圖為操作及觀察結果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A.比較保衛細胞細胞液濃度,③處理后>①處理后B.質壁分離現象最可能出現在滴加②后的觀察視野中C.滴加③后有較多水分子進入保衛細胞D.推測3種蔗糖溶液濃度高低為②>①>③解析:通過分析可知,①細胞處吸水量少于③處細胞,說明保衛細胞細胞液濃度①處理后>③處理后,A錯誤;②處細胞失水,故質壁分離現象最可能出現在滴加②后的觀察視野中,B正確;滴加③后細胞大量吸水,故滴加③后有較多水分子進入保衛細胞,C正確;通過分析可知,推測3種蔗糖溶液濃度高低為②>①>③,D正確。故選A。5.(2020·全國Ⅱ卷改編)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觀察細胞質流動時以葉綠體為參照B.探究人體紅細胞因失水而發生的形態變化時,可用肉眼直接觀察C.一定濃度的硝酸鉀溶液能使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然后自動復原D.用細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細胞膜流動性時,可用熒光染料標記膜蛋白解析:觀察細胞質流動時以葉綠體為參照,A正確;紅細胞體積微小,觀察其因失水而發生的形態變化需要利用顯微鏡,B錯誤;一定濃度的硝酸鉀溶液能使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然后自動復原,C正確;細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質組成,用兩種熒光染料分別標記兩種細胞的膜蛋白分子,經過細胞融合后,兩種顏色的熒光均勻分布,可以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D正確。故選B。6.(2020·全國Ⅱ卷)取某植物的成熟葉片,用打孔器獲取葉圓片,等分成兩份,分別放入濃度(單位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兩個實驗組(甲糖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乙糖的2倍)。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檢測甲、乙兩組的溶液濃度,發現甲組中甲糖溶液濃度升高。在此期間葉細胞和溶液之間沒有溶質交換。據此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甲組葉細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濃度升高B.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不變,則乙組葉細胞的凈吸水量為零C.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降低,則乙組葉肉細胞可能發生了質壁分離D.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升高,則葉細胞的凈吸水量乙組大于甲組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葉細胞與溶液之間無溶質交換,而甲組的甲糖溶液濃度升高,則可能是由于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引起了細胞吸水,A正確;若乙糖溶液濃度不變,說明乙糖溶液物質的量濃度與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相等,葉細胞凈吸水量為零,B正確;若乙糖溶液濃度降低,說明細胞失水,葉肉細胞可能發生了質壁分離,C正確;若乙糖溶液濃度升高,說明乙糖溶液物質的量濃度低于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細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甲糖溶液的2倍,因此葉細胞的凈吸水量應是乙組小于甲組,D錯誤。故選D。7.(2020·江蘇卷)圖①~⑤表示物質進、出小腸上皮細胞的幾種方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A.葡萄糖進、出小腸上皮細胞方式不同B.Na+主要以方式③運出小腸上皮細胞C.多肽以方式⑤進入細胞,以方式②離開細胞D.口服維生素D通過方式⑤被吸收解析: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方式為主動運輸,運出小腸上皮細胞的方式為協助擴散,A正確;由圖示可知,Na+主要以②主動運輸的方式運出小腸上皮細胞,B錯誤;多肽以⑤胞吞的方式進入細胞,以胞吐方式離開細胞,C錯誤;維生素D屬于固醇類,進入細胞的方式為④自由擴散,D錯誤。故選A。第2節 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課標要求1.掌握區分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方法。2.理解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3.掌握胞吞、胞吐的特點及對細胞的生命活動的意義。核心素養1.生命觀念——結構與功能觀:細胞膜結構與物質運輸功能的適應性。2.科學思維——分析與綜合:對比分析物質運輸方式的特點,歸納異同點。3.科學探究——根據物質運輸方式的差異,設計實驗探究某種物質的運輸方式。知識點一 主動運輸必備知識·夯實雙基1.概念:物質從_低濃度__一側運輸到_高濃度__一側,需要_載體蛋白__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_能量__。2.特點:_逆__(填“順”或“逆”)濃度梯度,_需要__(填“需要”或“不需要”)載體,_需要__(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3.舉例:_小腸上皮細胞吸收離子、氨基酸、葡萄糖,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無機鹽離子等__。4.意義:主動運輸方式保證了活細胞能夠按照_生命活動__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_物質__,排出_代謝廢物__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活|學|巧|練1.主動運輸過程中,需要載體蛋白協助和ATP提供能量。( √ )2.植物細胞通過主動運輸吸收不同礦質離子的速率都相同。( × )3.需要消耗ATP的運輸方式都是主動運輸。( × )深|入|探|討1.主動運輸需要的能量主要通過細胞進行有氧呼吸提供。