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10課:下雨了學情分析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知道線條,線條在生活中無所不在,通過這堂課讓學生了解線條的種類和作用,生活中離不開美術。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感受美得能力。教材分析 《下雨了》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教材一年級上學期中“有趣的生活”單元中的一課。按照新課程標準屬于“造型-表現”領域一課的內容,具體的講:就是要求學生嘗試不同的工具,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玩玩等方式大膽地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欣賞美術作品,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由于一年級孩子的學情,我將本課的重難點定為畫出五顏六色的雨傘,略微了解雨中人的動態(tài)和形象。教學目標 1.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jié)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chuàng)造地表現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嘗試體驗下雨給人與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 3.鍛煉學生以動作、線條再現情景的能力。 4.讓學生了解表現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課時安排 第2課時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回憶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時的情景。教學難點 能用與眾不同的表現方法來表現獨特的視野。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繪畫材料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組織教學 準備上課。導入新課 播放下雨的錄像: 大雨、暴雨、小雨、雷陣雨…… 觀察和感受下雨時的過程情景。 嘗試體驗下雨給人與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復習,提問: 雨是怎樣形成的?下雨時自然界有什么變化? (討論發(fā)言:地面的水蒸汽上升遇冷空氣形成。烏云、閃電、雷聲、雨滴……)講授新課 指導學生看課本,分析了解藝術家是怎樣表現雨的。 播放課件:記憶下雨時的情景,引導學生討論。 引導學生看課本,欣賞學生作品。 同學們是怎樣表現雨中的人?采用什么方法表現的?作品中的人物動態(tài)、人與環(huán)境的表現方法。 (說一說下雨時所見到的情景,表演人在雨中的動態(tài)和雨具的使用方法。) (小組討論并提出問題,組內進行分析解答,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解答。) 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jié)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chuàng)造地表現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學生繪畫 板演: 請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畫一畫人物動態(tài),教師加以指導和添加。 引導學生表現雨中有趣的情景和內容: 下雨時你見到的情景、有趣的事,你在雨中…… 3.提要求: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大膽生動地表現雨中的人物并添加環(huán)境。 (觀察了解雨中人物的表現方法。) 學習表現雨中有趣的情景和內容。 學生完成作業(yè)。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作業(yè)。) 鍛煉學生以動作、線條再現情景的能力。組織講評 學生自評、互評并交流。 下雨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同學們的畫表現了雨中的人物活動和雨中的趣事。我們要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并及時畫下來。 板書設計 10、下雨了 動態(tài) 情緒 環(huán)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