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捕捉精彩瞬間》教學設計課題 捕捉精彩瞬間 教學對象 年級 預期時間 二課時一、教材分析本課通過欣賞攝影作品,從發掘蘊藏在大自然的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感動和美入手,分析攝影與繪畫的共同之處,體會攝影家觀察、捕捉物象特征和表現生活瞬間的本領,了解攝影作品中構圖、用光的重要性。教材側重于構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形式的教學,提出了貼近學生洗滌的不同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運用照相機的功能的攝影構圖技術,并結合立意、光學和美學等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拍攝,以達到啟發學生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能力、誘發學生精神的目的。本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宗旨,依據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盡量避免涉及深奧的專業理論知識,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組織內容,以攝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活生生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和審美水平的提升。由于攝影和現代生活的密切關系,《捕捉精彩瞬間》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領略攝影構圖的特征和方法,解決選擇什么樣的題材、怎樣拍好題材以及如何評價自己的作品等問題。同時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本課的主要目的還是在于引導學生能將課堂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體會美、創造美、捕捉美,最終起到豐富生活、美化心靈的作用。二、學情分析雖然學生對攝影并不陌生,但對攝影藝術中立意、取景、構圖、用光、抓拍技法等方面的知識仍然空白或欠缺。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增進學生對攝影藝術的認識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攝影作品的賞析和攝影嘗試,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攝影的立意、構圖、用光等知識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能夠結合構圖和光學知識進行拍攝,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誘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四、教學重點通過對攝影作品的賞析和攝影嘗試,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攝影的立意、構圖、用光等知識的認識。五、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結合構圖和光學知識進行拍攝,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誘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六、教學思路七、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一)欣賞導入 展示課件中的攝影作品,隨著問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親自拍下一張比它們還漂亮的照片?總結學生的回答后導入——今天我們這節課的就來學習《捕捉精彩瞬間》它會滿足大家的心愿。《錦繡家園》2014年9月云南省紅河州人民政府永久收藏 《蒼天厚土》組照獲文化部2014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最高獎項——金路獎 學生探討其中的美,并舉手回答。 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件)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二)學習新知 1.看看大家都很熟悉的謝海龍的《我要讀書》感覺如何?生:雖然畫面上只有一個小姑娘,但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畫面簡潔,主體突出。師:這張《我要讀書》的照片,推動了希望工程的發展,改變了數百萬貧困家庭孩子的命運。當年的“大眼睛”女孩蘇明娟,在2005年從安徽大學畢業后,進入了中國工商銀行工作。一直以來,她非常關注希望工程,她業余時間最喜歡參加公益活動。生:白求恩大夫不顧自身安危、堅守崗位治病救人的感動故事。師: 《白求恩大夫》是攝影家吳印咸先生于1939年拍攝的一幅照片。作者以高超的藝術技巧塑造了白求恩大夫這位崇高的國際主義戰士的形象。它不僅以獨特的紀實性和完美的造型手段贏得了長久不衰的生命力,而且為諸多表現白求恩大夫的文藝作品提供了權威的形象資料。 學生相互探討,教師點名回答。 學生欣賞課本圖片或觀看教師所給課件圖片。(課件)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二)學習新知 2.如何找到攝影的最佳視點?教師小結:視點是指相機的機位,即從何處去觀察景物。當你確定了要拍攝的物象之后,首先要從各個角度對它進行仔細的觀察和研究,把從不同角度得到的印象進行比較,從中找出一個最佳視點。而這個視點,便是我們要采用的拍攝位置。最佳視點,應選擇有利于主題表達的角度。各種角度都有各自的表現特點,只要有利于主題的表達,那就是合適的角度。攝影者面對的景物,除了那些平面的繪畫、圖案、文稿、圖表等,絕大多數是立體的。它們呈現出許多面,有正面、側面、背面、頂面和底面,這些面各自展示出自己的特征。那么,從哪一個面去觀察景物的形態才最美呢?我們應如何選擇最佳視點?這需要從視點的距離、方向和高度三方面來考慮。3.拍攝角度與高度的選擇。拍攝角度是拍攝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拍攝角度正面拍攝,具有莊重的感覺,在拍攝建筑物和景物中用得較多。側面拍攝,較強的立體效果。 學生討論什么叫視點,如何如何找到攝影的最佳視點?并舉手回答。學生觀察、感受。請個別學生上臺模擬拍攝動作。 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課件)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二)學習新知 拍攝高度平角度拍攝,為人眼所習慣的正常拍攝高度,實際應用較多,拍出的畫面正常。b.仰角度拍攝,下大上小,能強調建筑物的莊嚴雄偉。c.俯角度拍攝,能擴大背景的視野,使拍攝對象的正面和側面及上面的結構都得到展示,增強了形象的立體感,使拍出的畫面視野更加深遠開闊,有居高臨下的大俯瞰之感。 請學生上講臺體驗拍攝角度對人像攝影的影響。 使學生從攝影體驗中找到攝影的樂趣。 (課件)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二)學習新知 4.光的運用。(1)正面光,也稱順光,從照相機背后面來下面投向被攝對象,其特點是被攝對象絕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陰影面積不大,對象的影調比較明朗。這種光線形成的明暗反差較弱,因此立體感較弱。(2)側光,來自照相機左側或右側的光線,它會使被攝對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則處于陰影中,有利于表現對象的起伏狀態,立體形態表現較好。逆光,來自被攝對象背后,正面射向照相機的光線,被攝對象絕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因光線的對比較弱,所以立體感 也較弱,影調比較陰沉,但逆光可用來勾畫物體的側影和輪廓,還可以突現物體的質感和形狀,清楚地對象的線條。 用人造光源引導學生體驗三種光在攝影創作中的特點和運用。 重視感觀體驗加快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速度。(課件、手電筒、自制補光板)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二)學習新知 5.攝影的基本構圖方法: 三角式構圖法對稱式構圖法非對稱式構圖法三分構圖法對角式構圖法斜線式構圖法向心、放射式構圖法X形構圖、十字形構圖S形式V形式Z形式L形式等 學生欣賞、討論不同的構圖形式在攝影創作中的運用。 讓學生觀察課本及老師所給課件圖片。豐富學生攝影構圖的知識。(課件)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三)作業布置 作業:拿一張比較硬的紙,在上面劃矩形四邊形的空,把通過空看到的景色用線條的方式表現下來。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我們本節課學習了:攝影藝術的基本概念、欣賞了《我要讀書》等多種著名的照片,從中悟出了如何找到攝影的最佳視點及視點的概念;攝影的角度與高度的選擇;攝影的構圖的多種方法;攝影藝術中光的運用。 學生回憶總結。 通過總結,使學生對攝影的相關知識加深印象。(課件)八、教學板書設計《捕捉精彩瞬間》立意視點角度與高度構圖光九、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