植物生長需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無機鹽。請解釋在農業生產中為什么要給作物松土?提示:松土可增加土壤中O2含量,促進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主動吸收各種無機鹽離子。2.從主動運輸的條件角度分析,與主動運輸有直接關系的細胞器有哪些?提示:提供能量的細胞器是線粒體,提供載體蛋白的細胞器是核糖體。3.逆濃度梯度運輸方式一定需要載體蛋白嗎?需要轉運蛋白的運輸方式一定消耗能量嗎?提示:能實現逆濃度梯度運輸的是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協助擴散需要轉運蛋白,但不消耗能量。課內探究·名師點睛1.影響主動運輸的因素(1)載體蛋白的種類和數量①載體具有特異性:不同物質的運輸所需的載體蛋白不同;不同生物膜上的載體蛋白的種類和數目不同。②載體具有飽和性:當細胞膜上的載體運輸某物質已達飽和時,細胞吸收該物質的速率不再隨物質濃度的增大而增大。③載體在運輸過程中不被“消耗”,可以反復利用。(2)能量供應:凡是能夠影響能量供應(呼吸作用)的因素都影響主動運輸的速率,如溫度、氧氣濃度等。2.主動運輸的類型(1)直接型:直接消耗ATP的主動運輸,通常稱為泵(ATP驅動泵),如Na+-K+泵(如圖1)。(2)間接型:利用依賴ATP的Na+-K+泵活動建立的細胞膜兩側Na+的跨膜濃度梯度主動運輸,如腎小管對氨基酸、葡萄糖等的重吸收(如圖2)。典|例|剖|析典例1 下圖中甲表示物質跨膜運輸的示意圖(1~4代表物質運輸的方式)。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脂溶性的有機小分子通過圖甲中的_1__(填標號)方式進入細胞,影響這種運輸方式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膜兩側物質的濃度差__。(2)圖甲中2與3相比,2具有的主要特點是_逆濃度梯度運輸且消耗能量__。(3)3、4兩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中,被轉運物質不需要與轉運蛋白結合的是_4__。(填標號)(4)圖甲中2方式的轉運速率與能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則a、b兩點轉運速率的限制因素分別是_能量__、_載體蛋白數量__。解析:(1)根據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的有機小分子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即圖甲中的1方式,由于自由擴散的特點為物質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因此影響自由擴散的主要因素是膜兩側物質的濃度差。(2)圖甲中2為主動運輸,其特點是逆濃度梯度進行運輸,需要載體蛋白,消耗能量,而圖甲中3為協助擴散,其特點是順濃度梯度進行運輸,需要載體蛋白,不消耗能量。(3)圖甲中3、4均為協助擴散,但4是通過通道蛋白進行的協助擴散,因此被轉運物質不需要與轉運蛋白結合。(4)圖乙代表主動運輸轉運速率與能量的關系,由圖分析可知,圖中a點轉運速率的限制因素是能量,b點轉運速率的限制因素是載體蛋白的數量。變式訓練 如下圖所示,某些植物細胞利用①把細胞內的H+運出,導致細胞外H+濃度較高;能夠依靠②和H+濃度差把H+和X分子運入細胞。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C )A.①和②的化學本質不同B.①和②的空間結構相同C.H+運出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D.氧氣濃度對細胞吸收X分子無影響解析:分析題圖可知,①②均為轉運蛋白,化學本質均為蛋白質,A項錯誤;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決定功能,①②的功能不同,故可推測其空間結構也不相同,B項錯誤;根據圖示可知,H+運出細胞需要載體蛋白和消耗能量,故其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C項正確;由圖可知,H+運出細胞需要消耗能量,而細胞外和細胞內的H+濃度梯度產生的勢能,又可推動細胞對H+和X分子的吸收,氧氣濃度可影響H+外運,進而影響細胞外和細胞內H+濃度差,從而影響對X分子的吸收,故氧氣濃度對細胞吸收X分子有影響,D項錯誤。知識點二 胞吞與胞吐必備知識·夯實雙基1.概念(1)胞吞:當細胞攝取大分子時,首先是大分子與膜上的_蛋白質__結合,從而引起這部分細胞膜內陷形成小囊,包圍著大分子;然后小囊從細胞膜上分離下來,形成_囊泡__,進入細胞內部。(2)胞吐:細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細胞內形成_囊泡__,_囊泡__移動到細胞膜處,與細胞膜_融合__,將大分子排出細胞。2.特點:運輸的物質一般為_大分子__,需要細胞膜上的特定_蛋白質__參與,需要_消耗能量__。3.胞吞、胞吐模式圖4.實例(1)胞吞: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吞食食物顆粒等。(2)胞吐: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等。活|學|巧|練1.大分子有機物要通過載體蛋白的協助才能進入細胞內。( × )2.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都是主動運輸。( × )3.細胞膜的流動性對于細胞完成物質運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 )深|入|探|討1.通過胞吞和胞吐進出細胞的物質需要穿過幾層膜?提示:0層。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并沒有穿過膜。2.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屬于胞吞、胞吐嗎?提示:不屬于。大分子物質是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的,而不是通過胞吞、胞吐方式。3.細胞內囊泡膜的來源有哪些?提示:細胞膜、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等。課內探究·名師點睛特別提醒:(1)胞吞和胞吐依賴于生物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2)胞吐過程中,會伴隨有關生物膜成分的更新。(3)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除主動運輸外,還有胞吞和胞吐。