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學高考總復習教案第33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課標內容 (1)舉例說出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的穩態,如體溫調節和水鹽平衡的調節。(2)舉例說明其他體液成分參與穩態的調節,如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等。考點一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比較1.體液調節 主要指激素調節提醒 臨床上給患者輸入O2時,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氣體,以達到刺激呼吸中樞的目的。2.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和聯系【情境推理·探究】1.[2019·全國卷Ⅱ,30(3)]小鼠睪丸分泌的激素通過體液發揮調節作用,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的特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4點即可)。提示 激素等是通過體液運輸的、作用時間比較長、反應速度較緩慢、作用范圍較廣泛2.結合下圖回答問題:(1)圖中①②③依次代表______調節、________調節、________調節,其中作用最迅速、準確的是________(填圖中序號)。(2)圖中涉及的信號分子有________和________。(3)圖中②體現了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1)體液 神經—體液 神經 ③(2)神經遞質 激素 (3)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在這種情況下,體液調節可以看作是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考向 結合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考查歸納綜合分析能力1.(2023·江西臨川一中調研)下列關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所有多細胞生物都有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B.參與神經調節的器官不能參與體液調節C.體液調節的信號是化學信號,神經調節的信號是電信號D.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都存在分級調節的現象答案 D解析 不是所有多細胞生物都有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如植物是多細胞生物,但沒有神經調節,A錯誤;參與神經調節的器官也可以參與體液調節,如某些腺體既可以是神經調節的效應器,也可以分泌激素參與體液調節,B錯誤;體液調節的信號是化學信號,神經調節的信號有電信號,也有化學信號,C錯誤;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都存在分級調節的現象,如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D正確。2.(2023·云南師大附中質檢)人在遇到危險等緊急情況下會出現心率加速、呼吸頻率加快、警覺性提高、反應靈敏的現象,這與腎上腺髓質在內臟神經的直接支配下分泌的腎上腺素的作用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體液調節有時可以看作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B.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C.在緊急情況下,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的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D.緊急因素消除后,心率不會馬上恢復正常水平,說明體液調節持續時間較長答案 C解析 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因此體液調節有時可以看作是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A正確;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如甲狀腺激素可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B正確;緊急情況下,在相關神經的支配下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的過程屬于神經調節,C錯誤。考點二 體溫調節與水鹽平衡調節1.體溫調節(1)體溫調節的結構基礎(2)體溫調節的過程①體溫調節方式為神經—體液調節。②寒冷條件下參與產熱的激素有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腦通過傳出神經調節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腦和垂體分級調節的,兩種激素之間表現為協同作用。提醒 發高燒時,病人的體溫繼續升高時產熱量大于散熱量,如果體溫保持不變,則產熱量等于散熱量。2.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 調節方式:神經—體液調節(1)水和無機鹽的來源和排出(2)水鹽調節相關結構及參與激素(3)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途徑【考點速覽·診斷】(1)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Cl的重吸收。(2022·湖北卷,8A)(×)提示 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2)炎熱環境下,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增多,從而增加散熱。