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 教學設計《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了解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抗日武裝力量,深入敵后,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知道平型關大捷、《論持久戰》、敵后根據地的建設、百團大戰等基本史實重要的事件、人物、現象等,知道共產黨敵后戰場抗戰的過程,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運用圖文史料分析評價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抗戰,認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中國近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本課學習,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配合對抗戰的重要意義,認識中國軍民抵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優良傳統。(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教學難點: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八年級學生,通過課前調查獲知,在知識的掌握上,雖然學生對抗日戰爭歷史有了一些了解,但對敵后戰場的抗戰及如何抗戰的卻知之甚少。在思維能力上,七年級的學生對歷史認知比較感性,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比較弱,因此對敵后抗戰的歷史作用理解會比較困難。在學習興趣上,學生普遍學習熱情高,能積極投入到未知知識的探究中并且發散性思維活躍。基于以上學情,對于本課重點內容,我盡量減少理論性的陳述,輔之以圖片、視頻、原始史料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看圖、識圖能力和史料實證分析的能力。運用時間軸、思維導圖等工具,讓學生對知識體系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與認識,設計開放性大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激發學生探索求知興趣,借助小組合作,達到全員參與、互動生成的目的,使學生思辨能力在思維的碰撞中螺旋上升。【導入新課】《到敵人后方去》歌曲導入,并提問誰到敵人后方去?在敵人后方,取得了哪些戰績?引出共產黨的敵后抗戰導入本課。(設計意圖)通過歌曲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來進入本課。【整體感知】壹 敵后戰場戰役貳 《論持久戰》叁 敵后根據地建設【解讀課標 明確目標 培育素養】【新課教學】【壹】敵后戰場戰役問題探究:自主閱讀課本102-105頁大字部分,梳理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戰役事件 時間 人物 目標 意義平型關大捷 1937.9 ---------百團大戰 1940年下半年(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梳理敵后戰場戰役: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時間、人物、意義等),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共產黨敵后戰場哪一戰役令你印象最深刻?為什么?(設計意圖)結合地圖,所學知識,學生自主表達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過渡:但遺憾的是后部的勝利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步代過渡:在面臨日本的步步緊逼,城池接連失守的情況下,國民黨內流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觀點過渡:為了駁斥當時國民黨內流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觀點,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貳】 《論持久戰》問題探究:什么是《論持久戰》?日本是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日本是個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中國是個大國,能夠支持長期戰爭;日本的非正義戰爭失道寡助,中國的正義戰爭得道多助。——整理自毛澤東:《論持久戰》1938.6(設計意圖)史料分析,《論持久戰》的主要內容有:①中國不能速勝;②中國不會亡國;③經過長期抗戰,最后勝利屬于中國,通過史料,提高學生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毛澤東《論持久戰》的發表對時局來說有何積極意義?(設計意圖)師生合作分析歸納《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過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將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的前線(目的)。到1940年,在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地區創建了有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叁】 敵后根據地建設問題探究:在敵后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什么作戰方式?(設計意圖)學生閱讀課本。了解游擊戰爭,通過圖片了解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這些游擊戰術,通過分析解釋,提高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問題探究: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建設的?(設計意圖)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出,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民主選舉,精兵簡政②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問題探究:中國共產黨對抗日根據地的建設起到了那些作用?整個中國戰場上,六年來的作戰,實際上是被劃分為正面與敵后兩大戰場,這兩大戰場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個,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獸的奔竄,在將來就不能驅逐這個野獸出中國,因此必須增強這兩個戰場互相援助的作用。——中共中央為紀念抗戰六周年宣言(設計意圖)學生閱讀柱狀圖分析出敵后力量的不斷壯大,學生閱讀史料,分析出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中國抗戰的整體,提高學生分析閱讀歸納問題能力,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知識拓展:全面抗戰時期兩個戰場的聯系與區別區別/聯系 國民黨正面戰場 中共敵后戰場領導階級作戰方式作戰路線聯系(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梳理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聯系與區別,意識到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共同推動抗日戰爭的勝利,從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彭德懷在百團大戰中取得輝煌戰果,沉重打擊日軍囂張氣焰。毛澤東曾評價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 。請同學們課下搜集資料,說說彭德懷都有哪些顯赫戰績?壹 敵后戰場戰役貳 《論持久戰》叁 敵后根據地建設本課主要是陳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抗戰。在本課的教導教學中,主要圍繞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作用的主題舉行陳述,通過多種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的重要影響。通過啟發式教學、小組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教導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其中,更加提防對困學生的引導和激勵,通過問題的層次性的設置,鞏固學生的自信仰和成就感。還有值得進一步提高的地方,譬如對歷史史料的解讀和運用、學識點之間的生動過渡等,在教導教學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才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