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4】生物學高考一輪復習學案:第42講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4】生物學高考一輪復習學案:第42講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含解析)

資源簡介

生物學高考總復習教案
第42講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課標內容 (1)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不斷循環的規律。(2)舉例說明利用物質循環,人們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利用生態系統中的資源。(3)闡明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地富集的現象。(4)舉例說出生態系統中物理、化學和行為信息的傳遞對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生物種群的繁衍和種間關系的調節起著重要作用。
考點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
2.碳循環
(1)請寫出圖中各標號的含義:
a.生產者;b.消費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
(2)碳的存在形式及循環途徑
(3)溫室效應
3.生物富集
4.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區別與聯系
【考點速覽·診斷】
(1)“過腹還田”可使農作物秸稈得到多途徑的利用。(2022·浙江6月選考,18D)(√)
(2)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CO2的形式進行。(2020·全國卷Ⅲ,6D)(√)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2017·江蘇卷,11B)(√)
(4)物質是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流動是物質循環的動力。(2016·上海卷,20C)(√)
【情境推理·探究】
1.就草原生態系統來說,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進行。但是生態學家不能以草原生態系統為單位進行物質循環的研究,試從物質循環特點的角度進行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CO2 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
2.在夏季稻田中往往分布著雜草等植物以及二化螟、青蛙等動物。研究發現,稻田養鴨可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請分別從種間關系及物質循環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鴨能防蟲除草,使水稻生長良好 鴨糞還田為水稻生長提供了優良的有機肥,使水稻生長健壯,減少了化肥的使用
3.一場低強度的火災過后,森林中的植被很快恢復,從生物種間關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物質循環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種群密度下降,競爭減弱(捕食作用減弱) 加速了物質循環使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含量增加
4.某城市利用人工建立的濕地公園對生活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凈化系統,還可以利用藻類蛋白養魚、養鴨等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如圖是該人工濕地系統的碳循環圖解。
請在圖中用恰當的箭頭和文字補充完成該人工濕地公園的碳循環圖解。
提示
【重點難點·透析】
“箭頭分析法”分析常見物質循環模型
(1)“三看法”快速判斷
(2)常見模式圖分析
考向1 結合碳循環的過程,考查生命觀念
1.(2023·黑龍江大慶模擬)低碳生活、綠色經濟已成為人類共識。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碳達峰”的目標,并制定碳排放達峰的行動方案,其中包括植樹造林、節能減排、利用新能源等形式。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主要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循環
B.人類活動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
C.碳循環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環失衡影響的是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
D.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大氣中的CO2轉化為含碳有機物
答案 A
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A錯誤。
2.(2023·河南九師聯盟)如圖是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箭頭表示碳流動的方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內主要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動
B.甲固定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都流入下一營養級
C.丙和乙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和種間競爭
D.若缺少甲和丁,該生態系統將會崩潰
答案 B
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以CO2的形式流動,在生物群落內主要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動,A正確;甲(生產者)固定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還流入下一營養級和流入分解者,B錯誤;丙和乙有捕食關系,同時都捕食甲,故它們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和種間競爭,C正確;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缺失它們該生態系統將會崩潰,D正確。
考向2 生物富集作用
