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4】生物學高考一輪復習學案:第43講 人與環境(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4】生物學高考一輪復習學案:第43講 人與環境(含解析)

資源簡介

生物學高考總復習教案
第43講 人與環境
課標內容 (1)探討人口增長對環境造成的壓力。(2)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荒漠化和環境污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威脅,同時也對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 (3)概述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嘗試提出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合理化建議。(4)舉例說明根據生態學原理、采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和技術,達到資源多層次和循環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區域中的人和自然環境均受益。(5)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考點一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生態足跡
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環境壓力
(1)減少生態足跡總量。如節約用水用電、低碳出行、提倡素食、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等。
(2)提高生態承載力總量。如加大農、林、牧、漁等產業的科技投入,提高生產力,提高產量。   
2.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3.水體富營養化分析
【情境推理·探究】
1.稻谷收獲后,有些情況會對稻草進行焚燒,大面積的焚燒稻田會導致環境污染,但適當的“地面火”能燒掉枯草殘根,對稻田生態系統有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加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2.“稻魚共生系統”是一種可持續的生態農業。從減少環境污染的角度分析,稻田養魚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魚捕食農業害蟲,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魚產生的糞便為稻田提供有機肥,減少化肥的使用
3.據“1961年以來,全球生態足跡總量和生態承載力總量變化曲線圖”分析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關系。
1961年以來,全球生態足跡總量和
生態承載力總量變化曲線圖
提示 當生態足跡大于生態承載力時,出現生態赤字;當生態足跡小于生態承載力時,則出現生態盈余。
考向1 結合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考查生命觀念
1.(2023·廣東東莞調研)下列有關生態足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態足跡是指維持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積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減少生態足跡中草地面積的占用
C.生態足跡值越大,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大
D.經濟發達國家的人均生態足跡值遠小于不發達國家的人均生態足跡值
答案 C
解析 生態足跡除包括維持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積外,還包括吸納廢物的土地和水域面積,A錯誤;與食用野菜相比,食用牛肉會增大生態足跡值,B錯誤;經濟越發達的國家,人們的消費水平越高,如開車出行增加了對道路、停車場的直接占用面積,同時增加了吸收尾氣所需要的林地面積等,由此推測其人均生態足跡值應高于不發達國家的人均生態足跡值,D錯誤。
2.(2023·湖北武漢市調研)下圖反映了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請分析下列對“環境容納量”的理解,錯誤的是(  )
A.曲線圖中的環境容納量是指生態系統不受破壞的情況下對人口的最大承載能力
B.按照人與環境關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種模式的順序依次為Ⅰ、Ⅱ、Ⅲ
C.據圖可知,環境容納量能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多而上升
D.現在的人口問題造成環境惡化,環境容納量有下降的趨勢
答案 C
解析 通過對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圖的分析,模式Ⅰ是最理想的,可以說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模式Ⅱ、Ⅲ表示當人類的數量超過“環境容納量”時,環境就會對人類產生反作用,從而使環境容納量下降,人口數量也會大幅度下降,模式Ⅲ表示的情況最嚴重,C錯誤。
考向2 圍繞全球性環境問題,考查科學思維
3.(2023·西工大附中調研)“低碳生活”和“低碳經濟”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成為人們所期待的最為主導的生存和發展方式,以下關于“低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大容易導致地球出現溫室效應
C.盡量減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轉向“低碳生活”的途徑之一
D.“低碳”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低
答案 D
解析 “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時要盡力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防止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D錯誤。
4.(2023·江西名師聯盟一模)高密度水養殖常會引起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養殖。下圖為利用稻田生態系統凈化魚塘尾水的示意圖,箭頭所指為水流方向。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魚塘富營養化的水為水稻生長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
B.魚類與稻田生態系統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種間競爭的關系
