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學高考總復習教案第1講 借助顯微鏡走近細胞課標內容 (1)說明有些生物體只有一個細胞,而有的由很多細胞構成。這些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多樣,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2)描述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最大區(qū)別是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3)實驗: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考點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1.細胞學說及其建立過程(1)主要內容及意義提醒 ①并不是所有新細胞都由老細胞分裂產生,如受精卵來源于精子和卵細胞的融合。②細胞學說的建立應用了不完全歸納法。(2)建立過程(連線)(1)草履蟲等單細胞生物既屬于細胞層次,又屬于個體層次,沒有組織、器官、系統(tǒng)這三個結構層次。(2)生命系統(tǒng)的層次中可含“非生物成分”,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無機環(huán)境。(3)病毒不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4)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的生命形式是單細胞生物。生物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 3.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1)圖1屬于原核細胞,圖2屬于真核細胞(均填“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二者最根本的區(qū)別是圖1代表的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大腸桿菌和藍細菌沒有染色體,其環(huán)狀DNA分子所在區(qū)域稱為②擬核。(3)圖1藍細菌細胞中無圖2細胞中的⑥葉綠體,但它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細胞中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4)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7個方面區(qū)別(1)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葉綠體,如藍細菌。(2)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線粒體,如藍細菌和硝化細菌。(3)細胞不一定都有生物膜系統(tǒng),如原核細胞只有細胞膜,沒有生物膜系統(tǒng)。(4)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5)細胞分裂不一定都出現(xiàn)紡錘絲和染色體,如蛙紅細胞的無絲分裂、原核細胞的二分裂。(6)名稱中帶“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細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帶有“桿”“球”“螺旋”及“弧”字的一般都是細菌。 【考點速覽·診斷】(1)脊髓灰質炎病毒已被科學家人工合成。該人工合成病毒和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無細胞核。(2022·海南卷,1B)(×)提示 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2)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遺傳物質。(2022·海南卷,1D)(√)(3)酵母菌和醋酸桿菌均以有絲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2021·遼寧卷,8B)(×)提示 酵母菌一般以出芽的方式進行增殖,醋酸桿菌以二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4)與雙鏈DNA病毒相比,新型冠狀病毒更容易發(fā)生變異。(2020·海南卷,7A)(√)(5)新冠病毒與肺炎鏈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體進行蛋白質合成。(2020·全國卷Ⅱ,1B)(×)提示 新冠病毒利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進行蛋白質合成。(6)真核細胞的核中有DNA 蛋白質復合物,而原核細胞的擬核中沒有。(2018·全國卷Ⅰ,2B)(×)提示 原核細胞擬核中DNA復制及轉錄都需要酶催化,故擬核中存在由DNA和酶構成的DNA 蛋白質復合物。(7)T2噬菌體可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其裂解。(2018·全國卷Ⅱ,5B)(×)提示 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中的病毒,不能感染肺炎鏈球菌。【情境推理·探究】必修1 P8“練習與應用—拓展應用2”如圖分別表示新冠病毒和T2噬菌體的結構,請據(jù)圖回答:(1)病毒不能用一般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其生活離不開細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宿主細胞中,其物質合成和能量供應都依賴于宿主細胞。(2)新冠病毒比T2噬菌體的變異性更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RNA是單鏈結構,不穩(wěn)定,容易發(fā)生變異。(3)T2噬菌體是專一侵染大腸桿菌的病毒,如果想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T2噬菌體,該如何操作?請寫出基本思路。提示 先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標記后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T2噬菌體。【重點難點·透析】1.病毒知識整合2.以藍細菌為中心構建微網(wǎng)3.細胞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的分析(1)細胞多樣性的“兩個”原因(2)細胞統(tǒng)一性的“五個”表現(xiàn)考向1 結合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立過程及內容考查生命觀念1.(2023·廣東惠州調研)細胞學說是19世紀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下列有關總結和推斷正確的是( )A.