(2022·山東卷,18C)(×)提示 炎熱環境下,皮膚血管舒張。(3)下丘腦能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下丘腦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2021·全國甲卷,4A,B)(×)提示 促甲狀腺激素是垂體所分泌。(4)高原性肺水腫患者體溫維持在38 ℃時,產熱量大于散熱量。(2020·山東卷,18B)(×)提示 體溫維持在38 ℃時,產熱量等于散熱量。(5)大量出汗時,垂體感受到細胞外液滲透壓變化,使大腦皮層產生渴覺。(2021·海南卷,16D)(×)提示 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可感受到滲透壓的變化,垂體不能。【情境推理·探究】1.劇烈運動后,不能立即沖冷水澡。從體溫調節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提示 低溫刺激,皮膚毛細血管收縮,導致體內熱量不能及時散發,同時機體產熱還要增加,對機體內環境穩態不利。2.嘔吐和腹瀉導致患者尿量減少,分析其原因。提示 嘔吐和腹瀉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3.下丘腦是人體內環境穩態調節中的重要器官。下圖表示不同刺激引起下丘腦對內環境穩態的調節過程。切斷下丘腦與垂體的聯系,除會影響甲狀腺的分泌外,還會影響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請據圖分析原因。提示 下丘腦的神經分泌細胞軸突較長,深入到垂體,切斷下丘腦與垂體的聯系之后,抗利尿激素無法在軸突末梢釋放,影響了對水的重吸收。4.研究表明:在寒冷環境中,大鼠(一種恒溫動物)體溫調節中樞的細胞膜上TRPA1通道蛋白(一種冷敏感通道蛋白)參與了體溫調節。請利用下列材料設計實驗加以證明,補充完善實驗思路。實驗材料:生理狀況一致的健康大鼠(若干)、生理鹽水以及用生理鹽水配制的TRPA1通道蛋白特異性阻斷劑等。提示 選擇生理狀況一致的健康大鼠若干,隨機均分為A、B兩組,測定其體溫后同時置于寒冷環境中,分別向A、B兩組大鼠注射等量且適量的生理鹽水和用生理鹽水配制的TRPA1通道蛋白特異性阻斷劑,一段時間后再次測定兩組大鼠的體溫。考向1 結合體溫調節的過程,考查穩態與平衡觀1.(2022·浙江6月選考,14)大雪紛飛的冬天,室外人員的體溫仍能保持相對穩定,其體溫調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張以增加產熱B.寒冷刺激下,皮膚血管反射性地收縮以減少散熱C.寒冷環境中,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進物質分解產熱D.寒冷環境中,體溫受神經與體液的共同調節答案 A解析 寒冷刺激下,機體通過增加產熱和減少散熱的方法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增加產熱的措施包括骨骼肌不自主收縮和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等,減少散熱的措施包括皮膚血管收縮等;其中,既有神經調節,又有體液調節,因此選A。2.(2023·河南九師聯盟)某同學從溫暖的教室里走到寒冷的室外,機體經過一系列調節達到相對穩定狀態。在此狀態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皮膚血管收縮,在室外的散熱速率大于室內B.血液中促甲狀腺激素增多,會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C.細胞內ATP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D.機體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和肝臟產熱答案 C解析 寒冷時,血液中促甲狀腺激素增多,會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加產熱,B正確;正常機體細胞內ATP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C錯誤;機體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和肝臟產熱,體溫的恒定是機體產熱量與散熱量相對穩定的結果,D正確。3.(2023·河南天一大聯考)胡辣湯是河南的特色美食,由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制的湯料,用骨頭湯作底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熬制,湯味濃郁、湯色靚麗、湯汁黏稠、香辣可口,每天早晨喝上一碗,無不酣暢淋漓。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胡辣湯中的水、脂肪、蛋白質等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B.早餐飽食后體內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均會下降C.越喝熱湯感覺越辣可能是因為熱和辣激活了相同的受體D.喝胡辣湯時出汗與劇烈運動時出汗的原理相同答案 C解析 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需要被消化酶水解成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吸收,脂肪也需要被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吸收,A錯誤;早餐飽食后,攝入的糖分會被消化吸收,導致血糖升高,胰島素的含量會上升,B錯誤;舌頭上熱刺激和辣刺激可能激活了相同的受體,所以越喝熱湯感覺越辣,C正確;喝胡辣湯出汗是因為辣椒素刺激口腔中的感受器,通過神經調節引起排汗,實際上體溫并沒有升高,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中的有機物氧化放能使體溫升高,所以通過排汗增加散熱來降低體溫,兩者的原理不同,D錯誤。考向2 結合水鹽平衡調節,考查生命觀念4.(2022·湖北卷,8)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是最美逆行者。因長時間穿防護服工作,他們汗流浹背,飲水受限,尿量減少。