典|例|剖|析典例2 如圖表示物質進入細胞的四種方式,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A.溫度只影響圖中②和③過程的速率B.吞噬細胞通過④過程吞噬病原體C.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D.小腸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③解析:圖中①為自由擴散,②為協助擴散,③為主動運輸,④為胞吞。溫度影響分子的運動速率,影響細胞膜的流動性及呼吸酶的活性,從而影響①②③④過程,A項錯誤;吞噬細胞通過胞吞過程吞噬病原體,B項正確;乙醇經自由擴散進入細胞,C項正確;小腸上皮細胞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吸收氨基酸,D項正確。變式訓練 如圖為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根據圖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A.該過程以膜的選擇透過性為基礎才能發生B.該過程要有細胞表面識別和內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構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D.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過程有膜成分的更新解析:分析圖示可知,囊泡的形成體現了膜的流動性,即該過程以膜的流動性為基礎才能發生,A項錯誤;題圖為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即需要細胞表面的受體的識別作用和細胞內部提供能量,B項正確;囊泡膜屬于生物膜,所以構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C項正確;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過程中囊泡膜與高爾基體膜、細胞膜融合實現了高爾基體膜、細胞膜成分的更新,D項正確。一、物質運輸方式的判斷1.結合實例直接進行判斷運輸方式 實例自由擴散 小部分水、氣體(O2、CO2等)、脂溶性物質(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乙二醇、苯等)進出細胞協助擴散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大部分水進出細胞主動運輸 無機鹽離子、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進入紅細胞除外)進出細胞胞吐、胞吞 蛋白質的分泌、吞噬細胞吞噬抗原和細胞碎片等2.根據分子大小及對轉運蛋白、能量的需要情況進行判斷(如圖)3.根據運輸方向判斷順濃度梯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逆濃度梯度的跨膜運輸方式一定是主動運輸。4.根據達到平衡時的濃度判斷若達到平衡時細胞內外仍存在濃度差,則是主動運輸,因為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達到平衡時,細胞內外濃度相等。典例3 (2023·江蘇南通高一期中)下圖是小腸上皮細胞吸收鐵離子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 )A.蛋白1運輸亞鐵血紅素的動力是濃度差B.蛋白2具有催化功能C.蛋白3運輸Fe2+的方式屬于主動運輸D.蛋白4運輸Fe2+需要消耗ATP解析:據圖分析,亞鐵血紅素通過蛋白1進入細胞,由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為協助擴散;Fe3+在蛋白2的作用下變成了Fe2+,說明蛋白2是酶,具有催化功能;Fe2+通過蛋白3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說明其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H+通過蛋白3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說明其運輸方式為協助擴散;蛋白4運輸Fe2+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為協助擴散,不需要消耗ATP;蛋白5能使Fe2+轉變成Fe3+,說明蛋白5為酶,具有催化功能。二、影響物質跨膜運輸的因素1.影響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的因素方式 影響因素 影響趨勢 曲線自由擴散 膜兩側物質的濃度差 與濃度差成正相關協助擴散 ①膜兩側物質的濃度差;②膜上轉運蛋白的種類和數量 當載體蛋白達到飽和時,物質濃度增加,物質的運輸速率也不再增加2.影響主動運輸的因素(1)載體蛋白的種類和數量:決定所運輸的物質的種類和數量(如圖)。載體蛋白的數量有限,當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達到飽和時,細胞吸收相應物質的速率不再隨物質濃度的增大而增加。(2)能量:凡是影響細胞產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響主動運輸,如O2濃度、溫度等(如圖)。注意:與O2濃度沒有關系的跨膜運輸方式有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這兩種方式都不需要細胞呼吸提供能量。典例4 (2023·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期末)物質進入細胞都要穿過細胞膜,不同物質穿過細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圖表示在一定范圍內細胞膜外物質進入細胞膜的三種不同情況。A、B、C表示的物質跨膜運輸方式分別是( B )A.主動運輸、易化擴散、自由擴散B.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C.自由擴散、簡單擴散、易化擴散D.自由擴散、協助擴散、被動運輸解析:據圖分析,A曲線圖細胞外濃度與運輸速率成正比,屬于自由擴散;B曲線圖中,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隨著細胞外濃度的增加,運輸速率加快,到達一定濃度時,物質跨膜運輸速率不再增加,屬于協助擴散;C曲線圖中物質運輸方向可以是低濃度運輸到高濃度,屬于主動運輸。故選B。學|霸|記|憶1.主動運輸既需要消耗能量,又需要載體蛋白,無機鹽離子主要以主動運輸方式出入細胞。2.大分子物質或顆粒性物質進出細胞依賴于胞吞或胞吐。3.