比利時的維薩里發(fā)現(xiàn)了細胞,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B.根據(jù)魏爾肖的研究推知: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的有絲分裂C.細胞學說的基本內容論證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D.一切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的答案 C解析 羅伯特·胡克發(fā)現(xiàn)了細胞,A錯誤;魏爾肖的研究表明,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細胞通過分裂(并未提出有絲分裂)產生新細胞,但細胞并不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的有絲分裂,如受精卵來自精子與卵細胞的受精作用,B錯誤;細胞學說認為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的,D錯誤。2.(2023·東北育才中學調研)細胞學說建立于19世紀,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tǒng)一性,從而闡明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下列符合細胞學說的是( )①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的 ②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③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④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兩大類⑤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⑥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A.①③⑤⑥ B.②④⑤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 A解析 由細胞學說的內容可知,①③⑤⑥是正確的,細胞學說未涉及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未涉及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說法,②④錯誤。跳出題海 細胞學說中2個“統(tǒng)一了”和3個“未涉及”考向2 圍繞病毒的結構、代謝及生活方式考查生命觀念3.(2023·浙江杭州重點中學期中)新冠病毒與HIV都含RNA和蛋白質。下列有關新冠病毒與HIV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兩者的遺傳物質都是RNAB.兩者都需在活細胞內才能繁殖C.戴口罩是預防兩種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D.兩種病毒的無癥狀感染者體內都有相應的病毒答案 C解析 新冠病毒和HIV都是RNA病毒,兩者的遺傳物質都是RNA,A正確;病毒無細胞結構,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繁殖,B正確;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有飛沫傳播,戴口罩能有效預防,HIV的傳播途徑有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等,戴口罩不能預防,C錯誤;無癥狀感染者已感染病毒,可引發(fā)人體產生特異性的抗體和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但此階段還未出現(xiàn)癥狀,其體內存在相應的抗體和病毒,D正確。4.(2023·福州市質檢)2020年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頒發(fā)給丙型肝炎病毒的發(fā)現(xiàn)者。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RNA病毒。下列有關該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丙型肝炎病毒屬于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的最低層次B.一定含有C、H、O、N四種元素,不一定含有PC.丙型肝炎病毒的遺傳物質徹底水解后有6種產物D.丙型肝炎病毒與肺炎鏈球菌二者的增殖方式相同答案 C解析 病毒無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A錯誤;丙型肝炎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一定含有C、H、O、N、P五種元素,B錯誤;丙型肝炎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徹底水解的產物有磷酸、核糖和4種含氮堿基,共6種,C正確;肺炎鏈球菌為原核生物,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丙型肝炎病毒通過在宿主細胞內復制(包括吸附、侵入、脫殼、增殖、裝配及釋放)進行增殖,D錯誤。考向3 比較歸納法掌握細胞的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5.(2021·湖南卷,1)關于下列微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藍細菌細胞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B.酵母菌有細胞壁和核糖體,屬于單細胞原核生物C.破傷風桿菌細胞內不含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D.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含有染色質和核糖體答案 C解析 藍細菌細胞是原核細胞,不含葉綠體,其能進行光合作用與細胞中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有關,A錯誤;酵母菌是典型的單細胞真核生物,B錯誤;破傷風桿菌是異養(yǎng)厭氧型的原核生物,不含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C正確;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原核細胞的擬核區(qū)不含染色質,D錯誤。6.(2023·襄陽五中調研)沙眼衣原體是一類在細胞內寄生的微生物,沙眼衣原體感染可引起人患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其細胞結構,可以確定沙眼衣原體是原核生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沙眼衣原體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淚腺細胞分泌的溶菌酶對沙眼衣原體有一定的防御作用C.