3.(2023·福建泉州調研)某生態系統中,鎘在沿著食物鏈傳遞的過程中產生生物富集現象。該生態系統有甲、乙、丙、丁四個營養級,各營養級所積累的鎘的相對濃度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圖示四個營養級中的所有生物構成生物群落
B.該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可表示為丙→甲→乙→丁
C.鎘沿食物鏈不斷聚集并最終積累在最高營養級,隨生物的遺體殘骸等能回歸非生物環境
D.四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值的關系可表示為丁<甲+乙+丙
答案 C
解析 圖示不同營養級的生物包括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但未包括分解者,不構成生物群落,A錯誤;某些有害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因此圖中含有鎘濃度越高,營養級越高,故該食物鏈可表示為丁→乙→甲→丙,由于上一營養級到下一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因此四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值的關系可表示為丁>甲+乙+丙,B、D錯誤。
考點二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1.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
2.信息傳遞的過程
3.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4.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注:控制動物危害的技術方法比較
【考點速覽·診斷】
(1)采用燈光誘蟲殺蟲利用了物理信息的傳遞。(2022·湖南卷,8B)(√)
(2)在繁殖季節,白鷺求偶時發出的鳴叫聲屬于行為信息。(2021·江蘇卷,9C)(×)
提示 鳴叫聲屬于物理信息。
(3)某島上的狼能夠依據獵物留下的氣味信息追捕獵物。(2019·海南卷,25A)(√)
(4)兩只雄孔雀為吸引異性爭相開屏,說明行為信息能夠影響種間關系。(2019·江蘇卷,6D)(×)
提示 說明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5)黑光燈傳遞給趨光性昆蟲的信息屬于化學信息。(2018·全國卷Ⅲ,6B)(×)
【情境推理·探究】
1.在適宜的溫度和光周期的刺激下,草原上百花爭艷,光照對植物來說是一種________信息,該實例說明信息傳遞的作用是________。
提示 物理 調節種群繁衍。
2.由于水肥等條件不同,草原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種群,這些種群通常呈________分布。草原返青,“綠色”為羊群流動采食提供了信息,說明信息傳遞能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鑲嵌 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3.在草原生態系統中,某些鳥類看到食物時,其體內便分泌一種激素,促使其快速完成捕食,判斷這種激素是否屬于生態系統的化學信息,并說出你的判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不屬于。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在個體與個體或個體與無機環境之間,動物激素屬于個體內細胞間傳遞信息的分子。
考向 圍繞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及應用,考查科學思維
1.(2023·遼寧大連聯考)杜甫作為中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描繪了百姓人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日照時間的長短決定植物的開花期,這體現了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
B.彩蝶在花叢中留連忘返,不時在花間翩翩起舞,這屬于行為信息
C.黃鶯的鳴叫屬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還可來自非生物環境
D.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激發了詩人的創作熱情,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答案 D
解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激發了詩人的創作熱情,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錯誤。
2.(2023·重慶巴蜀中學質檢)草地貪夜蛾俗稱秋黏蟲,外號“行軍蟲”,成蟲借助風力可以在一夜之間飛行100公里,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草地貪夜蛾取食范圍廣,但明顯嗜好禾本科,其低齡幼蟲對農藥的抵抗力最弱。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性引誘劑對草地貪夜蛾進行誘殺屬于化學防治
B.利用黑光燈對草地貪夜蛾進行常規監測利用了物理信息
C.殺滅草地貪夜蛾的最佳時期是其成蟲期
D.在卵孵化初期選擇噴施蘇云金桿菌進行防治,利用的種間關系是捕食
答案 B
解析 用性引誘劑對草地貪夜蛾進行誘殺屬于生物防治,A錯誤;蘇云金桿菌能寄生在草地貪夜蛾的體內,在卵孵化初期選擇噴施蘇云金桿菌進行防治,利用的種間關系是寄生,D錯誤。
跳出題海  巧判生態系統信息的類型
(1)涉及聲音、顏色、植物形狀、磁場、溫度、濕度等信號,通過動物感覺器官皮膚、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葉、芽等感知上述信息,則判斷為物理信息。
(2)若涉及化學物質揮發性(如性外激素等)這一特點,則判斷為化學信息。
(3)凡涉及“肢體語言”者均屬于行為信息。
(4)在影響視線的環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間多依靠“聲音”這種物理形式傳遞信息。
(5)在嘈雜的環境中(如瀑布旁),生物多以“肢體語言”這種行為進行信息交流。
重溫真題 經典再現
1.(2022·湖南卷,8)稻—蟹共作是以水稻為主體、適量放養蟹的生態種養模式,常使用燈光誘蟲殺蟲。水稻為蟹提供遮蔽場所和氧氣,蟹能攝食害蟲、蟲卵和雜草,其糞便可作為水稻的肥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種養模式提高了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B.采用燈光誘蟲殺蟲利用了物理信息的傳遞
C.硬殼蟹(非蛻殼)攝食軟殼蟹(蛻殼)為捕食關系
D.該種養模式可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答案 B