物質跨膜運輸與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和流動性有關。1.(2023·醴陵二中、醴陵四中兩校聯考)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實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葡萄糖進入紅細胞屬于協助擴散,圖表示鉀離子進入細胞的方式B.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C.小分子物質都能通過細胞膜,大分子物質則不能D.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順相對含量梯度跨膜運輸的過程解析:圖示物質運輸過程需要消耗能量,屬于主動運輸方式,鉀離子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A項正確;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相當于一層半透膜,B項正確;小分子不一定能通過細胞膜,大分子物質可通過胞吞、胞吐進出細胞,C項錯誤;水分子通過被動運輸進出細胞,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順相對含量梯度跨膜運輸的過程,D項正確。2.(2023·浙江寧波高一質檢)下圖為物質出入細胞的某種方式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 )A.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B.人體細胞存在這種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C.這種方式轉運的物質是大分子物質D.在細胞質中出現的小泡可與溶酶體融合解析:圖示為胞吞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A項正確;人體細胞存在這種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如吞噬細胞吞噬抗原,B項正確;胞吞、胞吐也會轉運小分子物質,如乙酰膽堿、去甲腎上腺素等,C項錯誤;在細胞質中包裹著衰老細胞器的小泡可與溶酶體融合,D項正確。3.圖1表示物質進出細胞的幾種方式;圖2表示用相同的培養液培養水稻和番茄一段時間后,測得的培養液中各種離子(Mg2+、Ca2+、SiO)的濃度。請根據圖回答問題:(1)細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擔者是_蛋白質(或膜蛋白)__,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只能依靠胞吞和胞吐,這依賴于細胞膜具有_一定的流動性__。(2)在圖1中的a~e的五種過程中,代表主動運輸的是_a、e__,能表示乙醇運輸過程的是_b__,能表示K+從血漿進入紅細胞過程的是_a__。(3)從圖2中可以看出番茄生長過程中需求量最大的離子是_Ca2+__,水稻需求量最大的離子是_SiO__,說明不同植物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_選擇性__,這與細胞膜上的_載體蛋白的種類__有關。(4)水稻培養液里的Mg2+和Ca2+濃度高于初始濃度,原因是_水稻細胞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吸收離子的速率(或水稻細胞吸收水分的比例大于吸收離子的比例)__。解析:(1)蛋白質是細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擔者,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只能依靠胞吞和胞吐,說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2)圖1中a、e過程需要消耗能量,為主動運輸,b為自由擴散,c、d為協助擴散。乙醇運輸過程為自由擴散,屬于b過程;K+從血漿進入紅細胞的過程需要消耗能量,屬于主動運輸,為a過程。(3)由圖2分析可知,水稻吸收的SiO多,對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較多,對SiO吸收量少,說明不同植物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與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的種類有關。(4)水稻吸收培養液中水分的比例大于吸收離子的比例,導致溶液中Mg2+、Ca2+濃度高于初始濃度。第1節 被動運輸課標要求1.闡述滲透現象的原理及條件。2.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3.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4.掌握兩種被動運輸的方式。核心素養1.生命觀念——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細胞的結構決定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或失水。2.科學思維——分析與綜合:對滲透作用現象進行分析,理解滲透作用原理。3.科學探究——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4.科學思維——歸納比較兩種被動運輸方式的異同。知識點一 滲透作用的原理必備知識·夯實雙基1.半透膜只讓某些分子和離子擴散進出,而另一些分子不能擴散進出的薄膜,原因是半透膜的孔隙的大小比離子和小分子大,但比另一些分子,例如蛋白質、淀粉、蔗糖等小,如玻璃紙(又叫賽璐玢)、膀胱膜等都屬于半透膜。2.滲透作用(1)概念:_水分子__(或其他_溶劑__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稱為滲透作用。(2)條件3.滲透作用發生的原理4.滲透的方向_低__濃度溶液(水的相對含量_高__)→_高__濃度溶液(水的相對含量_低__)。特別提醒:(1)滲透作用中,半透膜兩側溶液的濃度指的是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2)達到平衡時,不可看作沒有水分子移動,水分子進行雙向移動,向半透膜兩側移動的速率相等。活|學|巧|練1.溶液中的溶質分子不會通過半透膜擴散。( × )2.具有濃度差的溶液之間一定會發生滲透作用。( × )3.滲透平衡時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一定相等。( × )深|入|探|討不同溶質構成的溶液中水分子運動情況及液面變化分析。