沙眼衣原體在宿主細胞中通過無絲分裂增殖D.沙眼衣原體營寄生生活,可用活細胞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答案 C解析 沙眼衣原體屬于原核生物,所以沙眼衣原體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A正確;淚腺細胞分泌的溶菌酶對沙眼衣原體有一定的防御作用,B正確;沙眼衣原體在宿主細胞中通過二分裂的方式增殖,C錯誤;據(jù)題意,沙眼衣原體是一類在細胞內寄生的微生物,故沙眼衣原體營寄生生活,可用活細胞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D正確。考點二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1.顯微鏡的構造和原理(1)認識顯微鏡(2)放大倍數(shù)的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目鏡放大倍數(shù)與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3)放大倍數(shù)的實質: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積或體積的放大。2.顯微鏡的使用(1)必須先用低倍物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然后再換用高倍物鏡觀察。(2)凡觀察顏色深的標本時,光線應強;觀察顏色淺的標本時,光線不宜太強。可通過擴大或縮小光圈、升降聚光器、旋轉反光鏡調節(jié)光線。 【情境推理·探究】甲圖中①②③④表示目鏡或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圖和丙圖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據(jù)圖分析:(1)要獲得最大的放大倍數(shù),應選擇甲圖中的哪種組合?提示 ②③⑤。(2)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正確的調節(jié)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3)使用顯微鏡時,視野中出現(xiàn)一半亮一半暗;觀察花生切片標本材料時,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現(xiàn)上述兩種情況的可能原因分別是什么?提示 前者可能是反光鏡的調節(jié)角度不對;后者可能是由于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勻造成的。【重點難點·透析】1.顯微鏡的成像特點2.放大倍數(shù)與觀察效果的關系物像大小 看到的細胞數(shù) 視野亮度 視野范圍 物鏡與裝片的距離高倍鏡 大 少 暗 小 近低倍鏡 小 多 亮 大 遠3.視野范圍內細胞數(shù)量變化的相關計算(1)若視野中的細胞為單行,計算時只需要考慮長度或寬度,則放大后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與放大倍數(shù)成反比(如圖1所示)。(2)若視野中充滿細胞,計算時要考慮面積的變化,則放大后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與放大倍數(shù)的平方成反比(如圖2所示)。4.污點位置的判斷方法污點可能存在的位置:裝片、物鏡、目鏡。考向 借助顯微鏡的使用考查實驗操作能力1.(2023·河北石家莊調研)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中的a、b表示目鏡,鏡頭a的放大倍數(shù)大于鏡頭bB.若要放大②中c處的細胞,應將裝片左移C.③中放大的是物像的面積,其中X應為4D.③中換用高倍物鏡前應先提升鏡筒,以免鏡頭壓壞裝片答案 B解析 由圖中可看出,a、b有螺紋,屬于物鏡,物鏡長短和放大倍數(shù)成正比,因此,鏡頭a的放大倍數(shù)小于鏡頭b,A錯誤;顯微鏡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顛倒的虛像,視野中物像的移動方向與裝片中實物的運動方向正好相反,所以要將左側的c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左移,B正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shù),而非面積的放大倍數(shù),由于視野中充滿細胞,放大后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與放大倍數(shù)的平方成反比,放大倍數(shù)為之前的4倍時,所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應為原先的1/16,所以X應為16×64=1 024(個),C錯誤;在換用高倍物鏡前無需提升鏡筒,D錯誤。2.(2023·豫南九校聯(lián)考)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A.若高倍鏡下細胞質的流向是逆時針,則實際上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向應是順時針B.要觀察低倍鏡下位于視野左下方的細胞,應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再換用高倍鏡C.用顯微鏡的凹面鏡反光,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更多,細胞更小D.如果在低倍鏡下看到的物像清晰,換用高倍鏡后物像模糊,那么正確的操作是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答案 D解析 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質逆時針流動,其實際情況也是逆時針流動,A錯誤;要將位于視野左下方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動裝片,B錯誤;使用凹面鏡反光,只是使視野變亮,細胞的數(shù)目和大小都不變,C錯誤。重溫真題 經典再現(xiàn)1.(2022·北京卷,1)魚腥藍細菌分布廣泛,它不僅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還具有固氮能力。關于該藍細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屬于自養(yǎng)生物B.可以進行細胞呼吸C.DNA位于細胞核中D.在物質循環(huán)中發(fā)揮作用答案 C解析 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yǎng)生物,A正確;藍細菌進行的是有氧呼吸,B正確;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DNA主要位于擬核中,C錯誤;藍細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生產者,在物質循環(huán)中起重要作用,D正確。