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歷史下冊 教學設計課題: 第5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 課型:新授課【教材分析】通過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領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一、學什么學生要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和特點學生要能準確說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成就,了解愛迪生在“電氣時代”的發明創造學生能夠結合材料總結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二、學到什么程度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圖示,能夠總結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和特點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列表分類總結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成就學生能夠材料,總結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本節課是第二單元的第1課第二次工業革命,本節課主要講述“電的應用”“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的內容。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設置,可以通過圖片、視頻和文字資料,讓學生更有效的記憶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主要成就,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利用現實生活中仍然使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創造,有序而漸進的講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完成對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的學習。為了便于教學,依據大單元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整合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一工業再革命順理成章(背景、概況);第二部分———科技又創新成果斐然(主要成果);第三部分———舊貌換新顏喜憂參半(重要影響)。【教學目標】1.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和特點;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成果以及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掌握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聯系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內容,對比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和進步;認識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樹立崇尚科學、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科學態度。(時空觀念、家國情懷)3.通過史料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刻影響。(唯物史觀)【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電力、內燃機的發明及應用。【教學難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作用及影響。【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通過了兩年半的歷史學習,尤其是九年級世界歷史上冊的學習,不管是學習習慣、方法,還是閱讀、觀察、分析、總結等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學生在九年上冊已經學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對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影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加上合作探究,完全可以更好地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特點以及影響,感受到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能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從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但初三學生在理解資本主義世界發展的階段特征和根本動力,通過歸納比較重大歷史事件從而感悟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辯證看待評價歷史事件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PPT展示:提問:你認識這些汽車標志嗎?有沒有中國品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第5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來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這段歷史吧。(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刺激學生的感官,設置問題情境,牽引學生走近那個時代。拋出問題吸引學生興趣進而產生建立系統知識的欲望,中外聯系,導入新課。)展示2022年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問題引領(設計意圖:整合教材,捋清思路,問題引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講授新課】目標導學一:工業再革命順理成章(背景、概況)【視頻播放】觀看視頻,初步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概況。1.什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師:什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PPT展示:1870年以后,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設計意圖)名詞釋義,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學科素養。2.背景(條件):【合作探究】探究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PPT展示材料1:“蒸汽機的吼聲使歐、北美、亞三大洲發生變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強有力的政權,勞動力被大量解放出來;蒸汽機造就大量財富,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場均來自遙遠的地區;蒸汽機激發了人的需求,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摘自王斯徳《世界近代史》材料2:材料3:國內統一市場的開辟和國外市場的開拓,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不斷刺激工業發展。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結合這段材料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條件)?提示:①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政治前提)②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基礎)③市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④資本:工業革命中的資本積累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基礎。⑤科技: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重大進步。⑥資金: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并通過殖民掠奪獲得大量資本。