(1)溶質不能通過半透膜的情況(例如蔗糖):①若溶液濃度S1>S2,則單位時間內通過半透膜由S2進入S1的水分子數_多于__由S1進入S2的水分子數,S1液面_上升__。②達到滲透平衡后,Δh不變,此時溶液濃度S1_>__(填“>”“<”或“=”)S2。(2)溶質能通過半透膜的情況(例如葡萄糖):若溶液濃度S1>S2,最初單位時間內通過半透膜由S2進入S1的水分子數_多于__由S1進入S2的水分子數,S1液面先上升;繼而,隨著溶質通過半透膜的擴散,最終S1和S2溶液的濃度_相等__,則S1液面下降,最終S1和S2溶液的液面持平。注意:滲透平衡≠濃度相等滲透平衡只意味著半透膜兩側水分子移動達到平衡狀態,既不可看作沒有水分子移動,也不可看作兩側溶液濃度絕對相等。滲透平衡后,溶液濃度高的一側液面高(反之亦然,即液面高的一側溶液濃度也高);濃度差越大,液面高度差也越大。課內探究·名師點睛1.半透膜與生物膜的比較項目 半透膜 生物膜概念 半透膜是一種只讓某些分子和離子擴散進出,而另一些分子不能擴散進出的薄膜 細胞膜、細胞器膜、核膜等結構特點 機械透性,即微觀粒子能否通過取決于微觀粒子的大小 選擇透過性,即被細胞選擇的分子和離子可以通過,其他分子和離子不能通過運輸速率 主要受濃度差影響 受溫度、細胞種類、細胞活性等影響相同點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生物膜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半透膜2.當液面上升到一定程度時,液面不再升高的原因分析右圖可知:由于漏斗中的液體與水槽中的液體具有濃度差,該濃度差使得水槽進入漏斗的水分子數大于由漏斗進入水槽的水分子數;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水槽中的液面,液面差為H1,H1產生的壓強使水分子從漏斗進入水槽的水分子數大于由水槽進入漏斗的水分子數;當H1產生的壓強與濃度差對水的吸引力相等時,半透膜兩側水分子的交換速率相同,液面不再升高,即達到動態平衡。典|例|剖|析典例1 將盛有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的袋口扎緊后浸于蒸餾水中,如圖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濃度與時間的關系(縱坐標表示蔗糖溶液濃度),正確的是( B )解析: 將盛有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餾水中后,蒸餾水將不斷向透析袋中擴散,蔗糖溶液濃度不斷降低,但受到透析袋容積的限制,到一定時間后水分子進出達到動態平衡,此時蔗糖溶液濃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并保持相對穩定。變式訓練 半透膜對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圖1),預測圖2的實驗結果(開始時漏斗內外液面相平)最可能的是( D )A.圖甲中水柱a將持續上升B.圖甲中水柱a將保持不變C.圖乙中水柱b將保持不變D.圖乙中水柱b將先上升后下降解析:因淀粉不能透過半透膜,故圖甲中的水柱a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將靜止,A、B錯誤;因葡萄糖可以透過半透膜,故圖乙漏斗內液體先表現吸水,水柱b上升,因葡萄糖的外滲,最終擴散平衡時內外葡萄糖濃度相等,即內外液面相平,C錯誤,D正確。知識點二 探究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必備知識·夯實雙基1.探究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1)實驗結果(2)實驗分析濃度差 細胞狀態外界溶液濃度 > _細胞質_的濃度 _皺縮_< 膨脹= _不變_(3)實驗結論①細胞膜相當于_半透膜__。②動物細胞吸水或失水取決于細胞內外溶液的_濃度差__,一般情況下,濃度差越大時,細胞吸水或失水越多。2.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分析①對于水分子來說,細胞壁是_全透性__的。②成熟植物細胞含有中央大液泡,液泡內的液體是具有一定濃度的_細胞液_,細胞內的水分主要在液泡內。③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稱為_原生質層__。④植物細胞吸水與失水主要是指水經過_原生質層__進出細胞。(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驗證——質壁分離與復原①材料分析: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細胞液呈_紫色__,便于_觀察__。②實驗操作步驟及現象③實驗結論: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成熟植物細胞能與外界溶液發生滲透作用,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通過滲透作用_失水__,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通過滲透作用_吸水__。④質壁分離與復原原因分析易錯提醒:(1)質壁分離過程中,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質壁分離程度越大,植物細胞吸水能力越強;同理,復原過程中,吸水能力逐漸減弱。(2)本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了三次,第一次與第二次形成對照,第三次與第二次形成對照,該對照方法為自身對照。活|學|巧|練1.原生質層由細胞壁、細胞膜、液泡膜及所有細胞質組成。( × )2.植物細胞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都會發生質壁分離。( × )3.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放在蒸餾水中均會吸水漲破。( × )深|入|探|討1.如何利用質壁分離實驗判斷成熟植物細胞的死活?提示:待測成熟植物細胞+大于細胞液濃度(如0.3 g /mL)的蔗糖溶液2.如何利用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測定細胞液濃度的范圍?不同植物細胞細胞液濃度的大小又如何比較?提示:待測細胞+一系列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別鏡檢,細胞液濃度介于未發生質壁分離的最大濃度和剛剛發生質壁分離的蔗糖溶液濃度之間。不同植物細胞+同一濃度的蔗糖溶液鏡檢,比較剛發生質壁分離時所需時間的長短,判斷細胞液濃度的大小(時間越短,細胞液濃度越小)。3.