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4】生物學高考一輪復習學案:第34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與功能、特異性免疫(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4】生物學高考一輪復習學案:第34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與功能、特異性免疫(含解析)

資源簡介

生物學高考總復習教案
第34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與功能、特異性免疫
課標內容 (1)舉例說明免疫細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質等是免疫調節的結構與物質基礎。(2)概述人體的免疫包括生來就有的非特異性免疫和后天獲得的特異性免疫。(3)闡明特異性免疫是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種方式,針對特定病原體發生的免疫應答。
考點一 免疫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1.免疫系統的組成
2.免疫細胞
(1)種類
(2)抗原呈遞細胞(APC)
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質,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質,如纖維素、多糖等。抗原一般是外來異物,如病原體、移植的組織或細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組織或細胞,如癌變的細胞。   
3.免疫系統的功能
(1)保衛人體的三道防線
①溶菌酶殺菌一定是非特異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為第一道防線,血漿中的溶菌酶為第二道防線。
②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參與特異性免疫。   
(2)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
【考點速覽·診斷】
(1)吞噬細胞的溶酶體分解病毒與細胞毒性T細胞抵抗病毒的機制相同。(2021·山東卷,18B)(×)
提示 細胞毒性T細胞是通過誘發靶細胞裂解暴露抗原來抵抗病毒,不同于吞噬細胞。
(2)若病原體不具有細胞結構,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2020·全國卷Ⅲ,4A)(×)
提示 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可引起機體產生抗體。
(3)病原體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質分子,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2020·全國卷Ⅲ,4C)(×)
提示 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質分子。
(4)細胞毒性T細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細胞分裂分化產生的。(2018·江蘇卷,9A)(×)
提示 T細胞在骨髓中生成,遷移到胸腺中成熟。
(5)漿細胞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2017·江蘇卷,15A)(×)
提示 漿細胞無識別抗原能力。
(6)吞噬細胞可吞噬病原體,也可加工處理病原體使抗原暴露。(2016·海南卷,16B)(√)
(7)免疫系統能消滅入侵的病原體,不能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2016·海南卷,16D)(×)
(8)吞噬細胞攝入病原體的過程屬于協助擴散。(2018·全國卷Ⅱ,2A)(×)
【情境推理·探究】
1.B細胞和T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之所以種類不同,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相同 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2.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等成分,從而消滅細菌。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被溶菌酶水解后,細胞壁破損,細菌失去保護易裂解死亡
3.經研究發現,可利用新冠感染康復者的血漿來治療危重癥患者,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康復者的血清中含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提取這樣的血清輸給臨床病人,其中的抗體可以與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結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復。
4.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促進B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考向1 圍繞免疫系統的組成,考查生命觀念
1.(2023·山東濰坊統考)樹突狀細胞是功能強大的免疫細胞,它可刺激T細胞增殖分化(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據圖推測樹突狀細胞內溶酶體酶的活性較低
B.樹突狀細胞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監視功能
C.樹突狀細胞和B細胞、巨噬細胞都屬于抗原呈遞細胞
D.樹突狀細胞和T細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
答案 A