2.(2021·河北卷,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酵母菌和白細胞都有細胞骨架B.發(fā)菜和水綿都有葉綠體C.顫藍細菌、傘藻和小球藻都有細胞核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蟲都有細胞壁答案 A解析 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白細胞是真核細胞,它們中細胞骨架維持著細胞形態(tài),錨定并支撐著許多細胞器,與細胞多種生命活動密切相關,A正確;發(fā)菜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沒有葉綠體,B錯誤;顫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傘藻和小球藻屬于真核生物,有細胞核,C錯誤;黑藻屬于高等植物,根瘤菌是細菌,屬于原核生物,都有細胞壁,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原生動物,沒有細胞壁,D錯誤。3.(2021·福建卷,1)下列關于藍細菌和菠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光合色素的種類和功能都相同B.細胞膜的成分都有脂質和蛋白質C.DNA復制都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D.都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葉綠體答案 B解析 藍細菌含有藻藍素而菠菜無藻藍素,其功能也不完全相同,A錯誤;藍細菌和菠菜細胞膜的成分都有脂質和蛋白質,B正確;藍細菌是原核生物,無線粒體,C錯誤;藍細菌是原核生物,無葉綠體,D錯誤。4.(2021·重慶卷,2)關于新型冠狀病毒,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控制該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有效方式是普遍接種該病毒疫苗B.使用75%酒精消毒可降低人體感染該病毒的概率C.宿主基因指導該病毒外殼蛋白的合成D.冷鏈運輸?shù)奈镔Y上該病毒檢測為陽性,不一定具有傳染性答案 C解析 控制新型冠狀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有效方式是普遍接種疫苗,產生群體免疫,A正確;體積分數(shù)為75%的酒精能使病毒的蛋白質變性,降低人體感染病毒的概率,B正確;病毒外殼蛋白的合成是由其自身遺傳物質控制的,C錯誤;用活病毒、死病毒的片段都可以檢測為陽性,故冷鏈運輸物資上含有的新型冠狀病毒,不一定具有傳染性,D正確。5.(2022·海南卷,1)脊髓灰質炎病毒已被科學家人工合成。該人工合成病毒能夠引發(fā)小鼠脊髓灰質炎,但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人工合成病毒的結構和功能與天然病毒的完全相同B.該人工合成病毒和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無細胞核C.該人工合成病毒和真核細胞都能進行細胞呼吸D.該人工合成病毒、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遺傳物質答案 D解析 由人工合成病毒比天然病毒毒性小得多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可知,人工合成病毒與天然病毒的結構和功能有差別,A錯誤;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進行細胞呼吸,但與其他生物一樣,都有遺傳物質,B、C錯誤,D正確。6.(2018·海南卷,23)關于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高倍鏡下觀察時,用粗準焦螺旋調整焦距B.高倍鏡下無法觀察到花生子葉中被染色的脂肪顆粒C.由低倍鏡轉到高倍鏡前,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D.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答案 C解析 粗準焦螺旋可使顯微鏡的鏡筒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在高倍鏡下觀察時,只能用細準焦螺旋調整焦距,A錯誤;脂肪的檢測和觀察實驗中用高倍鏡可以觀察到花生子葉中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B錯誤;在低倍鏡下比高倍鏡下更容易找到要觀察的目標,換高倍鏡前,需在低倍鏡下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C正確;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屬于亞顯微結構,在電鏡下才能觀察到,D錯誤。限時強化練(時間:30分鐘)【對點強化】考點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1.(2023·湖南師大附中調研)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真核細胞的細胞壁可以用纖維素酶水解B.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但某些原核細胞能進行有氧呼吸C.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D.支原體是細胞生物,含有核糖體和DNA答案 A解析 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真菌,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可以用纖維素酶水解,而真菌的細胞壁主要成分是幾丁質,不能用纖維素酶水解,A錯誤;線粒體是真核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但含有與有氧呼吸相關的酶,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B正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而生命系統(tǒng)最基本的單位是細胞,故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C正確;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含有核糖體和DNA,D正確。2.(2023·北京海淀區(qū)期中)下列關于T2噬菌體、大腸桿菌和酵母菌共同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都能發(fā)生基因突變 B.都能進行細胞呼吸C.遺傳物質都是DNA D.