C.魚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稻田生態系統凈化魚塘尾水的過程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
答案 C
解析 出現富營養化的水體流經稻田時會為水稻生長提供一定的N、P等元素,A正確;魚類可能以稻田生態系統的其他生物為食,也可能與稻田生態系統的其他生物競爭食物與空間,B正確;魚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主要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C錯誤;據分析可知,稻田生態系統凈化魚塘尾水的過程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D正確。
考點二 生物多樣性及保護
1.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及價值
2.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
【考點速覽·診斷】
(1)紅樹林的海岸防護作用和觀賞性體現了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2021·海南卷,3C)(×)
提示 其防護作用體現了間接價值,而觀賞性體現了紅樹林的直接價值。
(2)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易地保護,是保護綠孔雀的有效措施。(2020·山東卷,10D)(×)
提示 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
(3)種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2019·江蘇卷,15C)(√)
(4)各種中藥材的藥用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2015·江蘇卷,14B)(×)
提示 直接價值。
(5)大量引進國外物種是增加當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2015·江蘇卷,14C)(×)
提示 盲目引入物種,會引起當地物種的滅絕。
【情境推理·探究】
1.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角度分析,“退耕還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如農田主要提供一些糧食,而草地可以抗洪防旱、調節氣候、為多種動植物提供生存環境等,因此提倡“退耕還草”
2.下圖中圖1表示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不同層次,圖2中甲、乙、丙是關于地雀的進化、發展過程示意圖,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注:圖2中地雀A與地雀B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后代,地雀C與地雀A、B之間不能互相交配。
(1)圖1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樣性的層面分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蒲公英→麻雀→蛇”這條食物鏈中,蒲公英可以作為工業原料,蛇可以作為制藥原料。以上可說明生物多樣性具有________價值。
(3)圖2中哪些地雀間的差異能體現遺傳多樣性?哪些地雀間的差異能體現物種多樣性?請說明判斷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Ⅰ反映了同一物種中的差異,應為遺傳(基因)多樣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種間的差異,應為物種多樣性;Ⅲ反映了生物與無機環境間的關系,應為生態系統多樣性 )直接 由地雀A與地雀B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產生生殖隔離,應屬于同一物種,其差異能體現遺傳多樣性;由地雀C與地雀A、B間不能互相交配推知,地雀C與地雀A、B間已產生生殖隔離,故地雀C為新物種,則地雀C與地雀A、B間的差異反映的是物種多樣性
【重點難點·透析】
1.生物多樣性的層次分析
遺傳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前提,物種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為物種多樣性提供了環境條件。   
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原因分析
(1)從分子水平看:
(2)從進化角度看: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變異與自然的定向選擇在進化過程中協同作用的結果。
3.生物入侵
提醒 外來物種的引入不一定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的增加。如果引入的物種對當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則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銳減。
考向1 結合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考查生命觀念
1.(2021·河北卷,12)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豐富,鳥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者對某濕地生態系統不同退化階段的生物多樣性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典型濕地 季節性濕地 中度退化濕地 嚴重退化濕地
濕地特征 常年積水 季節性積水 無積水 完全干涸,鼠害嚴重
生物多樣性指數 2.7 2.4 2.1 1.5
鳥類豐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樣性指數反映生物多樣性水平
A.嚴重退化濕地中的鼠類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網結構最為復雜
B.因濕地退化食物不足,鳥類死亡率增加導致豐富度降低
C.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是其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D.濕地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影響最大
答案 D
解析 嚴重退化濕地中鼠害嚴重,鳥類豐富度降低,食物網結構簡單,A錯誤;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鳥類的死亡率增加,不能直接說明豐富度降低,B錯誤;濕地自我調節能力是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基礎,C錯誤;由題表可知,濕地退化會使濕地積水減少,直至完全干涸,因此濕地退化在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作用下降,即濕地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影響最大,D正確。