解析 樹突狀細胞是免疫細胞,其吞噬的病毒、細菌、自身變異的細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體參與,由此可推測,樹突狀細胞內溶酶體酶的活性應較高,A錯誤;樹突狀細胞能攝取、處理加工病毒及細菌等病原體,說明其具有防御功能,能攝取、處理自身變異的細胞,說明其具有監視功能,B正確;樹突狀細胞和B細胞、巨噬細胞都屬于抗原呈遞細胞,C正確;樹突狀細胞和T細胞都屬于免疫細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D正確。
2.(2023·廣東深圳調研)下列有關人類免疫細胞與免疫活性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免疫細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B.體內的抗體均在細胞外發揮作用
C.免疫細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淋巴細胞在胸腺中成熟
D.抗原、抗體、細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
答案 B
解析 免疫細胞也能分布在血液中,A錯誤;體內的抗體屬于分泌蛋白,均在細胞外發揮作用,B正確;免疫細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淋巴細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細胞在胸腺中成熟,C錯誤;抗原不屬于免疫活性物質,D錯誤。
考向2 圍繞免疫系統的功能,考查生命觀念
3.(2023·華師一附中調研)下列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機體排除2019新型冠狀病毒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惡性腫瘤,是因為免疫系統免疫監視功能低下
C.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能維持內環境穩態
D.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導致組織損傷
答案 D
解析 免疫防御是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可以作為抗原性異物,機體排除2019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體現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確;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機體免疫監視功能低下或失調,機體會有腫瘤發生,B正確;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屬于免疫系統的免疫自穩功能,能維持內環境穩態,C正確;若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過強,則可能導致組織損傷,D錯誤。
4.(2023·合肥一中統考)CD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是HIV攻擊的對象。HIV通過性接觸、母嬰和血液傳播。目前暫未研發出HIV的有效疫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HIV引起的疾病不屬于自身免疫病
B.感染HIV后人體能產生徹底消除病毒的抗體
C.HIV增殖會引起人體CDT細胞數量下降
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癥
答案 B
解析 HIV引起的疾病不屬于自身免疫病,A正確;感染HIV后,人體產生的抗體一般不能將HIV徹底清除,B錯誤;據題干信息可知,CDT淋巴細胞是HIV攻擊的對象,HIV增殖會引起人體CDT細胞數量下降,C正確;HIV感染人體后,可使人體的免疫能力幾乎全部喪失,故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癥,D正確。
考點二 特異性免疫
1.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
2.體液免疫——主要靠抗體“作戰”
(1)圖解
(2)B細胞活化的條件
提醒 體液免疫中的三個“唯一”: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是吞噬細胞。
3.細胞免疫——靠T細胞接觸靶細胞“作戰”
①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的條件:靶細胞表面分子(信號)的刺激、細胞因子(主要由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毒性T細胞也可分泌)的刺激。
②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并使其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抗原后,很多時候仍然需要體液免疫過程中的抗體進一步作用來清除抗原。
③若靶細胞遭病原體傷害致死,則屬于細胞壞死。   
4.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比較
5.記憶細胞與二次免疫應答
(1)記憶細胞特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長時間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
(2)二次免疫反應:當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應效應細胞,迅速高效地產生免疫反應。
(3)二次免疫反應特點
提醒 通過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記憶細胞和抗體的數量,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6.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
【考點速覽·診斷】
(1)免疫球蛋白減少可導致腎病綜合征患者免疫力低下。(2021·海南卷,5C)(√)
(2)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且已完全恢復的血清可用于治療新冠感染患者。(2020·浙江7月選考,5D)(√)
