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基本信息學段 高中 學科 地理使用教材版本 中圖版課題 城鎮內部的空間結構及形成原因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1.單元學習內容分析本單元介紹了鄉村和內部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這次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城鎮化及伴隨城鎮化而來的問題,可加深學生對所生活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的認識,并對城市發展的過去與未來、如何使城市健康發展等問題形成自己的認識,提高學生地理核心素養。2.本課時學習內容分析本節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在初中就學過聚落的概念,并且在上一課時中學習了鄉村內部的空間結構特征,已具備一定的基礎。本節所學的城鎮內部空間結構及形成原因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后面學習城鎮化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布置學習任務進行小組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總結,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3.學習者分析學生具備了自然地理環境的知識和思維,也具備了人文體力環境最重要的要素——人口的知識和思維,并在成長過程和日常升學和學習中具備了一些對城市的感性認識,但這些認識是基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并沒有提升到理論高度,并且對于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原因缺乏認識。4.學習目標確定(1)結合實例,說明城鎮內部的土地利用類型及分布。 (2)結合實例和資料,說明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模式。 (3)結合資料,分析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5.學習重點難點(1)城鎮內部土地利用類型及分布。(課前小組任務,在生活中圈中拍照觀察總結) (2)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模式。(教師給出資料,學生自主討論總結) (3)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因素。(教師給出資料,分組討論)6.教學準備PPT、學案、資料包(電子版,提前下發)7.學習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導入 出示濱江道商業街地圖,在圖中圈出各大商場。 提問:觀察圖片,說出濱江道商業街的商場在空間分布上有什么特點? 教師簡單講授功能區的概念,即城鎮中同一類要素和活動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導致它們在空間上集聚,從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 讀圖思考,回答問題。 引出功能區的概念。新課講授一:城鎮內部的功能區 出示圖片,圖片底圖為天津市區圖(局部),圖上標注出一些知名商場、較大的居民小區、工廠,并配有相關照片(照片為提前布置學生進行拍攝或網絡檢索)。 【學生活動一】 分組討論,共分三組,分別討論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提前布置,學生課下思考,上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總)。 根據收集到的圖片資料,結合日常生活所見,討論以下問題: (1)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由哪些要素組成? (2)說出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的空間分布。 (3)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各有何特點(如建筑物、設施等)? 小組討論匯總后,各組派一位代表發言,代表說完后,教師首先詢問其他組同學有無補充,再由教師進行總結梳理。 分組討論,上臺展示討論成果,并互為補充。在討論與展示的過程中,對城市內部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即特點形成較為深入的認識。 通過提前布置任務,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在討論過程中達到認識城市功能區的目的,將生活中的感性認識提升為理論認識。新課講授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原因 承轉:通過剛才的探究,同學們已經大致了解了城鎮內部比較重要的三個功能區的大致空間分布,那么不同功能區在城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到了哪些的因素的影響呢? 【學生活動二】 給出材料,分三組討論。 第一組材料是老城廂相關文字材料,老城廂過去與現在的照片。 (1)結合圖片和材料,說出老城廂過去與現在的功能區類型是否一致?(不一致) (2)一致/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經濟原因(這里講地租與距離的圖,市中心地段住宅區和工業區讓位于商業區的經濟原因、行政原因) 材料1:想當年天津的富人,可不住在和平區,在天津,最早的富人區是老城廂。公元一四零四年(明朝永樂二年),天津設衛筑城。此后,富豪商賈陸續云集老城廂,使天津迅速成為中國北方的經濟重鎮。老城廂是天津舊城所在地,該地區以鼓樓及鼓樓商業街為中心,由東馬路、西馬路、南馬路、北馬路圍合而成,“周圍‘九里十三步,城高三丈五尺’,是呈箱子形,所以稱為城廂”。老城廂擁有600多年完整城市建設歷史,是古代天津衛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與古文化街、估衣街共同構成的三岔河口地區是天津城市的發祥地,保留有傳統城市格局和風貌建筑,是天津城市文化發展的見證。 