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自然災害》教學設計課 題 自然災害 年級 八年級 學科 地理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用圖文資料理解自然災害的含義和分類,能夠結合實例區分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 2、結合我國地形和氣候知識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規律和原因。 3、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主要特點。 4、知道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圖片和資料,加深對各種自然災害及造成損失的了解。 2、通過地圖地理信息,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注重我國自然災害的現狀與趨勢,提升保護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重點、難點 重點: 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分布及原因。 難點: 分析總結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的分布及原因。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舉例、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新課導入: 播放我國自然災害的視頻圖片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自然災害 第四節《自然災害》 常見的自然災害 提出問題:什么是自然災害 通過學生看書回答自然災害的概念 提出滿足自然災害的兩個條件是什么? 1、自害的概念: 提示:自然災害是自然異變加上資源破壞、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才是自然災害。 承轉過渡自然災害種類多。主要分為兩類。一般有氣象災害,地質災害。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解我國一些常見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進行學習。 2、氣象災害: 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 根據學生回答逐一探討分析。 知道了氣象災害,我國的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哪些 3、地質災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根據學生回答逐一探討分析和總結。 過渡: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是世界上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之一,這些自然災害都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那么這些自然災害分布在什么地方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共同學習第二內容 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自然災害的特點: 1)種類多。分布廣、最為頻繁。2)、同一時間,往往有很多地區發生自然災害。3)同一地區。不但會出現多種自然災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災害有時還會連續發生。 出示“中國主要氣象災害的分布”, 2、講述旱災,洪災,臺風發生的分布地區和原因。 出示“中國主要地質災害的分布圖, 3、講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發生的地區及原因。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合作學 學生看書回答,找到自己的自然災害的概念,滿足自然災害的兩個條件。 學生完成活動題,并回答。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看書回答 學生看書回答課堂小結 通過學生復述本節課內容,用板書的形式進行。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第四節《自然災害》。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了自然災害的含義和分類。能區分哪些屬于自然大害哪些屬于人為災害。掌握了在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地區和成因。理解到了自然大害頻發是我國基本的地理國情之一。我國的自然災害的種類很多,分布廣,并且受災嚴重。板書 設計 第四節《自然災害》 一、常見的自然災害 1、自然災害的概念 2、氣象災害 3、地質災害 二、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學案、作業、試題 課本P58活動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