(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進行了基礎知識的梳理,分類和總結,夯實了基礎,通過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復習和對材料的解讀,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的背景,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知識點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第二次工業革命概況:學法指導:立足史料實證,梳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概況,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開始時間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主要國家 美國 德國主要標志 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進入生產生活領域顯著成就 電力成為新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43第二次工業革命特點:【問題探究1】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何特點?PPT展示材料1: 在以前時代的大發明中,我們看見實際生活的需要推動技術家取得進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說除了偶然發現所帶來的發明之外,需要常在發明之先。但在19世紀,我們就看見為了追求純粹的知識而進行科學研究,開始走到實際的應用與發明的前面,并且啟發了實際的應用和發明……科學過去是躲在經驗技術的隱蔽角落辛勤工作,當它走到前面傳遞而且高舉火炬的時候,科學時代就可以說已經開始了。——W.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材料2:材料3:19世紀后期,英國科學家雖然有不少發明,但他們固守蒸汽時代的舊技術,輕視電力技術的應用。在英國,電燈的推廣遭到煤氣照明公司的反對,千方百計保護已取得壟斷地位的煤氣照明。材料4:教師提問:依據下列材料,結合課文和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提示:1).科學與技術開始緊密結合,并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最突出);2).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美、德領先;3).重心在重工業部門;4).有些國家(如日本、俄國)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拓展提問: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側重于哪個行業?那么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側重哪個?提示:以紡織業起步為代表的輕工業為主。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側重于重工業部門。比如鋼鐵、汽車、冶金、化工、石油等。(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目標導學二、科技又創新成果斐然(主要成果)【視頻播放】觀看視頻,了解電氣時代的來臨。(一)電的發明與應用:1)理論指導: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找到了打開電能寶庫大門的鑰匙。后來,人們根據這一現象發明了早期電動機和發電機。動力變革: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電力開始作為動力帶動機器。3)電的應用【問題思考】電作為能源和蒸汽相比具有哪些優點?假如你是工廠老板你會選擇使用哪種?(提示:可以和蒸汽動力相比較)學生:在閱讀教材后歸納-----污染小、體積小、功力大、損耗小、節約資源;由于電力的優點多多,必然選擇電作為能源。PPT展示材料據統計:1902年,美國已有發電廠3621座;1907年,德國23.3萬家以機器為動力 的企業中,使用電動機的達7.1萬家。教師提問:以上材料說明什么?學生:電力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人類進入“電氣時代”。PPT展示:19世紀70年代,經過不斷完善的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4)愛迪生的發明:【播放視頻:愛迪生】PPT展示材料1: 致力于電燈研究,歷時10余年。曾對1600多種耐熱材料進行實驗。先后失敗了2000多次。教師提問:材料1的發明有何意義?學生:改變了人類傳統的照明方式,方便了人類的生活。材料2:愛迪生講述自己的生平和故事自己出身貧寒,但從不放棄努力,他堅信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自己從小就極富想象力,什么事都喜歡刨根問底。空閑時喜歡一個人獨處,思考問題。自己發明電燈時嘗試了1600多種材料,進行了幾千次的實驗,失敗無數次,歷時三年才終于發明了能點亮1200小時的耐用炭絲燈泡。材料3:愛迪生的主要發明主要發明——投票計數器、普用印刷機、改良打字機、留聲機、白熾燈、第一所中央發電廠、活動電影機、大型碎石機、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傳真電報、有聲電影機、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水底潛望鏡等。教師提問:從材料2、3來看,我們可以從愛迪生身上學習哪些優秀的精神品質?學生回答:勤奮、善于觀察、富有想象力、刻苦鉆研、積極思考、親身實踐、勇于創新、堅持不懈、不畏艱難、努力探求科學奧秘的精神等等(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認識愛迪生的發明與他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5)電氣時代的其它發明:【穿越時空】PPT展示,教師提問: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哪些國家走在前面?這些電器的出現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學生:美國、德國在電力技術發展方面當時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產生一系列新興的工業部門,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擴大了就業機會;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教師總結:①電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變化;②它促成了一大批新的工業部門的誕生,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本主義生產的面貌;在各國的努力下,發電機、電動機、電焊機、電話機、電報機等的出現,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課后思考】英法為何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在電力技術發展方面落后美、德?(設計意圖)通過課后思考,拓展學生思維,進行深入思考工業革命的影響。(二)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視頻播放:內燃機的發明】教師提問:閱讀教材,歸納出內燃機的發明過程及意義。PPT展示:1876年,德國人奧托制造了煤氣內燃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內燃機;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賽爾發明了柴油內燃機;①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 本茨制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的內燃機汽車PPT展示:卡爾·本茨(“汽車之父”)1885年,本茨制成用內燃機驅動的三輪汽車。尾部有一臺單缸四沖程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時速13千米/小時,是第一輛投入實際使用的汽車,于1886年1月29日立案獲得專利,因此1月29日被認為是世界汽車誕生日。后來中國人根據本茨姓氏的譯音,譯為“奔馳”,巧妙而恰當地表現出汽車的特征。②1913年,美國福特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PPT介紹:美國被稱為“裝在輪子上的國家”材料:他的杰作是世界上第一種流水線作業的汽車產品-T型車。福特的T型車使汽車成為大眾化商品。它創下了一個驚人的紀錄,19年間總共生產銷售了一千五百萬輛。1913年,美國企業家福特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汽車價格大為下降(當時福特公司工人兩個月工資可以買一輛福特汽車),開始成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設計意圖)這是一個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小組合作就能完成的任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表述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③飛機: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播放視頻:萊特兄弟發明飛機】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成功研制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 1 號”。1903年12月17日,美國的萊特兄弟制成的第一架有動力裝置的飛機試飛成功,試飛最長一次飛行59秒,行程約260米。