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理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力求通過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本章內容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入手,逐步引導學生關注氣溫、降水兩大氣候要素,它既是今后學習分區地理的基礎,也有助于培養同學們對圖表的閱讀和分析能力;同時它還能讓同學們學會觀察生活,樹立地理就在我們身邊的思想,體現地理學科的實用價值。本節教材主要講述了降水與生活的關系,降水的時空變化特點兩大內容,與第二節教材一起,是對第一節天氣知識的自然延伸,也是理解第四節有關氣候知識的基礎,在本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2、對教材的處理氣候知識是自然地理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難的內容之一。為突出重點和難點,我在課堂上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同學們學會對圖表進行閱讀、分析和比較,而將降水量的測定及降雨的等級劃分等較易理解的內容放在課后習題中讓同學們自學完成。降水量的影響因素這一內容可放至第四節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中學習。二、教學目標① 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人地協調觀)② 運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圖說出降水變化的規律。(地理實踐力)③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歸納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特點綜合思維)三、教學重點和難點1.學會閱讀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圖說出降水的季節變化規律。2.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四、學生學情分析 在小學的科學課中,學生對部分地理知識已有所涉獵,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進一步培養、鞏固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課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來繪制降水量分布圖和對地圖進行比較,讓他們對知識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探究,也讓他們掌握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發展他們的地理思維,因前一節已詳細學習過氣溫曲線圖的繪制方法,所以本課讓學生自行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也是可行的,五、教法和學法1、教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引導法、讀圖法、繪圖比較法: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而繪圖能力是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讓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不同資料,繪制出不同的降水量柱狀圖,再進行比較,歸納出不同分布圖的降水特點。這樣一個過程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并充分體驗到知識的產生和發展。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法,小組交流討論法,談話法2、學法:1)學會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通過圖片和資料,整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結論。2)學會合作與交流:通過小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學會合作學習。3)學會探究:在合作與交流中學會探究,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觀察、讀圖分析、思考、討論、探究、歸納得出結論,并將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培養觀察能力、讀圖分析能力、用圖能力 。六、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猜謎語引入降雨,視頻介紹降雨的形成(多媒體展示)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多媒體展示)雨、雪、冰雹三種降水的形式,引出降水的定義。(一)降水和降水的測定:1、降水的定義(多媒體展示):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統稱為降水。2、降水的測定:(多媒體展示)單位及測定的儀器。降水量的計算:(多媒體展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設問)不同降水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影響呢?降水對人類和生活的影響由學校門口秋收季節嚴重缺水的玉米圖片引入(多媒體展示降水對人們的影響,三組圖片,共8張)總結: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降水適時適量,對農作物生長非常有利。(過渡)一個地方一年內各時期的降水量是不同的,下面我們就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做進一步的學習和分析。降水的季節變化(多媒體展示)降水的季節變化可用柱狀圖表示問題:我們所處的北方地區各個季節的降水有什么特點?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讀柱狀圖(多媒體展示)讓學生知道降水的季節變化可以用柱狀圖表示。通過讀圖比較各月降水量得出結論:一年內有的地方降水均勻,有的地方季節差異很大。(學生活動一)多媒體展示:依次3個問題:①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多?(10、11)②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少?(6、7、8)③說明該地降水的季節變化。(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3、(多媒體展示)(學生活動二)用教材表中的降水量數據繪制降水量柱狀圖。注意:因為學生是7年級的學生,對坐標系還不太熟悉,所以教師應簡單介紹一下繪制的方法及步驟,然后根據繪制情況選取部分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并做評價,鼓勵學生,使其樹立自信心。學生練習:教材活動第二題五、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明確了解了降水與生活的關系,降水的測量。通過閱讀了解了不同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上,能看明顯的規律,并學會了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把會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去。六、課外作業通過查閱資料、天氣預報、上網等形式查詢:1、我國北方與南方、東部與西部的降水量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2、我們所處的邢臺市一年四季的降水有什么變化?七、教后反思重難點突出,多媒體展示比較直觀,課堂容量比較大。圖表的講解比較到位,相應的學生活動較貼合學生的實際。通過對降水這一節的教學,讓學生掌握降水與生活、生產之間的重要關系;了解降水的季節變化;學會繪制降水柱狀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和習慣。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平時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觀察得不夠深入,也不夠細致,因此在表達時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故,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慢慢培養。編輯版word編輯版word編輯版wor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