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4】生物學高考一輪復習學案:第40講 生態系統的結構及其穩定性(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4】生物學高考一輪復習學案:第40講 生態系統的結構及其穩定性(含解析)

資源簡介

生物學高考總復習教案
第40講 生態系統的結構及其穩定性
課標內容 (1)闡明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因素組成,各組分緊密聯系使生態系統成為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系在一起形成復雜的營養結構。(3)解釋生態系統具有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并維持動態平衡的能力。(4)舉例說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會受到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如氣候變化、自然事件、人類活動或外來物種入侵等。(5)闡明生態系統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界干擾時,能夠通過自我調節維持穩定。
考點一 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營養結構
判斷標準:①是否包含所有的生物種群;
1.生態系統概述②是否包含非生物環境
2.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
是生物群落中物質和能量的根本,來源,是生態系統存在的基礎
(2)生物成分
①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
(1)三類“不一定”
①生產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藍細菌、硝化細菌),植物不一定是生產者(如菟絲子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
②消費者不一定是動物(如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如禿鷲、蚯蚓、蜣螂等以動植物遺體或排遺物為食的腐生動物屬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動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藍細菌屬于生產者,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
(2)兩類“一定”
①生產者一定是自養型生物,自養型生物一定是生產者。
②營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營腐生生活的生物。   
②相互關系
生產者和分解者是聯系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的兩大“橋梁”。
3.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1)食物鏈
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有食物聯系的生物
(2)食物網 種類,而非取決于生物數量
一般來說,一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越多,食物網越復雜,這個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與保持自身穩定的能力越強。農田和果園等人工生態系統可以通過增加或延長食物鏈,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同時獲得更多的產品。例如,水田養魚、果園養雞等。   
【考點速覽·診斷】
(1)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陽能是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2022·河北卷,18A)(×)
提示 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是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真菌不屬于生產者。
(2)農業生態系統中的蚯蚓和各種微生物均屬于分解者。(2020·江蘇卷,24A)(×)
提示 該生態系統中的蚯蚓和部分微生物屬于分解者,有少數微生物屬于消費者(如寄生細菌)或生產者(如硝化細菌)。
(3)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2020·江蘇卷,15A)(×)
提示 還應包括非生物環境。
(4)趨光性昆蟲是農田生態系統的消費者。(2018·全國卷Ⅲ,6A)(√)
(5)捕食食物鏈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2017·浙江11月選考,10C)(×)
提示 捕食食物鏈不包含分解者。
【情境推理·探究】
1.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消費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兩點)。
提示 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對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
2.“稻—鴨共作模式”即使不額外施用化肥,也能保證水稻的正常生長,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鴨產生的糞便,被水稻田中的分解者分解,使植物吸收利用的無機鹽增多
3.表中統計了某生態系統內各相關物種之間食物的比例關系,嘗試繪出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
  食物捕食者   植物 植食性鳥 兔子 老鼠 蟲 青蛙 蛇 鷹
植食性鳥 ○100%
兔子 ○100%
老鼠 ○100%
蟲 ○100%
青蛙 ○100%
蛇 ○50% ○50%
鷹 ○10% ○30% ○40% ○20%
提示