2.(2023·廣東六校聯考)為了防止大熊貓棲息地碎片化程度加深,我國設立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將川、陜、甘三省的野生大熊貓種群高密度區、主要棲息地、局域種群遺傳交流廊道等80多個保護區有機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連接起來的國家公園。2021年7月7日,生態環境部將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大熊貓在多個保護區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水平結構的差異
B.大熊貓國家公園的設立是對其進行保護的最有效措施
C.科學家對大熊貓進行的科學研究主要體現其直接價值
D.棲息地的碎片化會阻止大熊貓之間的基因交流從而降低遺傳多樣性
答案 A
解析 大熊貓在多個保護區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種群空間特征的差異,水平結構是群落的特征,A錯誤;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就地保護是保護物種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B正確;棲息地碎片化造成小種群,會減小個體間交配繁殖的機會,從而阻止大熊貓之間的基因交流,可能導致遺傳多樣性降低,D正確。
考向2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
3.(2023·北京大興區模擬)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在肯尼亞的奧佩杰塔自然保護區被安樂死。作為地球上第三大陸生動物、食物鏈的頂級營養級,北部白犀牛曾經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部、中部地區。由于傳統醫學和手工藝品對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徹底獵捕,到了1984年,野外僅剩15只幸存。蘇丹的離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兩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下列關于北部白犀牛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北部白犀牛瀕臨滅絕是由于其不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
B.北部白犀牛的滅絕將導致食物鏈中斷,能量流動受阻
C.北部白犀牛現存數量過少,不能體現生物多樣性
D.可嘗試利用克隆技術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答案 D
解析 北部白犀牛瀕臨滅絕是由于人類的亂捕濫獵,A錯誤;北部白犀牛位于頂級營養級,其滅絕不會導致食物鏈中斷,不會使能量流動受阻,B錯誤;北部白犀牛作為一個物種,含有特有的基因,體現了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C錯誤;蘇丹的離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兩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不能通過有性繁殖增加個體數量,可通過克隆技術繁殖,D正確。
4.(2023·武漢市調研)白鱘、白鰭豚、長江鰣魚等長江特有魚類已宣布功能性滅絕(數量非常少,自然情況下難以維持繁殖),為保護和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相關部門制定了10年內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的方案。下列關于長江生物多樣性及保護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長江魚種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魚種與非生物環境協同進化的結果
B.長江魚種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捕撈、水域污染等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
C.長江禁漁方案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D.單純禁漁難以避免長江某些特有物種徹底滅絕的風險
答案 A
解析 長江魚種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A錯誤;長江長期以來受過度捕撈、水域污染等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B正確;單純禁漁難以避免長江某些特有物種徹底滅絕的風險,還應積極對瀕危魚類進行人工繁育并減少污染物的排放,D正確。
考點三 生態工程
1.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1)關注生態工程建設
(2)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生態工程實例分析
類型 問題 對策 主要原理 實例
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 資源有限,人多地少,產出不足 建立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實現物質的多級循環利用,保證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有較多產出 循環,整體 北京郊區某村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物質多級循環利用工程
濕地生態恢復工程 濕地面積的縮小和破壞 控制污染、動植物物種引進、建立緩沖帶等 自生,協調,整體 廈門筼筜湖生態恢復工程
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 礦區生態環境的破壞 修復土地,恢復植被 協調,整體 赤峰市元寶山礦區生態恢復工程
熟記常見生態工程實例快速準確判斷所遵循的原理
(1)無廢棄物農業——遵循循環原理。
(2)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層次——遵循自生原理。
(3)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引起大面積水華——違背自生原理和協調原理。
(4)前面造林,后面砍樹——違背整體原理。
(5)草原確定合理載畜量,不能過度放牧——遵循協調原理。   
(6)單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穩定性低,易爆發蟲害——違背自生原理。
(7)濕地的破壞,水體的污染——違背自生原理。
(8)引種時考慮是否適應環境——遵循協調原理。
(9)在進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時,既號召農民種樹,又要考慮農民生活問題——遵循整體原理。
考向1 圍繞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考查科學思維