結合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對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進行分析。提示:合理灌溉,保證作物能從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滿足生命活動需要。施肥過少,不能滿足植物對無機鹽的需求,施肥過多,土壤溶液濃度高于根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導致根細胞失水而出現“燒苗”現象。4.分析糖漬、鹽漬食品能較長時間保存的原因。提示:糖漬、鹽漬食品的外部和內部都是高濃度溶液,絕大多數微生物因失水而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所以此類食品能較長時間保存。5.臨床上輸液常用生理鹽水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生理鹽水(0.9%NaCl溶液)與血漿的濃度基本一致,血細胞不會因為過度吸水或失水而出現形態和功能上的異常,因此臨床上輸液常用生理鹽水。課內探究·名師點睛1.質壁分離實驗中的兩組對照組別 實驗組 對照組第一組 經質量濃度為0.3 g/mL的蔗糖溶液處理后發生質壁分離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 自然狀態下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第二組 用清水處理后發生了質壁分離復原的細胞 發生了質壁分離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2.質壁分離及復原現象發生的條件(1)從細胞角度分析①死細胞、動物細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細胞(如根尖分生區細胞)不發生質壁分離及復原現象。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細胞可發生質壁分離及復原現象。(2)從溶液角度分析①在一定濃度的溶液(溶質不能透過膜)中只發生質壁分離現象,不能發生自動復原現象(只有用清水或低滲溶液處理,方可復原)。②在一定濃度的溶液(溶質可透過膜)中發生質壁分離后可自動復原,如甘油、尿素、乙二醇、KNO3溶液等。典|例|剖|析典例2 圖1為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實驗結果圖,圖2為質壁分離及其復原實驗流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圖1細胞若繼續發生質壁分離,則該細胞的吸水能力增強B.圖1所示結果只能在圖2中C處觀察到C.圖1若視野比較暗,則只能通過調節反光鏡使視野變亮D.圖2實驗沒有設置對照解析: 圖1細胞若繼續發生質壁分離,細胞失水,則該細胞的吸水能力不斷增強,A正確;圖1所示結果可能處于質壁分離過程中或者平衡狀態,也可能是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因此可能在C處或E處觀察到,B錯誤;圖1若視野比較暗,可以通過調節反光鏡或者光圈使視野變亮,C錯誤;圖2實驗前后形成自身對照,D錯誤。變式訓練 (2023·河南省洛陽市高一期末)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制備“質壁分離實驗”的臨時裝片,觀察細胞的變化。下列有關實驗操作和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D )A.正在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其細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漸減弱B.質壁分離后完全復原的細胞,其細胞液濃度最終與外界溶液濃度相等C.用不同濃度的硝酸鉀溶液處理細胞后,均能觀察到質壁分離自動復原現象D.在蓋玻片一側滴入清水,細胞吸水膨脹但不會漲破解析:正在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由于不斷失水,導致細胞液濃度增加,吸水能力增加,A錯誤;由于有細胞壁的保護,細胞不可能無限吸水,因此質壁分離復原后細胞液的濃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濃度,B錯誤;若硝酸鉀溶液濃度過高導致植物細胞過度失水而死亡,則不能發生質壁分離自動復原,C錯誤;在蓋玻片一側滴入清水,細胞吸水膨脹但不會漲破,D正確。知識點三 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必備知識·夯實雙基1.被動運輸(1)概念:物質以擴散方式進出細胞_不需要__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稱為被動運輸。(2)類型:_自由擴散__和_協助擴散__。2.自由擴散(也叫簡單擴散)(1)概念: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擴散。(2)特點:由_高__濃度到_低__濃度;不需要轉運蛋白;_不消耗能量__。(3)自由擴散模式圖(4)實例(5)影響因素:細胞膜兩側_物質的濃度差__、溫度等。3.協助擴散(也叫_易化擴散__)(1)概念:借助膜上的_轉運蛋白__進出細胞的物質擴散方式,叫作協助擴散。(2)特點:由_高__濃度到_低__濃度;需要_轉運__蛋白;不消耗能量。(3)轉運蛋白的類型: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4)協助擴散模式圖(5)實例:離子和一些有機小分子(葡萄糖、氨基酸等)進出某些細胞、大部分水分子進出細胞。(6)影響因素:細胞膜內外_物質的濃度差__、細胞膜上轉運蛋白的種類和數量、溫度等。活|學|巧|練1.同種物質在不同情況下的運輸方式可能不同。( √ )2.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轉運分子和離子時,其作用機理是一樣的。( × )3.溫度變化會影響分子通過細胞膜的速率。( √ )深|入|探|討1.試從物質運輸動力角度分析,為什么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被稱為被動運輸?提示: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的物質運輸動力都是物質濃度差,即都是順濃度梯度進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統稱為被動運輸。2.