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課題 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 課程 新授課課程標準 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學習 目標 1.自主學習,找出全民族抗戰的基本史實、中共七大的內容和意義。(時空觀念) 2.小組合作探究,結合史料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3.感悟抗戰精神,說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應該付出怎樣的實際行動?(家國情懷)重點 難點 重點:全民族抗戰的基本史實、中共七大的內容和意義 難點: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板書設計:學習過程設計課堂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 溫故 知新 教師提前進入課堂展示復習任務: 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抗日根據地的建設的基本史實 教師走動,觀察學生背誦復習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學生提前進入課堂,根據老師提示進行課前背誦,溫故知新。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檢查,有問題尋求教師幫助。二、 新課 導入 【視頻導入】 播放日本投降視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經過14年抗戰,中國軍民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軍民是如何堅持抗戰的?日本侵略者是怎樣失敗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偉大意義又有哪些呢? 觀看視頻,結合教師引導,引入新課《抗日戰爭的勝利》。三、 解讀 目標 教師展示課程標準和學習目標,簡要解說任務要求,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著重體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帶著目標開始做任務。四、講授新課 任務:觀察右圖,結合課本106頁第一段內容,思考日軍出現了什么問題? 問題: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國內資源緊張 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應對呢? 改變侵華策略 全民族堅持抗戰 任務: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106-107,找出日本對華政策的變化和各方抗戰態度。 1.日本對華政策 (1)對國民黨:政治誘降,輔之軍事打擊; (2)對中共: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 (3)對占領區:加強對占領區的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 2.各方抗戰態度 (1)國民黨:汪偽政權;皖南事變;抗戰。 (2)共產黨:針鋒相對,堅持抗戰,大生產運動。 (3)各民族各黨派各政治派別:求同存異,共同抗戰。 3.全民族抗戰表現: 任務:閱讀課本107頁第一段,完成表格。 根據表格思考:中國的抗日戰爭有何特點? 特點:人員的廣泛性,地域的廣闊性,形式的多樣性 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華民族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二、中共七大 情景模擬:請以《新華日報》特派記者的身份擬寫一份中共七大召開的會議報道。 深刻理解:中共七大的偉大歷史意義 【拓展】延安精神:崇高革命精神、優良革命傳統 中共七大的召開標志著延安精神的成熟 三、戰略反攻與日本投降 任務:用時間軸的形式,梳理日本投降的歷程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偉大意義 任務:根據材料,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展示史料:材料一:抗日戰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選自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材料二:中國抗日戰爭持續了14年之久,中國軍隊共進行大小戰斗近20余萬起。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作戰12.5萬余次。中國軍隊共殲滅日、偽軍268萬余人。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殲滅日、偽軍171.4萬余人。 ——選自陳振江、江沛《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 原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小組合作、討論: 以本課所學的中國共產黨的具體事件為例,分析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是怎樣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 結合史料小組合作探究,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展示史料:意義1.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意義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徹底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史料:羅斯福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沖向東歐和德國聯合起來,進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 丘吉爾說:“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有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 斯大林說:“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 意義 3.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展示史料:在戰后成立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中,中國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意義4.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家國情懷】 展示史料: 百歲抗戰老兵 仰書鼎 (1920年—2019年9月16日) 耄耋老兵 心系國運 在當時吃不飽的年代從未想過今天的中國會是那么強盛,現在江陰發展建設得很好,我特別慶幸能活到現在看到如此盛世,為祖國的強大而感到驕傲...... —陶青《一個百歲老兵的抗戰自述》節選 習主席寄語 鑒往事,知來者。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這是對為奪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對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解放獻出生命的所有英靈的最好告慰。 ——習近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 思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應該付出什么實際行動?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總結回顧】 抗戰的啟示和教訓?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③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④萬眾一心,同仇敵愾,依靠人民力量,堅持中共的領導。⑤發展經濟,增強國力,科技強軍, 加強國防,加強國際合作,振興中華。 觀看圖片,思考日軍出現的問題及采取的對策。 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找出日本對華政策的變化和各方抗戰態度并勾畫標注教材。 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找出全民族抗戰的表現,并勾畫標注課本,展示交流。 思考表格如何體現全民族抗戰。 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找出中共七大的基本信息,完成對中共七大的報道。 結合教師講解,深入理解中共七大的偉大歷史意義 閱讀教材,完成時間軸。 小組合作,閱讀史料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意義。 結合教材,分析共產黨中流砥柱的表現。 暢所欲言,感悟歷史,培養家國情懷。 回顧本單元所學,總結提升。五、 課堂 小結 小結 利用板書,帶領學生回顧本節所學,再次標注重難點,提醒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總結。 學生跟隨教師引導進行復習總結,并且嘗試自己總結回顧。六、 當堂 檢測 利用幾個選擇進行當堂檢測,查詢學生掌握情況,及時查缺補漏: 1.(2023·四川攀枝花·14)據統計,1938年日本陸軍共有34個師團,其中32個師團用于中國戰場,占其陸軍總兵力的94%。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用于南太平洋戰場的陸軍只有10個師團,不及在華兵力的20%。材料表明中國戰場(B )A.最早抗擊法西斯侵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C.反法西斯斗爭時間長 D.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合2.(2023·江蘇宿遷·8)“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樂章響徹中華大地,匯成時代的最強音。這里的“時代的最強音”指的是( D )A.變法圖強 B.三民主義 C.打倒列強 D.抗日救亡3.(2023·山東濰坊·13)到1945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這次“飛躍”(D )A.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B.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C.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 D.指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方向限時訓練,自我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尋求教師、同學幫助,自我提升。目標達成評價: 學生能說出全民族抗戰的表現、中共七大、日本投降的基本史實。 能結合史料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意義。反思改進: 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戰的整體。本節課除了了解敵后戰場的重要戰役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外,更要知道毛澤東《論持久戰》的論斷和意義,以及敵后抗日根據低的創建和鞏固,這對于理解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很大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