1.(2023·湖北荊州調研)下列關于生態工程建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進行林業工程建設時,若違反整體原理,就會出現“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現象
B.在發展畜牧養殖業時要合理放牧,考慮環境承載力,遵循協調的原理
C.西北地區進行防護林建設時違背了協調的原理,防護林成了殘敗的“灰色長城”
D.桑基魚塘將魚的糞便作為有機物還田,運用了能量循環再生原理
答案 D
解析 能量不能循環利用,能量是單向流動的,“桑基魚塘”將魚的糞便作為有機物還田,運用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D錯誤。
2.(2023·廣東茂名調研)下列關于生態工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對垃圾分類處理,實現了廢物資源化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B.我國的生態工程以經濟、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
C.珊瑚蟲和藻類通過共生實現“1+1>2”,主要遵循的是整體原理
D.“蘋果樹不宜在熱帶地區栽種”“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區栽種”等主要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
答案 C
解析 垃圾分類處理實現了垃圾資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能量不能被循環利用,A錯誤;我國的生態工程應該以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B錯誤;珊瑚蟲和藻類通過共生實現“1+1>2”,主要遵循的是整體原理,C正確;“蘋果樹不宜在熱帶地區栽種”“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區栽種”等主要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D錯誤。
考向2 借助生態工程實例,考查社會責任
3.(2023·江蘇淮安調研)設計生態工程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加環”,如圖就是一種“加環”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設計遵循了循環原理、整體原理等,實現了能量的循環利用
B.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
C.人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
D.離開人的管理,該生態工程仍可以正常運轉
答案 B
解析 該設計遵循了循環原理、整體原理等生態工程基本原理,但能量是不能循環利用的,A錯誤;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B正確;生產者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C錯誤;離開人的管理,該生態工程將不能正常運轉,D錯誤。
4.(2023·河北武邑中學)如圖所示為某人工生態系統,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生態系統由于飼養豬、雞延長了食物鏈,最終使人獲得的能量減少
B.蠅蛆和蚯蚓是該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可促進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進行
C.合理使用農家肥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時增加大氣中的CO2濃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產
D.該生態系統遵循了循環原理
答案 A
解析 飼養豬、雞延長了食物鏈,但經過廢棄物再利用,最終人獲得的能量增多,A錯誤;蠅蛆和蚯蚓是分解者,可促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進行,B正確;農家肥經過微生物分解后可以產生CO2和無機鹽,故能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時增加大氣中的CO2濃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產,C正確;該生態系統遵循了循環原理,D正確。
重溫真題 經典再現
1.(2021·浙江6月選考,1)下列關于大氣層中臭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紫外線和X射線
B.臭氧減少會導致人類皮膚癌患者增加
C.臭氧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
D.避免臭氧層破壞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
答案 C
解析 臭氧可以吸收太陽光中對人體有害的短波光線,包括紫外線和X射線,A正確;臭氧減少會導致更多的紫外線到達地面,誘發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癌變,B正確;臭氧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對氟氯烴、哈龍等化合物的使用,C錯誤。
2.(2021·廣東卷,3)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環境也持續改善。研究人員對該地區的水鳥進行研究,記錄到146種水鳥,隸屬9目21科,其中有國家級保護鳥類14種,近海與海岸帶濕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鳥的主要棲息地。該調查結果直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
A.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
B.種群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
C.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D.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答案 C
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可知,該地區的水鳥有146種,體現了物種多樣性;近海、海岸帶濕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鳥的主要棲息地,體現了生態系統多樣性。故選C。
3.(2021·江蘇卷,9)某地區積極實施湖區拆除養殖圍網等措施,并將沿湖地區改造成濕地公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公園生物群落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B.公園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優勢,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結構