(3)病原體經吞噬細胞處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體產生抗體。(2020·全國卷Ⅲ,4D)(√)
(4)抗病毒抗體可特異性地與血液中游離的病毒結合并直接使其降解。(2019·海南卷,14A)(×)
提示 抗體不能直接使病毒降解。
(5)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二次免疫應答都與記憶細胞有關。(2018·江蘇卷,9B)(√)
【情境推理·探究】
1.據研究,高鹽飲食能促進自身免疫病患者體內的一種T細胞數目增多,引起病情加重。T細胞在人體特異性免疫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輔助性T細胞受抗原刺激后產生細胞因子;輔助性T細胞與B細胞結合作為激活B細胞的信號;增殖、分化產生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發揮細胞免疫反應。
2.研制諾如病毒疫苗的動物實驗階段,科研人員用疫苗分先后兩次(間隔30天)對小鼠接種,檢測相應抗體的產生量,結果如圖,請分析出現如圖的結果最可能的原因。依據該實驗結果,你認為該疫苗是否能進入人體實驗階段?請說明理由。
提示 該疫苗能夠刺激機體產生漿細胞分泌抗體,但不能產生記憶細胞(或記憶細胞存留時間短,或記憶細胞存留小于30天)。不能,沒有產生二次免疫,難以達到預防效果(或能,人與動物的生理狀況不同,人體可能會產生記憶細胞,出現二次免疫,達到預防效果)。
3.根據最新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S)可以誘導機體發生體液免疫產生相應抗體,為新冠疫苗研發奠定了基礎。科學家利用小鼠來驗證利用刺突蛋白(S)溶液(可用生理鹽水配制)進行體液免疫預防的有效性,請寫出實驗設計思路。
提示 將生理狀態相同的小鼠均分為甲、乙兩組,甲組小鼠接種適量的生理鹽水配制的刺突蛋白(S)溶液,乙組小鼠接種等量的生理鹽水,在適宜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然后向兩組小鼠接種等量的新型冠狀病毒。
【重點難點·透析】
1.三角度界定抗原與抗體
2.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分析判斷
(1)一看免疫細胞參與路線
(2)二看免疫結果
(3)三看抗原的分布或種類
考向1 圍繞特異性免疫過程,考查科學思維
1.(2023·華大新高考聯盟)下圖為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引發的部分免疫反應(數字表示過程,字母表示細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細胞a能特異性識別新冠病毒,并能攝取、處理、暴露抗原
B.物質甲屬于免疫活性物質,作用于細胞c,使其細胞周期變長
C.當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體時,物質乙能與其特異性結合
D.治愈的新冠感染患者發生⑨時,會發生⑦過程,⑦過程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答案 D
解析 細胞a能識別新冠病毒,并能攝取、處理、暴露抗原,但是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A錯誤;物質甲(細胞因子)屬于免疫活性物質,可作用于B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細胞周期變短,B錯誤;物質乙是抗體,具有特異性,只能與新冠病毒結合,不能與流感病毒結合,C錯誤;治愈的新冠感染患者有記憶B細胞,可以發生二次免疫,在這個過程中,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D正確。
2.(2022·全國甲卷,30)人體免疫系統對維持機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機體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種病毒后,體內特異性抗體濃度變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免疫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體T細胞成熟的場所是__________;體液免疫過程中,能產生大量特異性抗體的細胞是________。
(2)體液免疫過程中,抗體和病毒結合后病毒最終被清除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再次感染使機體內抗體濃度激增且保持較長時間(如圖所示),此時抗體濃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據圖中所示的抗體濃度變化規律,為了獲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種措施是__________。
答案 (1)胸腺 漿細胞 (2)抗體與病毒特異性結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3)病毒再次感染時,機體內相應的記憶B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抗體 (4)多次接種
解析 (1)免疫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包括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等,其中T細胞成熟的場所是胸腺。體液免疫過程中,只有漿細胞能產生特異性的抗體。(2)體液免疫過程中,抗體和病毒特異性結合后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3)記憶細胞可以在病毒消失后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當同一種病毒再次感染機體,記憶B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抗體,使抗體濃度激增。(4)分析圖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產生的抗體更多,故為了獲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接種疫苗時可多次接種,使機體產生更多的抗體和記憶細胞。