4.探究蚯蚓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分解生活垃圾的速率,請寫出該實驗的基本思路。
提示 先控制不同的環境溫度,然后利用等量的生理狀態相同的蚯蚓去分解等量的相同的生活垃圾,在相同的條件下處理一段時間后,檢測并比較生活垃圾的剩余量。
【重點難點·透析】
1.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判斷
2.根據各類信息構建食物鏈(網)的方法
(1)根據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構建
圖1
(2)根據所含能量(生物量)構建
①分析依據:根據相鄰營養級間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0%~20%,可推測能量相差在5倍以內,很可能為同一營養級。
②分析結果:
圖2生物可形成一條食物鏈:丙→甲→乙→丁
圖3生物可形成食物網:
營養級 A B C D
Pg 15.9 870.7 1.9 141.0
表格中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總量,根據能量多少和傳遞效率10%~20%可以確定食物鏈為B→D→A→C。
(3)根據生物體內有害物質的濃度“由少到多”構建食物鏈(網)
生物體 A B C D E
有機汞濃度/ppm 0.06 7 0.51 68 0.39
①分析依據:生物富集現象。重金屬、農藥等有害物質被生物體吸收后難以排出體外,所以此類物質會隨著食物鏈逐級積累,即營養級越高的個體中含有有害物質的量越多,其含量往往是上一營養級個體含量的5~10倍。
②分析結果:
考向1 結合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相互關系,考查生命觀念
1.(2023·黑龍江牡丹江期末)關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生物部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產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養型生物
B.動物都屬于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處于第二營養級
C.細菌都屬于分解者,其異化作用類型有需氧型、厭氧型和兼性厭氧型
D.生產者和分解者之間可直接聯系,消費者無關緊要
答案 A
解析 生產者屬于自養型生物,但不一定是真核生物,有些原核生物如藍細菌、硝化細菌也是生產者,A正確;大多數的動物是消費者,少數動物是分解者,如蜣螂、蚯蚓等,B錯誤;細菌并不都屬于分解者,也可以是生產者,如硝化細菌,細菌的異化作用類型有需氧型、厭氧型和兼性厭氧型,C錯誤;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可以加快物質循環,對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也有重要作用,D錯誤。
2.(2023·河北邯鄲期末)某濕地生活著許多種生物,其中部分生物間的食物關系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濕地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鯰魚既是初級消費者又是次級消費者
B.消耗等量藻類時,鯰魚的增長量多于輪蟲
C.圖中生物與該濕地的分解者一起形成群落
D.陽光、熱能、空氣、水和無機鹽等是生態系統成分的一部分
答案 D
解析 從圖中看,鯰魚只是次級消費者,A錯誤;鯰魚所處的營養級比輪蟲高,根據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原理,消耗等量藻類時,鯰魚的增長量少于輪蟲,B錯誤;群落應包括該濕地的所有生物,圖中只是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即使再加上分解者也不是全部生物,C錯誤;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即陽光、熱能、空氣、水和無機鹽等,D正確。
考向2 借助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結構分析,考查科學思維
3.(2022·廣東卷,6)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頭表示能量流動的方向。下列歸類正確的是(  )
A.a、c是生產者 B.b、e是肉食動物
C.c、f是雜食動物 D.d、f是植食動物
答案 C
解析 a在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c能捕食a、b、e,屬于消費者,A錯誤;b在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B錯誤;c和f都能捕食生產者a、b,也都能捕食消費者e,所以c和f屬于雜食動物,d是植食動物,C正確,D錯誤。
4.(2023·河北石家莊調研)如圖表示一個海灘濕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的食物關系。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細菌既可作為分解者,又可作為消費者的食物
B.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食草蟲、線蟲、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將導致細菌數量增多,沼蟹數量亦增多
D.若噴灑只殺滅食草蟲的殺蟲劑,則蜘蛛數量將減少
答案 B
解析 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海螺、線蟲和食草蟲均能以生產者為食,故三者應為第二營養級,B錯誤。
考點二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生態平衡 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3.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兩種類型
①特例:凍原、沙漠等生態系統兩種穩定性都比較低。
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主要與生物種類有關,還要考慮生物的個體數量。食物鏈數量越多越穩定,若食物鏈數量相同,再看生產者,生產者種類和數量多的穩定程度更高。