解析 能量傳遞效率是指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同化量的比值,稻—蟹共作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A錯誤;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有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采用燈光誘蟲殺蟲利用了光,是物理信息的傳遞,B正確;捕食關系是指群落中兩個物種之間的關系,硬殼蟹(非蛻殼)和軟殼蟹(蛻殼)屬于同一物種,兩者之間的攝食不屬于捕食關系,C錯誤;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單向、逐級遞減的,不能循環利用,D錯誤。
2.(2019·海南卷,25)假設在某島嶼上多年來總是存在一個約由m只狼組成的狼群、一個約由n只狼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單獨生活的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島上的狼能夠依據獵物留下的氣味信息追捕獵物
B.狼從獵物獲得的能量大于獵物從生產者獲得的能量
C.島上狼的總數可能已接近該島允許狼生存的最大數量
D.從島上狼的數量相對穩定可推測島上環境條件相對穩定
答案 B
解析 獵物的氣味信息屬于化學信息,可以為狼追捕獵物提供依據,A正確;由于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0%~20%,能量流動逐級遞減,因此獵物從生產者獲得的能量大于狼從獵物獲得的能量,B錯誤;由于島上狼的數量長期穩定在m+n+若干只,說明島上狼的總數可能已接近該島允許狼生存的最大數量即環境容納量,C正確;從島上狼的數量多年來保持相對穩定,可推測島上環境條件相對穩定,若環境條件變化較大,則狼的數量會出現較大變化,D正確。
3.(2021·河北卷,13改編)煙粉虱為害會造成番茄減產。研究者對番茄單作、番茄玫瑰鄰作(番茄田與玫瑰田間隔1 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發育階段的煙粉虱及其天敵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種植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蟲數量/(頭·葉-1) 若蟲/(頭·葉-1) 天敵昆蟲多樣性指數
上部葉 中部葉 下部葉
番茄單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鄰作 1.4 0.2 0.1 1.8 2.2
A.由單作轉為鄰作,煙粉虱種群的年齡結構改變
B.由單作轉為鄰作,煙粉虱種群中成蟲的空間分布類型改變
C.由單作轉為鄰作,群落的水平結構改變
D.玫瑰吸引天敵防治害蟲,體現了生態系統信息調節生物種間關系的功能
答案 B
解析 由單作轉為鄰作,不同發育階段的煙粉虱所占比例不同,煙粉虱種群的年齡結構發生改變,A正確;由單作轉為鄰作,煙粉虱種群成蟲在上部葉、中部葉、下部葉的分布比例未發生明顯改變,其空間分布類型未發生改變,B錯誤;由單作轉為鄰作,植物類型由番茄一種變為番茄與玫瑰兩種,群落的水平結構改變,C正確;玫瑰吸引了煙粉虱的天敵,使天敵昆蟲的多樣性增加,體現了生態系統信息能調節生物種間關系的功能,D正確。
4.(2022·廣東卷,20)荔枝是廣東特色農產品,其產量和品質一直是果農關注的問題。荔枝園A采用常規管理,果農使用化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進行管理,林下幾乎沒有植被,荔枝產量高;荔枝園B與荔枝園A面積相近,但不進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豐富,荔枝產量低。研究者調查了這兩個荔枝園中的節肢動物種類、個體數量及其中害蟲、天敵的比例,結果見下表。
荔枝園 種類/種 個體數量/頭 害蟲比例/% 天敵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回答下列問題:
(1)除了樣方法,研究者還利用一些昆蟲有____性,采用了燈光誘捕法進行取樣。
(2)與荔枝園A相比,荔枝園B的節肢動物物種豐富度______,可能的原因是林下豐富的植被為節肢動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其生存。
(3)與荔枝園B相比,荔枝園A的害蟲和天敵的數量____,根據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除草劑清除荔枝園A的雜草是為了避免雜草競爭土壤養分,但形成了單層群落結構,使節肢動物物種多樣性降低。試根據群落結構及種間關系原理,設計一個生態荔枝園簡單種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劑、少用殺蟲劑,具有復層群落結構),并簡要說明設計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趨光 (2)高 食物和棲息空間 (3)少 荔枝園A使用殺蟲劑,降低了害蟲數量,同時因食物來源少,導致害蟲天敵數量也少 (4)林下種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過競爭關系可減少雜草的數量,同時為果樹提供氮肥;通過種植良性雜草或牧草,繁育天敵來治蟲,可減少殺蟲劑的使用
解析 (1)可利用一些昆蟲的趨光性,采用燈光誘捕法進行取樣調查。(2)由表可知,荔枝園B的節肢動物物種豐富度高,是因為豐富的林下植被為其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棲息空間。(3)由題表可知,荔枝園A的害蟲和天敵的數量均低于荔枝園B,原因可能是荔枝園A使用殺蟲劑,降低了害蟲的數量,同時因食物來源少,導致害蟲天敵數量也少。(4)根據群落結構和種間關系原理,在荔枝林下種植大豆等固氮作物,可以為果樹提供氮肥,并通過競爭關系減少雜草的數量,避免使用除草劑;同時通過種植良性雜草或牧草,繁育天敵來治蟲,可減少殺蟲劑的使用。
限時強化練
(時間:30分鐘)
【對點強化】
考點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2023·石家莊二中模擬)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碳在非生物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環
B.處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會再提供給其他生物
C.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能量就從非生物環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提倡素食能夠使人類的食物鏈縮短,減少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損失
答案 B