下列關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調節,敘述正確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Cl的重吸收B.醫護人員緊張工作后大量飲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復水—鹽平衡C.醫護人員工作時高度緊張,排尿反射受到大腦皮層的抑制,排尿減少D.醫護人員工作時汗流浹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水的重吸收增加答案 C解析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A錯誤;醫護工作者因長時間穿防護服工作,他們汗流浹背,飲水受限,這個過程丟失了水分和無機鹽,故醫護人員緊張工作后適量飲用淡鹽水有利于快速恢復水—鹽平衡,B錯誤;排尿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脊髓屬于低級中樞,受控于大腦皮層的高級中樞,當醫護人員工作時高度緊張,排尿反射受到大腦皮層的抑制,使排尿減少,C正確;醫護人員工作時汗流浹背,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減少,D錯誤。5.(2023·華師一附中調研)下列有關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敘述,正確的是( )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的調節都受下丘腦的直接控制B.大量出汗使體液流失,能進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D.攝入食物過咸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減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答案 B解析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的,受下丘腦的直接控制;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間接受下丘腦的控制,A錯誤;大量出汗使體液流失,會導致人體內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血鈉濃度降低,進而使體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B正確;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部位不同(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分泌的,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二者作用部位相同,均為腎小管和集合管,C錯誤;攝入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血鈉含量升高,這會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醛固酮分泌量減少,D錯誤。重溫真題 經典再現1.(2019·全國卷Ⅱ,4)當人體失水過多時,不會發生的生理變化是( )A.血漿滲透壓升高B.產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降低答案 D解析 當人體失水過多時,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產生渴感;由下丘腦分泌并由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強,尿量減少,D錯誤。2.(2021·全國甲卷,4)人體下丘腦具有內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調節中樞的所在部位。下列有關下丘腦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下丘腦能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B.下丘腦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C.下丘腦參與水鹽平衡的調節:下丘腦有水平衡調節中樞D.下丘腦能感受體溫的變化: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答案 B解析 內環境滲透壓感受器位于下丘腦內,下丘腦能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A正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合成并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由垂體合成并分泌,B錯誤;下丘腦內存在滲透壓感受器、體溫感受器、血糖濃度感受器等多種感受器,同時也是水鹽平衡中樞、體溫調節中樞、血糖調節中樞等的所在部位,C、D正確。3.(2022·山東卷,18改編)人體通過多種調節機制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寒冷環境下,參與體溫調節的傳出神經中既有軀體運動神經,也有內臟運動神經B.寒冷環境下,腎上腺皮質分泌的腎上腺素增加,使代謝活動增強,產熱增加C.炎熱環境下,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增多,從而增加散熱D.炎熱環境下,若呼吸運動頻率和幅度增加過高且持續過久,可導致內環境pH下降答案 A解析 寒冷環境下,骨骼肌會收縮使產熱增加,參與體溫調節的傳出神經中有軀體運動神經,同時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含量會增多,故也有內臟運動神經參與,A正確;寒冷環境下,機體可引起骨骼肌戰栗、促進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激素的釋放,使肝及其他組織細胞的代謝活動增強,其中腎上腺素是腎上腺髓質分泌的,B錯誤;炎熱環境中,皮膚中的熱覺感受器興奮,興奮傳遞至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進而通過自主神經系統的調節和腎上腺等腺體的分泌,最終使皮膚的血管舒張,皮膚血液量增多,也會使汗液的分泌增多,C錯誤;炎熱環境下,若呼吸運動頻率和幅度增加過高且持續過久,CO2排出增多,使內環境中CO2含量減少,可使pH在一定范圍內上升,D錯誤。