③某一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而恢復的過程,應視為抵抗力穩定性,如河流輕度污染的凈化;若遭到較大程度破壞,則其恢復過程應視為恢復力穩定性,如火災后草原的恢復等。   
4.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
5.設計并制作生態缸
(1)觀察穩定性,可通過觀察生態缸內生物種類及數量的變化、水質變化、基質變化等判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由于生態缸中的生態系統極為簡單,自我調節能力極差,所以抵抗力穩定性極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極易被破壞。因此,生態缸內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時間的活性。   
【考點速覽·診斷】
(1)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是其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2021·河北卷,12C)(×)
提示 濕地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是其穩定性的基礎。
(2)從島上狼的數量相對穩定可推測島上環境條件相對穩定。(2019·海南卷,25D)(√)
(3)我國生物多樣性較低的西部沙漠地區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強,恢復力穩定性較高。(2019·江蘇卷,15B)(×)
提示 沙漠地區氣候條件惡劣,自我調節能力較低,恢復力穩定性也較低。
(4)相對穩定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平衡的特征。(2022·河北卷,12C)(√)
【情境推理·探究】
1.濕地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系統相比,抵抗力穩定性低,則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食物網)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
2.天然池塘改造人工魚塘后抵抗力穩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天然池塘與人工魚塘中生產者固定的能量相同,但與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魚塘的魚產量較高,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
提示 生物種類減少,營養結構變得簡單 人工投放的魚飼料中的能量被魚利用,營養級較少,能量流動過程中損失的能量較少
考向 結合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分析,考查生命觀念
1.(2023·山西晉城模擬)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這是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基礎
B.組成成分較為簡單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可能都較低
C.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體現了其直接價值
D.生態系統中的組成成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答案 C
解析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如水體的凈化作用,這是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基礎,A正確;組成成分較為簡單的生態系統,如苔原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都較低,B正確;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體現了其間接價值,C錯誤;生態系統中的組成成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D正確。
2.(2023·廣東肇慶期末)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B.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恢復原狀”屬于恢復力穩定性
C.人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干擾不應超過其抵抗力穩定性
D.熱帶雨林營養結構復雜,其恢復力穩定性高
答案 D
解析 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一般呈負相關,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A正確;“抵抗干擾、保持原狀”屬于抵抗力穩定性,“遭到破壞、恢復原狀”屬于恢復力穩定性,B正確;熱帶雨林營養結構復雜,其抵抗力穩定性較高,但是一旦遭到嚴重的破壞后,很難恢復,所以恢復力穩定性較低,D錯誤。
3.(2023·河北冀州中學)如圖所示為不同生態系統在相同的環境條件變化下,甲和乙兩個生物群落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樣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態系統穩定性不同,生物種類完全不同
C.不同群落內部的負反饋調節維持著不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D.甲所在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弱,則其恢復力穩定性一定強
答案 C
解析 由圖可知,在相同環境條件的影響下,甲生物群落的變化明顯,說明其生物多樣性較低,A錯誤;并非所有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都呈負相關關系,如北極凍原生態系統和荒漠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低,其恢復力穩定性也低,D錯誤。
