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9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教學設計【課題】《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第 19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課時】1課時(40分鐘)【課型】新授課【課標要求】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了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理解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核心素養目標】1.能夠運用時間軸,梳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各政治勢力的主要政治活動。(時空觀念)2.能夠通過整理、對比史料,對“辯證全面理解革命后政權”作出合理解釋,深化理解。(史料實證、唯物史觀)3.能夠提取不同史料信息,分析北洋軍閥時期中國民族工業迅速發展的原因。(史料實證、唯物史觀)4.能夠從近代化視角歸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社會發展特征——“沉淪”與“上升”,認識這一時期新舊雜糅的時代特征,感悟中國人民在覺醒中不屈不撓、順時而動的向近代化轉型的努力。(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重點:北洋軍閥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短暫春天”、新文化運動的開展。難點: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階段特征、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教學流程設計】環節一:導入新課讓我們以近代史研究學者張海鵬教授的這段話開始今天這節課?!爸袊罚尸F出由“沉淪”到“上升”的發展過程,中國社會走出了一條“U”字形路線。中國近代史前期是歷史的沉淪期,近代史后期是歷史的上升期。在“沉淪”與“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就是“沉淪”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時期?!薄窘處熢O問】如何體會沉淪與上升的過渡期呢?讓我們翻到教材 190-191頁的大事年表。根據大事年表,梳理出近代中國的沉淪過程?【學生活動】1分鐘【預設回答】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戰爭中國失敗,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程;《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總結過渡】我們發現自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至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伴隨著列強侵略的加劇,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就是 U型的沉淪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國,制止了歷史的繼續沉淪。但民國時期是否進入了 U型的直線上升期呢?答案是否定的。近代中國進入 U型的過渡期。我們一起進入 1912年到 1928年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環節二:講授新課【設置情境】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提到這段歷史,不得不提一個人,魯迅,生于 1881,卒于 1936。魯迅先生經歷和目睹了許多重大事件,他的作品是了解研究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不可或缺的史料。以魯迅先生的作品為窗口來認知這段歷史?!罢f起民元的事來,那時確是光明得多......我覺得中國將來很有希望?!薄拔覀儽愕浇稚先プ吡艘煌?,滿眼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什么鐵路股東是行政司長,錢店掌柜是軍械司長......”【教師設問】結合魯迅的作品,梳理課本史實,如何辯證全面地審視革命后的政權?梳理課本第一二三條目,找出相關史實,與魯迅作品中的“希望”“內骨子是依舊的”相互印證?(歷史解釋)【學生活動】3分鐘【預設回答】希望: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南京臨時政府致力于社會生活方面的除舊布新,宣布改用新歷,頒布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依舊: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一步步展開大權獨攬的活動。1913年,宋教仁案、解散國民黨;1914年公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修正大總統選舉法》,總統任期十年連選連任。簽訂中日民四條約。1915年復辟帝制。北洋軍閥割據,府院之爭,張勛復辟,段祺瑞再造共和。【呈現史實】1912—1916袁世凱執政時期打破政黨政治和法律的限制,以人立法,復辟鬧劇,破壞民主共和。對外出賣主權民族危機嚴重。1916袁世凱逝世后,北洋政府首腦如走馬燈輪換。各派軍閥各自為戰,爭奪地盤。1916-1928年為軍閥割據時期。【教師設問】根據史實與課本 114頁“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示意圖”,理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特點?(歷史解釋,時空觀念)【預設回答】政治專制復辟,軍閥割據混戰,政治上分崩離析【教師設問】從史料信息來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黑暗,社會的沉淪期。但同樣的史料信息,我們換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又會發現什么呢?(唯物史觀)面對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進行了不懈斗爭,維護民主共和。1917年中國段祺瑞政府參加一戰,中國勞工的巨大付出,為協約國的取勝做出貢獻。中國國際地位。【總結過渡】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民主政治名存實亡。政治維護共和抗爭、民主共和理念傳播,外交從被動被迫到主動參與,爭取國際地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社會沉淪中又存在上升的趨勢。魯迅在看到政治亂象后,這樣寫道“看來看去,就看的懷疑起來,于是失望、頹唐得很了”【教師設問】根據第一二條目的史實,結合魯迅先生所看到的,合理解釋魯迅先生真正懷疑的是什么?【學生活動】1分鐘【預設回答】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失敗,說明資產階級無法改變中國的社會現狀。袁張復辟,軍閥武人當權加深社會的問題。【總結過渡】舊軍閥與先進的資產階級都無法重建社會秩序,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那國家命運應該依靠于誰呢?需要更具有革命性的無產階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土壤中,在新局勢下萌生出新人物和新事件、新氣象。