考向2 借助免疫細胞的功能和特點,考查生命觀念
3.(2023·湖北孝感高中)下列有關人體免疫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吞噬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后可將抗原吞噬并進行加工處理
B.輔助性T細胞能直接識別病原體
C.當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機體時,漿細胞可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抗體
D.在抗原的刺激下,B細胞、記憶B細胞都能增殖分化
答案 D
解析 吞噬細胞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A錯誤;輔助性T細胞不能直接識別病原體,病原體由抗原呈遞細胞攝取、加工處理后,并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才能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B錯誤;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機體時,記憶B細胞快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漿細胞不具有增殖的能力,C錯誤;在抗原的刺激下,B細胞、記憶B細胞都能增殖分化,D正確。
4.(2023·河北武邑調研)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均在胸腺中發育成熟,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圖為細胞免疫過程的部分圖解,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抗原的識別與呈遞依賴于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B.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參與激活細胞毒性T細胞
C.記憶T細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時會迅速增殖分化為細胞毒性T細胞
D.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裂解靶細胞并消滅病原體
答案 D
解析 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裂解靶細胞并釋放病原體,釋放出的病原體與抗體結合形成沉淀,隨后被吞噬細胞降解和清除,D錯誤。
5.(2019·海南卷,14改編)人體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
A.抗病毒抗體可特異性地與血液中游離的病毒結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壞其感染的免疫細胞從而造成免疫系統受損
C.病毒抗原和細胞因子可參與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的過程
D.細胞毒性T細胞接觸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細胞的裂解
答案 A
解析 抗病毒抗體可特異性地與血液中游離的病毒結合形成沉淀,經吞噬細胞處理消化掉,A錯誤;某些病毒如HIV可破壞其感染的T細胞從而造成免疫系統受損,造成獲得性免疫缺陷病,B正確;B細胞識別病毒抗原且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可以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C正確;效應T細胞接觸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細胞的裂解,釋放病毒,D正確。
跳出題海 (1)吞噬細胞既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又可參與特異性免疫。吞噬細胞在第二道防線中吞噬處理抗原,在第三道防線中對抗原加工處理并呈遞,且抗原的最終消滅仍離不開吞噬細胞。
(2)漿細胞和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不具有分裂分化的能力,而B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細胞都能進行分裂分化,三者受到抗原刺激后,細胞周期會縮短。
(3)同一生物體內各種免疫細胞的功能不同,但是所含遺傳物質一般相同,因為它們來自同一受精卵。
考向3 借助與免疫有關的實驗,考查科學思維能力
6.(2021·重慶卷,16)下圖為用三種不同品系的小鼠進行皮膚移植實驗的示意圖。下列關于小鼠①②③對移植物發生排斥反應速度的判斷,正確的是(  )
A.①最迅速 B.②最迅速
C.③最迅速 D.②與③相近
答案 B
解析?、僦行∈笫浅醮我浦伯愺w皮膚片,體內還沒有該皮膚片的記憶細胞,排斥反應出現得比②中小鼠慢,A錯誤;②中小鼠初次移植異體皮膚片時,產生了該皮膚片的記憶細胞,因此當該種皮膚片再移植上去時,很快引起二次免疫,所以排斥反應出現得快,B正確;③中小鼠合適時間后移植的是另一種皮膚片,非二次免疫,排斥反應出現得比②中小鼠慢,C、D錯誤。
7.(2019·全國卷Ⅲ,30節選)動物初次接受某種抗原刺激能引發初次免疫應答,再次接受同種抗原刺激能引發再次免疫應答。某研究小組取若干只實驗小鼠分成四組進行實驗,實驗分組及處理見表。
小鼠分組 A組 B組 C組 D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間隔一段合適的時間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問題:
(1)為確定A、B、C、D四組小鼠是否有免疫應答發生,應檢測的免疫活性物質是________(填“抗體”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組小鼠中能出現再次免疫應答的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機體能產生記憶細胞,再次注射同種抗原后這些記憶細胞能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時間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會出現沉淀,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抗體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抗體 