跳出題海
1.生態系統中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的比較
2.抵抗力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和總穩定性的關系
              
1.(2021·廣東卷,2)“葛(葛藤)之覃兮,施于中谷(山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節選自《詩經·葛覃》)。詩句中描寫的美麗景象構成了一個(  )
A.黃鳥種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態系統 D.農業生態系統
答案 C
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詩句中描述了一個山谷中的葛藤、黃鳥、灌木等生物,由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作生態系統,故詩句描寫的美麗景象構成了一個自然生態系統,C符合題意。
2.(2021·湖南卷,4)某草原生態系統中植物和食草動物兩個種群數量的動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食草動物進入早期,其種群數量增長大致呈“J”形曲線
B.圖中點a的縱坐標值代表食草動物的環境容納量
C.該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與植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的負反饋調節有關
D.過度放牧會降低草原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答案 B
解析 由題圖可知,食草動物進入早期,種群數量增長大致呈“J”形曲線,A正確;環境容納量是指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a點時,環境條件發生了改變(植物急劇減少),生態系統尚未穩定,此時種群數量不能作為環境容納量,B錯誤;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C正確;過度放牧使得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遭到破壞,從而降低其抵抗力穩定性,D正確。
3.(2022·浙江6月選考,20)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主要途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調查生物群落內各物種之間的取食與被取食關系,可構建食物鏈
B.整合調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鏈,可構建營養關系更為復雜的食物網
C.歸類各食物鏈中處于相同環節的所有物種,可構建相應的營養級
D.測算主要食物鏈各環節的能量值,可構建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
答案 D
解析 生物群落中各物種間通過捕食關系建立食物鏈,A正確;錯綜復雜的食物鏈構成食物網,B正確;營養級是指物種在食物鏈中的位置,C正確;測算全部食物鏈各環節的能量值,可構建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D錯誤。
4.(2021·遼寧卷,15)遼寧省盤錦市的蛤蜊崗是由河流入海沖積而成的具有潮間帶特征的水下淺灘,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灘涂貝類的重要產地之一,其中的底棲動物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員利用樣方法對底棲動物的物種豐富度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該地底棲動物主要包括濾食性的雙殼類、碎屑食性的多毛類和肉食性的蝦蟹類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本次調查的采樣地點應選擇底棲動物集中分布的區域
B.底棲動物中既有消費者,又有分解者
C.蛤蜊崗所有的底棲動物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
D.蛤蜊崗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大于間接價值
答案 B
解析 采用樣方法調查物種豐富度要做到隨機取樣,才能真實的反映該地的物種豐富度,A錯誤;底棲動物主要包括濾食性的雙殼類、碎屑食性的多毛類和肉食性的蝦蟹類等,則底棲動物中既有消費者,又有分解者,B正確;生物群落是該區域所有生物的集合,蛤蜊崗所有的底棲動物只是其中一部分生物,不能構成一個生物群落,C錯誤;蛤蜊崗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大于直接價值,D錯誤。
限時強化練
(時間:30分鐘)
【對點強化】
考點一 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營養結構
1.(2023·河南名校聯盟)角蟬幼蟲和螞蟻長期棲息在某種灌木上,角蟬幼蟲靠吸取灌木汁液為生,其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螞蟻的食物,同時螞蟻也保護角蟬幼蟲不被跳蛛捕食。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灌木及其上面棲息的動物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B.角蟬幼蟲和螞蟻之間存在捕食關系
C.螞蟻在該生態系統中處于第三營養級
D.捕凈螞蟻后跳蛛的數量先增加后下降
答案 D
解析 生態系統是一個地區中所有生物及其周圍的環境構成的,只有灌木和動物不能構成生態系統,A錯誤;角蟬幼蟲和螞蟻之間相互幫助,對彼此都有利,屬于互利共生,B錯誤;螞蟻以角蟬幼蟲分泌的含糖分泌物為食,屬于分解者,不屬于任何營養級,C錯誤;捕凈螞蟻后,不能保護角蟬幼蟲不被跳蛛捕食,跳蛛的數量增加,后來食物減少,數量下降,D正確。