把人類飛上藍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1910年馮如制造的飛機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國際飛機大賽中獲得“時速第一”獎。作用:縮短了人們的旅行時間,使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問題探究2】汽車和飛機的使用,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世界的汽車產量猛增到每年50萬輛以上,根據世界汽車制造商協會(OICA)統計,2010年世界汽車生產總體穩定,共生產7770萬輛,中國1500萬輛 ;2017年全球9730萬輛,中國2901萬輛。提示: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合作探究】汽車、飛機的大量使用會不會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PPT展示材料:學生1:汽車的消極影響-----空氣污染、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學生2:消極影響-----用于戰爭,帶來巨大的殺傷力,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故障及操作問題造成的空難,損失慘重。教師:請你為發展汽車工業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學生:應在發展汽車工業的同時,盡力減少和消除它帶來的消極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趨利避害。教師小結:科技是把雙刃劍,發展飛機與汽車一樣,都應該趨利避害,為人類造福。(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理解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教學補充】PPT展示 中國人的飛機夢“中國航空之父”——馮如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是廣東的一個農民家庭的兒子。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為家,一輩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他來到美國,刻苦學習機械、電學等各種知識和技術。1904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發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說:“我決定自己研制飛機,然后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處搜尋資料,鉆研學習,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制。父母親想他,希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1909年,馮如成功地制出了飛機。他駕駛著自己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說:“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后來回國籌辦航空事業,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為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三)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石油化學工業是基礎性產業,它為農業、能源、交通、機械、電子、紡織、輕工、建筑、建材等工農業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師生共同歸納,教師小結---化學工業和新材料方面取得成就:領域 發明人 國家 時間 發明內容 意義化學工業 和新材料 諾貝爾 瑞典 1867年 現代炸藥、無煙炸藥 在軍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海厄特 美國 1869年 賽璐珞的制造技術 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夏爾多內 法國 1884年 人造纖維 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知識拓展】諾貝爾獎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制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1867年,他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結果使他獲得巨款。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的菜利瑪去世,終年63歲。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作出最大貢獻者。”諾貝爾獎1901年,第一次頒發,1968年又增設經濟學獎。(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認識化學工業和新材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階段小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教師活動:人物 國籍 發明 影響電的應用 愛迪生 美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 奧托 德戴姆勒 德狄塞爾 德本茨 德福特 美萊特兄弟 美化學工業和新材料 諾貝爾 瑞海厄特 美夏爾多內 法學生活動:人物 國籍 發明 影響電的應用 愛迪生 美 電燈泡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 奧托 德 煤氣內燃機戴姆勒 德 汽油內燃機狄塞爾 德 柴油內燃機本茨 德 汽車福特 美 流水線生產汽車萊特兄弟 美 飛機化學工業和新材料 諾貝爾 瑞 現代炸藥海厄特 美 賽璐珞夏爾多內 法 人造纖維(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課本18-21頁的內容,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表格歸納,培養學生閱課文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做到分層教學。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集中了解,并培養論從史出的能力。建構知識,突破重點,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目標導學三:舊貌換新顏喜憂參半(重要影響)【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歷史影響。材料1:電成為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洗衣機、電熨斗、電風扇、電冰箱等電器相繼進入千家萬戶。……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英國、美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家的絕大多數人口都已經生活在城市里。—北師大九年級上冊設問:讀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提示: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材料2:1859年,美國鉆出世界上第一口具有商業性質的油井。當時,石油只用于照明,后來對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們開始大量開采和提煉石油,石油工業迅速發展起來。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為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最大貢獻的是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首創標準石油,為石油的推廣奠定了基礎。他在全盛期壟斷了美國90%的石油,他也由此成為世界上首位億萬富翁。石油化學工業是基礎性產業,它為農業、能源、交通、機械、電子、紡織、輕工、建筑、建材等工農業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設問:讀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提示:第二次工業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工業部門,如電力工業、汽車工業、石化工業等,舊的工業部門也由于生產技術的改造而產生飛躍,大大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材料3:第二次工業革命后,隨著工業的發展出現了壟斷組織。壟斷組織規模之大,往往控制著一個國家某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例如德國的電氣工業基本上被電氣總公司和西門子公司兩個集團所控制,從而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設問:讀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提示: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壟斷組織控制著生產和銷售,乃至國家經濟命脈。