(3)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
解析 (1)免疫應答是機體免疫系統對抗原刺激所產生的特異性反應,抗體是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免疫活性物質。(2)再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組兩次均注射抗原甲,D組兩次均注射抗原乙,故A、D組能出現再次免疫應答。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長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次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的抗體。(3)A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發生再次免疫應答,由于再次免疫應答反應強烈,血清中抗體產生速度快且濃度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形成沉淀。
重溫真題 經典再現
1.(2021·重慶卷,17)研究發現,登革病毒在某些情況下會引發抗體依賴增強效應,即病毒再次感染人體時,體內已有的抗體不能抑制反而增強病毒的感染能力,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過程①,抗體與病毒結合依賴于抗原抗體的特異性
B.過程②,病毒利用吞噬細胞進行增殖
C.過程③釋放的病毒具有感染能力
D.抗體依賴增強效應的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
答案 D
解析 抗原與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A正確;如圖所示,過程②使病毒的數量增多,說明病毒利用吞噬細胞進行增殖,B正確;根據題干信息,圖示過程會增強病毒的感染能力,說明過程③釋放的病毒具有感染能力,C正確;病毒被抗體識別,結合后被吞噬細胞吞噬的過程,正常情況下應該消滅病毒,但存在“抗體依賴增強效應”時,不但不能消滅病毒,反而讓病毒繁殖更多,故不屬于免疫,D錯誤。
2.(2021·湖南卷,6)雞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細胞的發生場所。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雛雞后,可導致法氏囊嚴重萎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法氏囊是雞的免疫器官
B.傳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導致雛雞出現免疫功能衰退
C.將孵出當日的雛雞摘除法氏囊后,會影響該雛雞B淋巴細胞的產生
D.雛雞感染IBDV發病后,注射IBDV滅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縮
答案 D
解析 免疫器官包括扁桃體、淋巴結、胸腺、脾等,雞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細胞的發生場所,屬于免疫器官,A正確;B淋巴細胞參與體液免疫過程,傳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導致雛雞出現免疫功能衰退,B正確;由于雞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細胞的發生場所,摘除法氏囊后,雛雞B淋巴細胞的產生會受到影響,C正確;注射IBDV滅活疫苗只能預防IBDV的感染,無法阻止已感染IBDV發病后的雛雞的法氏囊萎縮,D錯誤。
3.(2021·湖北卷,20)T細胞的受體蛋白PD 1(程序死亡蛋白 1)信號途徑有調控T細胞的增殖、活化和細胞免疫等功能。腫瘤細胞膜上的PD L1蛋白與T細胞的受體PD 1結合引起的一種作用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PD L1抗體和PD 1抗體具有腫瘤免疫治療作用
B.PD L1蛋白可使腫瘤細胞逃脫T細胞的細胞免疫
C.PD L1與PD 1的結合增強T細胞的腫瘤殺傷功能
D.若敲除腫瘤細胞PD L1基因,可降低該細胞的免疫逃逸
答案 C
解析 由圖可知,當腫瘤細胞膜上的PD L1蛋白與T細胞的受體PD 1結合時,抑制T細胞分泌干擾素,降低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PD L1蛋白可使腫瘤細胞逃脫T細胞的細胞免疫,B正確、C錯誤;PD L1抗體和PD 1抗體將使腫瘤細胞膜上的PD L1蛋白不能和T細胞的受體PD 1結合,促進T細胞分泌干擾素,增強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功能,A正確;若敲除腫瘤細胞PD L1基因,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功能將增強,可降低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D正確。
4.(2022·廣東卷,17)迄今新型冠狀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動態清零的防疫總方針。圖a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體內病毒及免疫指標的變化趨勢。
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____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體內快速增殖(曲線①②上升部分)。曲線③④上升趨勢一致,表明抗體的產生與T細胞數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關性,其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T細胞在抗病毒感染過程中還參與________過程。