2.(2023·江蘇南京六校聯考)下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構成一條食物鏈的甲、乙、丙、丁4個種群的數量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種群在該食物鏈中是次級消費者,第三營養級
B.ab段甲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是乙減少,丙增多
C.甲、乙、丙、丁4個種群占據不同的位置,體現了群落的空間結構
D.由于丁種群在4個種群中相對數量最多,所以其豐富度最大
答案 D
解析 甲、乙、丙、丁4個種群之間是捕食關系,被捕食者先增加先減少,捕食者后增加后減少,所以由這4個種群構成的食物鏈為丁→乙→甲→丙。甲種群在該食物鏈中是次級消費者,為第三營養級,A正確;ab段乙種群數量減少、丙種群數量增多,導致甲種群數量下降,B正確;甲、乙、丙、丁4個種群占據不同的位置,體現了群落的空間結構,C正確;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D錯誤。
3.(2023·湖北黃石聯考)研究發現,鷹對不同種群數量的鴿群發起攻擊成功率是不同的(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鷹與鴿組成的食物鏈可表示為鴿→鷹
B.鷹的存在,不利于該群落中鴿的進化
C.若鷹的數量減少,則鴿的數量會一直增加
D.鴿種群的集群分布更有利于躲避鷹的攻擊
答案 D
解析 食物鏈中第一營養級一定是生產者,鴿→鷹中缺乏生產者,只能代表捕食關系,不是一條食物鏈,A錯誤;捕食關系有利于被捕食者的進化,B錯誤;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除了天敵外還有食物、生活空間等的制約,因此若鷹的數量減少,鴿的數量一般會先增加后下降再穩定,C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鴿的種群密度越大,被攻擊的成功率越低,所以鴿子的集群分布有利于躲避鷹的攻擊,D正確。
4.(2023·湖南長郡中學質檢)有關如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若該圖表示一個群落,則丁為分解者
B.若甲為生產者,則甲一定是自養型生物
C.若該圖表示食物網,則該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
D.若該圖表示生態系統的四種成分,則應加上由丁到甲的箭頭,并可確定甲是生產者
答案 C
解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若題圖表示群落,甲、乙、丙均指向丁,說明丁是分解者,A正確;生產者都是自養型生物,B正確;若該圖表示食物網,則該食物網中共有4條食物鏈,分別是甲→丁、甲→乙→丁、甲→乙→丙→丁、甲→丙→丁,C錯誤;若該圖表示生態系統的四種成分,則丁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應加上由丁到甲的箭頭,并可確定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D正確。
5.(2023·湖南湘西期末)如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食物網中共有6條食物鏈
B.該食物網中的所有生物構成生物群落
C.蝗蟲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鏈中都屬于同一營養級
D.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對狼的影響比對貓頭鷹顯著
答案 C
解析 食物鏈的起點是草,終點是不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生物,則食物鏈共有5條,A錯誤;食物網中只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生物群落還應該包括分解者,B錯誤;蝗蟲和老鼠都位于第二營養級,屬于初級消費者,C正確;貓頭鷹的食物來源只有老鼠,狼的食物來源有浣熊、鹿和老鼠,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對狼的影響比對貓頭鷹小,D錯誤。
6.下圖為某湖泊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浮游藻類屬于生產者
B.該食物網有5條食物鏈
C.該食物網中,水生昆蟲屬于第二營養級
D.浮游動物與水生昆蟲之間通過負反饋調節維持各自數量的相對穩定
答案 C
解析 由食物網可知,浮游藻類是第一營養級,為生產者,A正確;該食物網中有5條食物鏈,分別是:浮游藻類→裸鯉→鸕鶿,浮游藻類→裸鯉→綠頭鴨,浮游藻類→裸鯉→大天鵝,浮游藻類→浮游動物→水生昆蟲→綠頭鴨,浮游藻類→浮游動物→水生昆蟲→大天鵝,B正確;該食物網中,水生昆蟲屬于第三營養級,是次級消費者,C錯誤;浮游動物與水生昆蟲之間為捕食關系,二者通過負反饋調節維持各自數量的相對穩定,D正確。
考點二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7.(2023·大同市模擬)2021年1月28日上午,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2021年六五環境日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敘述,合理的是(  )
A.人為因素不會影響和改變自然生態系統的穩態
B.人為條件下,生態系統總是朝著物種多樣化、結構復雜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發展
C.人類活動要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之間的平衡
D.人為增加生態系統內物種數目都有利于增強其穩定性
答案 C
解析 人為因素可以保護環境,維持生態系統的穩態,也可能破壞環境使生態系統崩潰,A錯誤;人為條件下,生態系統可以朝著物種多樣化、結構復雜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發展,也可以朝著物種減少、結構簡單化、功能喪失的方向發展,B錯誤;人為增加生態系統內物種數目不一定有利于增強其穩定性,可能會引起生物入侵,D錯誤。
8.(2023·河北邯鄲模擬)兩個不同的生態系統在同時受到同等強度的干擾(A)后,其結構和功能的曲線變化情況如圖所示,由圖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同等強度的干擾下,乙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比甲高