C.在繁殖季節,白鷺求偶時發出的鳴叫聲屬于行為信息
D.該濕地公園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
答案 D
解析 由題干信息分析可知,該公園生物群落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公園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優勢,群落的垂直結構不明顯,但并不是沒有形成垂直結構,B錯誤;在繁殖季節,白鷺求偶時發出的鳴叫聲屬于物理信息,C錯誤;該濕地公園具有旅游觀賞和對生態系統調節等作用,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D正確。
4.(2021·遼寧卷,11改編)遼河流域是遼寧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地帶。為恢復遼河某段“水體——河岸帶”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員選擇遼河流域常見的植物進行栽種。植物種類、分布及葉片或莖的橫切面見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注:右側為對應植物葉片或莖的橫切面示意圖,空白處是氣腔
A.丙與丁的分布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B.四種植物都有發達的氣腔,利于根系的呼吸,體現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C.不同位置上植物種類的選擇,遵循了協調原理
D.生態恢復工程使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更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增強
答案 A
解析 丙與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導致的,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A錯誤;四種植物生活在水體——河岸帶,都有發達的氣腔,利于根系的呼吸,體現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B正確;不同位置上植物種類的選擇,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的相適應,遵循協調原理,C正確;生態恢復工程使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更復雜,自我調節能力更強,抵抗力穩定性增強,D正確。
5.(2022·廣東卷,1)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考察時指出,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國寶,是水庫、糧庫、錢庫,更是碳庫,要充分認識其對國家的戰略意義。從生態學的角度看,海南熱帶雨林的直接價值體現在其(  )
A.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凈化水質功能,被譽為“綠色水庫”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發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農業豐產豐收
C.形成了獨特、多樣性的雨林景觀,是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資源
D.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積累形成碳庫
答案 C
解析 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凈化水質功能是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在生態系統調節方面的作用,屬于間接價值,A不符合題意;是海南省主要河流發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農業豐產豐收主要是熱帶雨林生態調節功能的體現,屬于間接價值,B不符合題意;形成了獨特、多樣性的雨林景觀,是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資源,屬于旅游觀賞價值,是直接價值的體現,C符合題意;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積累形成碳庫,是其在碳循環等環境調節方面的作用,屬于間接價值,D不符合題意。
6.(2021·海南卷,3)紅樹林是海南的一道靚麗風景,既可防風護堤,也可為魚類、鳥類等動物提供棲息地。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魚→水鳥”是紅樹林生態系統常見的一條食物鏈
B.紅樹林生態系統物種豐富,結構相對復雜,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C.紅樹林的海岸防護作用和觀賞性體現了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
D.采取退塘還林、治污減排等措施有利于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
答案 C
解析 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捕食的個體,故“植物→魚→水鳥”是紅樹林生態系統常見的一條食物鏈,A正確;一般而言,生物的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紅樹林生態系統物種豐富,結構相對復雜,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B正確;紅樹林對海岸生態環境的防護作用屬于生態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錯誤;采取退塘還林、治污減排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生態系統的物種豐富度,對于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是有利的,D正確。
限時強化練
(時間:30分鐘)
【對點強化】
考點一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2023·河北邢臺調研)下列關于生態足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活方式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一般不同
B.與步行相比,開車會減小生態足跡
C.食用牛肉會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大
D.生態足跡的值越大,表明人類所需要的資源越多
答案 B
解析 與步行相比,開車會增大生態足跡。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車對道路、停車場的直接占用面積,也包括吸收尾氣所需要的森林面積,B錯誤。