(2)準確、快速判斷個體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實現動態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檢測還可以使用抗原檢測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為補充檢測手段,但抗原檢測的敏感性相對較低,據圖a分析,抗原檢測在__________時間段內進行才可能得到陽性結果,判斷的依據是此階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癥和死亡風險。圖b表示一些志愿受試者完成接種后,體內產生的抗體對各種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況。據圖分析,當前能為個體提供更有效保護作用的疫苗接種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異性 體液免疫中,抗原呈遞細胞將抗原處理后呈遞在細胞表面,然后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激活B細胞,同時輔助性T細胞開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為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 細胞免疫
(2)乙 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減少 (3)全程接種+加強針
解析 (1)分析圖a曲線可知,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初期,曲線①②上升,說明病毒在其體內快速增殖,但抗體還未產生,說明此時特異性免疫尚未被激活。輔助性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會分裂分化并產生細胞因子,促進B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產生大量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漿細胞分泌大量抗體。故兩者增加有一定相關性,T細胞還參與細胞免疫過程。(2)分析圖a可知,在甲、乙、丙時間段內,體內都有病毒核酸,故核酸檢測可以準確、快速判斷個體是否被病毒感染。乙時間段內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減少,故抗原檢測在乙時間段內進行才可能得到陽性結果。(3)分析圖b可知,完成全程接種+加強針的志愿受試者體內的抗體中和各種新冠病毒毒株的能力均明顯高于全程接種的志愿受試者,故能為個體提供更有效保護作用的疫苗接種措施是全程接種+加強針。
限時強化練
(時間:30分鐘)
【對點強化】
考點一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1.(2023·廣東湛江調研)人體的免疫有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下列與另外三種免疫方式不同的是(  )
A.體內的天花抗體能防御天花病毒
B.淚液中的溶菌酶可殺死沙眼衣原體
C.胃液中的鹽酸可殺死部分進入胃內的細菌
D.淋巴結內的吞噬細胞吞噬侵入人體內的鏈球菌
答案 A
解析 體內的天花抗體能防御天花病毒屬于特異性免疫;淚液中的溶菌酶可殺死沙眼衣原體、胃液中的鹽酸可殺死部分進入胃內的細菌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淋巴結內的吞噬細胞吞噬侵入人體內的鏈球菌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2.(2023·長春市質檢)免疫調節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病從口入”是因為消化道沒有第一道防線,病原體直接進入人體引起疾病
B.結核分枝桿菌侵染人體后只能引起體液免疫,不能引起細胞免疫
C.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細胞和T細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場所
D.溶菌酶能溶解細菌的細胞壁從而殺死細菌,此過程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答案 D
解析 第一道防線是皮膚、黏膜,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殺菌物質屬于第一道防線,A錯誤;結核分枝桿菌屬于胞內寄生菌,進入人體后先由體液免疫發揮作用,阻止寄生菌的散播感染,當寄生菌進入細胞后,引起細胞免疫,細胞免疫發揮作用將其釋放,再由體液免疫最后清除,B錯誤;B細胞和T細胞是在骨髓中生成,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細胞遷移到胸腺中成熟,C錯誤;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溶菌酶可以溶解細菌的細胞壁,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正確。
3.(2023·河北武邑調研)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專家建議市民不要用臟手揉眼睛、摳鼻子,這是因為(  )
A.該行為會導致人體特異性免疫能力下降
B.新冠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該行為會增大感染概率
C.該行為容易使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受損,增大感染概率
D.眼淚、鼻涕中有溶菌酶,該行為會破壞溶菌酶從而增大感染概率
答案 B
解析 人體第三道防線構成人體的特異性免疫,該行為不會導致特異性免疫能力下降,A錯誤;新冠病毒在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用臟手揉眼睛、摳鼻子會增大感染概率,B正確;皮膚、黏膜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揉眼睛、摳鼻子等行為可能使該病毒更容易突破第一道防線,C錯誤;眼淚、鼻涕中含有溶菌酶,溶菌酶有殺菌作用,該行為不破壞溶菌酶,但會導致更易接觸該病毒而增大感染概率,D錯誤。