B.同等強度的干擾下,若乙生態系統干擾提前,則b點左移
C.若甲生態系統的干擾強度增大,則c點右移
D.乙生態系統b點后一定有新的物種產生
答案 D
解析 從圖中可看出甲、乙兩個生態系統受到同等強度的干擾后,與乙相比,甲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恢復原狀所需的時間長,波動范圍大,說明甲的抵抗力穩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穩定性高,A正確;若乙生態系統干擾提前,其結構和功能恢復至正常運行范圍的時間也會提前,即b點左移,B正確;若甲生態系統的干擾強度增大,則恢復原狀所需要的時間延長,即c點右移,C正確;乙生態系統在恢復原狀后不一定有新物種產生,D錯誤。
9.(2023·西安高新一中期末)自然災害和人類活動能破壞自然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需要利用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和技術。下列關于生態系統恢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抵抗力穩定性越低的生態系統其恢復力穩定性就越高
B.恢復生態學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論,強調自我調節能力與生物的適應性
C.減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數量可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D.生態系統恢復穩定后,群落的物種組成不再改變
答案 B
解析 抵抗力穩定性越低的生態系統一般其恢復力穩定性就越高,但是苔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都較低,A錯誤;捕食者和寄生生物屬于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減少后生態系統的復雜程度降低,生態系統穩定性會降低,C錯誤;生態系統恢復穩定后,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是不再改變,而是保持動態平衡,D錯誤。
【綜合提升】
10.(2023·太原五中質檢)圖甲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幾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共有____________條食物鏈,蚱蜢屬于________消費者。
(2)同時占有兩個營養級的動物是________,占第________營養級。
(3)蛇和鷹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給草施加含32P標記的復合肥后,檢測32P在蚱蜢和青蛙體內的放射性強度,結果見圖乙,圖中B為________。若增加對鷹和蛇體內的放射性強度的檢測,則它們體內的放射性達到最高峰時的強度應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前兩者。
(5)商販在某一時間大量收購蛇,導致蛇數量大量減少,則鷹的數量會________,青蛙的數量________。
答案 (1)4 初級 (2)鷹 四、五 (3)捕食和種間競爭 (4)青蛙 高于 (5)增加 基本不變
解析 (1)圖甲中共有4條食物鏈,蚱蜢處于第二營養級,屬于初級消費者。
(2)鷹同時占第四、五兩個營養級,其他生物都只有一個營養級。(3)蛇和鷹的關系有捕食和種間競爭兩種。(4)因蚱蜢所處的營養級低于青蛙,故青蛙體內的放射性出現的時間應落后于蚱蜢。鷹和蛇所處的營養級高于蚱蜢和青蛙,因此放射性強度達到峰值時應高于蚱蜢和青蛙。(5)蛇數量大量減少,但蚱蜢和蟋蟀的數量不變,故青蛙數量基本不變,但蛇減少后,由青蛙流向鷹的能量增加,因此鷹的數量增加。
11.(2023·廣東六校聯考)大面積的連片海草被稱為海草床,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甚至哺乳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在生態上具有重要意義。下圖為某海草床生態系統示意圖,請回答有關問題。
(1)該生態系統中存在________條食物鏈。螃蟹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________,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人類的捕撈,海龜數量迅速下降,一段時間后海膽的數量也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草床生態系統結構相對穩定,其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雌儒艮到了發情的時候會發出信號,吸引多只雄儒艮對其進行追逐,這一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草床的生物種類少,自我調節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壞很難恢復,請為海草床的保護提一條可行性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 分解者 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 由于食肉魚以海膽為食,海龜減少會使食肉魚數量增加,從而導致海膽數量下降 (2)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 (3)不隨意開采海草床;建立禁漁期給予海草床修復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城区| 夏津县| 贵德县| 绥滨县| 德化县| 肃南| 钦州市| 迭部县| 保山市| 榆林市| 赫章县| 南丹县| 蛟河市| 荔波县| 肥西县| 昭平县| 伽师县| 尚志市| 南京市| 五华县| 凤冈县| 蒙自县| 贺兰县| 博湖县| 美姑县| 泸定县| 巴东县| 庐江县| 高阳县| 西安市| 丹巴县| 青浦区| 叶城县| 望江县| 水富县| 西城区| 江油市| 安西县| 观塘区| 大厂|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