葡萄糖通過細胞膜進入紅細胞的運輸速率存在一個飽和值,請結合紅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析,出現飽和值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紅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協助擴散,需要轉運蛋白協助,出現飽和值的原因是受細胞膜上轉運蛋白數量的限制。課內探究·名師點睛1.兩種運輸方式的比較方式 自由擴散(簡單擴散) 協助擴散(易化擴散)示意圖運輸方向 順濃度梯度轉運蛋白 不需要 需要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曲線模型舉例 ①氣體:O2、CO2、NH3等;②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的小分子有機物;③少部分水 ①一些離子:如Na+進入神經細胞,K+出神經細胞;②小分子有機物: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③大部分水2.載體蛋白的特性(1)專一性:一種載體蛋白在對細胞內外物質進行運輸時只能對應地運送唯一的一種或性質非常相近的一類物質。(2)飽和性: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數量有限,在運輸過程中當所有載體蛋白都已承擔相應的運輸任務時,運輸的速率不再因其他條件而加快。3.通道蛋白的特性(1)具有極高的轉運速率。(2)沒有飽和值。(3)并非連續性開放。4.被動運輸的影響因素(1)自由擴散的影響因素:物質運輸速率主要取決于膜內外物質濃度梯度的大小,也與物質分子大小和脂溶性有關。(如圖A)(2)協助擴散的影響因素:除了膜內外物質濃度梯度的大小外,還與膜上轉運蛋白的數量有關。當轉運蛋白達到飽和時物質濃度再增加,物質運輸速率也不再增加。(如圖B)(3)被動運輸不消耗能量,所以物質運輸速率和細胞能量供應無關。(如圖C) 典|例|剖|析典例3 如圖表示物質出入細胞的兩種方式,a、b、c、d和e表示某種運輸方式,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D )A.根毛細胞從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主要通過方式bB.通過c和d運輸的物質都需要與蛋白質結合C.分子或離子都可以通過b、c、d完成跨膜運輸D.核糖體的功能變化會影響通過c、d的物質運輸解析:據圖分析,b代表自由擴散,c代表通過通道蛋白的協助擴散,d代表通過載體蛋白的協助擴散。根毛細胞從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主要借助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方式進行,即主要通過方式c,A項錯誤;通過通道蛋白進行協助擴散的物質不需要與通道蛋白結合,通過載體蛋白進行協助擴散的物質需要與載體蛋白結合,B項錯誤;離子一般不能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C項錯誤;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c代表通過通道蛋白的協助擴散,d代表通過載體蛋白的協助擴散,因此核糖體的功能變化會影響通過c、d的物質運輸,D項正確。變式訓練 如圖表示與自由擴散、協助擴散有關的圖例或曲線。下列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 C )A.肺泡上皮細胞吸收氧氣——①④B.人的成熟紅細胞吸收葡萄糖——②③C.甘油進出細胞——①③D.肌肉細胞吸收水——②④解析:①②表示兩種跨膜運輸方式,分別是自由擴散、協助擴散,③④表示兩種影響因素曲線,分別對應自由擴散、協助擴散。肺泡上皮細胞吸收氧氣是自由擴散,對應①③;人的成熟紅細胞吸收葡萄糖屬于協助擴散,對應②④;甘油進出細胞屬于自由擴散,對應①③;肌肉細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對應①②③④。質壁分離實驗的拓展應用1.判斷成熟植物細胞是否有生物活性+2.測定細胞液濃度范圍+細胞液濃度介于未發生質壁分離和剛發生質壁分離的蔗糖溶液濃度之間3.比較不同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發生質壁分離所需時間越短,細胞液濃度越小,反之,細胞液濃度越大4.鑒別不同種類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5.比較未知濃度溶液的濃度大小同一植物的成熟細胞+未知濃度的溶液剛剛發生質壁分離所需時間→比較所用時間長短→判斷溶液濃度的大小(時間越短,未知溶液的濃度越大)實驗單一變量:未知濃度的溶液。6.驗證原生質層和細胞壁伸縮性大小成熟植物細胞+分離劑實驗單一變量:植物細胞原生質層和細胞壁的伸縮性差異。典例4 (2022·天津耀華中學高一期中)小蚌蘭葉片下表皮細胞的液泡呈紫色,是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現象的良好材料。下表是某實驗小組利用小蚌蘭葉片下表皮細胞在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現象的結果。據表分析,下列敘述中不合理的是( C )蔗糖溶液質量濃度(g/mL)0.30 0.35 0.40 0.45 0.50是否發生質壁分離現象 — — + +++ ++++滴入清水后是否復原 — — 是 是 —注:“-”表示不發生,“+”表示發生,且“+”越多表示發生程度越大。A.該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約相當于0.35~0.40 g/mL的蔗糖溶液濃度B.質量濃度為0.45 g/mL的蔗糖溶液較適合用于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現象C.當蔗糖溶液質量濃度為0.30 g/mL時,細胞內外無水分子的進出D.質壁分離的過程中,小蚌蘭葉片下表皮細胞的液泡顏色逐漸變深解析: 質量濃度為0.45 g/mL的蔗糖溶液,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程度明顯,在清水中也能發生質壁分離的復原,則濃度為0.45 g/mL的蔗糖溶液較適合用于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B合理;蔗糖溶液質量濃度為0.30 g/mL時,細胞吸水,此時進入細胞的水分子多于排出細胞的水分子,C不合理;質壁分離的過程中,小蚌蘭葉片下表皮細胞失水,液泡顏色加深,D合理。學|霸|記|憶1.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原因:①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②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的伸縮性。