2.(2023·襄陽四中調研)下列關于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水體中放射性物質屬于水體污染物
B.全球氣候變暖會使我國北方干燥地區進一步變干
C.人類活動可能會破壞大氣圈上層臭氧的自然平衡
D.氟氯烴大量逸散到大氣層中會直接導致酸雨形成
答案 D
解析 造成水體水質、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體底泥質量惡化的各種有害物質(或能量)都可叫作水體污染物,A正確;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北半球亞熱帶地區因副熱帶高壓增強,可能降水減少,干旱加重,因此全球氣候變暖會使我國北方干燥地區進一步變干,B正確;氟氯烴會使大氣圈上層的臭氧量減少,使臭氧層遭到破壞,C正確;酸雨的形成與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氮、硫氧化物有關,D錯誤。
3.(2023·吉林長春期末)近年來,海洋石油泄漏問題頻頻發生,極大地影響了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據統計,受污染區域的低海岸區(海潮經常沖刷的地方)物種數量、密度恢復比較快,高海岸區(海潮沖刷不到的地方)的生物多樣性只能恢復到正常水平的8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被石油污染的海洋中,距石油溢出口較近的水體中溶解氧較多
B.低海岸區物種數量、密度恢復比較快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數量多,能及時將石油分解
C.海洋中被石油污染區域的魚類大量死亡,進一步加重了污染,這屬于負反饋調節
D.從被石油污染區域獲取分解石油的微生物,并提取相應的酶用于工業生產,這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答案 D
解析 被石油污染的海洋中,距石油溢出口較近的水體中微生物較多,消耗氧氣較多,故溶解氧較少,A錯誤;低海岸區物種數量、密度恢復比較快的外部原因可能是海潮的沖刷作用,石油清除得比較快,B錯誤;海洋中被石油污染區域的魚類大量死亡,進一步加重了污染,這屬于正反饋調節,C錯誤;生物的直接價值是指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作為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故從被石油污染區域獲取分解石油的微生物,并提取相應的酶用于工業生產,這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正確。
考點二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4.(2023·山東菏澤期末)2019年環境日主題為“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即希望人們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使我們國家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某地大熊貓的棲息地被嚴重破壞,此時對大熊貓極有效的保護措施是易地保護
B.植樹造林,采用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
C.濕地及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D.原產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沿海一帶并迅速擴散,降低了當地的物種多樣性
答案 C
解析 濕地及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功能,這屬于生態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錯誤。
5.(2023·太原市調研)秦嶺植被多樣、物種豐富,生活著大熊貓等珍稀生物。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先后在秦嶺建立了多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這些保護區分屬于不同地區和部門管理。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這種分屬于不同地區和部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
B.為了大熊貓種群的延續,可以采取措施將大熊貓分布區連接起來
C.人們將購買的動物在秦嶺實施“放生”,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D.在秦嶺野生動物園附近違法建造別墅,會影響生物多樣性
答案 C
解析 人們將購買的動物在秦嶺實施“放生”有可能破壞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C錯誤。
6.(2023·山東煙臺調研)萬年野生稻不但抗病、抗蟲害能力特別強,一穗可達千粒果實,而且可與現有栽培水稻雜交,其雜交子代在長勢、生活力、適應性和產量等性狀上優于雙親。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強對該瀕危野生稻的保護,另一方面試圖通過雜交、轉基因等方式來對現有栽培水稻進行品種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產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若栽培稻與雜交稻的雜交后代不可育,則說明它們屬于兩個物種
B.保護瀕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種,最好的方式是遷地保護
C.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改良現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庫
D.通過轉基因的方式來改良現有栽培水稻,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答案 B
解析 保護瀕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種,最好的方式是就地保護,B錯誤。
考點三 生態工程
7.(2023·湖南長沙期中)下圖表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根據這種關系,發展中國家應認識到(  )
A.環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業化階段環境問題會自行解決
C.保護至關重要,必須杜絕興建排污的工業
D.可以采取措施減少或避免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答案 D
解析 吸取發達國家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經驗教訓,發展中國家就應少走彎路,避免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現象,A錯誤;后工業化階段環境問題不會自行解決,過度消耗的資源仍需不斷治理恢復,B錯誤;保護至關重要,必須減少興建大量排污的工業,C錯誤;應提前采取相應措施,對必須建設的污染企業進行污物處理,D正確。