解析 碳在非生物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環,在生物群落之間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動,A正確;處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B錯誤。
2.(2023·四川綿陽一中診斷)如圖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環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④過程代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過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消費者、生產者和分解者
C.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間以CO2的形式傳遞
D.圖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種群共同構成生物群落
答案 D
解析 ③過程代表呼吸作用,④過程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錯誤;由圖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產者,丙代表消費者,B錯誤;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傳遞主要沿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傳遞形式為含碳有機物,故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間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C錯誤。
3.(2023·合肥市質檢)圖1是某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其中a、b、c、d是生態系統內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⑤⑥表示有關的生理過程;圖2為該生態系統中某一食物鏈及部分能量流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圖1中,b、c分別屬于初級消費者、生產者
B.圖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過程的只有②④⑤
C.在圖2的食物鏈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與狼(生物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D.如果a發生瘟疫,d的數量將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
答案 D
解析 圖1中c是生產者,b是分解者,d是初級消費者,a是次級消費者,A錯誤;圖中的過程③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實質也是呼吸作用,B錯誤;圖2中的①和②代表兔和狼的攝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②/①的比值不能代表兔與狼(生物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C錯誤;如果次級消費者a因發生瘟疫而數量減少,則初級消費者d的數量會增加,增加后會導致生產者數量減少,d又會因食物減少而數量減少,最后趨于相對穩定狀態,D正確。
4.(2023·江蘇徐州調研)如圖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部分碳循環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錯誤的是(  )
A.碳進入非生物環境的途徑是②③④
B.碳元素通過①進入群落的主要生理過程是光合作用
C.②、③和④分別表示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D.圖中的碳元素均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循環的
答案 D
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D錯誤。
5.(2023·廣東六校聯考)如圖為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甲、乙、丙是生態系統中的三種成分,1~4是乙中的四種生物。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內部的傳遞形式是二氧化碳
B.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乙
C.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
D.聯系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群落的關鍵成分是甲、丙
答案 D
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內部的傳遞形式是含碳有機物,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傳遞形式是二氧化碳,A錯誤;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甲(生產者),B錯誤;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食物鏈和食物網,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即除了消費者1、2、3、4外還應包括生產者甲,即,C錯誤。
考點二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6.(2023·山西太原五中調研)蚜蟲的糞便中有含糖分的黏液,稱為“蜜露”。螞蟻非常喜歡吃“蜜露”,常用觸角拍打蚜蟲背部,通過拍打產生的振動頻率促使蚜蟲分泌“蜜露”。蚜蟲受到其天敵瓢蟲襲擊時,會從尾部發出報警信息素,將危險信息通知其他蚜蟲,同時螞蟻接收到報警信息素就會趕來驅除蚜蟲的天敵。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螞蟻拍打蚜蟲背部產生的振動頻率屬于物理信息
B.螞蟻吃“蜜露”的過程中,蚜蟲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傳遞到螞蟻
C.化學信息可以在同種或異種生物間傳遞
D.信息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進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答案 B