材料4: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19世紀末,歐洲列強幾乎把整個非洲、東南亞、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瓜分完畢。它們還強迫中國、土耳其等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用強權干預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設問:讀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提示: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材料5:從1860年到1910年的半個世紀,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在美國各地成長起來……商人、經紀人、律師、銀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來越多的城市財富,他們為了逃避城市中心區域的喧囂、嘈雜和臟亂,搬進坐落于富人區的寬敞住宅,窮人住宅區內到處堆滿垃圾。——原祖杰《相遇在城市:19世紀美國城市問題探源》設問:讀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有何認識啟示?提示:造成了新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如貧富分化和環境污染。認識:科技是一把雙刃劍。態度:發展科技要趨利避害,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設計意圖)通過史料的呈現,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經濟、政治、城市、社會等角度中分析工業革命的進步性,并指出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問題。【素養提升·家國情懷】反思:在兩次工業革命(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第二次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20世紀初)過程中,中國社會的狀況如何?有何啟示?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閉關鎖國,爆發鴉片戰爭后,被迫開放,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工業革命—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加重。啟示: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堅持科技創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2.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主動融入世界發展潮流。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和品質。4.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追求進步時也要注重環保,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素養提升·家國情懷】【問題探究3】我們已經錯失了二次工業革命,今天,我們如何實現彎道超越?【課堂總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力的廣泛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生活的面貌,人類歷史從蒸汽機時代進入電氣時代,所以第二次工業革命也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內燃機的發明,為交通領域的變革創造了條件,汽車和飛機的發明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提高了生產能力。總的來說,第二次工業革命,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促使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設計意圖:總結歸納,促使知識內化。)【鞏固練習】1.(2023年四川自貢)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銜接并交錯在一起的,19世紀70年代興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企業加大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中的成長孕育達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 )A.范圍廣規模大進展快 B.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C.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 D.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答案】D2.(2023年四川甘孜)“科學研究的突破并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推動了電力工業、石油化學工業、汽車工業等新興產業部門的誕生。”這一現象發生在( )A.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B.美國羅斯福新政時期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答案】C3.(2023年四川瀘州)《劍橋歐洲經濟史》中寫到:“這個時期(19世紀后半期),更多的先進的工業企業不再滿足于接受技術創新并利用它們,而是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尋這種技術創新。”這說明當時( )A.大工廠制度開始取代手工工場 B.生產與市場的聯系更加密切C.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D.計算機網絡滲透到社會生活【答案】C4.(2023年四川南充)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帶動了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新興工業部門”指的是( )A.煤炭和石油 B.冶金和采礦 C.交通和紡織 D.電力和石化【答案】D【板書設計】【素養提升】歸納總結: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類別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間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70年代發源國 英國 美國、德國開始標志 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電的應用動力機 蒸汽機 電動機、發電機、內燃機主要發明 珍妮機、改良蒸汽機、火車機車、汽船 發電機、電動機、電燈、內燃機、汽車、飛機、電話、電報、化學工業和新材料進入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新能源 煤炭 石油、電力影響 工業革命使生產力獲得驚人發展,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為資本主義戰勝封建制度,進一步擴大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核心的世界市場奠定了物質基礎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通過兩次工業革命之比較,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教學反思】通過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展示、學生討論探究及教師總結講解等形式,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本課設計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選擇一些比較生動形象的背景材料組織學生的討論探究活動,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情感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應不斷地去嘗試去探索新的方法,增強歷史課的魅力。【家國情懷】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要求提高生產力,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不斷完善并應用到生產領域,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愛迪生、本茨、萊特兄弟、馮如等發明家的發明紛紛問世,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美國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今天,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就必須牢牢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契機,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