組成成分都含蛋白質答案 B解析 T2噬菌體是DNA病毒,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三者都含有基因,均能發(fā)生基因突變,A正確;T2噬菌體是DNA病毒,無細胞結構,故其不能進行細胞呼吸,而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細胞結構,可進行細胞呼吸,B錯誤。3.(2023·沈陽市郊聯(lián)體線上考試)納米細菌的直徑甚至比病毒還小,且分裂速度緩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納米細菌代謝能力差,是其有絲分裂速度緩慢的主要原因B.納米細菌參與構成生命系統(tǒng)的細胞層次和個體層次C.納米細菌沒有線粒體,但能進行細胞呼吸D.納米細菌細胞內沒有細胞器膜和核膜,只有細胞膜答案 A解析 納米細菌屬于原核生物,不能進行有絲分裂,A錯誤。4.(2023·湖南雅禮中學調研)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單細胞生物。下列關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藍細菌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都沒有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B.酵母菌和乳酸菌的遺傳物質都是具有雙螺旋結構的DNAC.硝化細菌和水綿都是自養(yǎng)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D.S型肺炎鏈球菌的莢膜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都含有多糖,且成分相同答案 B解析 藍細菌是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含有有氧呼吸相關的酶,可進行有氧呼吸,A錯誤;硝化細菌是化能自養(yǎng)生物,水綿是光能自養(yǎng)生物,C錯誤;S型肺炎鏈球菌的莢膜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都含有多糖,但成分不同,D錯誤。5.(2023·河北唐山調研)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經科學家探究、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細胞學說是現(xiàn)代生物學的基礎理論之一,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施萊登和施旺運用完全歸納法提出了“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觀點B.細胞學說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細胞的多樣性C.細胞學說使人們對生命的認識由細胞水平進入分子水平D.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暗示了人體內的每個細胞都凝聚著漫長的進化史答案 D解析 施萊登和施旺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提出了“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觀點,A錯誤;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B錯誤;細胞學說使人們對生命的認識進入了細胞水平,C錯誤。6.(2023·湖南長郡中學調研)研究發(fā)現(xiàn),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方式如圖所示,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接觸后,病毒進入細胞內。如果新型冠狀病毒的包膜缺乏膽固醇,那么病毒將無法進入細胞。下列說法或推測正確的是( )A.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位于病毒的擬核區(qū)B.新型冠狀病毒包膜上的膽固醇可能來自宿主的細胞膜C.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功能特點D.為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體內增殖,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越低越好答案 B解析 擬核是原核細胞特有的,新型冠狀病毒沒有擬核區(qū),A錯誤;由圖可知,新型冠狀病毒通過胞吞進入細胞,該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即具有流動性,C錯誤;膽固醇是構成人體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還參與人體血液中脂質的運輸,因而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并非越低越好,D錯誤。考點二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7.(2023·江蘇徐州模擬)下列關于高倍顯微鏡的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蘚類的葉肉細胞大,可直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B.在低倍物鏡下找到細胞后,即可換成高倍物鏡C.換成高倍物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清晰D.由低倍物鏡轉換為高倍物鏡后,物像變大,視野變暗,此時可使用大光圈或凹面鏡進行調節(jié)答案 D解析 使用顯微鏡時,應先在低倍物鏡下找到物像,再換成高倍物鏡進一步觀察,A錯誤;在低倍物鏡下找到細胞后,需將要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再換用高倍物鏡進一步觀察,B錯誤;換成高倍物鏡后,不能再轉動粗準焦螺旋,而是用細準焦螺旋將物像逐漸調至清晰,C錯誤;高倍物鏡下視野較暗,可換用大光圈或凹面鏡使視野變亮,D正確。8.(2023·豫南九校聯(lián)考)對圖示的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若圖①表示將顯微鏡鏡頭由a轉換成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增多B.若圖②是顯微鏡某視野下洋蔥根尖的圖像,則向右移裝片能觀察清楚c細胞的特點C.若圖③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發(fā)現(xiàn)細胞質的流動是順時針,則實際上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D.當圖④視野中的64個組織細胞變?yōu)?