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輪復習《中國古代對外交往交流》教學設計課標要求及涉及編目課程標準: 1.中國古代處理對外關系的體制 2.了解不同時代、不同類型商路的開辟 3.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涉及編目: 《中外歷史綱要上》1-15課 選擇性必修一:第四單元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和對外交往 選擇性必修二:第三單元第7課古代的商業(yè)貿易 選擇性必修三:第四單元第2課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第9課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朝貢貿易的特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 (二)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對外交流的特點教學方法教學方法 探究法,講授法。以學生課堂為主題,以練習帶動理解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與課堂導入 布置學生完成學案的課前基礎知識梳理,并在課堂簡單進行梳理,教師提問除表格上已有內容是否還有補充 使學生理通五本書中關于這個專題的內容,為深入探究專題奠定基礎。一.中國古代對外關系體制:朝貢體制 1.根據(jù)示意圖,梳理朝貢體制的概念 通過材料分析,引導學生概括朝貢體制的特征,并與西方殖民體系對比,進一步分析朝貢體制的優(yōu)越性 學生完成隨堂練習,引導學生對習題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出朝貢體制的影響 習題: 培養(yǎng)學生解讀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使學生形成對朝貢體制的特征的理解,并能通過中西對比,理解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所在。 以題帶知識點,通過學生不同角度對材料的分析解讀,探究試題的延伸性和多種可能。二.中國古代對外交往通道:絲綢之路 1.通過圖片,梳理絲綢之路的概念和路線范圍 通過開放性試題,從地圖中解讀對外交往交流信息,突破重點問題:海上絲綢之路興盛的原因 學生完成隨堂練習,引導學生分析試題,梳理絲綢之路帶來的積極影響 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形成學生對絲綢之路的時空認知。培養(yǎng)學生提取地圖信息的能力三.總結: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特點 1.引導學生根據(jù)前面兩個子目的內容,概括總結出中國古代對外交流交往的特點(如可以從朝貢體制的特點得出中國古代對外交流交往以和平為主) 2.綜合運用: 引導學生對分散的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并能運用知識點解決綜合問題教學反思本課為二輪復習微專題,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由于學生未能對五本書的內容比較熟悉,所以在知識梳理中學生會出現(xiàn)遺漏的現(xiàn)象,而基礎知識的不牢固會影響接下來的探究效果。 因為課件是二輪復習微專題,所以著重在兩個重點問題的探究上,內容不能涉及全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