4.(2022·湖北卷,10)北京冬奧會期間,越野滑雪運動員身著薄比賽服在零下10 ℃左右的環境中展開激烈角逐,關于比賽中運動員的生理現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血糖分解加快,儲存的ATP增加,產熱大于散熱B.血液中腎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狀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C.心跳加快,呼吸頻率增加,溫度感受器對低溫不敏感而不覺得寒冷D.在運動初期骨骼肌細胞主要通過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時間后主要通過肝糖原分解供能答案 C解析 運動期間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轉化速率加快,但儲存的ATP基本不變,且運動員體溫維持相對穩定,產熱等于散熱,A錯誤;血液中腎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狀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細胞代謝速率加快,B錯誤;心跳加快,呼吸頻率增加,細胞代謝速率加快,運動員的溫度感受器對低溫不敏感而不覺得寒冷,C正確;在運動中能量主要來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錯誤。限時強化練(時間:30分鐘)【對點強化】考點一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比較1.(2023·廣東茂名調研)下列有關體液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激素可使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B.激素是組成細胞結構的重要化合物,微量而高效C.二氧化碳等化學物質可參與人體的體液調節D.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答案 B解析 激素、CO2等化學物質,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稱為體液調節。在激素發揮調節作用的過程中,激素首先與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進而引起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A、C正確;激素只起調節作用,不參與細胞結構的組成,B錯誤;體液調節包括激素調節和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其中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D正確。2.(2023·泉州五中質檢)下列有關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反應速度較慢,作用范圍比較局限B.內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會影響腦的發育和神經系統的興奮性C.寒冷刺激下,機體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的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D.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都有信息分子參與,且信息分子與相應受體結合答案 A解析 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反應速度較慢,作用范圍比較廣泛,A錯誤。3.(2023·廈門外國語學校)夏季兒童溺水會暫時停止呼吸,搶救的主要措施是進行人工呼吸,采用較多的方法是口對口吹氣法。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吹氣的頻率應與人體正常的呼吸頻率一致B.給患者吹入的氣體含有部分氧氣,氧氣可隨著體液運輸到全身各處C.給患者吹入的氣體中含有部分CO2,可刺激下丘腦中的呼吸中樞D.人工呼吸導致肺重新收縮和舒張,該過程中既有神經調節也有體液調節答案 C解析 吹氣的頻率應與人體正常的呼吸頻率一致,有利于肺啟動,A正確;給患者吹入的氣體中含有部分氧氣,氧氣可以通過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進入血液,進而隨體液運輸到全身各處,B正確;呼吸中樞位于腦干,C錯誤;CO2通過刺激呼吸感受器(該過程為體液調節),進而引起腦干呼吸中樞的興奮,呼吸中樞發出的興奮傳至肺部,肺重新收縮和舒張(該過程為神經調節),D正確。考點二 體溫調節和水鹽平衡調節4.(2023·河南名校聯盟)人在受到應激刺激時,興奮會通過反射弧中的傳出神經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使其分泌腎上腺素;興奮還會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心臟和其他器官,使人的警覺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與血液流動加速。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在突觸部位以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形式傳遞B.受到應激刺激時,人體發生的生理變化是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作用的結果C.應激反應后,心跳逐漸恢復正常與腎上腺素濃度的變化有關D.應激刺激會導致機體代謝加快、產熱增多、散熱減少答案 D解析 人體處于應激狀態時,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細胞代謝會加快以應對外界刺激。細胞代謝加快后,產生的熱量增多,同時散失的熱量也增多,D錯誤。5.(2023·河北冀州中學)研究人員以大鼠為實驗對象,探究冰水對其生理功能的影響,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接觸冰水后,大鼠產生冷覺的部位在下丘腦B.