近代時期,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后成立都統衙門,將城墻全部拆除,在城基上修筑成東南西北四條街道,即今圍城四條馬路。城內水坑亦逐漸填平建房,至此天津城垣和護城河不再呈現。銀號錢莊多遷往租界經營,商賈門面多變為居民住房,作為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的天津城至此成為歷史。由于建成年代較久,老城廂街道、里巷狹窄,人口稠密,許多臨街門面既是商鋪又是生活居室,基礎設施缺乏,環境質量極差。 唐山大地震后,老城廂開始逐步進行舊城改造,至今,以鼓樓為中心形成了集文化、購物、旅游、休閑于一體的大型傳統商業文化步行街,歷史文化與時代特色相融合,老城廂重新煥發活力。日前,南開區發布《老城廂—古文化街商圈建設方案(2022—2025年)》,將打造集文化創意、旅游體驗、商業休閑、美食薈萃等多功能融合,有獨特韻味的天津老城廂—古文化街“商旅文”升級發展集聚區,著力提升建筑風貌、修復生態環境、改造硬件設施、改善交通條件、塑造特色空間、引入多元業態,將老城廂—古文化街商圈打造為古今交匯、東西相映、獨具特色的天津名片、文化地標。 經濟原因這里講地租與距離關系示意圖,簡單講解地租與距市中心距離的關系后,請學生自己判斷三條線分別表示什么功能區,并判斷橫坐標上哪一段代表哪個功能區。 第二組材料: 結合材料和圖片,思考:西站距離市中心相對較遠,為何會被規劃為下一個CBD?(交通原因) 材料2:西于莊片區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區西北部,中環線以內,緊鄰天津老城廂和三岔河口,與天津西站一河之隔。該片區東至紅橋北大街,南至天津西站,西至復興北路,北至光榮道,位于地鐵1號線和6號線交匯處。規劃方案以區域內棚戶區改造為契機,依托周邊城市主干道路網,科學規劃城市開放空間,為市民提供休閑場所。西站商務區規劃,以天津西站、北竹林文化創意區、西于莊新經濟活力區、子牙河向天津站板塊進行精準對標,未來有望建成天津全新的城市CBD。 這里在學案上有一張只畫了橫縱坐標以及交通環線的圖,請同學結合所學把圖補全,教師拍照投屏展示并講解。 第三組材料: (1) 結合材料3,勸業場在過去與現在的功能區類型是否一致?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歷史原因) (2)結合材料4,說出時代奧城和陽光100成為韓國人聚居區的原因?(社會原因) 材料3:1928年12月12日,為何天津梨棧大街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熙熙攘攘的人群圍在一座7層樓高的建筑面前,等待著“天津勸業場”隆重的開業儀式。勸業場對于天津人來說,不僅是一個可以購物的商場,它更是用建筑本身記錄著曾經的輝煌,也疊加了歲月的痕跡。這里留存了幾代人的故事,不僅有百貨賣場的實用性,還同時兼具了歷史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它的存在,令人真切的感受到城市的變遷與時代的更迭。 材料4:天津時代奧城商業廣場占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24萬平方米。項目是由高端涉外住宅、高端精品商業、生態國際商務寫字樓、酒店式公寓等多種業態組成的城市綜合體。 “如果你在街道社區工作,同時管理時代奧城和陽光100”,對很多讀者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想想都令人覺得艱難無比的任務——可是對于南開區,特別是體育中心街來說,卻是實打實的、沉甸甸的責任。南開區體育中心街管轄的奧城社區和陽光壹佰社區共有近萬戶居民,大部分在津韓國人居住于此。 教師對五個原因進行總結 通過學生所生活的城市中的實例,分組討論分析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原因。 以生活中的實例為資料,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并通過小組自主探究的形式,鍛煉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新課講授三:城鎮內部的空間結構 再次出示學生活動一中標注各地點的地圖。 承轉:通過剛才的討論,同學們已經了解了三個功能區的組成、分布、特點。相信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注意到,各個功能區的空間之間并沒有十分明確的界限,往往是以某一種功能區為主要功能,并且兼具其他功能。此外,功能區的空間分布并非雜亂無序,而是表現出一定的模式。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教材35頁圖2-1-13(不同城市空間結構模式),了解四種典型的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模式,并結合前面所學,說出天津市更接近哪一種模式?(同心圓/受交通線路影響的同心圓)。 出示:教材35頁圖2-1-13(不同城市空間結構模式)。 認真閱讀教材中的資料,分析天津的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模式。 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根據資料,自主分析天津的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模式。當堂反饋 讀“沈陽城市空間結構示意圖”,回答以下問題: (1)描述沈陽的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主要空間分布。 (2)判斷沈陽的城市空間結構屬于哪種模式? (3)說出影響沈陽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主要原因?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檢驗學習效果。8.板書設計9.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查閱資料,判斷上海的城市空間結構模式,并試述這種模式的形成原因。 水平一:能夠判斷出上海的城市空間結構模式為多核心模式,但對這種模式的形成原因認識不足。 水平二:能夠判斷出上海的城市空間結構模式為多和新模式,并能分析這種模式的形成原因。10.教學反思與改進(1)學生對于“中心商務區”與“商業區”的區別認識不足。 (2)課堂討論時可以利用希沃進行倒計時,增加時間的緊迫感,使學生更專注于問題的討論,也有利于教師把握課堂時間的安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