2.只有活的成熟植物細胞才可發生質壁分離,動物細胞和根尖分生區細胞不發生質壁分離。3.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選擇透過性是活細胞的一個重要特征。4.滲透作用發生的兩個條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5.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6.被動運輸是物質以擴散方式進出細胞,不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包括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1.如圖為一個滲透裝置,假設溶質分子或離子不能通過半透膜,實驗開始時,液面a和b平齊。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D )A.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濃度低于乙的濃度,則液面a會下降,液面b會上升B.如果甲、乙分別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兩者的質量分數相同,則液面a會上升,液面b會下降C.當半透膜兩側的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甲、乙溶液的濃度不一定相等D.當半透膜兩側的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甲、乙溶液的滲透壓一定相等解析: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濃度低于乙的濃度,則水主要由甲向乙擴散,導致液面a下降,液面b上升;如果甲、乙分別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兩者的質量分數相同,由于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單糖,因此甲的物質的量濃度大于乙的,甲的滲透壓大于乙的,因此液面a會上升,液面b會下降;當半透膜兩側的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由于兩側的溶質分子可能不同,因此甲、乙溶液的濃度不一定相等;由于兩側溶質分子可能不同,當半透膜兩側的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甲、乙溶液的滲透壓不一定相等。2.在無任何相反壓力時,滲透吸水會使細胞膨脹甚至破裂,不同的細胞用不同的機制解決這種危機。下圖表示高等動物、高等植物與原生生物細胞以三種不同的機制避免滲透膨脹,據此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動物細胞避免滲透膨脹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B.植物細胞吸水達到滲透平衡時,細胞內外溶液濃度相等C.若將原生生物置于高于其細胞質濃度的溶液中,其收縮泡的伸縮頻率會升高D.三種細胞發生滲透吸水的原理均為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解析:動物細胞避免滲透膨脹需要載體蛋白將離子運輸到細胞外,以減小細胞內液的滲透壓,防止細胞滲透吸水漲破,A正確;植物細胞在低濃度溶液中會發生吸水,但是由于細胞壁的支撐作用,吸水到一定程度后達到平衡,但此時細胞外溶液濃度仍可能小于細胞液濃度,B錯誤;原生生物生活在低滲溶液中,會通過收縮泡將多余的水排到細胞外,若將原生生物置于高于細胞質濃度的溶液中,其收縮泡的伸縮頻率會降低,C錯誤;動物細胞和原生生物發生滲透吸水的原理均為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而植物細胞發生滲透吸水的原理是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D錯誤。3.如圖所示,圖乙細胞是將圖甲細胞放置于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中的結果,圖丙是將另外一種植物的細胞依次浸于蒸餾水、物質的量濃度為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5 mol/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質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請據圖回答:(1)圖乙細胞中,全透性的結構是_⑨__(填編號),圖乙細胞中半透性的原生質層由_ __構成(填編號)。(2)圖乙細胞在質壁分離結束時,⑧處充滿了_蔗糖溶液__。(3)圖丙的A、B、C三曲線中,表示在0.5 mol/L的尿素溶液中的是_B__。(4)bc段的細胞液濃度變化為_減小__(填“增大”“減小”“不變”)。解析:甲圖:①到⑥分別是細胞液、細胞壁、細胞核、液泡膜、細胞膜、細胞質;乙圖:⑦到 分別是細胞液、細胞外液、細胞壁、細胞核、液泡膜、細胞質、細胞膜;丙圖:A曲線表示細胞發生了滲透吸水,說明所處的環境是蒸餾水;B曲線表示細胞體積先變小后又恢復原狀,說明細胞開始時發生質壁分離,后自動復原,所以周圍的環境是尿素溶液;C曲線表示細胞發生了質壁分離,并保持一定的狀態,此時細胞內外滲透壓達到平衡,說明細胞周圍環境為蔗糖溶液。(1)圖乙細胞中,⑨細胞壁具有全透性,圖乙細胞中 分別表示液泡膜、細胞質、細胞膜,這三者共同構成原生質層。(2)乙圖細胞在質壁分離結束時,⑧處充滿了細胞外液,即蔗糖溶液。(3)據分析可知,圖丙的A、B、C三曲線中,表示在0.5 mol/L的尿素溶液中的是B。(4)bc段細胞吸水,質壁分離自動復原,細胞液濃度變化為減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教材適用2023_2024學年高中生物第4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本章整合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新教材適用2023_2024學年高中生物第4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第1節被動運輸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新教材適用2023_2024學年高中生物第4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第2節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