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隨著民族工業發展,產業工人的人數急劇增加。我們來看一則史料,這是民族工業的代表企業大生紗廠在此期間的利潤率情況匯總。(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除 1915受國內政局影響、1916年紗廠所在地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外,自 1912到 1921年大生紗廠利潤整體大幅度上升,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尤其在 1919年達到最高紀錄。【教師設問】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這一時期民族工業快速發展呢?這些數據應該如何解讀呢?【預設回答】1912民國建立。1915群眾反帝愛國運動。一戰期間。【總結】這一時期特殊的內外環境使大生紗廠得到短暫且迅速的發展。中華民國的建立,提升了資產階級的地位,推行有利于工商業的法令,1912-1914年間,大生紗廠利潤平穩上升。1915國內政局動蕩,但由于群眾反對二十一條,抵制日貨、提倡國貨,大生紗廠利潤雖有下降,但依然保持高位。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對華經濟侵略有所放松,受時局滯后性的影響,1917到 1920年大生紗廠的利潤率迅速攀升。大生紗廠不是個例,課本 116頁“學思之窗”史料,自 1914年 8月到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數量增長,尤其以紡織業面粉業為主。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時期,產業工人數量得到發展。魯迅“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但這是 30年代,魯迅先生看到蓬勃發展的工人運動時的堅定感悟。此時,舊社會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工人并沒有受革命思想武裝的頭腦,依然保受壓迫。【過渡】舊軍閥、資產階級與當時的無產階級并不能解釋魯迅的懷疑失望頹唐??磥砜慈タ床坏较M聂斞高x擇麻醉靈魂。疑問,麻醉靈魂的魯迅是個例嗎?【預設回答】魯迅“沉入于國民中”【教師設問】國民的生活狀態與靈魂狀態成為兩極。閱讀課本 116頁第四條目,理解國民的生活狀態與國民的精神狀態?【預設回答】生活狀態:除舊布新,革除陋習。精神狀態:大多數國民的頭腦仍被專制和愚昧束縛。【過渡】國民減掉了頭上的長辮子,心里的辮子還在;解放了裹起的小腳,頭腦的裹布還在,嘴里不再說老爺大人的稱呼,內心依然卑躬屈膝。所以魯迅自我的靈魂麻醉是源于社會大眾的麻醉靈魂,魯迅沉于國民,淪為大眾是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喚醒愚昧麻木的大眾,近代中國政治上學習了民主制度,政治現實依舊專制獨裁;技術上學習了科學知識,社會大眾依舊麻醉靈魂。為了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束縛,1915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1917年應蔡元培邀請,陳獨秀赴北京大學擔任文科學長,新青年也遷至北京。借助新青年,通過文章雜志,宣傳民主意識與科學精神。也就是在 1917年,受新文化影響的魯迅不再彷徨,選擇從沉默中爆發。【教師設問】新文化運動內容: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文學革命。賞析魯迅作品,理解“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而魯迅,就是這個新文化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總結】魯迅批判三綱五常。直接指出忠孝貞節服務于君父夫?;实酆痛蟪紓兯0褢蚺紶栆玫降墓ぞ?。三綱五常是封建專制統治的思想工具。魯迅批判三綱五常,就是直接反抗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專制思想。反對孔教、禮法、貞節,就是擁護德先生。小說《藥》暴露了大眾的思想局限?眾人對革命者的犧牲冷漠麻木。治病迷信。反對愚昧迷信,擁護科學。在魯迅日記里,寫下了 1917到 1918年一年間錢玄同 20多次催稿的記錄,終于在 1918年新青年上周樹人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討伐舊道德,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提倡文學革命。魯迅以筆為刀,在文學的戰場上口誅筆伐。投身文學革命,用白話文小說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民主。反對愚昧迷信,擁護科學。所以說魯迅是最偉大最英勇的旗手。【呈現史料】“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魯迅在狂人日記里發出了思想啟蒙的期待。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使國人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在新青年的推動下,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提出,這場運動所涉及的內容遠比辛亥革命時期更為廣泛。魯迅對新青年們提出了向上走的寄語,北京大學與《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活動中心與思想陣地。一些青年逐漸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鎖,沖出封建的堡壘。青年們向上走,發光發熱,走上街頭,投身愛國救亡的洪流,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推動了中國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型。在近代史的 U字型發展中又多了一股重要的向上的力。(家國情懷)環節三: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經濟與文化,既有沉淪,又有阻止社會沉淪上升的力量。正如魯迅所說,“自己犧牲于后期新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正是中國近代史階段的轉型期,過渡期,新局勢下萌生了后起新人——無產階級,啟蒙了后起新人——新文化運動,有力的促進中國民主革命的轉型,迎來新的篇章。(家國情懷)四、板書設計U沉淪 上升復辟帝制 維護共和軍閥割據········爭取國際地位民族危機········民族工業快速發展思想愚昧 新文化運動《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課堂反思本課的課堂教學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本節課共四個條目,基礎史實多,為了更好的處理事件的邏輯關系,對內容作了一些取舍,這樣雖然保證了整節課的線索清楚,但也容易造成部分基礎知識的缺失,存在隱患。應對基礎知識還應做好必要的概念呈現與基礎檢測。第二:本課的設計上以魯迅先生的作品為主線,這就需要部分時間來解讀作品,解讀過程容易引導成語文閱讀分析。應嚴格遵守史論結合的歷史研究方法第三:在最后一部分的新文化運動意義上的解讀上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中的分層教學仍有缺失。應更全面的調動學生的參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