解析 螞蟻拍打蚜蟲背部產生的振動頻率對于蚜蟲來說是物理信息,A正確;蜜露是蚜蟲的糞便的一部分,而糞便不屬于蚜蟲同化的能量,B錯誤;化學信息可以在同種或異種生物間傳遞,C正確;分析題干信息“蚜蟲受到其天敵瓢蟲襲擊時,會從尾部發出報警信息素,將危險信息通知其他蚜蟲,同時螞蟻接收到報警信息素就會趕來驅除蚜蟲的天敵”可知,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進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D正確。
7.(2023·哈六中調研)雌蟑螂能分泌一種性外激素。研究人員將人工合成的這種激素浸入紙中,放在距雄蟑螂55 cm的位置,在1 min內有60%的雄蟑螂被吸引。以上材料不能說明(  )
A.人工合成的蟑螂性外激素具有揮發性
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種信息素
C.信息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D.信息傳遞能在種群的繁衍過程中發揮作用
答案 C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放在距雄蟑螂55 cm的位置”可知,蟑螂的性外激素具有揮發性,A不符合題意;根據題干信息“在1 min內有60%的雄蟑螂被吸引”可知,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種信息素,B不符合題意;題中只涉及蟑螂一種生物,不能說明信息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C符合題意;雌蟑螂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吸引雄蟑螂來交尾繁殖后代,說明信息傳遞能在種群的繁衍過程中起作用,D不符合題意。
8.(2023·武漢二中調研)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所叢林中的房子里,將一只雌蛾扣在一個紗罩中,盡管當晚風雨交加還是有40多只雄蛾穿過風雨趕來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圍灑滿樟腦丸和汽油,一點也不影響雄蛾尋找雌蛾的興趣。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該實驗證明雌蛾分泌的某種物質屬于化學信息
B.該實驗說明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C.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
D.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質擾亂雌雄交配屬于化學防治
答案 D
解析 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質干擾雌雄交配屬于生物防治,D錯誤。
【綜合提升】
9.(2023·河北衡水金卷)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其中甲、乙、丙、丁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丙中A、B、C、D是關系密切的四種生物。
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D為第________營養級。
(2)若圖中A流向C的比例不變,A流向B、D的能量比例由1∶2變為2∶1,則D的數量發生變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形成森林生態系統的過程中,生產者CO2的吸收量________(填“>”“=”或“<”)回歸無機環境的CO2量。
(4)D能夠依據B留下的氣味去捕食,B同樣也能夠依據D的氣味躲避獵捕,從而保持彼此數量相對穩定,說明信息傳遞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四 (2)根據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食物鏈越長,消耗的能量越多,A的能量流向長的食物鏈比例增加,則D獲取能量減少,D的數量減少 (3)> (4)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解析 (1)據圖分析可知,甲是大氣中的CO2庫,乙是生產者,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圖中有三條食物鏈,即乙→A→B→D,乙→A→D,乙→A→C。可知圖中D在兩條食物鏈中分別處于第三和第四營養級。(3)在形成森林生態系統的過程中,凈光合作用產量不斷增加,因此生產者CO2的吸收量大于回歸無機環境的CO2量。(4)D能夠依據B留下的氣味去捕食,B同樣也能夠依據D的氣味躲避獵捕,這說明信息傳遞能夠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10.(2023·江西金太陽全國大聯考)近年來,常年干旱的東非和中東等地突增降雨,地下蟄伏的蟲卵孵化,使多國爆發蝗災。據研究,蝗蟲可呈兩種生活形態,數量少時是散居型,數量多時散發外激素使其聚集,成為群居型。請回答相關問題:
(1)外激素屬于________信息,信息在生態系統中往往是________(填“單向”或“雙向”)傳遞的。
(2)如圖所示,信息傳遞需要信源、發送器官、信道、接收器官和信宿五個主要部分。
散居型蝗蟲幼蟲呈綠色,群居型蝗蟲體內會揮發刺激性的苯乙腈并產生有毒的氫氰酸,使其被鳥類捕食的概率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這一過程說明信息傳遞在調節________中起著重要作用。
(3)干旱地區真菌、蛙類較少,是蝗蟲數量迅速增長的重要原因。真菌與飛蝗的關系是________。目前,人們嘗試應用綠僵菌等“生物農藥”治理蝗災,將使蝗蟲種內競爭的強度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該防治措施屬于________。
答案 (1)化學 雙向 (2)降低 種間關系 寄生 減小 生物防治
解析 (3)干旱地區真菌、蛙類較少,是蝗蟲數量迅速增長的重要原因,說明真菌和蛙類能抑制蝗蟲種群數量的增長,其中蛙類與蝗蟲為捕食關系,則真菌與蝗蟲應為寄生關系。人們嘗試應用綠僵菌等“生物農藥”治理蝗災,綠僵菌與蝗蟲為寄生關系,能使蝗蟲種群數量降低,則蝗蟲種內競爭的強度將減小。該防治措施利用了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對人類環境無污染,屬于生物防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揭西县| 逊克县| 日土县| 马鞍山市| 新野县| 岗巴县| 武清区| 南平市| 榆树市| 高唐县| 淅川县| 浦东新区| 土默特左旗| 闻喜县| 永靖县| 平果县| 丹东市| 云龙县| 东宁县| 绿春县| 西青区| 凤凰县| 睢宁县| 寿宁县| 唐河县| 宜都市| 武穴市| 得荣县| 哈巴河县| 高阳县| 乐山市| 平潭县| 平泉县| 美姑县| 潞城市| 乐安县| 北流市| 镇康县| 八宿县|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