8.(2023·山東煙臺調研)蚯蚓分解處理技術可實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如圖為某村農業生態系統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活垃圾發酵處理會擴大該村的生態足跡
B.充分利用畜禽糞便中的能量體現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
C.蚯蚓呼吸作用釋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實現了碳在生物群落內的循環
D.蚯蚓分解處理技術可提高生態承載力,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環境壓力
答案 D
解析 蚯蚓分解處理技術可實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減少人工處理,因此生活垃圾發酵處理可縮小該村的生態足跡,A錯誤;充分利用畜禽糞便中的能量體現的是循環原理,B錯誤;蚯蚓呼吸作用釋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實現了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C錯誤;蚯蚓分解處理技術可實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可提高生態承載力,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環境壓力,D正確。
9.(2023·福州一中質檢)新型“零廢棄”生態農業利用酶催化劑,將雞糞、豬糞及農田廢棄物變為無臭無味溶于水的粉末,隨水施撒在土壤里,實現了農田有機垃圾的零廢棄、無污染,讓農田秸稈和賣不出去的廢棄農產品代替化肥改造鹽堿地。從生態學角度對“零廢棄”生態農業的分析,正確的是(  )
A.“零廢棄”改變了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B.酶催化劑提高了該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
C.廢棄物再利用提高了該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效率
D.促進了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并減少環境污染
答案 D
解析 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并沒有發生改變,“零廢棄”只是加速了物質循環過程,并且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該生態系統部分廢棄物,A錯誤;酶催化劑能夠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加速物質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錯誤;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效率是無法改變的,廢棄物再利用屬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錯誤。
【綜合提升】
10.(2023·合肥市質檢)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下圖表示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某食物網。回答下列問題:
①雪豹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作“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處于高原生態食物鏈的頂端。雪豹有時會用尿液留下自己的氣味信息來標記領地,這屬于________信息。
②該食物網中,鼠兔糞便中的能量屬于________(填生物名稱)同化量中的一部分。雪豹同化的能量的流向與牦牛的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紅樹林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為減少水體中N、P含量過高給紅樹林帶來的不良影響,環保工作者選擇其中三種植物分別置于試驗池中,90天后測定它們吸收N、P的量。
植物種類 單位水體面積N吸收量/(g·m-2) 單位水體面積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34 1.17
浮水植物b 28.51 0.27
沉水植物c 14.16 9.02
①結合表中數據可知,投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種植物可以達到降低該濕地中N、P含量的最佳效果。
②紅樹林具有調節氣候、保護海岸的作用,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角度分析,這屬于________價值。
③用標記重捕法計算紅樹林區的短吻韁蝦虎魚的數量時,發現標記的魚被天敵捕食較多,則與實際值相比,調查結果會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④當紅樹林水體受到輕微污染時,能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和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其生物種類和數量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__。
答案 (1)①化學 ②華扁穗草和青藏苔草 雪豹同化的能量流動的去向缺少流向下一個營養級 ①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 ②間接 ③偏大 ④微生物分解 自我調節能力(或抵抗力穩定性)
解析 (1)①雪豹用尿液留下自己的氣味信息以標記領地,這屬于化學信息。②鼠兔糞便中的能量來源于其食物華扁穗草和青藏苔草同化的能量。與牦牛同化的能量流動的去向相比,雪豹的缺少流向下一個營養級。(2)①由表格中數據可以看出,三種水生植物中,浮水植物b吸收N的能力最強,沉水植物c吸收P的能力最強,所以投放這兩種植物可以達到降低該濕地中N、P含量的最佳效果。②紅樹林具有調節氣候、保護海岸的作用,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③若被標記個體更易于被捕食,則第二次捕獲中被標記的個體數減小,故種群密度的估計值與實際值相比偏大。④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或抵抗力穩定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衡山县| 浠水县| 龙南县| 利川市| 东光县| 北宁市| 盐池县| 广丰县| 金山区| 彭水| 哈密市| 岳西县| 贡嘎县| 卓资县| 福贡县| 怀柔区| 洛阳市| 鲁山县| 富宁县| 自治县| 晋宁县| 炉霍县| 永善县| 周至县| 罗甸县| 中牟县| 海盐县| 韶关市| 汝州市| 赞皇县| 南江县| 高碑店市| 华宁县| 福清市| 许昌县| 百色市| 红原县| 田林县| 随州市|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