考點二 特異性免疫
4.(2023·廣東惠州質檢)如圖為人體特異性免疫基本過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的B細胞和輔助性T細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細胞分化而來的,并在骨髓中發育成熟
B.輔助性T細胞通過分泌細胞因子作用于B細胞
C.B細胞激活后產生抗體,一個B細胞可產生多種抗體
D.機體再次受到同種抗原刺激時,不發生④過程
答案 B
解析 輔助性T細胞是在胸腺成熟的,A錯誤;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分裂、分化過程,B正確;一個B細胞只針對一種特異性抗原,活化后只產生一種特異性抗體,C錯誤;機體再次受到同種抗原刺激時,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即可發生④過程,D錯誤。
5.(2023·沈陽二中質檢)下圖曲線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特異性IgM和IgG抗體的變化情況。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新冠病毒的多種抗原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為一種漿細胞產生多種抗體
B.因免疫過程產生記憶細胞的作用,所以無需每年再進行預防接種
C.核酸檢測陽性且IgG抗體檢測陽性表明檢測對象近期感染了新冠病毒
D.核酸檢測的特異性強于抗原—抗體檢測的特異性,兩種檢測原理相同
答案 C
解析 因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為單鏈RNA,容易變異,故每年都應再進行預防接種,B錯誤;核酸檢測是利用分子雜交技術,抗原—抗體檢測是利用了抗原—抗體結合的特性,故兩種檢測原理不同,D錯誤。
6.(2023·山東聊城調研)T細胞包括輔助性T細胞(Th細胞)與細胞毒性T細胞(Tc細胞),兩種細胞參與的部分免疫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吞噬細胞可將病原體殺死并暴露抗原
B.抗原能激活Th細胞中某些基因的表達
C.圖中的Tc細胞能特異性識別抗原
D.圖中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均依賴膜的緊密接觸
答案 D
解析 抗原進入細胞首先被吞噬細胞攝取、處理暴露出抗原,然后被免疫細胞識別,A正確;受到抗原刺激后,Th細胞中細胞因子基因表達,釋放出細胞因子,B正確;Th和Tc細胞通過細胞因子傳遞信息,不依賴膜的緊密接觸傳遞信息,D錯誤。
7.(2023·江蘇徐州質檢)下列關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異同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B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分別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B.在體液免疫中,抗體和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發揮免疫效應
C.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中都能產生記憶細胞,漿細胞和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都能產生抗體
D.在細胞免疫中,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會攻擊已經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
答案 C
解析 B細胞激活后產生抗體,在體液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細胞免疫過程中,細胞毒性T細胞可以與已經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細胞(靶細胞)接觸,使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出其中的病原體,A、D正確;體液免疫中漿細胞分泌抗體,抗體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發揮免疫效應,B正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不產生抗體,C錯誤。
【綜合提升】
8.(2021·江蘇卷,22)根據新冠病毒致病機制及人體免疫反應特征研制新冠疫苗,廣泛接種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擊病毒擴散。圖1為新冠病毒入侵細胞后的增殖示意圖,圖2為人體免疫應答產生抗體的一般規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1
(1)圖1中,新冠病毒通過S蛋白與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結合,侵入細胞釋放出病毒的(+)RNA,在宿主細胞中經________合成病毒的RNA聚合酶。
(2)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病毒利用宿主細胞中的原料,按照________原則合成(-)RNA。隨后大量合成新的(+)RNA。再以這些RNA為模板,分別在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合成病毒的N蛋白和S、M、E蛋白。
(3)制備病毒滅活疫苗時,先大量培養表達________的細胞,再接入新冠病毒擴大培養,滅活處理后制備疫苗。細胞培養時需通入CO2,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備S蛋白的mRNA疫苗時,體外制備的mRNA常用脂質分子包裹后才用于接種。原因一是人體血液和組織中廣泛存在________,極易將裸露的mRNA水解,二是外源mRNA分子不易進入人體細胞產生抗原。