冷覺感受器興奮時K+以主動運輸的方式外流C.冰水刺激會引起大鼠骨骼肌戰栗及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加D.大鼠組織液中Na+濃度的大小與動作電位峰值的大小無關答案 C解析 產生冷覺的部位在大腦皮層,A錯誤;冷覺感受器興奮時Na+以協助擴散的方式內流,B錯誤;冰水刺激會引起大鼠骨骼肌戰栗及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兩種變化都能引起大鼠產熱增加,以維持體溫恒定,C正確;大鼠組織液中Na+濃度的大小與動作電位峰值的大小有關,D錯誤。6.(2023·湖南雅禮中學聯考)人在饑餓時或遇到寒冷刺激,機體會進行一系列穩態調節活動。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腦,引起了骨骼肌收縮,會出現全身顫抖B.參與這一穩態調節的有脊髓、垂體、下丘腦、甲狀腺、胰腺等器官C.饑餓時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進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D.皮膚毛細血管舒張,減少熱量散失,人體會表現出面色蒼白答案 B解析 寒冷刺激皮膚中的冷覺感受器,冷覺感受器產生興奮,將興奮傳至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引起了骨骼肌收縮,會出現全身顫抖,A錯誤;饑餓時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進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肌糖元分解不能升高血糖,C錯誤;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減少熱量散失,人體會表現出面色蒼白,D錯誤。7.(2023·湖北孝感中學質檢)正鈉平衡指Na+的吸收大于排出,負鈉平衡指Na+的吸收小于排出。正常情況下,人體通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正鈉平衡和負鈉平衡最終可達鈉平衡。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人體內組織液滲透壓主要由Na+和Cl-形成B.正鈉平衡時,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C.負鈉平衡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D.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促進腎小管重吸收水答案 B解析 正鈉平衡時,體內Na+增加,組織液滲透壓增大,由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錯誤;醛固酮通過促進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進而促進對水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D正確。8.(2023·許昌高中質檢)下列關于人體內水和無機鹽平衡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腎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對無機鹽的重吸收需要通過兩層細胞膜B.血漿滲透壓降低時,人體內缺水,引起口渴,同時尿量減少C.腎小管重吸收無機鹽時要消耗能量,水鹽平衡在神經和激素的共同調節下完成D.下丘腦分泌的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水鹽平衡調節過程中的作用相抗衡答案 C解析 腎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對無機鹽的重吸收需要經過毛細血管壁和腎小管壁或集合管壁,因此需要通過四層細胞膜,A錯誤;血漿滲透壓升高時,人體內缺水,引起口渴,同時尿量減少,B錯誤;腎小管重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主動運輸,消耗能量;水鹽平衡是在神經和激素的共同調節下完成的,C正確;醛固酮是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水鹽平衡調節中的作用不是相抗衡的,D錯誤。9.(2023·山東日照模考)一位30歲男性患者,2天前因不潔飲食出現腹痛、腹瀉,入院后被診斷為細菌性痢疾,部分檢查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生理指標 測定值 正常值腋下體溫/ ℃ 38.9 36.0~37.4白細胞計數/L 13.5×109 (4~10)×109血鈉濃度/ (mmol·L-1) 180 140~160A.患者的體溫維持在38.9 ℃時,產熱量等于散熱量B.發病期間患者會因為腹瀉出現脫水,因此血鈉濃度升高C.發病期間患者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體內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減少D.患者的體溫升高是由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所致答案 D解析 患者的體溫維持在38.9 ℃時,產熱量等于散熱量,A正確;脫水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血鈉濃度升高,B正確;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多,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強,尿量減少,C正確;患者體溫升高是由于產熱量大于散熱量,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沒有障礙,D錯誤。【綜合提升】10.(2022·河北百校聯盟質檢)如圖為胰島素分泌的部分調節過程及其發揮作用的示意圖。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圖中甲為神經遞質的受體,乙最可能為葡萄糖的受體B.