個時,視野明顯變暗答案 D解析 圖①為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若將顯微鏡鏡頭由a轉換成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減少,A錯誤;顯微鏡下所看到的物像是物體放大后的倒像,若要觀察清楚c細胞的特點,則應向左移動裝片,B錯誤;若圖③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發(fā)現(xiàn)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順時針,則實際上細胞質的流動方向也是順時針,C錯誤;當圖④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目由多變少,說明換用了高倍鏡,視野變暗,D正確。【綜合提升】9.(2023·重慶巴蜀中學調研)下列是幾種生物的結構示意圖,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丁中無線粒體,不能進行有氧呼吸,丙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宿主細胞B.和甲一樣,所有真核細胞的細胞呼吸都需要線粒體C.乙含有光合色素,所以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丁不能進行光合作用D.甲中一定能找到一種細胞結構與丙的物質組成相同答案 D解析 甲為真核細胞水綿的細胞結構示意圖,乙為藍細菌細胞結構示意圖,丙為病毒結構示意圖,丁為細菌細胞結構示意圖。丁是細菌,屬于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有些細菌能進行有氧呼吸,A錯誤;包括甲在內,真核細胞的細胞呼吸可以是有氧呼吸也可以是無氧呼吸,并非都需要線粒體,如蛔蟲無線粒體,只進行無氧呼吸,B錯誤;藍細菌含有光合色素以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雖然沒有葉綠體,但是仍然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丁表示細菌,細菌中的光合細菌也能進行光合作用,C錯誤;丙的物質組成可以是DNA和蛋白質,也可以是RNA和蛋白質,若丙的物質組成為RNA和蛋白質,則甲中的核糖體的物質組成與丙相同;若丙的物質組成為DNA和蛋白質,則甲中染色體(質)的物質組成與之相同,D正確。10.(2022·華大新高考聯(lián)盟)消化道中的雙歧桿菌、乳酸菌等多種有益菌,可以合成分解消化道中有害、有毒物質的多種蛋白酶,可以合成抑制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生長的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雙歧桿菌合成和分泌的蛋白酶與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等多種細胞器有關B.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了乳酸菌的遺傳物質的基本骨架C.乳酸菌只能進行無氧呼吸,原因是葡萄糖無法進入乳酸菌的線粒體D.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在大量合成蛋白酶時,其核仁體積會明顯增大答案 B解析 雙歧桿菌、乳酸菌都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無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線粒體等復雜的細胞器,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A錯誤;乳酸菌的遺傳物質是DNA,DNA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的,B正確;乳酸菌無線粒體,乳酸菌只能進行無氧呼吸,原因是沒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C錯誤;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無核膜、核仁和染色體,D錯誤。11.(2023·廣東廣州模擬)下列關于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酵母菌和藍細菌的遺傳物質分別是DNA、RNAB.黑藻和大腸桿菌的細胞壁組成成分和功能都相同C.硝化細菌因不具有線粒體而無法進行有氧呼吸D.變形蟲和顫藍細菌都含有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細胞器答案 D解析 酵母菌和藍細菌的遺傳物質都是DNA,A錯誤;黑藻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而大腸桿菌等細菌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B錯誤;硝化細菌為原核生物,不含線粒體,但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也能進行有氧呼吸,C錯誤;變形蟲為真核生物,顫藍細菌為原核生物,兩者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D正確。12.(2023·河南信陽市調研)古生物學家推測: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藍細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廢物”制造營養(yǎng)物質,逐漸進化為葉綠體。(1)圖中原始真核生物與被吞噬的藍細菌在結構上最主要的差異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具有選擇性是與其細胞膜上的________(填物質)有關。(2)據(jù)題干信息可知,葉綠體中可能存在的細胞器是________;葉綠體中DNA的形態(tài)為________(填“環(huán)狀”或“線狀”)。(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藍細菌為原始真核生物的線粒體提供了________。(4)古生物學家認為線粒體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種細菌逐漸形成,試推測該種細菌的呼吸作用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蛋白質(或糖蛋白或受體蛋白) (2)核糖體 環(huán)狀 (3)氧氣和有機物 (4)有氧呼吸 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或線粒體內分解有機物需要消耗氧氣)解析 (1)藍細菌是原核生物,與原始真核生物在結構上最主要的差異是后者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具有選擇性與其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有關。(2)據(jù)題干信息可知,藍細菌可能演變成葉綠體,因此葉綠體中可能存在的細胞器是核糖體;葉綠體中DNA的形態(tài)為環(huán)狀。(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藍細菌演變成葉綠體,為原始真核生物的線粒體提供了氧氣和有機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