(5)第一次接種疫苗后,人體內識別到S蛋白的B細胞,經過增殖和分化,形成的________細胞可合成并分泌特異性識別________的IgM和IgG抗體(見圖2),形成的________細胞等再次接觸到S蛋白時,發揮免疫保護作用。
圖2
(6)有些疫苗需要進行第二次接種,據圖2分析進行二次接種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翻譯 (2)堿基互補配對 游離核糖體和粗面內質網上的核糖體 (3)ACE2受體 維持培養液的酸堿度 (4)RNA酶 (5)漿 新冠病毒S蛋白 記憶 (6)激發再次應答在人體內產生更多維持時間更長的抗體,并儲備更多的記憶細胞
解析 (1)結合圖1可知,新冠病毒侵入細胞后釋放出病毒的(+)RNA,在宿主細胞中經翻譯合成病毒的RNA聚合酶。(2)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病毒利用宿主細胞中的原料,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隨后再通過復制合成大量新的(+)RNA,再以這些RNA為模板,分別在游離核糖體和粗面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大量合成病毒的N蛋白和S、M、E蛋白。(3)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可作為抗原激發機體的特異性免疫過程,制備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時,先大量培養能夠表達ACE2受體的細胞,再接入新冠病毒擴大培養,經滅活處理后制備疫苗;動物細胞培養時常需通入CO2,其目的是維持培養液的酸堿度。(4)由于人體血液和組織中廣泛存在RNA酶極易將裸露的mRNA水解,另外外源mRNA分子不易進入人體細胞產生抗原,因此,制備S蛋白的mRNA疫苗時,體外制備的mRNA常用脂質分子包裹后才用于接種。(5)第一次接種疫苗后,刺激B細胞增殖和分化,形成的漿細胞可合成并分泌特異性識別新冠病毒S蛋白的IgM和IgG抗體,并產生記憶細胞;當再次接觸到S蛋白時,記憶細胞增殖分化,產生大量漿細胞,分泌大量抗體,發揮免疫保護作用。(6)進行二次接種的意義:激發再次應答在人體內產生更多維持時間更長的抗體,并儲備更多的記憶細胞。
9.(2023·福州市聯考)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技術面臨的重大難題,其部分機制如圖1所示。腦部分泌的褪黑素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為探究褪黑素影響免疫排斥的機理,我國科研人員以移植心臟后的大鼠為材料開展相關實驗,部分數據如表1所示。
圖1 外源器官引起免疫排斥的部分機制
表1 移植心臟后的大鼠部分生理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血液中IL 2 22.00 13.09
平均含量/(ng·mL-1)
移植后存活 6.17 11.83
平均天數/d
注:IL 2是一種細胞因子;IL 2R是位于T細胞細胞膜表面的IL 2的受體
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外源器官相當于________,其引起的免疫排斥屬于________(填“非特異性”或“特異性”)免疫。
(2)實驗組的處理是對大鼠灌胃適量褪黑素,對照組的處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數據表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圖1中________(填圖中序號)過程,從而降低了大鼠對外源心臟的免疫排斥。為確定褪黑素對②過程是否有影響,實驗中還應增加檢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8+細胞是一種能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T細胞。有人推測褪黑素通過抑制
CD8+細胞的形成進而降低免疫排斥反應。請以移植心臟后的大鼠為材料,設計實驗以驗證該推測。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
答案 (1)抗原 特異性 (2)對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鹽水 ① IL 2R基因的表達量(或細胞膜上IL 2R的含量) (3)實驗思路:將移植心臟后的大鼠隨機均分為A、B兩組,A組灌胃適量褪黑素,B組灌胃等量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大鼠體內CD8+細胞數量和大鼠的存活天數。
預期結果:A組大鼠體內CD8+細胞數量小于B組,存活天數大于B組。
解析 (2)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褪黑素影響免疫排斥的機理,實驗組的處理是對大鼠灌胃適量褪黑素,對照組的處理應是對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鹽水。表1中實驗組大鼠血液中IL 2平均含量低于對照組的,說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圖1中的
①過程,使合成、分泌的IL 2減少,T細胞增殖、分化減弱,從而降低了大鼠對外源心臟的免疫排斥。②過程是合成IL 2R的過程,為確定褪黑素對②過程是否有影響,實驗中還應增加檢測細胞膜上IL 2R的含量。(3)有人推測褪黑素通過抑制CD8+細胞的形成進而降低免疫排斥反應。若要以移植心臟后的大鼠為材料,設計實驗驗證該推測,則實驗應分為兩組,實驗組灌胃適量褪黑素,對照組灌胃等量生理鹽水,檢測指標為CD8+細胞數量和大鼠的存活天數。預期結果應與題中推測相照應,即實驗組大鼠體內CD8+細胞數量小于對照組,存活天數大于對照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芒康县| 望奎县| 门头沟区| 嘉荫县| 西吉县| 石门县| 延长县| 安新县| 临泉县| 太和县| 天气| 吉林省| 塔河县| 安泽县| 石狮市| 铜梁县| 连南| 兴和县| 高密市| 泾源县| 固原市| 丰台区| 抚顺县| 磴口县| 兴隆县| 皋兰县| 兰州市| 墨竹工卡县| 湘潭县| 鄂托克旗| 关岭| 贺州市| 临洮县| 鹤山市| 临高县| 仁化县| 河南省| 抚州市| 罗源县|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