血糖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胰島B細胞可作為感受器C.胰島素分泌后需經血液定向運輸至組織細胞發揮作用D.通過注射胰島素可治療自身抗體攻擊丙導致的糖尿病答案 A解析 由圖可知,甲可與神經遞質結合,為神經遞質的受體,乙位于胰島B細胞表面,可識別、結合葡萄糖,最可能為葡萄糖的受體,A正確;下丘腦中存在血糖調節中樞,在“血糖濃度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傳出神經→胰島B細胞”這一反射弧中,胰島B細胞為效應器,B錯誤;胰島素經血液運輸至全身,只能與靶細胞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并發揮作用,C錯誤;丙為組織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被自身抗體攻擊后不能有效地識別并結合胰島素,由此引起的糖尿病不能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D錯誤。11.(2022·湖北卷,23)胃酸由胃壁細胞分泌。已知胃液中H+的濃度大約為150 mmol/L,遠高于胃壁細胞中H+濃度,胃液中Cl-的濃度是胃壁細胞中的10倍。回答下列問題:(1)胃壁細胞分泌Cl-的方式是________。食用較多的陳醋后,胃壁細胞分泌的H+量將________。(2)圖1是胃蛋白酶的活力隨pH變化的曲線。在彌漫性胃黏膜萎縮時,胃壁細胞數量明顯減少。此時,胃蛋白酶的活力將________。(3)假飼是指讓動物進食后,食物從食管接口流出而不能進入胃。常用假飼實驗來觀察胃液的分泌。假飼動物進食后,用胃瘺口相連的引流瓶來收集胃液,如圖2所示。科學家觀察到假飼動物進食后,引流瓶收集到了較多胃液,且在愉悅環境下給予假飼動物喂食時,動物分泌的胃液量明顯增加。根據該實驗結果,能夠推測出胃液分泌的調節方式是________。為證實這一推測,下一步實驗操作應為________________,預期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主動運輸 減少 (2)降低 (3)神經調節 切除通向胃壁細胞的神經 無胃液分泌(收集不到胃液等)解析 (1)根據題干信息可知,Cl-在胃壁細胞中的濃度低于胃液中,胃壁細胞分泌Cl-是由低濃度到高濃度,方式是主動運輸。食用較多的陳醋后,胃液中H+濃度升高,因此為維持胃液中H+濃度的相對穩定,胃壁細胞分泌的H+量將減少。(2)圖1是胃蛋白酶的活力隨pH變化的曲線。在彌漫性胃黏膜萎縮時,胃壁細胞數量明顯減少,導致胃液中H+數量減少,pH升高。此時,胃蛋白酶的活力將降低。(3)在愉悅環境下給予假飼動物喂食時,動物分泌的胃液量明顯增加,說明胃液分泌的調節方式是神經調節,即胃液的分泌受到相關神經元的支配。為證實這一推測,下一步實驗操作應為切除通向胃壁細胞的神經,使神經系統無法支配胃液的分泌,預期實驗現象是無胃液分泌(收集不到胃液等)。12.(2023·河南天一大聯考)腎上腺髓質能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能分泌糖皮質激素和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的分泌機制如圖所示,而鹽皮質激素是維持水鹽平衡不可缺少的激素,以醛固酮調節為主。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位于腎臟上方的腎上腺能夠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2)據圖分析,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分泌的調節機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調節表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發現,當血漿中Na+含量降低時,醛固酮分泌量會增加。據此推測,醛固酮會________(填“促進”或“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在水鹽平衡調節中,下丘腦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也發揮了重要的調節作用,它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升高血糖 (2)分級調節、反饋調節 部分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3)促進 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解析 (1)腎上腺沒有導管,分泌的激素直接彌散到內環境(細胞外液)中,位于腎臟上方的腎上腺屬于內分泌腺。腎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有促進細胞新陳代謝、升高血糖等。(2)據圖可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分泌的調節機制包含了分級調節、反饋調節等,CRH是促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釋放激素,ACTH是促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分泌調節表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是體液調節可以看作是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說明部分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還可以負反饋調節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說明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3)研究發現,當血漿中Na+含量降低時,醛固酮分泌量會增加。據此推測,醛固酮會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在水鹽平衡調節中,下丘腦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也發揮了重要的調節作用,它的生理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